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

2024-06-23 16:43程靓谭杰
新课程·上旬 2024年9期
关键词:海禁戚继光倭寇

程靓 谭杰

新时代的历史教育应以学科渗透和实践活动树立并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海洋意识的重要性

(一)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人才支撑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建设海洋强国的第一驱动力。中学生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海洋强国建设的潜在力量。因此,在新时代推进海洋强国的进程中,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显得尤为关键。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充分体现培养学生海洋意识的重要性,推进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人才支撑。

(二)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的责任感及社会责任意识,涵养学生核心素养。第一,发展学生的海洋意识有助于加强他们的“时空观念”。学生通过历史学习,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阶段海洋领域的发展、管理和政策变迁,从而增强对时空的认识。第二,加强海洋意识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能够增强其对国家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复兴使命的感受。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热情,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二、以“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为例

(一)教学准备

1.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形式阶段,具备抽象逻辑思维和假设性推理的能力。学生对海洋感到好奇,对明朝时期实行的海域管理同样充满浓厚的兴趣。他们听说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历史事件,但对其背景及影响缺乏深入的理解。

2.课标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标要求“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这三部分内容反映出明朝的对外关系既有和平交流也有战争冲突。本课在培养学生海洋意识方面可以把明朝的海禁政策作为线索,贯穿三部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海洋与国家发展之间的联系。明朝初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郑和下西洋同亚非各国进行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体现友好的外交往来。明朝中期,倭寇猖獗,受到葡萄牙等国外势力的挑战,戚继光领导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胜利,但也标志着明朝对外的矛盾和冲突逐渐加剧。通过这一线索,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海洋对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海洋的战略意义,知道海洋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3.教学目标分析

第一,通过研读相关史料,知道明朝的海禁政策,了解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以及明朝不同阶段海禁政策执行力度不同,并能从该政策视角探讨郑和下西洋及戚继光抗倭的历史事件。(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第二,通过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过程,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第三,掌握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理解戚继光抗倭是正义的反抗侵略的斗争,学习戚继光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第四,通过探索明朝国力及其海洋贸易政策的演变,知道海禁政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认识到海洋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唯物史观)

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影响。

教学难点:明朝外交政策的变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海洋意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通过多媒体呈现14至17世纪的国际及中国历史大事时间线,归纳分析当时的全球形势。明朝自1368年建立至1644年结束,这一时期西方国家迅猛发展,步入近代化时代,在这样的世界变革背景下,明朝又有哪些变化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全球形势与明朝的外交形势,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对于海权、海洋的思考,增强他们对历史事件背后更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的认识。)

2.新课讲授

(1)环节一:海禁政策的含义,明太祖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宋朝、元朝、明朝海洋对外贸易政策的史料,分析明朝海洋贸易政策的变化——明太祖起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9课

1278年,忽必烈命福建行省向外商宣布“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元史·世祖本纪》

明太祖立国之初,在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倭寇不断骚扰……加之元末农民起义的残部……余党亦遁入海岛,与倭寇相勾结……严重威胁明朝新生政权的存在。明太祖不得不实行海禁,规定“片板不许入海”。

——李金明《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

海禁政策指禁止海外贸易,主要是禁止民间海外贸易,对于官方的海外贸易也做出严格的限制。海禁作为临时措施最初出现在元朝,没有形成长期的政策体系。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研读,解答导入部分设置的悬念,在世界逐渐近代化,明朝因倭寇和元末残部势力问题,即出于加强海防的原因开始实行海禁政策。)

(2)环节二:永乐年间相对松弛的海禁政策与郑和下西洋

①史料研读,分析永乐年间实行海禁政策的状况,分析该政策与郑和下西洋的联系。

永乐间,以渔人引倭为患,禁片帆寸板不许下海。后以小民衣食所赖,遂稍宽禁。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设计意图:在永乐帝统治期间,明朝对海禁政策实施了一定程度的放宽。在郑和下西洋事件中也能得到体现。引导学生知道海禁政策并非所有时期都严格执行,不同皇帝在位时的执行力度不同。宽松的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国家发展带来活力。)

②播放《郑和下西洋》动画短片,根据动画短片认识“西洋”现在的地理范围并描述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归纳总结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影响。

(设计意图:利用动画短片吸引学生兴趣,利用地理知识,加强学科联系。郑和的远航主要是基于政治动机,旨在通过友好的外交活动,如赠送礼物和传达皇帝的敕令,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关系,鼓励他们向明朝进贡,从而巩固和扩大明朝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

