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桃花源记》英译本译者风格研究

2024-06-21 20:12:09江利娟
新楚文化 2024年12期
关键词:桃花源记英译本语料库

【摘要】《桃花源记》作为我国文学的瑰宝,在其翻译过程中呈现了跨文化交流与翻译艺术的精华。比较林语堂、罗经国、翟理斯和白之等四位译者的英文翻译版本,通过构建平行语料库和定量分析的手段,分析他们在词汇、句子、篇章等层面的翻译风格,发现不同译者对这个经典的解读与再现呈现多样性与丰富性,主要体现在词汇丰富度、句子长度、篇章可读性等方面。这些差异不仅源于个体译者的语言技巧和表达能力,更深层次地反映文化认知和翻译理念,文章旨在为翻译实践和文化交流提供深入的探讨和新的视角。

【关键词】《桃花源记》;语料库;英译本;译者风格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12-0068-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2.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民族文化外宣文本翻译案例资源建设和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GY2023299);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壮族文化英汉双语语料库平台建设与翻译研究》(项目编号:230804647171603)研究成果。

《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巧妙地描绘了一个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中国文学历史中的珍贵之作。林语堂、罗经国、翟理斯和白之等译者对《桃花源记》进行翻译,他们各自以独特的文化背景、翻译观点和语言技巧,塑造了各具特色的翻译版本。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个体译者的表达能力,更折射了文化认知、语言技巧和翻译理念的交织。翟理斯和白之在译文中采用丰富的词汇和较长的句子,偏向目的语规范,而罗经国和林语堂的译文更接近原文,保持较短的句子和相对简洁的词汇。文章基于四位译者的英译文,通过构建平行语料库和定量分析的手段,分析他们在词汇、句子、篇章等层面的翻译风格及其成因,以期为今后的翻译实践和文化交流提供新的启示和理解。

一、语料库与翻译风格

在大量研究翻译现象并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语料库翻译研究是对翻译本质和过程的系统性分析。目前,在语料库翻译研究领域,关于译者风格的研究已经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成果,但其质量却存在差异。常常有人混淆译者风格和译作风格,这两者之间的差异需要明确。译者风格强调了译者在语言应用和非语言手段上的独特性,通过翻译文本来体现。它突出了译者在多个翻译作品中展示的共同翻译特征和规律。相对而言,译作风格,也被称为翻译风格,更多的是强调某一部分译作展现出与其他作品截然不同的翻译特质。它着重于特定作品与其他译作的明显差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译者风格的范围要比译作风格更为广泛,不仅涵盖了个体译者在多部作品中共通的特征,还涉及他们在翻译过程中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二、语料库构建与研究方法

为了进行翻译风格研究,选取了三部正式出版物作为语料库:分别来自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扬州瘦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古文观止精选》以及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翻译批评与赏析》。一方面,使用CUC Paracon建立一个包含一个中文原文和四个译文的汉英平行语料库,包括LYTPara、LJGPara、GilesPara和BirchPara四个英语语料,以及命名为THYJ的汉语语料,见表1。这一布局使得我们能够针对不同译者的版本进行深入比较,同时使用Brown Corpus作为参照语料库,提供了更广泛的背景参考。另一方面,采用了多种语料库检索和分析软件,如Wordsmith7.0、CUC Paraconc和Readability Analyzer。通过这些软件的应用,我们得以全面解析不同译本的翻译风格,并深入探讨这些风格背后的成因。结合语料库构建和多种分析工具的方法使我们能够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全面考察翻译版本间的差异和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译者风格对翻译成果的影响,以及翻译过程中语言选择、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三、结果分析

(一)词汇层面

1.类符-型符比。类符-型符比(TTR)是衡量文本词汇丰富度的重要指标,指类符数与形符数的比值。TTR越大,词汇丰富度越高,使用的词汇种类越多。在研究中,通过Wordsmith7.0得出的TTR数据显示了不同译者的用词习惯和翻译风格的差异,见表2。

在我们的对比分析中,翟理斯译本展现了最高的词汇丰富度和最大的词汇量。与之相反,林语堂译本呈现出最低的词汇丰富度和最小的词汇量。这一差异主要源自用词方式的差异。以“忽逢桃花林”为例,林语堂将其简洁翻译为“a peach grove”,未添加修饰词;相比之下,其他译者如罗译、翟译和白译则使用了更丰富的表达方式,如所有格结构、额外的环境描写和修饰词。这些额外的词汇和结构导致了形符数和类符数的增加,进而提高了TTR值,显示了更高的词汇丰富度和更多元化的用词风格。因此,林语堂的译本以简练、忠实原文为特点,较少添加修饰词;而其他译者则倾向于更为细致地表达,通过添加修饰词和不同的结构丰富了词汇量,展现出更多样化和丰富的翻译风格。

