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江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要立足“红色土地”,根植校园“红色土壤”,播撒“红色种子”,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动”起来,让“思政红”成为最鲜亮的底色。
一是触摸“红色土地”,让思政课“活”起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立德树人,关键是能够“立”起来。思政课就是立德树人的一座灯塔,能够“立”在学生的心坎上,“立”在青少年成长的征程里,照亮学生的人生。课堂生成是思政课的具体体现。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从“大”出发、在“小”落脚,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用活《红色文化》教材,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多元需求,通过“红色故事会”“红色课本微剧”等形式,让学生广泛参与其中,讲述发生在江西红土地上的革命故事、诵读江西籍烈士的红色家书,让思政课堂“活”起来,推动学生在课堂上实现由“要我听”转为“我要听”“我来讲”“我来演”,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让思政课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常态机制,将其他学科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特别是红色文化元素进行深度挖掘。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不是在其他学科中剥出几节课时讲授思政内容,而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由此,要组织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结对子”“共磨课”,结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育规律,精心挑选红色文化素材,把价值倾向、家国情怀等自然渗入各学科教学的方方面面,取得润物无声的效果。要让思政课“有知”也“有味”,在做好规定的“三菜一汤”后,配上一些“开味小菜”和“点心”,保障学生在其中既能吃饱又能吃好,且吃得很开心、吃了还想吃。
二是扎根“红色土壤”,让思政教育“火”起来。将校园文化有机融入育人“大课堂”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其环境条件是开展思政教育的物质基础,扎根校园“红色土壤”的一草一木都向学生传递着不同的价值观念。由此,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思想,让学校的一砖一石都开口说话,就能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笔者所在学校是以革命烈士刘仁堪之名命名的学校。刘仁堪于1927年9月跟随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在军官教导队学习。1928年起,他先后担任中共莲花县特别支部宣传委员、莲花县委农工部部长、莲花县委书记。1929年5月,刘仁堪被捕后,就在学校现今操场的位置英勇就义。临刑前,他因高声宣传革命而被敌人割掉舌头,鲜血汩汩地流到地上。刘仁堪没有屈服,而是咬紧牙关,忍着剧痛,用脚趾头蘸着血在地上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六个鲜红的血字。为了纪念这位信仰坚定的革命烈士,刘仁堪小学在校园里打造了“红色九景”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让红色成为学校最鲜亮的底色。“红色九景”即树立刘仁堪烈士雕塑,让每名师生每天在校园里都可以瞻仰;在雕塑旁,建设红色故事长廊,图文并茂地讲述刘仁堪烈士的故事;新建党旗和少先队队旗交织的“大手牵小手、永远跟党走”红旗墙,激励少先队员们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在学校围墙的墙面上打造“红色莲花”文化墙,展示莲花籍开国将军和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校内的一片桂花园,每到丹桂飘香的季节就向师生传递坚韧顽强的精神;开辟一块菜园,每个班级都有各自的菜地,让学生在其中劳动,锤炼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用音乐器材和攀爬器材建设“成长乐园”,成为学生课余时间的好去处;建设“红色运动场”,每名师生在其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将校内的凉亭命名为“清风亭”,师生每天都可以在这里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红色九景”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积淀,成为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活教材”,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三是播撒“红色种子”,让实践课“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利用好红色资源,需创新立德树人实践方式,在多元化展现红色文化的实践中提升文化育人的吸引力和亲和力,让学生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动”起来。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推动学校与这些红色基因库开展合作,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旅行。以刘仁堪小学为例,每年春季学期,学校都组织六年级全体学生开展“走读烈士家乡”活动。活动中,学生们自带干粮和水,徒步到革命烈士刘仁堪的家乡——莲花县升坊镇浯二村,往返16公里,在行走中了解刘仁堪的感人事迹,追寻红色记忆,传承刘仁堪烈士坚定信仰、为党为民、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学校毗邻莲花一枝枪纪念馆,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对学生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学校每年组织新生到纪念馆举行入队仪式,开展红色情景化讲解,让他们从入队那天起,就懂得从小听党话、跟党走,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同时,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志愿讲解活动,组织红领巾讲解员利用周末和假期走进莲花一枝枪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为游客们讲述发生在莲花这片红土地上的红色故事,培养一批自信、阳光的少先队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