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留清气满乾坤

2024-06-21 01:11杨宇睿
东方收藏 2024年2期
关键词:艺术价值

摘要:陆俨少是20世纪著名的文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其花鸟画作品亦别具妙趣,尤以写意梅花最具特点。陆俨少的花鸟画创作基本集中在其艺术生涯的中晚期,画法承明代陈洪绶、清代石涛之衣钵,又能“以书入画”,在画面中加入自己的风格。此外,陆俨少在花鸟画中配以太湖石,使花鸟与山水交相辉映,从而成为有机整体,风格简朴古拙,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陆俨少;写意梅花;艺术价值

陆俨少(1909—1993),又名陆砥,字宛若,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人。他是我国著名文人画家,作品种类多样,以山水见长,花鸟、人物亦有建树。陆俨少自幼善画,曾师从王同愈学习古文诗画,后拜师冯超然。陆俨少年轻时勤于摹古,打下了良好的艺术基础;中年时虽颠沛流离,但从未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他甘于淡泊、不慕名利,以广博的文化修养、扎实的艺术功底、持续的探索精神,成为中国画坛的重要代表。

一、陆俨少写意梅花画的起源

陆俨少的一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他虽然是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但是在青年学习阶段也打下了扎实的花鸟临摹基础。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艺术界同样进入了一个转变期。这一时期,在各种新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逐渐摆脱传统沉疴的枷锁,力求通过新风格、新题材产生新的艺术形式。此时,艺术不再是精英阶层所拥有的“阳春白雪”,而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完全开放的。与此同时,书画市场进一步繁荣,也影响了整个画坛的发展趋势。陆俨少在当时的书画界极负盛名,作品常常供不应求。

陆俨少的梅花题材作品,最早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时间上晚于山水画,并持续至20世纪90年代,直至他去世前两年依然有新的作品诞生。陆俨少梅花题材作品的流行,既能够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又体现出中国人内在高级的审美趣味。可以说,陆俨少在传统上力求创新,既满足了应酬和市场交易,又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写意梅花作品,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与革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陆俨少写意梅花的师承

陆俨少的写意梅花画法博采众长,取各家之精华,并融入自己对梅花的独到理解,自成一家风貌,其中,陈洪绶和石涛对他的影响最为深远。

陈洪绶(1598—1652),号老莲,明代著名画家,单国强《中国美术史:明清至近代》记载:“在晚明人物画家中,陈洪绶和崔子忠是世所公认的突出代表。由于他们分别出生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当时即有‘南陈北崔之誉。”他的花鸟画以设色清丽、简洁古雅为最大特征。陈洪绶特别擅长墨色与线条的运用,线条设色淡雅,配以墨块点染,画面简洁而精致,对后世花鸟画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梅花作品同样别具一格,给陆俨少以巨大启发。陆俨少在梅花枝干的用笔上取法陈洪绶,变其笔法,妙又过之。陆俨少擅长中锋用笔,侧锋勾勒细节,充分发挥宣纸的效果,笔墨极富变化。将陆俨少《梅花图》(图1)与陈洪绶《梅石图》(图2)对比,便可窥见陆俨少对先辈作品的学习与借鉴。在陈洪绶的《梅石图》中,主体物是太湖石与一株梅树的枝干。梅树的枝干造型奇特,盘转曲折;树枝粗疤皱皮,给人以垂落、堆叠之感。树干上有墨块点苔,丰富了画面内容。不同于清代王冕喜于描绘梅花“繁花满枝”的状态,陈洪绶画面中的梅花通常只有零散的数朵,体现出更为沧桑古朴之感,这也是陈洪绶虽饱经风霜,却依然追求理想生活状态的写照。陈洪绶在墨梅创作中,尤其擅长枝干的刻画,造型夸张大胆,奇特而富有韵味。他的作品常常刻画奇形异状的老树、古拙嶙峋的怪石,强调画面的“古拙”气息,并有言曰:“画要有古意,如梅必求虬曲,不曲则不古,不古则了无意韵。”可见,陈洪绶在梅花枝干的刻画上下过很大功夫。陆俨少学习到了陈洪绶墨梅画作中的精髓,在《梅花图》中他同样刻画了一块石头和一株梅树,画面总体风格淡雅,树枝以墨色勾勒、赭石填充。这株梅树枝头正开着白花,太湖石也用石青与淡墨调和上色,画面整体更加古朴、秀雅。陆俨少在描绘梅树的枝干时,学习陈洪绶的造型方法,给梅树绘以虬枝;在画面基调上,师承陈洪绶对于“古拙”的追求。陈洪绶、陆俨少在花色的选择上,都以白色梅花居多,但陆俨少对于先辈的艺术成就从来不是盲目照搬,而是懂得“变古法为我法”,将先辈大师的技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陈洪绶的花鸟画作品常见细腻、工整的线条,而陆俨少擅长中锋用笔,更加注重墨色的变化,总体风格也更为写意潇洒。

