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实践探索

2024-06-23 00:00:00陈旭军廖钰如
江西教育A 2024年6期
关键词:章贡区通天纸笔

厘清学科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明确综合素质测评的价值取向,是核心素养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关键。赣州市章贡区从顶层设计入手,在区域推进跨学科、跨学校的综合素质评测实践中,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基点,构建主题式、探究性、项目化的测评体系。

一是探索从1.0到3.0的非纸笔测评。章贡区印发《章贡区小学期末非纸笔测评指导意见》,制定《中小学音体美测评方案》,在全区推广一、二年级期末非纸笔测评和音体美综合测评。从以分学科点状呈现为特征的1.0版“学科闯关式测评”,到以多学科线状并进为特征的2.0版“主题式跨学科测评”,再到以网状推进为特征的3.0版“项目化多学科融合测评”,章贡区的测评体系实现了“三级跳”。

二是探索从单一到融合的纸笔测评。章贡区按照“双减”和新课标要求,进行纸笔命卷改革。纸笔测评不再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的再现和记忆上,而是通过知识的整合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体现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转化,并积极探索贴近学生生活、紧扣时代、发展学科思维的情境设计,开创情境式、主题式纸笔命卷新路径。

三是探索大数据精准测评体系。借力“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大数据洞察及大数据精准教学”项目,通过全场景、伴随式的大数据采集,帮助学校提升备、教、改、辅、研、管的精准性和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让测评功能由单一转向多维,发挥数据分析高效、全面的优势作用。

经过几年的探索,章贡区逐步形成了“一核两翼三进阶”的测评模式。本文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对“一核两翼三进阶”作阐释。

一核:学科核心素养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的要求”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业质量”内涵的描述,章贡区综合素质测评的出发点旨在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结合小学语文课程,对学生的学业结果作整体刻画。

两翼:非纸笔测评和纸笔测评

1.从1.0到3.0的非纸笔测评

(1)1.0版“模块式闯关”

1.0版的非纸笔测评采用分学科点状呈现的方式,根据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设置不同的游戏闯关模块供学生完成。如赣州市铁路小学语文组设置的“口才小达人”“识字小达人”等关卡,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一年级语文组设置的“我会拼”“我会认”“我会背”“我会说”四道关卡、二年级语文组设置的“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背”“我会说”四道关卡,分模块考查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各项能力。

(2)2.0版“主题式乐考”

2.0版的非纸笔测评采用多学科线状递进的方式,即给需要考核的内容设计一个主题情境,初探“1+1”“1+2”学科整合式过关模块供学生完成。在赣州市章江路小学“我要争当红孩子”的闯关测评中,学生或“跨越雷区”,或“穿越火线”,或“采购物资”“运用物资”,将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有机融合在各主题活动中,“跨越雷区”“穿越火线”以测评体育为主,“采购物资”以测评语文和数学为主,在这样的红色教育主题下,实现多学科融合。

(3)3.0版“项目化测评”

1.0版和2.0版侧重学期末的阶段性测评,在过程性测评上体现不足。3.0版的非纸笔“项目化测评”采用项目化网状推进,呈现多学科全过程融合。在学期初,学校结合校情解读各学科核心素养,循着“解读素养—研读课标—创设情境—实施测评—反馈改进”的实践路径,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2.从单一到融合的纸笔测评

(1)循序渐进的题量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随着年级的递进,从四年级到六年级逐步扩大试卷面,与初中衔接,并逐渐增加题目量、阅读量,力求考查全面。比如,从五年级开始,出现群文阅读的题型,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2)全面综合的题型

小学语文对三年级到六年级纸笔测评的题型作了相对固定的安排,增加了书写、整本书阅读、课外古诗词鉴赏的内容,覆盖学科考查的方方面面。对于每种题型考查点的指向也有相对明确的要求。比如,阅读题一般不出现字、词、句简单考点的题目,而是综合考查“提取信息”“整理概括”的阅读能力。

(3)生动灵活的题目

当下大多数语文考题指向概念、大意理解的低阶思维考查,虽也有鉴赏测评、审辨反思这样的高阶思维考查,但对“实践应用”这一能力要求几乎没有涉及。章贡区要求纸笔测评的题目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不是提笔就能复现的知识记忆类题目,而是要有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题目,从而使测评更加灵活。

三进阶:整体构建、素材来源、题目设计的更新迭代

1.整体构建:从“单点考查”到“情境统整”

无论是非纸笔测评还是纸笔测评,都逐步转向以一个大情境或一个语料为载体,实现多个考点的统整融合,在整体构建上做到主体情境与具体任务的有机统整,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从“单点考查”到“情境统整”的进阶。

赣州市文清路小学在2.0版“主题式乐考”非纸笔测评中,一年级以“红色”为主,设计了“喜迎二十大 重温红色记忆”为主题的考核任务群;二年级以“蓝色”为主,设计了以“畅游七鲤 传承非遗”为主题的考核任务群。

在纸笔测评上,章贡区完成了从单题情境到板块情境再到整卷情境的探索实践。以2023年2月章贡区六年级小学语文期末检测卷为例,该卷设置了一个参观“章贡馆”的大情境,再分为“红色章贡”“山水章贡”“人文章贡”“时代章贡”四个部分,串联并代替了传统试卷中的“日积月累”“阅读理解”“习作表达”板块。参观“章贡馆”的大情景设置,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由考试带来的焦虑。

2.素材来源:从“拿来主义”到“与时俱进”

章贡区鼓励命卷老师在传承“经典选文”的基础上尝试“与时俱进”自行组文,从“时事新闻”“地域特色”“身边活动”中选材,做到“素材来源生活,考点链接课内”,赋予学科知识的实践意义和运用价值。比如“主题式乐考”非纸笔测评,一年级的“红色”主题和二年级的“蓝色”主题,分别是赣州的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色彩;2023年6月章贡区六年级期末卷的书写题,材料来源是2023年“六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材料,而这张试卷中的阅读题材料是2023年神舟十六号载荷专家桂海潮相关材料的组文,相关材料的时间距离测评时间在一个月内,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

3.考点设计:从“知识搬运”到“问题解决”

将“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理念融入语文教学测评,试题综合考查学生一学期所习得的语言文字及运用。以六年级的一道考题为例:

章章要为家人制定周末去通天岩游览的计划,目前在以下四份材料中不需要重点阅读的一份是(" " ")

材料一 通天岩的位置。通天岩风景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西北郊6.8千米处……

材料二 通天岩的看点。通天岩风景区有唐宋时期的石龛315处,共计造像359尊,造像主要分布于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主岩和翠微岩四处……

材料三 通天岩的历史。通天岩石窟开凿于唐朝,兴盛于北宋……

材料四 通天岩的游玩路线。

这道题对应的考点是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学生在了解“懂得阅读目的不同,选择的内容就不一样”的阅读策略后,将它融入“制定通天岩游览计划”的真实情境,并应用阅读策略作出判断,是一道从“是什么”到“怎么用”的命题,是从习得一个知识、学会一种能力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能力迁移。

从1.0到3.0、从单一到融合、从经验到数据,章贡区在测评形式上的创新,让学科测评朝着更科学、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章贡区通天纸笔
拔地通天
书房里的“争吵”
“无纸笔”闯关,乐翻天
科教新报(2022年28期)2022-07-08 10:11:34
通天之光路
天链一号,“链”通天地(上)
天链一号,“链”通天地(下)
单宝塔诗
诗书画印纸笔——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 03:03:53
特种兵的“味道”
章贡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上海蔬菜(2016年5期)2016-02-28 13: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