2.平均词长。平均词长如表3所示,通过对平均词长的分析揭示了不同译者之间用词的差异。林语堂译本以更简洁、易懂的词汇为特点,而罗世嘉的译本则更倾向于使用更正式、更复杂的词汇。这种词汇选择的差异可能直接影响读者对于翻译文本的理解和感知,也显示了译者翻译风格上的差异和选择。

3.词汇密度。词汇密度是文本中实词所占比例的指标,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其携带的信息量较高,而虚词如介词、代词、连词和冠词的信息负荷相对较低。使用Ure提出的计算方法,得出四个译本的词汇密度分别为47.6%、48.34%、47.94%和47.31%,见表4,都属于40%至50%的范围,显示出较低的词汇密度和相对容易理解的特点。

在四个译本的对比中发现,翟理斯译本中动词占实词的比例相对较低,仅为27.82%,而名词占比高达48.79%。相对的,其他的译本在选择实词时更倾向于源语,并且保持原文的完整性。这揭示了汉语以动词为主导,而英语以名词为主导的差异。翟理斯的译本更偏向于目标语言的特性,而其他三个译本则更加重视源语的真实性。例如,翟理斯可能更倾向于在翻译过程中选择名词表达,而其他译者更倾向于保留原文中的动词结构。

因此,翟理斯译本在词性选择上呈现出较大的偏移,更符合目的语的语法特点;而其他译本在保持源语风格和保真性方面更为突出,更忠实于原文的词性和句法结构。这种词汇密度和词性选择的差异不仅反映了译者的翻译风格,也显示了在文本翻译过程中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和语法差异。

4.四字词翻译。《桃花源记》中所用的四字成语和四字结构是中文的一大特色。300多字的文章中,这些简练的四字词结构无处不在。然而,因译者的文化背景、国籍和翻译观念的不同,对这些四字词的处理方式也千差万别。举例来说,“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原文意为“香气扑鼻的青草,飘洒的花瓣”。白译和翟理斯将视觉和嗅觉描写相结合,生动地展现了原文描绘的场景,为读者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而罗译和林译则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罗译表达为“fragrant grass”,林译为“beautifully grassy ground”。白译和翟理斯着重于译文的可读性,注重了目的语的逻辑和读者的理解,而罗译和林译则更忠实地保持了源语的风格和信息传达。

再举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原文意为“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吠声相互传递”。然而,四位译者均未传达出“人口稠密”的意思。罗译和翟译仅按字面意思翻译,而白译和林译也只是字面译出文本的表面意思。白译和翟译作为目的语的翻译者,或许因文化背景知识的不足,没有领会到“鸡犬相闻”所包含的另一层意思。相比之下,罗译作为源语的翻译者,在保持原文意思方面更为突出,但也未传递出原文中的言外之意。林译则省略了“阡陌交通”的意思。林语堂在强势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以边缘叙事角色进入西方话语世界,可能选择省译以适应西方他者规范。

这些例子显示了译者在处理四字成语和结构时所做的选择和取舍,以及在传达原文信息和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其凸显了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翻译者角色和读者定位等方面的复杂性,同时也彰显了翻译风格和观念上的多样性。

(二)句子层面

平均句长是衡量特定语料库中句子的平均词汇量的标准,能够揭示文本的难易程度和句子的复杂性。通过对四个译本的平均句长进行测算,发现四个译本的句长都在10-25个词的中等长度句范围内。白译本和翟译本的平均句长略长于罗译本和林译本。因为罗经国和林语堂更注重保持原文形式,更倾向于直译,因此平均句长较短。不同策略对平均句长的影响突显了译者在处理句子结构和逻辑传达时的偏好。白之和翟理斯通过增加连接词,将原文的隐含信息呈现在译文中,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文的语气和节奏。相反,罗经国和林语堂的直译策略可能更忠实于原文形式,但也可能导致译文在逻辑和自然性方面稍显生硬。句长的差异表明了译者在句子结构处理上的选择和权衡,以及在传达原文意思和表达方式上的取舍。这也展现了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持有的翻译观念和策略,进而影响了译文的整体风格和可读性。