石涛(1642—1708),俗姓朱,名若极,别号苦瓜和尚,是“清初四僧”之一。他善画山水、花鸟、人物,兼具理论修养,是一位全能型画家。石涛特别喜爱梅花,曾作咏梅诗百首,另有《梅花图册》流传,可见其对墨梅画研究之深。在梅花花瓣的画法上,陆俨少取法石涛。对比陆俨少《梅香册》(图3)与石涛十二开《梅花册》(图4)可以看出,石涛的梅花以墨色直接涂抹,水墨逸笔,枝干劲瘦,富有生气。石涛是一位极富文学修养的画家,每画必题诗,他的作品结合了诗、书、画、印,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在陆俨少《梅香册》的画面中同样有“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的题词,可见其精深的文化修养。石涛在刻画梅花细节时,常常用“双勾法”表现梅花。而纵观陆俨少图册中的作品,他在刻画梅花时,有些花瓣采用墨线勾勒,并施以色彩,有些则直接用墨块点染。陆俨少更多地使用单线勾勒的方式画梅花花瓣,他笔下的梅花较石涛的梅花更为圆润饱满。陆俨少用饱满的圆圈直接勾出梅花轮廓,可谓圆阔大气、一气呵成、清新可喜。他的花萼也不同于石涛用细密的线条描绘那般,而是用更加概括的色块点染,一笔带过,这是他的创新之处,引领了当时的审美,又体现出了其独创的艺术价值。

三、陆俨少写意梅花的艺术特点

陆俨少的写意梅花可谓是独步画坛,在传承古人的基础上开一代新风。下面从五个方面分析其写意梅花的特点。

第一,在构图上,陆俨少的梅花通常和怪石搭配。谢赫“六品”中有“经营位置”的说法,指的就是画家对构图的把控。“室无石不雅,居无石不安”,中国赏石文化源远流长,陆俨少的梅花作品受传统文人画影响,在画面中多以太湖石搭配梅树,布局十分考究。陆俨少所说的“构图跳出陈套而自出新意,在乎情理之中出于想象之外”,意思就是构图要有创新,既要在观者的想象之外,又要在情理之内。以陆俨少1977年创作的十二开《梅香册》中的一开(图5)为例,他于画面左边画一株梅树,右边画太湖石。左边的梅树枝干弯曲而折叠下来,略高于太湖石,折角式的枝干可见作者的新意。陆俨少的梅树出枝疏密有致、恰到好处,既不庞杂也不空荡。在其他作品中,陆俨少亦能将怪石的形状配合梅树的生长趋势,从而营造出“梅石共生”的意境,搭配相得益彰。

