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2024-06-21 02:38:25吴淑蕊
高考·下 2024年4期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新课标高中化学

吴淑蕊

摘 要:新课标是新课改的导向,为新时代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其中提出的多种新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也随着课改的推进,在课堂上也得以落实,大单元教学就是其中一种。而化学是高中课程体系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其知识点复杂且抽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着一定的困难,而以大单元为依托的教学模式走进课堂后,高中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就迎来了方式上的转变和效果上的提升。本文主要围绕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展开,对大单元教学进行了简单介绍,简要说明了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积极意义,最后就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引导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化学学科是一门综合实验类的科学学科,尤其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思维逻辑的建构,课程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在内部也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学生要想真正学懂化学,可以先梳理化学知识间的内在关联。而大单元教学就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不追求对零散式重难点知识的单独讲解,更追求站在整体视角下对完整知识体系进行系统讲解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开展大单元教学更利于完善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也更利于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和有效性的提升。基于此,高中化学教师就可以基于教学的实际需要来展开对大单元教学的深入探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帮助学生完成完整化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带动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全面进步和全面提升,为学生化学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一、大单元教学概述

综合近些年的教材设计,不难发展,不管是哪一个学段的哪一个学科,教材中的知识内容通常都是以单元形式出现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确定的主题,而每个单元内的课时内容都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因此也可以说以单元为单位开展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近些年的教学改革大趋势。大单元教学也是一种以单元为单位的教学模式,但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单元不完全等同于教材中的自然单元,更多时候都是对教材自然单元内容进行整合、补充和延伸后形成的课程单元,更强调对细碎知识点的概念化、整体化重构。

具体来讲,新课标在提出以大单元为依托的教学新模式时,也提出了以核心素养和素质教育为关键词的教学新理念,指出今后的教育要在知识以外更注重对学生概括知识、运用知识等关键能力的培养,这种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有着更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在实质上打破了过去固定的分科教学和单一的技能训练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先整合课程内容的要求。而大单元教学就是一种以整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与现阶段的教学改革大趋势相适应,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时需要确立一个明确的大概念来统领整个教学活动,并在大概念的统领下将课堂教学的方向指向学生学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来深入学习与理解课程知识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基于课程知识点之间最本质的逻辑,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真正实现个性化成长和全面性发展。

二、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学习需求,固定的教学模板更是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而实现新发展和新突破的前提就是做出改变,大单元教学就是这种改变的一个突破口与切入点。综合普通高中化学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来看,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堂上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利于教师开展指向性、计划性和科学性的化学教学,教师也能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设置探究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对课程知识深入且全面的探究,达成两个目标,一个是从广度和深度这两个维度出发拓展化学课程,改善高中化学教学分散化、碎片化的问题,另一个是从自主和深入这两个维度出发强化科学探究能力,改善学生学习浅层化、片面化的问题。具体来讲,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积极意义也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更强调的是知识点本身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通过引导学生展开基于任务和问题的探究来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而这种探究通常都有着自主性和深入性的特征。对于高中生而言,在大单元视野下对化学知识展开的自主性深入探究更能展现化学学习的魅力,也更能营造出一种适合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氛围,学生在这种模式下也更容易被激发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养成学生探究化学的意识

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方式的科学,所以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对课程知识的概念性探究或实践性探究,也可以说探究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理解化学知识的主要方式。大单元教学以大概念为统领、大情境为背景、大任务为纽带,教师需要先结合课程内容来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单元情境,然后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围绕既定的任务展开对知识的探究,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或生成的新问题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核心载体[1]。站在这一视角下,学生在大单元教学活动中进行的每一次知识探究都能助力学生科学探究意识的养成。

(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需要将核心素养看作是教学设计的依据与参考,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来帮助学生完成学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搭建,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全面性发展提供支持与助力。高中阶段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五个维度的内容。而站在整体视角下设计的大单元教学活动也包含对学生知识、能力与思维的全方位锻炼,学生在这种全方位锻炼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在增强自我体验感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推动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新课标的落实将课程改革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更追求质量和有效性,教师需要摒弃长久以来那种以“应试”和“死记硬背”作为关键词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有限的时间里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更多知识内容的教学思想,将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点和侧重点放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上。

三、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开展策略

在设计与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时,高中化学教师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大单元教学的基础构成,然后再在了解的前提下有逻辑、有条理地搭建大单元教学框架。具体来讲,教师首先需要完成的就是对教材知识的分析,从教材知识中提炼能够统领大单元教学内容的大概念和大主题,然后需要完成的就是对课标要求的解读,基于课标要求来确立大单元教学的目标,为单元教学重点的设置与调整提供依据,再然后可以完成的就是对课程需要的梳理,参考课程需要来设置大单元教学任务和组织大单元教学活动,以推进大单元教学的顺利开展,最后需要完成的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评判,主要是对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态度和学习目标完成的程度进行评价,借此来为大单元教学体系的构建和调整提供参考,具体如下。

