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 孟梅
马 良,孟 梅. 陕西省宝鸡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J]. 湖北农业科学,2024,63(3):112-115,124.
摘要:苹果产业是陕西省宝鸡市特色优势产业,在增加农业产值、农民收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苹果产业的迅速发展,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不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滞后、产品综合加工水平低、种植品种结构单一、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等方面,为促进宝鸡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提出了培育高素质农民、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深化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丰富品种结构、完善种植保险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特色农业;宝鸡市
中图分类号:S661.1;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4)03-0112-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4.03.01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苹果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占据重要的位置[1]。中国栽种苹果历史悠久,是世界苹果原生中心之一,拥有生产苹果的多种优势条件,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2]。陕西渭北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优质苹果的主要产区,也是全球符合苹果最适宜区7项生长指标的苹果生产基地之一[3,4]。宝鸡市地处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带的核心区域,苹果产业发展基础雄厚、规模庞大、品质优良、经济效益显著,经过多年发展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宝鸡市地方经济发展的名片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宝鸡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兴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阶段,本研究分析了宝鸡市苹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宝鸡市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和苹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陕西省宝鸡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地生态环境优越
目前,按照苹果生产区域划分,中国苹果产区可以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渤海湾区、西南高原区和北部寒冷区以及黄河故道区。经过长期的发展,西北黄土高原区与渤海湾区已经成为中国苹果生产的优势产业带,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依靠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成为中国苹果生产最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带[5]。宝鸡市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南、西、北三面环山,巍峨峻峭的秦岭群峰与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互为映衬,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农业资源丰富。宝鸡市现有园地面积为658 498.5 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42%。其中果园面积为612 281 m2,占92.98%,土壤类型多样,共有15个土类,多样化的土壤类型为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宝鸡市全年日照充足,年日照数为1 599.2~2 207.6 h,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5—7月大部分县区的平均日照数在200 h以上,4月次之,在180 h以上;1月最少,均在150 h以下。宝鸡市全年太阳总辐射量105.7 kcal/cm2,生理辐射52.4~57.3 kcal/cm2。春季0~20 ℃界限温度间的太阳辐射较为丰富,占全年总辐射量的31%,年平均气温11.1~16.8 ℃,极端最高气温为41.7 ℃,完全符合联合国关于最适宜区苹果生长的7项指标(表1)。宝鸡市全年无霜期为153~232 d,川塬地区最长,为205~252 d,秦岭山区最短,为155~205 d。此外,宝鸡市境内有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黄河水系流域面积为12 975.47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71.3%,主要为渭河及其支流。长江水系流域面积为5 220.79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8.7%,主要有嘉陵江及其支流小峪河和汉江支流太白河等。充足的日照、丰富的水土资源为宝鸡市发展苹果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2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依托资源优势,宝鸡市持续推进苹果产业扩张,建成扶风县、凤翔县等6个苹果产业基地,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129.6万m2,产量超过100万t(表2),其中矮钻自根砧栽培果园面积102万m2。凤翔县果区全部被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5万m2苹果园通过国家绿色果品基地认证,打造15个优质苹果示范园,先后荣获国家金奖和“国家部优”“省优”产品奖。扶风县被认定为苹果生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21年千阳苹果顺利通过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目录外审定和品质鉴定。同年,千阳县被纳入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支持县名单,苹果产业被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为全省首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个典型案例。苹果全产业链生产值突破20亿元,千阳苹果入选2021年省级农业品牌。同时宝鸡市农业局积极推进苹果产业向优生区聚集,在海拔1 000 m以上地区发展富士、瑞雪等晚熟品种,在800~1 000 m地区,瞄准假日消费市场,重点发展鲁丽、华硕、蜜脆等中早熟产品[6],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1.3 科研技术不断提升
