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茛苕纹是西方设计中常用的装饰纹样,它起源于古希腊,但自工业革命后,尤其是在现代化的大批量生产出现之后,茛苕纹在现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逐渐减少,纹样也逐渐简化。文章通过理论研究结合案例分析的方式,对茛苕纹进行较为深入的解析,主要从历史起源、构成特点以及在现代装饰艺术中的应用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以加深对西方传统装饰纹样的理解。
关键词:茛苕纹;装饰艺术运动;植物纹样
茛苕是一种地中海植物,叶子宽大,叶边带刺,有的端部卷曲,象征着智慧、艺术与永恒。茛苕纹通常以藤蔓为纽带,以叶片为主体,以花蕊为点缀,具有连续性和节奏感,给人以动态奔放、具有生命力之感。茛苕纹在西方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常以茛苕叶饰漩涡纹的组合形式出现。其中,茛苕叶片带刺,花序以白色或紫红色为主,高度在0.4米—2米之间。茛苕的尖刺与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克服人生中诸多障碍”的寓意。
茛苕纹自古希腊时期产生,在之后的长期演变中不断发生变化,但自工业革命后,茛苕纹为适应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纹饰逐渐简化。其通常由茛苕叶、卷须饰以及花头组成,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也常以茛苕叶扭曲变形的形式出现,并适应器物的造型,以达到装饰的目的。
一、茛苕纹的起源和发展
由于茛苕纹常以茛苕叶饰漩涡纹的组合出现,所以研究茛苕叶饰漩涡纹的起源,要从它的组成部分进行研究。由于茛苕叶和卷须饰是主要部分,花头在一些装饰上或存在、或省略,因此下文主要从茛苕叶和卷须饰这两部分的起源进行论述。
(一)漩涡纹和卷须饰
据里格尔的《风格问题》一书记载,茛苕叶饰漩涡纹这一组合纹样最早由古埃及莲花纹样衍变而来。茛苕叶饰漩涡纹的花头和漩涡纹最早起源于底比斯埃及陵墓(公元前22世纪中期到公元前18世纪),早期的漩涡纹雏形开始出现。在古埃及壁画图案中,棕榈叶纹样添加到莲花图式上替代花苞位置,形成了新的莲花图式结构。里格尔论述卷须饰在古希腊最早起源于迈锡尼时期,不可否认的是,曲线是迈锡尼时期植物装饰的关键部分,并且在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中,波状线是联系水平饰带内植物纹样的艺术手段。
但里格尔的研究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米诺斯王宫的发现(米诺斯王宫属于克里特文明或米诺斯文明,年代在公元前2850年至公元前1450年),为卷曲的植物纹样提供了更早的证据。目前关于希腊卷须饰的起源,都以迈锡尼文明为最早的起源,但随着米诺斯王宫的发掘,其壁画中存在着大量的植物卷须饰纹样。米诺斯王宫中的卷须饰包括里格尔论述中的花的卷须和叶的卷须,由此证明植物卷须饰目前可发现的起源,来自克里特文明的米诺斯王宫。迈锡尼时期继承了米诺斯文明对卷曲饰植物纹样的使用,并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总之,迈锡尼时期的卷须饰以连续、间断、上下交错的规律应用于器物上,并根据器物的形状形成适合纹样,且灵活多变,已经形成一定规律。
(二)茛苕叶
里格尔认为茛苕叶是棕榈叶饰的变形,但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对此并不认可,他认为棕榈叶似乎被当成一朵花,莨苕叶被当作花朵下的杯状环托,而茛苕叶和棕榈叶在外形以及装饰的使用上有很大差异。早期爱奥尼亚柱式上的装饰花纹的确是棕榈叶饰,但科林斯柱式上的茛苕纹样与爱奥尼亚柱式上的叶子纹样明显不同。其次,在阿提克单耳瓶上的装饰画,贡布里希认为这是早期茛苕叶纹的应用,尽管他认为早期的纹样并不像莨苕植物的叶子。阿提克单耳瓶上叶子的装饰使用手法与科林斯柱式上叶子的使用手法有着明显的不同,科林斯柱式上的茛苕叶形成单独的单元,单元之间有空隙,但阿提克单耳瓶上的叶子是重叠的。总之,从科林斯柱式开始,茛苕叶可以确认作为纹饰在装饰中应用。
公元前5世纪,雅典奥林匹斯山建筑上的柱子,其四个侧面都有茛苕叶和涡卷形装饰,整体造型均衡匀称。这一时期茛苕叶和卷须饰的叶茎的组合发展成熟,成为基本框架。利斯克拉底纪念碑的科林斯柱头也出现了茛苕叶和漩涡纹相结合的纹饰:茛苕叶作为底衬,并被处理成一个个独立的单元;茛苕叶依附在卷曲的漩涡纹之上;花头置于整个装饰纹样的中上方。由此,茛苕叶饰漩涡纹的架构基本完成。
