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恒 田宇 李析芮
[作者简介]方永恒(1968-),男,甘肃白银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集聚、公共政策;田宇(1996-),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方向: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李析芮(1999-),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行政管理。
摘要: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文章基于政策扩散理论,采用社交网络分析法和关键词时序分析法并借助Gephi软件,对2001年1月至2022年7月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旨在揭示其扩散过程和特征。结果发现:在时间维度上,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的扩散特征呈现S型形态;在强度维度上,方案类和意见类政策扩散强度较高,且具有显著的时序集聚性特征;在广度和速度维度上,方案类政策相较于意见类政策,覆盖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并呈急剧下滑趋势。在方向维度上,通过“村庄规划”和“危房改造”政策工具的关键词时序分析,发现两者均呈现出同级间平行扩散和地方向中央由上至下的扩散方向。本研究揭示了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扩散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政策传播的规律,为未来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政策扩散;社交网络分析;关键词时序分析
一、引言
农村人居环境是指农村居民日常赖以生产生活的乡村聚落环境,即硬环境和软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整体[1]。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为《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到,需要通过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和提升村容村貌为主攻方向来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在取得显著效果后,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颁布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出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应全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随着相关政策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村人居环境已成为众多学者探讨的焦点。例如,我国学者张会吉和薛桂霞[2]利用内容文本分析法,剖析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的演进规律主要为政策空白、初创、提升和深化四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都呈现出其独特性。李冬青等[3]人利用全国七个省份的农户面板数据,定量评估了综合使用政策工具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政策工具有效提升了农户的卫生设施使用和生活环境指标,为新一轮五年行动提供了实质性建议。许亿欣[4]等通过调查发现,农户对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并指出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为各项治理工作和基层工作效能。陈凌和阳剑兰[5]利用PMC指数模型分析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仍有改进空间,尤其是政策的时效性、受众群体、激励措施等方向。从现有文献来看,鲜有学者从政策扩散的视角出发,研究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的扩散特征。而政策扩散作为政策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不仅是政府层级之间政策学习的具体体现,更是各级政府相互交流与借鉴的途径,对政策的实施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政策扩散是指一项政策信息通过特定的方式传播给不同的地区并进行学习和采纳的过程,该过程追求不断地创新和双向互动。在政策创新和扩散领域的研究中,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深入探讨,以及对政策扩散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共同揭示了政策创新与扩散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美国学者WALKER[6]和ROGERS[7]提出了政策创新的定义,强调政策创新是对于特定政府而言前所未有的政策,而政策扩散则是社会成员进行创新性沟通的过程。西方学者在时间维度上发现政策扩散呈现出明显的“S”型曲线变化特点,而在空间维度上,邻近效应被认为是政策扩散的显著特征[8]。此外,研究者还对政策扩散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学习、竞争、强制和模仿等因素的影响[9-10]。与此同时,中国学者也积极参与政策扩散的相关研究,为我国的政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价值。首位研究政策扩散的学者朱米德提出了综合性的分析框架[11],王浦劬和赖先进[12]总结了我国的四种基本政策扩散模式,包括上级领导者直接下达行政指令、下级政府创新性和主动性的展现、以及向先进地区学习和模仿等。具体案例研究可见对科技转化成果政策[13]和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政策[14]的探讨,为政策扩散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研究主要关注政策的演进规律、实施效果和满意度等方面,鲜有学者对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扩散特征进行深入探讨。而政策扩散的强度可评估政策在不同地区和机构之间的实际影响力,扩散的速度和广度有助于理解政策在社会中的传播机制,扩散方向的研究能够揭示各级政府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情况。