宝鸡市距离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仅87 km,两地交通便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周边地区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拥有陕西省苹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学者、国家级学术带头人及一批助力果业发展的中青年业务骨干。目前,宝鸡市已经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成5个省级苹果实验站,依托宝鸡市蚕桑园艺站建设了渭北中西部苹果产业化示范基地,并定期与荷兰、意大利等国际知名苹果专家团队开展合作交流,形成了纵接国家苹果产业体系,横连国际尖端技术的科研团队。先后试验成功了苹果脱毒砧木压条繁殖和离体嫁接技术,成为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和苗木繁育基地,年接待4万余果业从业人员来宝鸡参观、学习和交流。世界苹果产业大会、全国化肥农药双减大会等相继在宝鸡市举办。
1.4 品牌集群逐步形成
近年来,宝鸡市苹果品牌数量与质量稳步提升,市场影响力持续增强,培育出宝鸡苹果、千阳苹果、扶风苹果、凤翔苹果等区域公用品牌,曹儒、慧福瑞、乔山红等省级著名商标。每年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开展宣传推介10余场次,2018年宝鸡苹果荣登中国果业最受关注的优质品牌榜,凤翔苹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不断递增,获得最受欢迎的10强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千阳县先后荣获中国农业品牌“金麒麟”奖、全国现代苹果产业10强县。宝鸡市苹果畅销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陕西省宝鸡市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新型果业人才匮乏,农业社会化服务滞后
随着中国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由于前期投资大、收益小,社会身份认同度低,个人发展空间有限等因素,很难吸引大量青年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农业劳动力人口老龄化是目前中国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预测,当前中国农业生产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劳动力占劳动总人口数的24.5%,2030年这一比例可能进一步提升至33.8%,农业种植人口老龄化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对农业农村经济产生深刻影响[7-9]。苹果生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和农艺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中的疏果、套袋、采摘等环节,技术复杂、工序繁琐,但是主要依靠人力完成[10],并且占到了整个生产成本的60%以上。果业社会化服务滞后,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一是龙头企业和专业果业合作社服务范围小,服务人群有限;二是果品生产机械化程度低,果品代收、果园设备租赁、水肥一体服务、果树病虫害防治等服务体系不健全;三是果品生产专业人才匮乏,果园投资收益率低,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苹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2 生产规模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难落实
宝鸡市苹果产业生产经营主要以家庭为单位,80%的果园种植方式仍以自耕自种的个人种植方式为主,户均种植5 m2左右,果园规模化程度低,尚未形成标准的苹果生产体系。经营者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受教育程度不高,市场意识薄弱,习惯于传统的生产方式,果园机械化水平低,基本还是靠天吃饭。果园管理粗放,果树的修剪、施肥等工作均依靠过往经验,栽培技术相对空白。化肥农药利用率低下,存在不施肥或者随意施肥现象,与国内外其他优势产区相比有较大差距;果园地膜、反光膜、果袋等废弃物回收处置率差;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部分果区道路绿化以柏树类为主,极易诱发苹果锈病。果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苹果产量低、品质差、市场竞争力弱,效益不好。
2.3 种植品种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
2021年宝鸡苹果种植面积5.69万hm2,产量75.9万t,但是“适宜适栽”原则贯彻落实不彻底,主栽品种相对单一(表3),早、中、晚熟品种栽种比例不合理,难以满足产业升级需要。以美味、艳红富士、阿珍1号等为主的晚熟苹果品种占到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60%以上,米奇拉、美玛噶啦、华硕、爵士等中晚熟品种种植面积小、产量低。主栽品种单一,晚熟品种栽种面积过大,造成苹果成熟期果品集中上市,商品货架期短、果农采摘压力大而且极易产生压价风险,果农增产不增收,不利于苹果产业发展壮大。
2.4 产品综合加工能力低,产业融合不充分
农业现代产业链农业产业链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等环节,宝鸡市果品贮藏和商品化处理能力有限,产品加工比例较小,没有充分释放产业的整体效益[11]。主要表现为果品分级机制不完善,贮藏保鲜能力不足,贮藏质量无法保证。宝鸡市目前有苹果自动化分选线5条,机械分选率仅为5%,冷库40万t,冷链运输车仅1辆。而欧美发达国家则对鲜果100%进行采后商品化处理,确保鲜果采摘24 h内入库,70%~80%进行气调贮藏和恒温贮藏,结合冷链运输销售。2021年延安市新增智能选果线56条,组建冷运公司18家,新增冷藏车辆12辆,不仅延长了苹果的上市周期,而且也提高了果品的附加价值。此外,苹果产销对接不畅,产品深加工占比少。目前宝鸡市70%以上的苹果以地头等客、混装销售为主,10%左右的苹果通过区域性市场自销,新型营销手段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滞后。深加工产品企业数量少,商品种类欠缺,主要以传统的苹果汁、水果罐头等食品为主,产品多元化有待提高。
2.5 保障体系不健全,果农抗风险能力弱
宝鸡市国有公益性果业推广机构技术推广人员不到200名,其中能到田间地头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的仅占60%,推广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果业机构工作人员短缺,工作负荷重,难以抽身制定系统的果业发展规划。苹果期货、价格指数保险等新型保障体系处于摸索阶段。果园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抵抗风险能力弱。受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影响,果业销售状况不佳,金融机构降低了对果品企业的授信额度,企业贷款融资难度加大,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果业扩张步伐减缓。
3 陕西省宝鸡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策略
