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道至简”是道家重要的思想观念,尤其作为古典艺术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以中国画为例,宋代的梁楷、李公麟以及元代的赵孟頫等都在各自的作品中渗透着“大道至简”的艺术精神。“至简”是中国写意绘画的一种具体表达形式,也是中国画追求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大道至简”的艺术精神不仅是古人追求的至高艺术境界,更是当代艺术家应当秉持和追求的崇高艺术精神。
关键词:大道至简;古典艺术精神;中国画;写意
一、“大道至简”概述
(一)何为“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无欲则刚,无为则无所不为”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道家哲学中极其重要的思想。在中国古典思想体系中,道家是富有思辨的哲学,但其出发点和归宿却是依附于现实生活的。道家追求的“虚静人生”,并不是追求“无所为”,而是持有一种“虚静”的人生态度,在无为中有所作为。笔者认为“大道至简”便是这一境界的最终目标,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二)“大道至简”的艺术审美追求
木心所崇尚的美学观点,即艺术家应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质朴美,反对因过于雕琢而丢失了作品的真实性。他多次强调的理念为“回归本真、返璞归真”,是那种本真和朴素。但是,他还提出“归真返璞,不是回到原来的地方”,“璞”的本意是不加雕琢、浑然天成、天真可爱的美。作者本人的真挚,能让作品具有一种自然的美感,“文字的简练,来自内心的真诚”;另一层含义则是通过作者长期阅读积累创造的自然美感。文学修辞的核心并不是仅仅使用恰当且贴切的词汇,而是要加以独特地运用,同时又要让人感觉熟悉,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自然地产生直觉。木心这样评价陶渊明:“写得真朴素、真精致,不懂其精致,就难感知其精致,他写得那么淡,淡得那么奢侈。”木心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和理解,正如道家的“虚静人生”一般,最终归于本真,但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在无数次尝试过“繁”之后领悟到的真理后归于本真的“简”。
二、“道”与艺术精神
(一)“道”与“艺”的联结
徐复观这样理解道家思想:“老庄所建立的最高概念是‘道,他们的目的是要在精神上与道为一体,亦即是所谓‘体道,因而形成‘道的人生观,抱着道的生活态度,以安顿现实的生活。”可见,“道”其实更多地是给予人们人生行事的道理,具有理论和形而上学的意义。
“艺”在《庄子》中主要是指生活中用到的某种技能;“道”在老子时期并没有显著地适用于艺术精神,而在庄子时期才发展得较为明显。老庄思想的最初阶段并没有与“艺”建立起沟通桥梁,其所追求的不是“艺”,而是最高境界的“道”。可以说,当时的艺术与“道”是互不相及的,但艺术与“道”的碰撞是必然的,因为艺术家在艺术道路中体悟到人生的“道”时,也就是在体悟人生中得以修养,这其实就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了,而此时“道”也就成为一种艺术精神,但这里要强调的是,“道”可以规范艺术精神,却不能以艺术精神来规范“道”。
(二)中国古典艺术的精神性
张岱年认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道有天道,人有人道。”这里的“道”,是“天人合一”的“道”。“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定义了中国古典哲学的精神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对中国古典文化和艺术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西方人把物质和精神分开而谈,而中国人则是把精神和物质结合在一起,古人认为这本是宇宙天地本真的状态,而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又在艺术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老庄与禅宗哲学的指引之下,中国的艺术形式即情感表达已经达到了顶峰。老庄及禅宗的精神最终内化成了艺术的内在精神,即艺术精神走向“道”。
三、传统中国画中以“简”为贵的艺术精神
(一)“大道至简”精神在艺术中的渗透
宋人追求极简的审美格调,“不睦堂皇富丽,追求宁静淡雅”。宋代不仅在物质和文化上达到了富足,更重要的是当时重视以文治国,以理学思想为主导,不论是达官贵族还是市井百姓都在追求“大道至简”的淡雅与极简美学。宋人将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中,艺术也就成为其文化生活发展的体现。当时的美学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统治者所推崇的社会风气即简朴、质朴、简约的影响,在人们的绘画方式和艺术风格确定上造成了深刻而有力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们逐渐孕育出了“道法自然”“无为”“大道至简”等哲理思想,并进一步催生出追求简洁、自然、优雅的审美趋势。梁楷、李公麟等都在各自的作品中渗透着“大道至简”的艺术精神。
1.人物画
宋代梁楷的“减笔”人物画最具代表性,欣赏他的画,是由笔墨情趣到心境变化的一种连续不断内化的艺术体验。梁楷重视水墨本身的表情达意和审美趣味,他在画面中削弱线条而重水墨变化的绘画方式,是对抗双勾填彩工笔技法的一种志气和情绪表达。他将个人感情投注于笔墨本身,在其画作中可以感受到形式美感与个人情感的融合,是思与神的结合。梁楷一改以往画院风格,由线的思维向墨的思维转化,这是一种具有画面革命性质的艺术转化。
《泼墨仙人图》(图1)便是梁楷追求自由创作后,回归“至简”的垂范后世的代表作。作品中仙人的五官聚集在一起,生动可爱,作者以极为夸诞的笔墨语言构成一种滑稽有趣的神态。这种笔墨形式正是梁楷“减笔”画法的精髓之道,但这幅画在表现上又呈现出更为果敢的变形手法,其线条中蕴藏着一种更为极致而纯粹的笔力。正如木心对“大道至简”艺术精神的解读,梁楷“天人合一”的绘画手法正是“返璞归真”的古典艺术朴素美和长期训练的简朴美结合的产物。