③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戛然而止”,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郑和每次出洋所载的丝织品、瓷器等,数量之多,现在是无法统计的。据当时造船工匠估计,造海舟“一艘须米千石”,郑和船队多达二百余艘,可见造船花费之巨。特别是“厚往薄来”的经济外交,更使明朝大量出超。

——唐文基《明初的经济外交与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这一行为是官方垄断的出海贸易,其仍然逃脱不了朝贡贸易的本质,实行着“厚往薄来”的交易手段,给明朝政府带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设计意图:从郑和下西洋这一事件的本质即朝贡贸易出发,利用史料引导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带来的消极影响。)

(3)环节三:嘉靖年间强化严厉的海禁政策与倭寇入侵

①史料研读,分析嘉靖年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与倭寇愈加猖獗的关系。

嘉靖二年发生的争贡事件和持续的倭寇骚扰导致明朝加强其海禁政策。在嘉靖时期,私下的海外贸易越来越频繁,形成一种“禁止越多,违反越多”的现象。私人参与的海外交易变得势不可挡,这不仅反映了海外贸易发展的自然趋势,也与全球发展的大趋势相吻合。明朝政府的严格禁令引发了国内外商人的强烈抗议,同时也为日本倭寇提供了可乘之机,最终触发了持续十几年的“嘉靖倭乱”。

嘉靖年间因争贡之役强化执行海禁政策,然而却无法杜绝倭患,反而越禁越多。

(设计意图:利用史料引发学生思考为何倭患屡禁不止,强硬的海洋贸易政策是否遵循了发展规律。原本“靠海吃海”的海边百姓无法出海捕捞、海上贸易,断了生活来源。)

②通过研读课本和史料,讨论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的倭寇情况,对戚继光抗倭的过程进行阶段划分并分析其性质与影响,明确胜利的原因。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基本史实。

鉴于葡萄牙殖民者及部分国内海商在沿海地区的扰乱和掠夺行为,明朝任命朱纨担任浙江巡抚,执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并多次领军抗击葡萄牙侵扰者,显著削弱了葡萄牙在中国沿海地区的扰乱。但是,朱纨的严格海禁政策碰触了这些地方势力的利益,结果被免职并最终自尽。在这样的背景下,海禁政策再次放松,葡萄牙人在海上肆无忌惮、横行霸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知到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支持;并且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和戚继光本人卓越的军事才能使他赢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激发学生对英雄戚继光的敬佩,培养爱国情怀。)

(4)环节四:小组合作,讨论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功”与“过”

“功”的角度:消除叛乱力量、加强明朝的政权稳定,以及保护沿海居民避免海盗和倭寇的侵扰。

“过”的角度:明朝的封闭海外交往政策严重限制了私营海外贸易的扩展,导致中国逐步落入发展落后的行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反思,让他们认识到海禁政策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其中负面影响是深远并难以逆转的,这一政策严重打击了沿海的商业贸易活动,阻碍了中国私营海上贸易的进步;限制对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主义早期积累的可能性;阻隔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使其无法及时与西方乃至全球的先进科技和知识进行交流与学习,逐渐走向了防御性的落后状态。)

3.总结评价

明朝初期的海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对明朝的敌对势力,给明朝的海防建设带来积极的影响,但由于海禁政策违背了世界发展的自然规律,在明朝中后期反而使得倭患愈演愈烈。在长达两百年的海禁政策实行期间,还阻碍了正常的国际经济联系。然而我们不能仅凭现代视角全盘否定明朝实施海禁的正面效果。这同时促使我们思考:一个开放而积极的海洋管理政策是否能促进国家的整体发展?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关于明朝海禁政策的相关教学内容。虽然海禁政策的学习内容相对复杂,但其能够有效地连接本课的各个知识点,使得这些知识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彼此孤立的信息。本课通过探讨海禁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强调对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海洋及其历史重要性的兴趣和认识。

三、总结

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不仅是提高他们核心素养的关键手段,而且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历史观和国家观的重要路径。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编辑:温雪莲

猜你喜欢
海禁戚继光倭寇
吴大昕:《海商、海盗、倭
——明代嘉靖大倭寇的形象》
巧借潮水灭倭寇
大明王朝1555,倭寇打到了南京城下
明清“海禁”政策及其教学策略
全球史视野下明朝“海禁”政策的再思考*——由2017年高考历史江苏卷第21题说起
戚继光开发的抗倭神器,让清朝受益二百年
顺康时期山东对外贸易相对发展原因探析
姚渝永连环画选页 《戚继光御倭》
海禁与生计:明清以来闽台沿海的带鱼捕捞
从明朝倭寇的特点看倭寇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