3.1 培育新型果业人才,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大国小农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苹果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面对果农老龄化日益严重,果业后继乏人的现象[12]要借助各级政府、科研院所以及龙头企业的帮助,提高产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发展苹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实现果业规模化经营。二是多元化用工[13]。苹果生产经营中青壮年劳动力不足趋势逐渐加剧,要积极调整用工形式,拓展招工渠道,用工多元化。借助互联网平台或者苹果中介服务组织发布用工需求,广泛吸纳城市周边闲散劳动力,积极发展果园作业劳务服务,将果品分拣、植物保护等内容委托给专业团队,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创新引智。加强同省(市)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以及农民合作社的合作,定期邀请果业生产相关领域专家为果农答疑解惑,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制定人才扶持与引进政策,加快培育一批懂苹果、爱苹果、爱果园的果业中坚力量,有利于苹果种植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以及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3.2 强化科技支撑,加速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生产有助于提高果品品质的稳定性,建立与果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技术规范及果业生产标准有利于果业的良性健康发展[14]。2016年,陕西省颁布了《关于推进现代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对于果品贮藏包装、产品质量、生产加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宝鸡市也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果农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要求,建设标准化果园。制定推广土壤改良、水肥一体、整形修剪、果园套种绿肥等技术标准和流程,加快低效果园改造,鼓励和支持农户创建各类高质高效示范园,并且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各县区根据地区产业发展实际需要,为连片种植区域聘请专业农业技术工作人员,发放岗位津贴,加速果业标准化生产。
3.3 丰富品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邀请专家论证,结合苹果精深加工趋势,根据各县区实际情况,科学推广布局种植品种。宝鸡市海拔800 m以上地区为苹果的优质适生区,扶风、凤翔、岐山三地位于渭北塬区,有效积温高,果品成熟早,具有抢先上市的优势,抓住“中秋、国庆”两大传统节日消费热潮,以县为单位,大力发展种植米奇拉、玉华富士、华硕、九月奇迹等中早熟苹果品种,将早熟、晚熟品种比例调整到50:50,实现与延安、静宁等苹果产区的错位发展。挖掘千阳、麟游、凤县、陈仓西部山区等高海拔地区资源优势,扩大瑞阳、凯库8号、巴克艾等晚熟品种的种植面积,实现早、中、晚熟品种均衡布局。
3.4 主动深化产品加工,支持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物流链、价值链和信息链的有机整体,包含农业生产的产前采摘、产中养护、产后采摘等方面。强化产后贮藏能够有效延长果品的上市时间,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果品品质和产品市场竞争力[15],实现全产业链增效。鼓励苹果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建设恒温保鲜库、冷链运输系统和果品智能分选线,示范推广果品分批采摘、预冷储藏、分级入库,加快构建区域果品营销中心,促进果品原产地销售。扶持企业进行苹果醋饮料、苹果干、果酒等产品的深加工,加快苹果全果利用,实现产业链全方位延伸,带动产业提质增效。
3.5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种植保险制度
加强组织保障,首先要进行机构改革,针对凤翔、千阳、扶风等地区果业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不足问题增加编制数量,强化对果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其次,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结合的产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面临多重风险,这些风险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了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农户收入的稳定性[16]。积极推动金融保险和社会资本对果业发展的支持,探索建立苹果产业发展货款担保、果园抵押、价格指数保险、期货等多种方式分散和降低果农生产经营风险,保障果农经济利益,促进果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金政,毛志泉,丛佩华,等.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苹果[J].果树学报,2019,36(10):1255-1263.
[2] 霍学喜,刘天军,刘军弟,等.2020年度中国苹果产业发展报告(精简版)[J].中国果菜,2022,42(2):1-6.
[3] 方兴义,蔡黎明.陕西省苹果产业发展态势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果树,2021(11):98-102.
[4] 闫旭宇,李 玲,李 娟,等.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陕西苹果研究现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8(1):82-86+93.
[5] 李 亮,王 玺,孙慧英,等.以苹果产业为代表的陕西省水果产业生产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20,26(8):20-24.
[6] 李娅楠,邢 燕,王雷存.陕西苹果品种栽培现状及发展建议[J].陕西农业科学,2021,67(4):78-81.
[7] 乔志霞,霍学喜,张宝文.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陕、甘745个苹果户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8,35(5):73-79.
[8] 乔志霞,霍学喜.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5):61-73.
[9] 王雅鹏,李俊睿,马林静,等.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6,41(2):22-26.
[10] 赵德英,程存刚,仇贵生,等.苹果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途径[J].中国果树,2021(8):1-5.
[11] 高丽娟,张海娥,徐金涛,等.河北省梨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南方果树,2018,47(S1):119-121.
[12] 魏延安.对推动我国果业高质量发展10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果树,2021(9):1-4.
[13] 肖 龙,王孝娣,王莹莹,等.青州蜜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果树,2021(4):79-82.
[14] 曹永生.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路径[J].中国果树,2021(4):1-3.
[15] 刘雨菲,宋旺圆,万新波.四川省地理标志果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果树,2021(3):105-108.
[16] 徐婷婷,孙 蓉,崔微微.经济作物收入保险及其定价研究——以陕西苹果为例[J].保险研究,2017(11):33-43.
收稿日期:2022-08-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164035)
作者简介:马 良(1995-),男,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区域发展、农业经济,(电话)15191719541(电子信箱)2232737661@qq.com;通信作者,孟 梅(1973-),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农业经济等方向研究工作,(电子信箱)7851616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