鉴于此,本文将聚焦于政策扩散的重要性和创新性,解释政策扩散特征中的短板,通过深入探讨各个维度,挖掘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在不同时期的扩散规律和机理,以凸显其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这将有助于为未来政策的设计提供实际经验和指导,从而更全面地构建可持续农村人居环境政策体系。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政府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网和国内目前最权威的“北大法宝”法律法规数据库为政策文本的主要来源,检索有关农村人居环境的政策文本,且限定政策发布时间为2001年1月至2022年7月,通过初步筛查得到2 552份政策文件。鉴于本研究关注的是整体政策体系的扩散,因此无需对农村人居环境政策进行专门的属性区分。为确保政策文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将按照以下标准进行二次筛查。第一,颁布的政策应紧扣农村人居环境主题,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提供指导意义。第二,政策发文主体为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大陆各省级、市级、县级、乡级政府。第三,政策文本类型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规划、意见、方案、通知等,而不包括领导人讲话、批示以及行业标准等文件。最终纳入1 617份综合性政策文本。其中,中央政策为109件,地方政策为1 508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参考了黄萃和张剑等[15]的研究方法,针对政策扩散的特征选取了如下三种方法:
1.政策文本参照网络
政策文本参照网络是指制定一项政策文本往往是以另一项或其他几项政策文本为依据,形成政策之间相互参照引用的关系,使各个政策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政策文本参照网络分析是现阶段政策文本量化分析的一种典型网络分析方法,类似文献引用分析法。
由于政策之间存有参照关系,因此一般采用书名号的形式将其被参照的政策名称列出。在政策文本中,表示具有参照关系的常见词组有转发、依据、落实、按照等[15]。参照关系主要有中央机构与其他中央机构之间、中央机构与地方机构之间、地方同级机构之间、以及省级机构与市县之间的四种方式。例如,2008年颁布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中提到“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可作为两组政策参照关系,前者为参照政策,后者均为被参照政策。本研究经过逐条对比阅读、剔除重复和可疑项目的步骤,最终从1 617份政策中筛选出了517对参照关系。
依据此关系构建政策参照网络,并使用Gephi软件进行可视化展示。通过计算政策的被参照频次、参照频次和中心度等信息,对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的扩散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为了使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直观、清楚,布局方式采用了弗鲁赫特曼—莱因戈尔德(Frunchterman Reingold)算法,最后得到如图1所示的政策参考关系网络图。在此政策参照网络图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一项政策,节点的大小随着政策被参照频次发生变动。例如,被参照频次越高,节点中心度和形状越大。不同节点间的连线上标有识别政策扩散的方向的箭头,即被参照政策指向参照政策。
2.关键词时序分析
尽管使用政策文本参照网络可以分析中央机构之间以及中央机构向地方机构的政策扩散强度、广度、速度和方向,但很难反映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的扩散特征。因此,本研究采用关键词时序分析法,以农村人居环境政策中的行政型政策工具为研究对象,从政策文本库中手动提取与这些工具相关的关键词,并整理出它们首次出现的年份,形成关键词时序图谱,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政策中行政型政策工具的扩散特征。
3.政策扩散的研究维度与测量方法
本研究按照时间顺序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依次从政策扩散的五个维度来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的扩散特征,即时间、速度、广度、强度和方向。如表1所示,政策扩散的强度、广度、速度和部分扩散方向可以通过政策参照网络分析图呈现,而另一部分政策扩散的方向则需通过关键词时序图谱呈现,主要包含由上至下、平行、由下至上三种方向。
三、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扩散特征分析
(一)政策扩散时间特征
本文对我国2001年1月至2022年7月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的扩散关系进行梳理和统计,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统计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自2016年起,政策参照次数达到新的高度,表明2016年至2022年间,农村人居环境政策速度逐年递增。为了揭示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扩散累积量的时间变化特征,依据表2数据并参照段哲哲和周义程[17]的研究方法,以2006年为起点,通过在MATLAB中使用定制方程进行“S”型曲线拟合,得出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扩散累积次数与扩散年份之间的函数关系,如(1)式所示,拟合系数[R2]为0.9628。
[Y=10.00255+173.2e-x] (1)
其中,X表示扩散时长,Y表示累计参考次数。
根据以上数据,本文绘制了相应的累计量拟合曲线图(见图2)。由图2可知,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的扩散速度先缓慢增长,逐渐提高增长速度,最终趋于减缓。扩散过程整体相对较长。这表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议题逐渐升华为国家战略层面。特别是在2014年,我国首次发布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核心的独立性文件,明确提出各地区应根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治理方案,掀起了新的浪潮。2018年,我国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方案》,并于2020年初步实现了预期的基本成效。随后,鉴于已有的具体政策文件和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政府可能认为进一步发布相关政策文件显得不必要或过于冗余,因而减少了新的政策文件的发布。
(二)政策扩散关系网络特征
1.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扩散的强度
