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
面对当前教育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教师角色的转变随之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参与-体验式”教师培训模式正是为了应对这一变化而设计的,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该模式特别强调教师的主动学习和参与,让教师通过实际的心理教育场景来深化对学生心理需求的理解,并掌握有效的心理辅导技能。同时,其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以更加全面、有效的方式提升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水平。
一、“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的特征
(一)互动交流,激发主动参与
互动交流是“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培训过程中,教师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研讨互动等形式积极参与,主动接收信息,在实操中实践和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这种互动不仅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激发了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深入探索和主动参与。这样的交流环境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深刻反思。
(二)体验学习,深化知识理解
体验式学习更重视通过模拟教学、辅导等实际情境,加之实际操作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体验式学习帮助教师跳出固有的“书面式”“讲座式”学习模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使得学习成果更加深刻和持久。此外,体验式学习还能够提高教师对心理学科专业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升。
(三)反思实践,促进自我提升
学而有思、思而有变、变而有方,此种培训模式能够激发教师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付诸实践,如对以往教学中已实施的内容的回顾,包括教学方法、学生反应的反馈、教育效果以及下一步如何做的深入思考。通过这种反思、实践,教师能够提升识别自己专业能力的敏锐度,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支持。这种自我素养提升的过程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二、“参与-体验式”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模式的优势
(一)互动引导,共情共生
“参与-体验式”模式强调在培训过程中的互动性,使教师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一是打破传统,互联互通。打破传统培训模式中单向传递信息的局面,使教师成为培训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者;二是双向链接,合作赋能。通过互动,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观点和问题,与其他教师建立联系,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法。这种互动性有助于建立教师之间的合作和支持网络,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三是实操提效,增强信心。这种实际操作和模拟互动性的培训体验,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困惑与困扰以及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对挑战的信心。
(二)创新实践,实效先行
教育领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领域,教师需要不断调整和适应新的教学策略和技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传统的培训模式往往以理论知识和抽象概念为主,而缺乏实际操作和应用。而实践中的学习提高了教育方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一是应用先行,短时提效。通过实践式的学习,教师能够直接应用新的教育方法,积累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这种适应性和灵活性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实时评估,确保成效。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是教师培训的关键目标之一,而只有在实际教育环境中进行实践,才能真正测试和验证这些方法。实践中的学习确保了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通过参与实际课堂和与学生互动,教师能够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哪些方法更有效,哪些需要改进,实时观察和评估他们的教学效果。这种反馈循环有助于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确保教师的教育方法能够真正产生积极影响。
(三)共情交融,心灵共鸣
“参与-体验式”模式不仅仅局限于提高个别教师的技能,而且还强调在教师群体中建立一个更加关怀、理解和支持的网络,相互赋能、成长。这种共同努力有助于建立一个团结的教育团队,有助于区域性各层级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这种模式也使教师更好地体验教育过程中的互动和合作,更好地从学生视角出发,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包容和理解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三、“参与-体验式”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模拟教学场景的实施
创设情境的核心在于构建模拟的教学环境,这个环境应尽可能地接近真实的校园情境。这包括模拟学生的心理行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校园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健康困扰和困惑。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能够直接面对和处理模拟出的各种情况,如学生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处理等问题。创设情境的方法应综合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角色扮演让教师身处不同的角色,如学生、家长或其他教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情景模拟则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让教师在“现场”实践其心理辅导技巧。案例分析则是让教师针对特定的心理健康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模拟教学场景中,教师需要学习如何观察学生行为、倾听学生诉说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和心理干预。这个过程不仅让教师学习到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使模拟教学场景更加高效,培训中应包含即时反馈和评估环节。培训教师或专家可以在模拟活动后,对教师的表现给予即时反馈,包括其处理问题的方法、沟通技巧以及整体表现的评价。