第二,在笔墨上,陆俨少的梅花作品直接以山水之笔入画,体现出传统与变革。陆俨少早期学习山水画,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基础。笔法上,其晚期的花鸟画作品用笔较之前更为泼辣,这与他高执笔的书法方式有关。不同于前代一些画家工笔白描的画法,陆俨少擅长使用写意手法画花鸟。陆俨少画梅时,常常信笔书写,不打草稿,笔墨生动。他习惯中锋用笔,有时结合侧锋。再看前述《梅香册》,陆俨少在梅树枝干的下端,用中锋勾出树木边缘,枝干上方和树干的分枝直接用侧锋快速涂抹,取墨色中的“飞白”笔法,可见陆俨少在绘画时勾勒之迅速。小枝干用中锋带过,梅花的外轮廓线用细笔勾勒,体现出了用笔上干湿、粗细的变化。太湖石的轮廓用枯笔渴墨勾勒而出,体现出作者能够根据不同物体的质感做出不同的描绘。陆俨少在笔法上,总体来说是下笔稳、准、狠、生、辣,可谓沉着痛快、雄丽老辣。在墨法上,古人将墨分为“焦、浓、重、淡、清”五色,在山水画中则有泼墨、积墨、破墨等用墨技法。陆俨少的花鸟画与山水画一脉相承,花鸟画中树干、石头的画法,均脱胎于山水画。在陆俨少的《梅香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刻画太湖石时,用山水之笔皴擦,运用点染的手法刻画石头,用墨可见干湿浓淡之变化。

第三,在造型上,陆俨少善于抓住自然界中事物原本的特征,再用艺术语言加以处理。陆俨少在创作时,注重深入自然观察写生。他作品中的梅花生动自然,富有生命力,给人以鲜活之感。同时,陆俨少会将所见之景进行再次加工,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体现出作者极强的主观处理能力。在《梅香册》中,随处可见弯折的枝干,说明陆俨少在造型的塑造上擅长使用夸张的造型手法。而在梅花的枝干和花朵处理上,陆俨少注重疏密的处理,以简淡稀疏的梅花为主,不描绘繁花满枝、树枝繁密的梅树形象,构图上也不以繁杂取胜,而是善于留白,用简淡的笔墨描绘出主体物。陆俨少擅写生,又不完全照搬,在构图、造型上显示出自己的创新。

第四,陆俨少的作品体现了诗、书、画、印的结合。陆俨少是一位文化修养十分广博的文人画家,继承了历代文人画家对于笔墨意趣和书卷气的追求。其每幅墨梅画中几乎都有题诗,或是前人流传的诗句,或是自己根据画面意境进行创作的诗词。陆俨少的书法同样有着很高的成就,他的书法题跋多为行草书,线条流畅、墨色饱满、笔法老辣、生动有力,总体给人一种古拙而大气的感觉。从《梅香册》中的一开(图6)来说,它为纯墨色刻画,画面主体是一株枝干粗壮的梅花树,陆俨少用侧锋皴擦出梅花的树枝,淡墨画花瓣,并题词:“夜来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阳枝。黄容句”,用诗意的语言进行点题,描绘了清晨梅花在风中绽放的场景,可谓诗情画意。用诗配画,更加突出画面风格的清秀高雅。

第五,陆俨少的写意梅花作品,意境清新悠远,充满诗情画意。陆俨少梅花作品的构图并不复杂,但能通过梅花与山石、竹子或其他植物的映衬,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格调高雅、妙趣横生。从《梅香册》中的一开(图7)可以看出,画面仅用寥寥数笔刻画了一株梅树和一棵竹子的形象。梅花用深浅不一的墨线勾轮廓,花瓣中间用白色点染。梅树的枝干呈现出正反双C的弯曲形式,粗枝上生出小枝干。竹叶信笔勾勒,只有寥寥几笔,但与梅树相得益彰,整个画面因此更加清新。陆俨少的画面在视觉效果上具有装饰意味,总体风格古拙典雅。

四、陆俨少写意梅花与同时期画家对比

20世纪以来,诸多画家依然延续梅花选题,并创作出许多不同风格的代表作。除了陆俨少擅画写意梅花,李苦禅、关山月等名家也因为写意梅花作品为人们所熟知。虽都是表现梅花,但他们的笔墨风格却各有千秋。