研究表明,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的扩散强度差异相对较小。其中,方案类和意见类政策表现出较高的扩散强度,并在时序上呈现出显著的集聚性特征[18]。具体来看,政策强度代表政策扩散过程中影响力的强弱,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政策参照网络可以得到。如图1所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共有517对参照关系,即所有政策被参照次数之和为517。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扩散强度排在前10位的政策见表2。其中,中央机构颁布的政策文本数最多,为9份。这是因为中央机构是我国的最高领导机构,一般政策均会以该机构颁布的法律法规为主要参照。根据表2可知,扩散强度最高的是《三年行动方案》,绝对扩散强度为44,相对扩散强度为0.0851;其次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绝对扩散强度和相对扩散强度分别为37和0.0716;再次为《爱国卫生工作意见》,绝对扩散强度和相对扩散强度分别为21和0.0406。这是由于《三年行动方案》是政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而制定的长期计划,明确了一系列的目标,并对农村人居环境所涉及的多方面问题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措施。例如,首次明确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三大任务,即厕所粪污治理、处理生活垃圾和提升村容村貌。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明确农村人居环境的现存问题,提出分类规划,并强调省级政府的作用,有助于引起地方政府更为集中和明确的行动,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度。此外,卫生工作作为社会关注的另一热点话题,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涌现出新的问题。《爱国卫生工作意见》作为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虽然不是农村人居环境的专门性政策,但在内容上对整治问题有着细致的指导规划,反映了政府对公共卫生和环境卫生的高度重视。因此,以上三个政策文本的扩散强度相对较高。
为进一步探究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的特征,选择并提取扩散强度排名前27位的政策文本,制作其相对强度时序分布图(见图3)。通过图3可以发现,农村人居环境的政策扩散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集聚性,其中2015年、2020年和2021年的集聚性特征尤为明显。2015年《关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的发布意味着国家对农村农业资源和农民生活状况的高度重视。通过普查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矛盾,为制定相应的改善计划提供依据,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措施和行动。同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相关部门发布的《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强调了农村垃圾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该指导意见提供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和操作指南,包括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这为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方法,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而2018年颁布的《三年行动方案》更是明确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攻方向,并为各级地方政府的战略安排提供了参考。该方案全面系统地规划和整理了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旨在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该政策的发布使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的扩散达到新的高峰,引发了各地政府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高度重视。故2020年和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政策集聚度逐渐增高。
2.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扩散的广度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中,方案类政策比意见类政策扩散广度更大,覆盖范围更为广泛。政策扩散的广度作为政策研究和实施的关键环节,能够评估政策在社会中的影响程度,了解政策能否有效地传播和接受。根据政策文本参照网络得到[19-20],所有政策文本被参照机构数量之和为179。其中共涉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卫健委、农村农业部、财政部、邮政局等在内的43个中央政府机构以及136个省、市、区、乡四级地方政府机构。选取农村人居环境政策中扩散强度最高、影响最大、机构数量迥异的《三年行动方案》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其政策扩散的广度及特征。
如图4所示,a代表的《三年行动方案》扩散广度明显大于b代表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扩散广度。据统计,参照《三年行动方案》的机构数量为44个,包含24个中央机构和20个地方机构,其绝对扩散广度为44,相对扩散广度为0.2458;参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的机构数量为30个,包含2个中央机构和28个地方机构,其绝对扩散广度为30,相对扩散广度为0.1676。这说明当两个政策类型具有相同属性时,政策扩散范围与政策本身的颁布机构数量和颁布年份无关,只与其对应的参照政策机构数量有关。此外,通过面积图发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的扩散广度增量在初期较为平缓,直至2018年减缓为0。其主要原因是该政策在2018年以前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指导原则,被其他政府广泛参考,而随着时间的增加,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不断更新和完善,政策会更倾向于参照最新发布的政策,以适应新的局势,跟上发展的步伐。