(三)篇章层面

语篇可读性是评价译文的关键指标之一,能够在宏观层面上反映出译文是否呈现简洁易懂的特征。一般而言,我们可通过两项数据来测量语篇可读性:福莱士阅读简易指数和福莱士难度等级指数。前者用音节数和句子长度来评估文本的难易程度,分数越高代表文本越简单易读。我们将四个译本输入Readability Analyzer.com进行了相关可行性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四个译本的福莱士阅读简易指数均超过60分,表明其阅读难度低于一般英语文本。另外,福莱士难度等级指数也低于7.80,表明阅读难度较低。在这四个文本中,白译本的可读性最高,更易于理解。值得一提的是,结果也证实了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简化策略,在提高整体可读性的同时,可能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信息丢失或语境不足。然而,对于西方读者而言,这种简化使译文更易理解,可能更符合他们的阅读期望。

四、翻译风格及其成因

(一)翻译风格

通过四位翻译家对《桃花源记》的英译本,揭示了不同译者的翻译风格及其成因。白之和翟理斯的译文呈现相似的风格特征,词汇密度较大,使用丰富而多样的词汇,句子更长且逻辑连接更为清晰,倾向于目的语规范。林语堂和罗经国的译文更趋向原文,表现出词汇简洁、句子相对短小,更贴近源语规范。这种差异源于译者的语言技巧、文化认知,以及翻译理念的影响。白之和翟理斯的母语优势促使其译文更接近目的语规范,而林语堂和罗经国则更注重忠实传达原文信息。译者的文化背景、对原文的理解和对目的语读者的考量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翻译风格,从而形成了多样且富有特色的译文版本。

(二)翻译风格成因

1.翻译方向。翟理斯和白之作为译入群体代表,以母语英语进行翻译,享有母语优势。这种熟悉的母语环境让他们能够更自如地表达原文意思,善于运用丰富的词汇资源。在翻译的过程中,他们有意识地打破原文的形式,巧妙地使用连接词,使得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相对的,罗经国和林语堂代表了逆向翻译,将原文翻译成外语。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更倾向于保持原文的形式,减少逻辑连接词的使用,保持原语文化的原始风貌。这种差异也反映了翻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向之间的关系,即正向翻译和逆向翻译在词汇密度、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方面的表现不同。

2.翻译原则。翟理斯和白之,作为汉学家,对待翻译极为认真,追求“卓越而雅致”的效果。翟理斯致力于向外国读者传达中国文学经典,对中国特色词采取文化顺应策略,在翻译时补充英文解释,让译入语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白之也以意象加文内释义的方式翻译中国特色词,保留原文文化意蕴的同时,使译文简练流畅。刘益清称赞罗经国的译文“‘信的前提下,兼顾‘达和‘雅”,罗经国遵循忠实标准,力求保持原文形式,对中国特色词多采用直译或加注释的方式,以保持原文风格。林语堂提出“忠实、通顺、美的标准”,将信念和忠实放在首位,尤其在处理中国特色词时更倾向于直译或加注释,以确保译文保持原文风格。这些翻译者各自秉持不同原则,因其对“达、雅、信”的追求,影响着他们在处理文化特色词汇时的翻译风格。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翻译研究中,探讨译者风格差异是一场跨文化对话。通过四位翻译家的比较,展现了在译入和译出翻译方向下的风格迥异。母语翻译者强调流畅传达并增添目的语阅读习惯的特点;而外语翻译者更注重保持源语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忠实传递。这种翻译风格差异不仅受语言能力影响,更反映了文化认知与翻译目的的关联。在追求信达雅的同时,译者们在处理文化特色词时展现出了不同的策略,这使得翻译不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呈现与对话。

参考文献:

[1]陈阳,葛纪红.风格标记理论视角下杨宪益《桃花源记》英译本探析[J].汉字文化,2022(07):130-131.

[2]莫舒婷.生态诗学视角下《桃花源记》的英译对比研究[J].散文百家(理论),2022(01):73-75.

[3]于海燕.从《桃花源记》三个英译本看译者风格[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S3):100-102.

[4]叶舒梅.基于语料库的《桃花源记》英译本译者风格研究[J].现代语言学,2017,5(01):1-7..

[5]颜宏光,周小玲.《桃花源记》四个英译文的翻译风格[J].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9(03):261-267.

作者简介:

江利娟(1979.8-),女,汉族,英语语言与文学博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英语语言文学、民族文化翻译。

猜你喜欢
桃花源记英译本语料库
《孙子兵法》罗志野英译本研究
英语世界(2023年12期)2023-12-28 03:36:38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桃花源记》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名家硬笔抒写《桃花源记》
中国篆刻(2017年5期)2017-07-18 11:09:30
把课文的优美表达存进语料库
横看成岭侧成峰——浅析《红楼梦》两个全英译本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言与翻译(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5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