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有唐一代的诗歌总集,《全唐诗》的编纂是康熙时代的一个文化大事件,它对于研究唐代文史、认识唐代社会意义非常重大。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的出版,也是一个值得充分关注的文化事件,它对于进一步推动唐代诗歌与唐代社会历史文化研究,推动唐代诗歌、唐代文化在当代的弘扬、传承与传播,推动中华经典诗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唐代诗歌走向世界,具有充分的示范实践价值与深远的现实意义。
从2001年出版的《增订注释全唐诗》到2023年出版的《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走过了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历史过程。前者的编撰工作开始于1992年,参与编撰的都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唐代文学研究的老中青学者,它充分展现了那个时期唐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贡献。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初参加编撰的学者,有的已步入中年,有的步入老年,但在唐代文学研究的征程上,都始终以盛唐时代的少年精神勤奋耕耘、笔耕不辍,产出了巨量的创新的研究成果,《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的一个重要学术价值,就是展示了这二十年间唐代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与最新贡献。
《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二十年间的修订历程,对于唐代文学研究自然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但它也更像是一部教科书,对于青年学者、青年学子,对于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读者们,对于全社会也具有非常巨大的教育意义。当今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当许多人更多地是从手机屏幕上浏览知识、寻找答案,而不是在真实的书本里研究知识、探求真理的时候,《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通过三十多年的编撰、修订、出版历程告诉大家,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思想与真理,只能在“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的艰苦工作中才能不断走向创新和拓展。研究的工具可能会不断更新、走向便捷,但是研究的道路从来不可能便捷,脚踏实地的研究精神也永远都不会过时,我想这也是包括唐代文学在内的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们始终秉持的学术理念、学术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理念与精神也是这个社会、这个民族的精神标识与压舱石。在大力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这一点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过去几十年,唐代文学研究能够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一方面得益于自由探索的单兵作战方式,解决了许多重大的关键疑难问题;一方面也得益于有计划有组织的集团式作战,解决了许多具有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的学术问题。《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就是有组织科研的典型范例。长达三十多年的编撰、修订历程,所有参与的学者,在这个过程中,是真正将单兵作战解决前沿问题、团队作战解决领域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当前,国家积极倡导要将探索科学前沿问题与服务国家战略紧密集合,将自由探索与有组织科研两种方式紧密结合,这部大书对此也具有示范指导意义。作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主导推出的这部大书,更是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陈铁民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前辈学者。我读本科和研究生的时候,陈先生的《岑参集校注》《王维新论》《唐代文学史》《王维集校注》是我常常研读的书籍。我第一次向陈先生请教,是在1995年的全国王维诗歌讨论会上。后来有幸在北京方庄陈先生家里拜访,先生给了我许多鼓励与指导,更坚定了我继续走古代文学研究道路的决心。在此,也借这个机会,向陈先生多年来对我的指导、鼓励表示深深的感恩感谢,也祝陈先生健康长寿,学术之树常青!
二十多年前,《增订注释全唐诗》刚出版不久,我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立刻自费购置一套,作为常用参考书。这次《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出版,真是倍感亲切,我已经将《新修增订注释全唐诗》与《增订注释全唐诗》并列摆放在书架上,真有老友新朋齐相会的感觉。也不由得想起,在《增订注释全唐诗》的卷首,主编陈贻焮先生写的那篇精美绝伦的序文,与《全唐诗》真是相得益彰。我特意抄录一小段,念给大家,作为对陈贻焮先生的纪念,对新修版的祝贺:
有唐一代诗,上承汉魏之风骨与齐梁之英华,并风骚之精神,皆从彼挹取;下开两宋之派别及明清之波澜,即和韩之坛坫,亦由兹分出。文质兼备,盛莫能加,岂特我国诗史之高峰,实亦世界文化之伟观也。
作者简介: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等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