《三年行动方案》的扩散广度在2018年颁布后的一年内扩散了34个机构,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特征。这是因为,《三年行动方案》是党中央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后制定的新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指导方案,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各地纷纷颁布以该方案为标准的政策文件,因地制宜地跟进党中央的决策。这种政策广度的变化侧面反映出社会对其接受程度和支持水平普遍较高。因此,在政策出台之初,各级政府迅速参考并采纳,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3.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扩散的速度
研究发现,方案类政策的扩散速度明显高于意见类政策,且更显出急剧下滑的趋势。研究政策扩散的速度能够帮助政府和决策者更好地规划和组织政策实施,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揭示政策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政策传播的平等性[21]。因此,继续选取并分析《三年行动方案》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的扩散速度及特征。截至2022年7月,《三年行动方案》的颁布实际年数为5年,其强度扩散速度和广度扩散速度均为8.8;《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的颁布年数为9年,其强度扩散速度为4.1,广度扩散速度为3.3。
《三年行动方案》的扩散速度明显高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另外,根据图5所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的强度扩散速度和广度扩散速度趋势相同且较为平稳,而《三年行动方案》的强度和广度扩散速度呈现出急剧下滑的趋势。说明《三年行动方案》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相比,更为紧急和急迫,从而使得各级政府更加倾向其的迅速传播和采纳。这可能是因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是一个相对整体和综合性的政策,涵盖了多个层级、多个方面的内容,使其在传播过程中能够较为平稳地涵盖各个领域,并且通过整理发现参照该政策的37项政策绝大多数都是由单独的政府机构颁布,这样也会导致扩散速度相对稳定。而《三年行动方案》中设定了较为紧迫的实施期限和目标。该政策在初期可能因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强有力的推动而迅速扩散,但随着实施期限的临近和目标的达成,政策的实施紧迫性减弱,导致扩散速度下滑。另外,随着时间的增长,《五年行动计划》的颁布使得《三年行动方案》热度逐渐降低,导致扩散速度逐渐减缓。
4.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扩散的方向
由于参照网络无法反映对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向中央政府的扩散方向,故本文选用关键词时序分析法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22]。行政型工具是农村人居环境政策中一类重要的政策工具。通过筛选和整理相关政策文本,确定5个与之高度相关的关键词:村庄规划、危房改造、村规民约、农房建设、权利保障。本文选用“村庄规划”和“危房改造”两个二级政策工具,借助ROST软件对中央和省级政策文本进行词频分析,形成关键词时序图谱,进而反映村庄规划和危房改造工具在不同政策机构间的扩散方向[23]。
规划政策工具呈现出中央机构间和地方机构间平行扩散以及地方向中央由下至上的扩散特征。具体依图6所示①,村庄规划政策工具首次出现在2007年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及用地管理意见的通知》,即左图中2007年所对应的圆点。在地方机构颁布的政策中,2012—2014年广东、广西、福建等7省颁布的农村人居环境政策均陆续出现村庄规划。在中央机构颁布的政策中,2015年中共中央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首次提出了村庄规划工具,并扩散至国务院、中央农办、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以及财政部的政策中。
危房改造工具在中央机构间和地方机构间的扩散方向都为平行扩散,地方机构向中央机构扩散则为由下至上的扩散特征[24]。如图7所示,危房改造政策工具在农村人居环境政策中同样应用广泛,最早出现在200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意见》,即图7中2007年对应的圆点。该政策提出危房改造要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农村面貌的改善,建设和谐安全的新农村。因此,从2012年开始在各省级政府间迅速扩散。2015年中央机构首次出现了危房改造政策工具,与村庄规划工具类似,均扩散至7个中央机构。
规划政策工具和危房改造工具在中央机构间平行扩散的特征凸显了政策问题的跨部门性质。这种复杂性体现出中央机构之间需要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其次,地方机构间的平行扩散说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在政策传播过程中需要保持协调一致,确保政策在地方层面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从而避免地方之间的不协调和竞争。最后,地方向中央由下至上的扩散特征不仅表现出政策在传播过程中地方层级的主动性,还表现出地方政府更能快速观察到基层的实际情况,通过底层经验和反馈逐步推动政策向上级传播。例如,陕西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其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一直以来,政府都在努力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因此,陕西省政府更能根据农村人居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以上特征均进一步反映出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的传播不是简单的自上而下关系,而是涉及多个层级和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政策更加贴近实际情况,提高实施的针对性和效果。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基于社交网络分析法和关键词时序分析法,深入分析了1 617份政策文本,旨在探讨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在时间、强度、广度、速度和方向五个维度的扩散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在时间维度上,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呈现出明显的S型曲线特征,与一般公共政策扩散的时间规律相符。其中,2006—2014年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扩散速度相对缓慢,2014—2018年呈井喷式增长,而2018—2022年逐渐放缓。这说明在现阶段,初期政策的推广效果逐渐显现,为未来的政策调整和深化提供契机。为此,政府在今后应该加强政策的评估和调整,在关注资源限制、政策疲劳等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聚焦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持续增强政策扩散速度和深度。