二、茛苕纹饰在“装饰艺术运动”中的应用
工业革命后,工业化产品的设计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个时期的设计为了适合工业大批量生产的需要,装饰开始简化。例如,茛苕纹逐步抛弃卷曲的枝蔓和繁复的装饰。其中,英国设计师威廉·莫里斯开始探索适合大批量生产的装饰艺术形式,像他设计的墙纸和家具等,逐步简化装饰。此外,“装饰艺术运动”对茛苕纹的使用逐渐减少,表明当时社会逐渐发现简洁的几何形态要比曲线造型更适合于批量化生产。
(一)工业革命前茛苕纹的应用
工业革命前的产品设计十分注重装饰,这一时期的茛苕纹也呈现出华丽精致的风格。此时的茛苕纹可以分成独立纹样、辅助纹样以及与其他纹样相结合的纹样。例如,巴洛克、洛可可时期的艺术风格偏向于宫廷艺术,其总体风格华丽繁琐。而茛苕纹总体的风格遵循了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以金色为主色调,在构图上呈现不对称的形态,结构和线条突出一种婉转而柔和的表现,造型呈C形或S形。
首先,茛苕纹作为装饰纹样单独使用。茛苕纹作为独立的装饰纹样应用时,其结构通常包含茛苕叶、漩涡纹和花头三个部分,这样的组合纹样称为茛苕叶饰漩涡纹。有时这样的组合也被拆分成以茛苕叶纹为主的纹饰,将花头去掉,把茛苕叶作为单独的装饰纹样使用。茛苕纹单独使用时,纹饰比较简单。例如,凡尔赛宫的茛苕纹桌子,茛苕纹以简单的茛苕叶和玫瑰花相结合,华丽而精致。
其次,茛苕纹作为辅助纹样,常扭曲变形,呈现C形或S形。巴洛克、洛可可纹饰中卷曲的花草,常将茛苕纹与其他装饰纹样相结合。一方面,茛苕纹作为辅助纹样,常呈现C形或S形。其中S形两边呈涡卷纹状态,用在建筑和家具上常做浅浮雕式,总体呈现华丽而精致的风格。例如,以茛苕纹进行装饰的摆件,茛苕纹以浮雕环绕四周,整体呈C字形。另一方面,茛苕纹作辅助纹样常装饰于边缘,以带状的二方连续方式呈现。在凡尔赛宫的装饰物中,茛苕纹常以环带的形式出现,上部分的茛苕纹呈二方连续,并且以对称的形式分布,中间以茛苕叶组成花环的形状,并涂以金属色,显现出奢华的效果。
最后,茛苕纹与其他纹样相结合。这一时期的茛苕纹常与海浪纹相结合,以波浪状曲线起伏作连接造型,呈现出纤细、柔和、零散的特点。这一时期以手工装饰为主,造型常常呈现繁复的状态,色彩选用奢华的金黄色。例如,维斯圣地教堂中的装饰,色彩用金色,连绵起伏,清新淡雅。
(二)工业革命后茛苕纹的设计应用
茛苕纹作为西方一种经典的纹饰,进入工业化以来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工业革命之后,尤其在19世纪西方工艺美术运动之后,茛苕纹一改维多利亚时期繁琐、华丽的姿态,呈现出自然的形式美感,并表现出质朴的艺术风格。例如,在威廉·莫里斯设计的墙纸、家具、纺织品等产品中,将茛苕叶纹饰与工业化生产相结合,促使茛苕叶纹开始简化。
1.工艺美术运动时期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茛苕纹和之前相比,茛苕叶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先是从之前的茛苕叶、卷须饰、花头组合,变成了茛苕叶和卷须饰相结合或者单独的茛苕叶的状态,工业革命前成体系的纹饰开始分解。然后,这一时期茛苕纹常作为辅助纹样,以凸显画面的和谐与统一为目的,它开始简化,且常应用到挂毯、墙纸、书籍之上。
首先,茛苕纹成为主体纹样。这一时期,因为工业化机器批量生产的原因,茛苕纹开始简化。在工业革命之前,茛苕纹通常作为辅助装饰纹样使用,在工业革命之后,尤其在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茛苕纹开始作为主体纹样使用。例如,在莫里斯设计的作品中,茛苕纹作为主体纹样使用时,叶脉舒展,具有写实的特点。其次,茛苕纹作为辅助纹样,在这一时期常与其他装饰纹样相结合。一方面,茛苕纹作为辅助纹样时,常扭曲、变形,具有细长、秀丽的特点,并存在维多利亚风格的痕迹,呈现女性化柔美的倾向。例如,亚瑟·琼斯设计的椅子,模仿维多利亚时期的装饰风格,但与之相比,装饰比较简单。椅子上浮雕装饰的茛苕纹对称使用,形成小的卷曲的弧度,自然而柔美。另一方面,茛苕纹做辅助纹样时,常用于做边框的适合纹样,或者与其他装饰纹样相结合。例如,在莫里斯的作品中,茛苕纹围绕在边框的四周。
总体而言,在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茛苕纹做辅助纹样比较多,不作为主要表现对象,而是以画面的整体和谐为主要目的。
2.新艺术运动时期