(一)基于教材知识提炼主题,基于单元主题重构内容

教材是教师在设计与开展教学活动时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参考,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通过哪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都不能脱离教材,大单元教学模式下能起到统领作用的大概念和大主题实际上也是从教材知识中提炼出来的。由此可见,高中化学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活动时,首先可以基于教材知识来提炼单元主题,为课堂教学确立中心和侧重点,就像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中“物质的分类及计量”和“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这两个专题都围绕“物质”展开,但前者的立足点是物质本身,强调对物质的分类和计量,后者的立足点是对物质的研究,强调研究物质的方法,那么教师就需要以此为依据来提炼不同的单元主题;然后,教师还可以基于单元主题来重构单元内容,主要是指对教材自然单元中知识点的延伸与补充,高中阶段的教材中很少将知识点事无巨细地罗列出来,教师还可以在其中补充一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知识点的内容,或者说将教材中原本没有编排到一起,但实际上存在逻辑关联的知识点整合到一起,在大主题下搭建一个更加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以尽可能地为学生的自主探究降低难度,在有限的时间里帮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知识[2]。

(二)基于新课标要求确立目标,基于单元目标调整重点

在一次完整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早于教学之前就需要完成的工作,而在依托大单元构建的课程活动中,单元目标更是能保证大单元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元素,因此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上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还需要以目标的确立作为起点。具体来讲,在新课标与大单元教学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确立教学目标的步骤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站在整体视角下,基于课程单元整体内容来设计大目标,主要指向学生在这一段单元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哪些技能或者哪些感悟,第二个是站在教学视角下对单元目标的细分,主要指向学生在哪个课时或哪个教学环节需要通过哪种方式来学习并理解哪个具体的知识点[3]。就像是在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化合物的获得和应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基于实验探究和真实情境来设置生活化的课程目标,用以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然后基于有机化合物的常见领域来设置探究性的课程目标,用以引导学生系统把握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对应用途,最后再基于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变化过程来设置思考性的课程目标,用以引导学生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

(三)基于课程需要设置任务,基于单元任务组织活动

在以大单元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任务和问题是推进教学进程的关键要素,教师在完成课程大单元的重构和整体、课时目标的确立以后,还可以基于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来为学生设置具体的单元任务,以引导学生独立或在小组中展开对任务的探究与思考,通过细致、深入地探究与思考,完善并强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保证学生真正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4]。具体来讲,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的单元任务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主要就包括课题型的探究任务、实践型的实验任务、问题型的思考任务和总结型的概括任务。每一种不同类型的单元任务都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而高中阶段化学知识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就为教师单元任务的设置预留了更大的空间。教师可以依据实际的课程内容,从知识点的由来、类型和使用范围出发,结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学习情况来设置任务和组织活动,指引学生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地展开对课程知识的学习、思考和探究,为学生在知识层面、思维层面和能力层面的全面发展和全面提升提供更多锻炼机会。

(四)基于教学过程开展评价,基于单元评价调整策略

评价是完整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评价的完整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而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评价方式也能够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优化和完善。就高中阶段化学课上的大单元教学而言,以往的教学评价模式并不与大单元教学完全匹配,也不适合大单元教学的改进与发展,无法对大单元教学的高中化学课堂上的落实提供更多支持或更大助力,因此教师需要围绕大单元教学来构建新的评价模式,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价值为目标,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出发完成教学评价新框架的搭建[5]。具体来讲,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搭建的教学评价新框架需要体现“过程”和“变化”这两个关键词,一方面教师要将评价的内容定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上,坚持动态生成性原则,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考量,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入更多不同的评价方式,坚持多元化评价的原则,在将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总评结合起来的同时,通过对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作业的评价来归纳教与学中存在的不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单元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一种能够助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的教学新模式,随着新课标的落实和新课改的推进得到了落实,为各个学段各个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就高中阶段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而言,大单元式的课堂教学更强调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也更能满足为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课程教学需求,在化学课堂上的价值性和功能性得到了验证。那么,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开发学生在化学方面的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高中化学教师可以从教学主题的提炼、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任务的设置、教学评价的开展等多个视角入手,完成对课堂教学流程的系统性规划,也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耿宏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3(10):79-80.

[2]贾海燕.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高考,2023(22):90-92.

[3]鞠静.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组织策略探究: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J].中国教师,2023(5):87-89.

[4]张圆圆,张海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探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4):10-12.

[5]张娜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2):110-112.

猜你喜欢
大单元教学新课标高中化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22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1:38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以“类化”思维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未来英才(2017年5期)2017-05-12 22:29:42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