2.在强度维度上,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的扩散强度差异相对较小。其中,方案类和意见类政策表现出较高的扩散强度,并在时序上呈现出显著的集聚性特征。说明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政策主要是短期集中推进,缺乏长期的可持续规划,同时也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导致政策在实际执行中面临可持续和长期效果的挑战。因此,中国各级政府应完善政策的监督管理机制,弥补政策扩散强度监管方面的不足,建立更为稳固的法治基础,并强化政策执行与落实的监督制度,以期更全面、有力地拖动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的落实与扩散。
3.在广度维度上,与意见类政策相比,方案类政策的扩散广度更大,并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趋势,方案类政策广泛覆盖的特征使其在政策传播中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因此,我国应通过政策宣传、政策示范、政策培训和政策引导等方式增强各类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的扩散广度,并建立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专项交流平台和政策示范区,以促进政府相关人员分享经验、交流意见,加强与社会的沟通,确保政策传达的清晰和准确。
4.在速度维度上,方案类政策的扩散速度明显高于意见类政策,并且方案类政策的扩散速度呈现急剧下滑的趋势,突显其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显著成果。这说明,政策扩散的速度会受到政策设计的清晰度、机构实施的效率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在政策审批和发布等方面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明晰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的扩散机制与路径,以确保政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生效。此外,在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灵活性,健全政策的容错机制,以确保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5.在方向维度上,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扩散方向均呈现出平行扩散和由下至上扩散的两种方式。这说明,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扩散受政府执行力、地域差异和社会反馈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并且由于中央政府对该政策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导致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政策在方向维度上缺少由上至下的扩散方向。因此,中国各级政府应确立部门政策协作理念,构建更高效的政策协作路径,形成中央政府全面规划、牵头部门责任、相关部门配合的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以确保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推进,形成协同效应,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
总体来看,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的扩散特征,为更好地理解政策传播的规律提出一定见解,也为未来农村人居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时间跨度仅涵盖2001年1月至2022年7月,然而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政策依然在不断变迁,有必要进一步关注最新的政策动向,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其扩散特征;其次,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依赖于人工挑选,难免会存在些许误差,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采用计算机辅助的方式进行数据获取,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最后,有必要继续深入探讨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扩散方式、效应和传播路径等,以便更为深入地理解其传播的规律性所在。
参考文献:
[1]李裕瑞,曹丽哲,王鹏艳,等.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01):96-109.
[2]张会吉,薛桂霞.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政策变迁:演变阶段与特征分析——基于政策文本视角[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36(01):8-15.
[3]李冬青,侯玲玲,闵师,黄季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评估——基于全国7省农户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21,37(10):182-195,249-251.
[4]许亿欣,王晓霞,周景博,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9年的典型调查[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36(05):17-24.
