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风云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关键阶段,新课程强调教学增加实践性和情境性,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语文的学习空间。然而,长时间以来,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融合存在弊端,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语文学科的教学方向。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是当前进行语文教学需要关注的重点。文章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一课为例来说明。
一、教材分析
《紫藤萝瀑布》为阅读课文中的精品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体味人生、关爱生命”。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作者在见到紫藤萝花瀑布后,情不自禁地驻足欣赏,为花儿旺盛的生命力而感到欣慰,让作者心中的焦虑化为宁静。文章通过“观赏—追忆—感悟”的写作思路,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小小的生命挖掘人性中的美好,赞美生命的魅力与永恒,借此激发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欣赏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从中获得感悟”。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备十分显著的优越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明白使用信息技术不仅是节约书写的时间,更主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阔学生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紫藤萝瀑布》一文语言优美灵动,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产生共鸣,能够体会文章的精妙,尤其是对文章富有个性的语言进行阅读,体会其内涵。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形式,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大胆阅读、大胆思考、创意表达。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揣摩句子的含义,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制作与《紫藤萝瀑布》相关的短视频,以图文和阅读的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解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句子的美,体会优美而有哲理的语句。
5.精读课文升华对生命的感悟,体会生命的美丽和永恒。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优美且富有哲理的语言,理解作者在十年之间情感的变化,逐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学会用这种方式描写自己喜欢的事物。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抒情导入(自主学习)
教师通过提问,以花语导入课堂:“大家知道紫藤萝的花语吗?”在课件上显示,紫藤萝的花语是“依依的思念”。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提问:大家对大自然的某种花或草有什么感悟吗?试着思考,作者宗璞面对紫藤萝的时候有什么感悟呢?
在预习环节,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感官协同定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中。学习《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教师利用图文、音频和视频营造氛围,为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创造舒适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以图片、音频、视频导入,打造智能、情景式、充满趣味的课堂,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沉浸在课堂氛围中。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各种学习资料,利用图文资料、短视频和音频等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传统学习方式的束缚,以创新教学方式。)
(二)自主学习,预习检查(合作探究)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宗璞的生平,展示她的主要作品,主要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以及系列长篇,利用PPT展示其语言风格。
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弟弟处于癌症晚期,命在旦夕,作者非常悲痛,在弟弟病逝后,作者徘徊于庭院中,见到盛开的紫藤萝花树,在旺盛的花树面前睹物思人,感悟花儿的绽放到衰败,由此感悟生命的美好与永恒,写成此文。
2.字词反馈
(1)瀑布(pù) 迸溅(bèng jiàn)
沉淀(chén diàn) 伫立(zhù)
伶仃(Iíng dīng) 不禁(jīn)
盘虬卧龙(pán qiú wò lóng)
仙露琼浆(xiān lù qióng jiāng)
酒酿(jiǔ niàng)
(2)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
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回旋盘绕像卧着的龙。形容枝干苍劲有力。
(3)三个多音多义字:禁、挑、嚷
《紫藤萝瀑布》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找到学习目标,通过互联网寻找“珍爱生命”相关主题的文章,了解“珍爱生命,面对困难挫折”背后的故事,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部分学生习惯跟随老师的讲课节奏,跟随PPT、慕课完成学习;部分学生喜欢自己上网查资料,打印相关的内容,教师都应该理解且尊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品味语言的魅力,探讨情感的表达方式。探讨任务是作者宗璞在描写紫藤萝花的时候,使用怎样的写作技巧,在描写紫藤萝花的生动的时候,她内心对生命的赞美、对生命充满希望的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描写紫藤萝花的“稀落、伶仃”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寻找答案,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重点研读,赏析文章语言(精讲)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紫藤萝的图片,背景音乐可选择《寂静之声》,在视听结合的环境下,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写成文字进行传阅。通过交流、讨论、发言,学生实现互相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或者写出想到了什么。
2.教师朗读学生的作品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与《紫藤萝瀑布》相关的主题,如短文、模拟等,以展示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合作,比较异同点。
这个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展开,讨论描写的顺序和手法、感官内容的表达、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等。需要明确要点:
(1)作者是怎样安排描写顺序的,如何实现从整体到局部的跨越,提示学生搜索关键词:一片、一穗、一朵……
(2)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有静态,也有“化静为动”的转变,提醒学生品味关键的动词,根据《紫藤萝瀑布》的特征找出好词佳句,让学生朗诵、读写优美的句子,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知另外一种生命。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品读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巧妙。教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的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紫藤萝会给作者带来这么大的感悟”,走进故事了解其中的曲折,让学生代表发言,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4)教师将在网上找到的《紫藤萝瀑布》相关的视频、图文信息通过微课或者社交软件发布,方便学生课后学习,这些资源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也可以丰富课堂,让教学更真实、趣味、多样化。
(5)紫藤萝花是不是无时无刻不给作者旺盛的感觉,这里通过与背景联系起来进行对比。
△特别关注:在阅读中,画出表现紫藤萝遭遇不幸的词语,如“稀落、伶仃”,作者是如何表现紫藤萝花的惨败的,让学生认识到今昔对比,旨在用花儿的“不幸”映衬作者的“不幸”。作者为什么会在精神上感到“宁静和喜悦”?
这里,教师引进生命教育:经历过不幸和苦难的人,会更珍惜生活中的小美好。在历史转折时期产生如此深沉的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何尝不是生活的获得?阅读与《紫藤萝瀑布》相关的散文,如史铁生、余光中的散文,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宽度,以拓展认知。教师鼓励学生课后上网查找资料,如写作背景,相关文章推荐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补充“冯钟越”的历史背景,搜集作者的相关文章,如“我活着,随即得了一场重病,偏偏没有死。许多许多人去世了,我还活着……——《1966年夏秋之交的第一天》”。
△特别思考: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作者却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你是如何理解的?引导学生挖掘教材,找出“一朵”与“万花”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有效写作训练与提问,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阅历比较浅,在学生心里埋下对生命感悟的认知,使学生触摸有厚度的生命,学会体会、感悟生命的价值。)
(四)学生归纳(有效训练)
1.出示探究问题:文章在书写方面的特征。
2.男女配合阅读,概括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学会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归纳与分析,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这个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评估,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如,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问自己:修辞手法的使用情况、文章主题的理解情况、人物命运的惋惜等,了解作者是怎样托物言志的,对散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进行模仿,再进行自我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五)再读经典,感悟真谛
齐读课文最后两段,体会作者顿悟之后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延伸到课堂内外,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发现美好。)
这个环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学生在《紫藤萝瀑布》中的语言掌握情况、情感传递等情况。如学习和模仿写作能力,解读思想情感。教师要仔细观察和记录,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线上查看资料的情况、各种学习软件的测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总结
基于信息技术背景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应该尽可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设计中,教师从导入课程到课外查阅,整个教学环节都需要围绕生命意识、强健精神追求等核心展开。通过个性化教学和多样化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让学生经历生命教育,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大谢集镇第一中学)
编辑: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