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跃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它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发的肝脏疾病,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等。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高流行性、高抵抗性和低认知率三大特点。根据WHO 2019年的报告,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88.7万人因HBV感染导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而死亡。然而,只有10%的乙肝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这显示了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任务仍然艰巨。而以下实验室检测在乙肝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应引起大家的重视。
即乙肝五项,是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或HBe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因为乙肝核心抗原(HBcAg)在血液中不容易被查到,所以,以上5项指标就被称为“两对半”。
成人感染HBV后,血液中最早在1~2周内,最迟在11~12周内会出现HBsAg。在急性自限性HBV感染的情况下,血液中的HBsAg通常持续存在1~6周,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一时间可能会延长至20周。无症状携带者和慢性HBV患者,其血液中的HBsAg可能会持续存在多年,甚至终生。需要注意的是,HBsAg本身只具有抗原性,并无传染性。近年来,HBsAg的定量检测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分期和疾病进展的风险,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此外,HBsAg的水平还可以作为指导重组人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的重要依据。
在急性感染后期,当HBsAg转阴后一段时间,抗HBs会逐渐出现,通常在6~12个月内滴度逐步上升至高峰,并可持续多年,之后随着时间逐步下降。少数情况下,即使HBsAg转阴,个体也可能始终不产生抗HBs。抗HBs阳性意味着机体对HBV具有免疫力,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乙型肝炎康复期,即在感染后或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
HBeAg阳性则通常意味着个体处于高度传染期,病毒正在活跃地复制。当HBeAg消失并被抗HBe替代时,这一过程称为“e抗原血清转换”,这通常表示体内由免疫耐受状态转向免疫激活状态。一旦抗HBe转为阳性,病毒复制通常会进入静止状态,传染性降低。抗HBe阳性也通常意味着HBV的复制活动减少。
抗HBc的滴度水平也是有意义的:低滴度通常表示过去有过感染,而高滴度则可能暗示HBV正在进行活跃地复制。单独的抗HBc阳性可能表示存在低水平的HBV感染。
HBV DNA定量检测:用于评估病毒复制水平,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效果的监测。
HBV基因型检测:不同基因型的HBV可能对治疗有不同的反应,因此了解基因型有助于个性化治疗。
如表面抗原定量(qHBsAg)、核心相关抗原(HBcrAg)、HBVRNA和核心抗体(抗-HBc)定量。这些标志物对于疾病进展(如肝癌发生)预测、治疗疗效预测以及停药后复发预测等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可用于评估肝脏的排泄功能;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
包括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影像学诊断CT/MRI,以及病理学诊断等。对于某些特殊病例,可能还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检测,如免疫学检测、遗传学检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