[5]陈凌,阳剑兰.基于PMC指数模型的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政策量化评价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17(04):148-156.
[6]WALKER J L.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among the American states[J].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69,63(3):880-899.
[7]罗杰斯.创新的扩散:5版[M].郑常青,张延臣,唐兴通,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8]BOUSHEY G.Punctuated equilibrium theory and th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J].Policy Studies Journal,2012,40(1):127-146.
[9]MARSH D,SHARMAN J C.Policy diffusion and policy transfer[J].Policy studies,2009,30(3):269-288.
[10]HEINZE T.Mechanism-based thinking on policy diffusion:a review of current approaches in political science[J].KFG Working Paper,2011.
[11]朱德米.公共政策扩散、政策转移与政策网络——整合性分析框架的构建[J].国外社会科学,2007 (5):19-23.
[12]王浦劬,赖先进.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模式与机制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0(6):14-23.
[13]张剑,黄萃,叶选挺,等.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文献量化研究——以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6(2):145-155.
[14]马续补,张潇宇,秦春秀,等.我国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政策扩散特征的量化研究——以三大经济圈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20,10(4):15-26.
[15]许航,马晓静,代涛.基于创新扩散理论视角的我国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政策扩散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6):1995.
[16]黄萃,任弢,张剑.政策文献量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的新方向[J].公共管理学报,2015(2):129-137,158-15.
[17]段哲哲,周义程.创新扩散时间形态的S型曲线研究——要义、由来、成因与未来研究方向[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08):155-160.
[18]李冬青,侯玲玲,闵师,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评估——基于全国7省农户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21,37(10):182-195,249-251.
[19]袁海,张丽姣,李航.中国文化金融政策的演进与扩散——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J].文化产业研究,2021(02):40-59.
[20]魏娜,黄甄铭.适应与演化:中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治理体系的政策文献量化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20(12):47-55.
[21]李欢欢,顾丽梅.垃圾分类政策试点扩散的逻辑分析——基于中国235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20(08):81-87.
[22]朱多刚,胡振吉.中央政府推进政策扩散的方式研究——以廉租房政策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4):7.
[23]韩玉祥,王春凯.治理认同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建构——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9(05):132-139.
[24]杨凯瑞,蔡龙珠,班昂.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政策的演变与启示——基于对中央政府政策文本的共词分析[J].软科学,2023,37(01):69-76.
[25]CHIRISA I,NEL V.Resilience Thinking in the Rural Human Settlements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ural Management,2022,18(1):146-160.
[26]ZHAO X,SUN H,CHEN B,et al.Chinas rural human settlements:Qualitative evaluation,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Ecological Indicators,2019,105:398-405.
[27]胡扬名,刘鲜梅,宫仁贵.中国智慧养老产业政策量化研究——基于三维分析框架视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02):67-77.
[28]王素霞,丁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实问题与建议[J].环境保护,2022,50(15):47-50.
[29]张军涛,张世政.中国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扩散特征及其效应——基于379份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J].世界农业,2021(01):88-98,130.
责任编辑:李亚利
The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Policies in China
——Quantitative Research Based on Policy Texts
Fang Yongheng Tian Yu Li Xiru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5, China)
Abstract: The solid promotion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governance polic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aliz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a key measure to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olicy diffusion, 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keyword time series analysis with Gephi software, this article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policy texts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in China from January 2001 to July 2022, aiming to reveal their diffusion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In terms of time dimension, the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policies in China exhibit an S-shaped pattern; In terms of intensity, the diffusion intensity of policy proposals and opinions is relatively high, show a significant temporal clustering trend; in breadth and speed, policy proposals have a wider coverage and faster speed compared to policy proposals, and are showing a sharp downward trend; in direction dimension, through keyword timing analysis of policy tools such as “village planning” and “dangerous house renovation”, it is found that both exhibit parallel diffusion at the same level and local diffusion from top to bottom towards the center. This study reveals the complexity and multi-level nature of the diffusion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policies in China, which help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laws of policy dissemination and provides useful insights for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uture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policies.
Key words: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policy; policy diffusi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keyword timing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