例如培训师可以设置一个模拟场景,其中一个学生角色表现出明显的孤独和焦虑症状,如在课堂上不与他人交流、课间独自一人、成绩下滑等。培训中的教师被要求识别这些症状,并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他们的观察力、沟通技巧和专业知识来应对这种情况。在模拟场景中,培训者可以引入多种复杂因素,如家庭背景、同伴关系和学校环境等,使得情境更接近真实的校园生活。教师需要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有效的辅导策略和解决方案。如设置针对一个来自高压家庭的学生可能表现出焦虑或抑郁倾向的场景。教师需要通过持续地关注和友善的态度来建立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这包括在日常交流中表现出真诚的关心,保持耐心和开放性,让学生感到在与教师交谈时是安全和被尊重的。当与学生交谈时,教师应采用主动倾听的方式,注意学生的言辞和非语言信号,重视学生的感受,不打断学生的讲话,通过肢体语言和回应性问题表明对学生的关注。同时,教师应使用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可以问:“你最近感觉怎么样?”或“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特别担心或困扰?”在模拟活动后,培训师应组织集体讨论和反思。培训专家或资深教师可以对每个教师的表现进行点评,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二)互动交流,共享经验:促进教师间讨论反思
培训师应鼓励教师开放地交流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在小组讨论中,每位教师都有机会表达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理解,听取并吸收同事的不同观点。培训中的讨论应围绕具体的心理健康主题或案例进行。这些讨论可以是针对特定心理问题的策略探讨,或是对复杂心理症状的应对方法。通过这种针对性地讨论,教师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心理健康的复杂性,并学习到具体的处理技巧。为了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培训可以引入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作为引导者。这些专家可以提供专业的知识支持,引导讨论的方向,确保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专家也能够在讨论中提供实用的建议和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内容进行深入反思,思考如何将讨论中的知识和策略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此外,为了确保讨论和反思的连续性和深度,培训应提供持续的支持和跟进机制。这可以是通过定期的研讨会、在线论坛或小组会议,为教师提供持续交流的平台,使教师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应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例如培训师专门设置处理学生焦虑问题的培训环节。教师首先观看一个关于学生焦虑的短片,该短片展示了不同学生因学习压力、家庭环境或社交困境而产生焦虑的情景。其次,教师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讨论如何识别焦虑的迹象,以及如何通过沟通和干预策略来帮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过往经验,如何在课堂上创建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环境来减轻学生的焦虑感。讨论结束后,心理健康专家对每个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这一阶段,教师要对自己在讨论和模拟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考虑如何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最后,培训以共享和总结的环节结束。教师汇总讨论的要点,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并讨论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实施这些策略。这个环节不仅加深了教师对焦虑问题的理解,还增强了教师作为团队共同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
(三)反思提升,内化知识:强调教师自我反思与成长
日志记录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反思工具。教师可以每日或每周记录他们在培训中的学习体验、对讲座的感想、对实操练习的反思等。这些记录不仅帮助教师跟踪自己的学习进度,还促使教师思考如何将所学理论和技巧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同行评议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有效方式。在培训中,教师可以相互观察和评价对方的教学实践或模拟练习,提供建设性的反馈。这种互相学习的过程不仅增强了教师之间的协作关系,还有助于教师从同行中学习和吸收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观点。自我评估也是关键环节。教师在培训结束时可以对自己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估。这包括对自己在理解心理健康概念、应用新技能、处理模拟案例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自我评估有助于教师识别自己的强项和需要改进的领域。此外反思和总结会议是培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些会议中,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验,讨论在培训中遇到的挑战和成功经验。通过集体讨论,教师可以从彼此的经验中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而且培训应提供持续的支持和资源,以便教师在培训后继续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这包括提供进阶培训课程、在线学习资源、专业读物推荐等。这种持续地支持有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应用和完善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培训模块聚焦于“处理学生的社交焦虑”。培训包括对社交焦虑理论的介绍,如何识别和响应学生的社交焦虑以及有效的干预策略。培训的理论部分后,教师参与了一个角色扮演活动,其中一些教师扮演焦虑的学生,其他教师扮演对其进行干预的教师。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角色扮演中的体验和感悟,特别是在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到实际情境中的挑战和成功。在这一阶段,教师反思自己的沟通技巧、干预策略选择以及对学生焦虑行为的识别能力。接着,培训中安排一个专门的日志记录活动,教师被要求记录自己在培训中的学习点和反思。这些日志包括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在角色扮演中的体验反思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日常教学中的计划。此外,为了促进更深入地自我反思和成长,培训结束后的一周内,教师参与在线自我评估活动,其中他们评估自己在理解社交焦虑、应对策略的选择、沟通技巧等方面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且作为培训的一部分,培训师举办闭幕反思交流会。在这个会议中,教师集体讨论培训的主要收获,分享各自在日志中记录的反思以及如何计划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他们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实践和体验的结合,“参与-体验式”模式不仅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而且培养了教师在情感智力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全面发展。它鼓励教师们在真实情境中应用心理健康知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支持学生。这种培训模式的实用性和互动性增强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促进了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这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优化了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总的来说,“参与-体验式”培训模式是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一大创新,它不仅改善了教学质量,也为构建更加理解和支持的学习环境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