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学前融合教育课程价值及路径探析

2024-06-21 04:37贾昊宇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文科课程内容师范生

在新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新文科建设应运而生,对于学前师范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文科背景下学前融合教育课程的价值探析层面,新文科建设的视野打破了融合教育中各学科的壁垒,新文科的育人要求带来了融合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变革。以学前儿童融合教育课程为例,探讨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路径建设,需要从深化协同育人,达成综合性课程目标,贯通学科体系,形成整合式课程内容以及利用智能化手段创新课程方法实施三个层面对课程建设进行重组,以匹配新文科建设的要求,提高育人质量。

自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首次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以来,在文科课程建设领域如何展现新文科精神,成为文科师范教育探究的重点。2020年11月全国新文科工作会议颁布的“新文科工作宣言”则进一步为新文科建设指明了路径方向,“强调要进一步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文科专业之间深度融通,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实现自我的革故鼎新”。而在新文科建设这一背景下,高等学校学前师范类课程中,学前融合教育这门课程的目标与性质就是强调基于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培养师范生掌握融合教育理念,能够具备促进全体幼儿尤其是特殊幼儿发展的相关素养。教育部颁布的《“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也提出,“学前融合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要在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增加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提高师范生的融合教育能力”。作为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师范类课程的新领域,本文以学前儿童融合教育这门课程为例,探讨其教育价值及课程建设路径。

一、新文科背景下学前融合教育课程的价值探析

(一)新文科视野需打破融合教育课程中各学科的壁垒

在“四新”课程建设中,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跨越与融合是新一代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在新文科领域则需要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来审思如何通过学科跨越来展现新课程理念。落脚到学前儿童融合教育这门课程可以发现,该课程在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本身便一直蕴含着融合的理念。学前融合教育吸纳了来自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不同领域学科的知识内容。但在过往课程建设中,也存在着学科之间拼凑的现象。例如从心理学领域的角度多聚焦于特殊儿童心理认知的诊断干预,语言学领域关注特殊儿童语言障碍问题,医学领域则更多局限于特殊儿童的康复治疗,一定程度上缺少了课程架构的跨越与整合。

基于新文科的指导思想,为了更好地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仅强调“跨学科”也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各学科与各行从业者,即“学科内”与“学科外”的跨界合作,这就需要引入新文科视野下的超学科理念。“超学科性的核心思想指的是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与各行从业者共同工作去解决现实世界中各种的复杂问题”。新文科所带来的超学科理念不仅只是不同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基于融合教育本身的培养目标与课程性质,创造性地实现各学科内外间的有机融合。例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在把握课程脉络的基础上,以师范教育为抓手,综合性地整合来自心理学、医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科内外的跨界合作培养,邀请幼儿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之外同本门课程密切相关的人员进入到大学课堂。汇聚各学科各职业不同的视角来共同指向有特殊需要早期幼儿的发展,从而更进一步让师范生认识到在未来的工作中面对特殊幼儿需要怎样跨学科的共识与协作。新文科背景所带来的对于融合教育课程实施中学科壁垒的打破,可以更进一步加强师范教育建设中的问题导向,帮助师范生以超越单一学科的思维提高解决生活世界中复杂教育问题的能力。

(二)新文科育人带来了融合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变革

在传统文科师范类教育的思维模式下,对于人才的培养强调本学科相关知识的掌握和传统教学能力的习得。但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浪潮下,一方面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中所强调的内容已经和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脱节,社会对传统文科所培养的师范生的需求已然在减少。另一方面时代发展要求创造更多知识创新型,而非因循守旧型的人才,在时代转型时期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相应供给存在着大量不足。面对文科人才培养的这一形势的变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对新文科建设的阐释中也指出,“世界的新变革使得新文科的改革势在必行,新文科不仅要传承传统的、经典的文化,还要展示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变化”。

针对这一现实状况落脚到学前融合教育的培养模式中,新文科为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以下几点变革,首先在培养的理念层面,新文科旨在强调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意识,这里的创新并非对于传统的颠覆和抛弃,而是在对于传统培养理念进行有选择性地剔除不合理的成分,同时也有着对于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吸取。在这一新模式的指引下,学前融合教育就需要在整合以往优秀师范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各领域关于融合教育前沿性的理论知识,形成培养融合性新一代师范生的理念导向。其次在培养的实践层面,新文科的育人模式意味着要打破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模式,在课程的目标导向、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上做好创新。充分把握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变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对传统教学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培养实践上的革新机遇。学前融合教育的课程建设正需要通过新兴的教学方式来联通各领域学科的知识体系,从而通过创新性的手段进一步提升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二、新文科背景下学前儿童融合教育课程路径探析