李苦禅(1899—1983),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家。他传承石涛、扬州八怪、齐白石等人的绘画技法,又另辟蹊径,结合中西方绘画所长,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李苦禅的写意梅花以豪放大气、气势磅礴为显著特征,可谓笔墨厚重、气势逼人,陆俨少与之相比则显得更加古朴、娟秀。李苦禅写意梅花代表作《罗浮梅姿》(图8),高达3.22米,只见树枝复杂、枝干扭曲弯折。与陆俨少相同的是,李苦禅也注重石头的刻画,一梅一石交相辉映,突出画面布局。

关山月(1912—2000),原名关泽霈。他是画坛“多面手”,尤以画梅著称,人称“关梅”。关山月自幼刻苦习画,为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的入室弟子。他在刻画梅树枝干时用笔刚健有力。他尤其喜爱红梅,擅长描绘红梅繁花满枝的景象,其作品最大的特点是画面中透出勃勃生机与时代气息。陆俨少的画作,通常所画梅花寥寥几枝或一枝,特别注重画面的留白,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从关山月的代表作《梅花图》(图9)可以看出,关山月用湿笔画树干,整幅画面的用墨比陆俨少的画面更加水润。他描绘细密的梅花,画面构图饱满,不画山石,更能突出梅花开满枝头的生机,体现出岭南画派跟随时代的艺术主张。

由此可见,陆俨少的梅花相较于其他同辈大师是独具特色的。他的画面不以庞大的构图、繁密的花枝、厚重的笔墨取胜,而是更加善于突出作品的诗意,用简单的一块石头、一棵梅树,以书法之法入画,直抒胸臆,来表现出画面的意境。

五、陆俨少写意梅花的后世影响

陆俨少的写意梅花对后世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其一生绘制了大量作品,并广泛流通于藏家之间和拍卖市场上,如今国内很多艺术院校仍将他的花鸟画作为范本教材使用,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人。

首先,陆俨少在花鸟绘画史上有自己清晰的定位和发展创新,在绘画技法上承前启后。陆俨少表现梅花,创新了枝干双勾的方法,突破了花瓣两笔画法的局限。

其次,他画的梅花较前辈画家更加饱满圆润,在构图上也多搭配太湖石,体现自己的创造力。在刻画梅树枝干时,陆俨少常以草书中的“飞白”笔进行刻画。信笔书写而画树枝,不求形似而取“意似”,这也是历代梅花题材中的一大创新。

再者,在画面意趣上,陆俨少扩展了写意花鸟画的绘画语言。他充分发挥诗书画相结合的传统,擅长给画面题诗。纵观陆俨少的花鸟画作品,画面古拙清新、不落俗套,成为后世画家追慕的对象。陆俨少写意花鸟画的成功,得益于他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综合修养,以及青年时期打下的坚实的绘画临摹基础。

六、结语

陆俨少一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是一位修养深厚的艺术家。他勤于摹古、善于创新,以山水之笔画写意梅花,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画中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传统。对于前辈艺术大师陈洪绶、石涛的作品,陆俨少学习其笔墨精华,又融入自己的创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高古花鸟画新风貌。陆俨少的写意梅花展现出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画坛的审美新风尚,与时俱进,成为后世学画梅花的新典范。

参考文献:

[1] 陆俨少.陆俨少自序[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2] 舒士俊.陆俨少画论阐析之十三:书法练功[J].国画家,2013(01):61.

[3]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19 .

[4] 谢普.百花齐放的中国艺术[M].辽宁:辽海出版社,2011.

[5] 伍蠡甫.艺术美学文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6] 方薰.山静居论画[A].//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

作者简介:

杨宇睿(1982—),女,汉族,北京人。大学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文物博物。

猜你喜欢
艺术价值
苏轼《李白仙诗卷》风格探析
结合中国画教学谈人文修养的重要性及大学的功能
哈萨克族舞蹈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
对诺维尔“情节芭蕾”的艺术探究
以中国服饰文化为设计元素的生活创意品研究
论博物馆文物艺术价值的展现与公众美学教育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大型黄梅戏《余三胜轶事》艺术成果评析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