从1880年开始的新艺术运动,其目的是实现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崇尚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在茛苕纹的装饰使用上,一方面是作为独立纹样使用,常采用舒展的姿态,将茛苕叶舒展的姿态装饰其中;另一方面作为辅助纹样使用,常用夸张的手法将茛苕叶相互拉伸、缠绕、弯曲和变形,形成如自然藤蔓般细长的样式,蜿蜒交织形成装饰纹饰。
新艺术运动时期,茛苕纹做独立纹样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叶脉比较宽大;另一种是纤细、修长、卷曲,仿佛是一根根卷曲的线条,具有日本木刻版画的特点。叶脉比较宽大的茛苕叶纹,体现在安东尼·高迪圣家族大教堂外部的装饰上,茛苕纹饰采用舒展的横向或竖向的状态装饰在上面,叶脉自由舒展,呈现浅浮雕的装饰形态。另一种纤细、修长、卷曲的茛苕纹,有时会形成二方连续,常应用于家具的饰带、楼梯的扶手等处。因为受到日本浮世绘木刻版画线条的影响,茛苕纹演变成类似木刻版画的装饰线条。在圣特雷萨斯修道院中,茛苕纹采用对称或连续的形态,拉伸变形,形成藤蔓般相互缠绕的曲线造型,并结合木刻版画对线条的应用,线条更为修长简洁。
其次,茛苕纹做辅助纹样。因为受到日本浮世绘木刻版画线条的影响,使用了大量类似木刻版画的装饰线条,在构图中注意茛苕纹的动势、阴影和质感,并与画面相结合,达到丰富和平衡画面整体感的目的。例如,在穆夏的作品中,茛苕纹做角纹或底纹装饰时,以类似木刻版画的装饰线条方式呈现。茛苕纹做辅助纹样,常作为背景图案填充或装饰于衣物上。而在阿尔丰·穆夏的作品中,茛苕纹作为服饰上的装饰纹样,与画面整体相协调,利用茛苕纹的密集与主人公纯色而稀疏的服饰纹样相对比,以达到突出主人公的效果。
最后,工业革命后尤其在工艺美术运动乃至新艺术运动后,对茛苕纹的使用逐渐减少。这是由于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出现,茛苕纹自然卷曲的形态因不适合批量化的生产而逐渐减少。
三、总结
茛苕纹作为西方经典纹饰,自工业革命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于茛苕纹卷曲的枝蔓和繁复的装饰特点,并不适合于大批量生产,茛苕纹的使用因此逐渐减少,并且进一步简化。工业革命尤其在工艺美术运动之后,茛苕纹一改维多利亚时期繁琐、华丽的姿态,呈现出自然的形式美感,并表现出质朴的艺术风格。对茛苕纹的使用逐渐减少,表明当时社会逐渐发现简洁的几何形态要比曲线造型更适合于批量化生产。总之,茛苕纹有其独特的生存语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相应的演变。
参考文献:
[1]陈亮.茛苕纹研究在中国的接受史反思[J].美术观察, 2022(09):77-84.
[2]李红,谷岩.西方古典建筑中茛苕叶饰漩涡纹在软装陈设品中的应用[J].艺术大观,2022(20):91-93.
[3]王贺强,魏征.基于植物精神的古典时期宗教建筑装饰分析——以茛苕为例[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21(06):45-49.
[4]江寿国,李晓梅.绽而未放的水晶之花——延禧宫西洋建筑灵沼轩装饰艺术特征[J].北京文博文丛,2021(02):70-78.
[5]马澜,郁舒兰.茛苕卷须式纹样特征在欧式古典家具中的应用与演变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46-47.
[6]王臻.在东西方文化语义下茛苕卷须饰的比较研究与设计应用[D].大连工业大学,2018.
[7]高雪.茛苕叶饰漩涡纹探析[J].中国文艺家,2017(09):138.
[8]许文君.十八世纪洛可可风格的特征研究及其对首饰设计的启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9]韩邦跃.茛苕叶饰漩涡纹在天津小洋楼家居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6,37(22):204-208.
[10]韩邦跃.莨苕叶饰旋涡纹的演变及对我国建筑的影响——以天津小洋楼建筑装饰图案为例[J].四川戏剧,2016(10):86-88.
[11]鲁沫.茛苕叶饰漩涡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
[12]鲁沫.论茛苕叶饰漩涡纹样[J].现代装饰(理论),2012(11):208+210.
作者简介:
曲平(1998—),女,汉族,山东平度人。新疆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理论与设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