(一)深化协同育人,达成综合性课程目标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师范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每一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回答的核心目标。在新文科背景下建设学前儿童融合教育这门课程,首先要清晰地把握课程建设的目标方向。新文科育人价值的根本在于培根铸魂,这也就要求在制定课程目标时要将国家与社会的需求放到关键位置,整合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需求,达成协同育人的指向。

对于当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既需要有着对于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掌握,更要在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的引领下确定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备家国情怀和肩负培养下一代的伟大使命。课程目标的落脚点要将课程思政意识贯彻进每一环节,使师范生具备家国视野和创新意识,实现知识掌握、培根铸魂和价值塑造的融合统一。在具体课程目标层面,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前融合教育课程目标要体现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原则,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各学科所提供的融合性知识,在掌握学前有特殊需求儿童的基本内容结构的基础上,走进学前特殊儿童的世界,用教育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方法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发展,为师范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实践指导方面的内容与方法,以符合社会时代发展需求并兼顾个人职业成长,达成协同育人的综合性课程目标。

(二)贯通学科体系,形成整合式课程内容

课程的架构与内容组织是课程的骨干,在过往学前融合教育课程内容的安排中,存在着重理论知识学习,轻实践训练的现象。通过课程回顾和教学反馈能够发现,课程内容组织上实践类课程模块的缺少,实践学时和实习场地单一的问题在高校师范教育中依然存在。由于实践与理论课时内容安排的失当,就容易导致师范生未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场所,在现实教育场景中面对特殊儿童的诊断干预能力以及对各类有特殊需求儿童的相关问题缺乏足够的运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师范生对于未来职业技能素养的养成,也会进一步影响到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全面发展。

在新文科课程建设背景下强调要坚持尊重师范类各课程的教育特点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性。面对学前儿童融合教育课程因其教育对象所具备的特殊性,就要求在培养未来教师时理应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和相匹配的专业技能的结合。在课程内容的架构上不能单纯倚重于理论性内容的传递,而是要在新文科建设关于跨学科理念的指导下,整合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重组课程知识模块,兼顾理念与实操内容的学习。具体而言,在整合式课程内容的组织中,一方面需要在课堂理论教学中渗透实践性的知识点,例如对于各类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措施,通过知识梳理和线上智慧教学等形式,帮助师范生掌握基本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类课程的比例,通过将特殊教育相关职业者请进来,让师范生去幼儿园和特教机构实习,提升师范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养,达成课程内容的整合。

(三)利用智能化手段创新课程方法

课程实现创新式发展离不开方法技术层面的革新。在新文科建设宣言中明确谈到,新技术和时代发展的产业革命奔涌而至,文科建设需面对的社会问题日益趋向复杂化和综合化。面对这种新变化,需要融入现代新兴技术来对文科教育进行赋能。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进行学前儿童融合教育课程方法上的革新,就需要在专业课程中以交叉融合和继承创新为抓手,以信息素养的提升带动职业素养的进步,组合成有智能化手段的融合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师范生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新文科建设理念指导下对学前儿童融合教育课程的方法手段的建设,需要反思过往讲台加板书式的单一教学方法,充分抓住当下“互联网+”的新形势为课程建设带来的机遇。在课程方法的创新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任课教师需要根据学前融合教育各章节学科知识的内容,有选择性地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情境创设等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对重点知识的传授与学生个体和小组的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更为全面有效地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掌握课程内容。二是技术手段上的创新,任课教师需要扩展课程实施的思路,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借助优秀的在线学习平台,并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的技术,将课本之外需要进行扩展的内容反馈给学生,在此基础上可以不断累积优秀的教学资源,形成资源库,进一步优化未来课程建设的技术水平,帮助师范生提升运用新技术的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外国语学院博达科研提升专项计划项目(2024QNZD7)的研究成果。】

(贾昊宇,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文科课程内容师范生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