2.山水画
宋代自苏轼以后的文人画论,以及金元文人画的绘画创作,都把宋代之前中国式“模仿自然”的绘画创作和观念转变为集诗书画三绝于一体的方式,物质性影响了作画方式以及对审美趣味的追求。宋代山水画的风格变迁是从南宋开始的,山水绘画的风格从严谨规范逐渐趋向于写意性。自此现象出现后,并称南宋四大家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以其别具一格的绘画风格得到画界的认可与推崇。南宋时期的画风与北宋浑厚阴郁的风格大不相同,在刚毅的线条中融合强烈粗犷的大斧劈皴,使这一时期的画风变得潇洒而清逸,体现出画家水墨意境的转变和升华。
宋代绘画风格的写意精神,随着时代的推进成为元代绘画艺术的主流风格,并不断影响着元代画家作品技巧的更新与内心情感的抒发。元代画家如赵孟頫、倪瓒也都在历史变迁的进程中转变思维,反对一味地“模仿”自然——“外师造化”,而追求“物我合一”“中得心源”的艺术境界。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大道至简”的艺术精神。和西方杜尚在绘画生涯后期抛开画面中自然的绝对真实,而追求形式美的简朴、纯粹一样,中国传统绘画也走上了一条通往寻找自我内心表达的艺术道路,这便是以“大道至简”心境下的“虚静人生”。
3.花鸟画
李公麟画马堪称一绝,最初也是因画马而闻名天下的。他在日常生活中极为细致地观察和研究马的行为动作,“必终日纵观,至不与客语”这一句便是形容其每次在皇族养马的太仆廨舍旁若无人地观察马的姿态,可以见得他专注精心的程度。因此,他所画的马大多形神兼备且栩栩如生,好似马儿会从画面中跑出来一般。李公麟虽以工笔画见长,但在其严格的用笔下并不是一味追求形似和复杂的装饰趣味,他的线条行云流水,以工笔线条白描几笔便能勾画出马的轮廓,且不失真实和灵动。在达到形似基础上,更多地是体验复杂神形下绘画对象内在的个性特征,并展现出画家在这种体验下所形成的个人艺术风格。这里还需强调“道”与“技”的关系,从李公麟画马的经历,我们应该更能领悟庖丁的“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在艺术创作中,只有在技术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环境以及对人生、事物的看法共注于作品中,才能够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佳作,“大道至简”的艺术精神也便会在“道”与“技”共存的作品中生发出来。由此可见,“道”与“技”是紧密相连的。
(二)“求简”的写意造型方法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至简”是中国写意绘画的一种具体表达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所追求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至简”不仅指笔法化繁为简,更是思想上高度自由的写意精神。中国写意画的笔墨精神积厚流光,“以简为贵”的思想观念是传统中国画数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儒释道哲学和历史变迁的精神产物。
南宋禅师牧溪便是通过写意笔墨诠释“大道至简”的大师,大自然中的燕子、柿子树、山川小溪都在他笔下呈现得质朴而生动,即使是再复杂的事物,也能在他追求禅宗的艺术境界下化繁为简,达到“物我合一”的极简而求真的禅画风格。在牧溪的画中,“技”是体现其空无心境抒发的一种媒介,人们可以通过观看简洁的用笔而产生共鸣,并将作者的心意和移情于自身。如牧溪的《六柿图》(图2),画面中的柿子不同于现实中真实的柿子,也不同于工笔画中写实的柿子,而是通过墨色的焦浓重淡清来区分六个柿子的颜色。其中最重要的是牧溪在“眼中之柿”到“心中之柿”的过程中,对物象进行了极为透彻的转变。他在心中对柿子进行了“返璞归真”的研究和探索,将柿子本真的特征通过其娴熟的技法展现出来,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和背景衬托,这便是对“道”的领悟下主观意识对艺术意象的主动改变和升华。
元代著名山水画家倪瓒也追求“大道至简”的创作精神,从对其画作的解读可以体会到他个人高格风尚的美学境界,以及呈现出来的极为天真脱俗、纯粹而深刻的笔气和笔力。倪瓒晚期呈现出灵动超脱、平淡质朴的绘画风格,他笔下的山水风貌简朴而深邃、天真而淡雅。倪瓒的作品可以用一个“静”字来形容,以他的《容膝斋图》(图3)为例,画面中从近景的山坡小树到远景的山丘河流,都在其淡雅的墨色和清逸的皴染中能够体会到宁静寂寥的艺术氛围,也许正是“照夜风灯人独宿,打窗江雨鹤相依”的生活状态成就了他一身傲骨、向往自由的艺术境界。倪瓒晚年从道家的精神自由到禅宗的精神解脱的追求,无不体现在他的绘画艺术中,使其美学思想与禅宗精神更加紧密相连、相互影响,以“求简”的“道”思想贯穿于其整个作画过程中。
清代八大山人的水墨画作品体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在其曲高和寡的境界里,也蕴含着“大道至简”的思想。他曾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其中,“墨点无多”正是他作品中“至简”笔法的特点之妙,以少胜多的画面营造少不了他在笔墨技法上的钻研和创新。八大山人在花鸟画创作上的成就最为显著,他通过生宣纸吸水性强的特性,结合其独特的简笔技法,在画坛推陈出新,创造了后世对水墨画传承的新观念。
“大道至简”的艺术精神不仅是古人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更是当代艺术家应该秉持和追求的崇高艺术精神。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艺术家应当脱去浮躁,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来回报社会,这无疑是一种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文学回忆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0.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大字本)[M].北京:九州出版社,2020.
[3]方闻著;谈晟广编.中国艺术史九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张杨雨(1998—),女,汉族,天津人。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