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的集体记忆建构与三维可视化设计

2024-06-19 17:10胡诗仪
上海工艺美术 2024年2期
关键词:钢厂厂区可视化

胡诗仪

工业遗产包含历史与记忆两部分,历史是对遗产本身的认识,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某些工业生产场所已褪去原来的功能,但曾经的辉煌却在建筑与空间中长久永存;而记忆更加关注遗存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过程。如何存储一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型钢记忆?本研究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记录宝武型钢厂的工业场所与历史遗存,对旧厂区进行实景复原,通过数字技术对厂区现在的面貌进行数字留存,记录现有的五十余处工业遗迹,精确地保存了当下建筑空间的瞬时状态。在此基础上生成钢铁厂的集体记忆库网站,联动线下互动装置,分成厂区漫游、记忆容器、型钢故事三大板块,方便人们查看和共享,参与记忆共创。

一、研究背景

记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过程。也指存储信息的结构及其内容。宝武型钢厂工业遗存见证了时代的发展,是一代人钢铁精神与追梦精神的具体体现,废弃的厂房、布满锈迹的机械零件是独特的记忆载体,人们看到时,便会重温起历史的一幕幕。对于工业遗存的保护,也是对一代人城市记忆的保护,这对塑造人文关怀的城市氛围有着重要意义,对创新城市的文脉和归属感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想利用创新、富有体验感的方式讲述一个由记忆连接到型钢厂的数据故事,将那一代的钢铁精神与追梦精神带到大众视野。利用数据搭建起集体记忆的可视化开放平台,促进更多有相关经历的人来上传“型钢记忆”,共同组成型钢厂所承载的“集体记忆”。

二、设计框架

将设计要素分为主体与客体,主体要有对集体记忆的认知与表达诉求,设计客体构成上除了空间记忆,身体记忆,更多的是符号记忆和文本记忆以及探究记忆的情感隐喻。首先采用背景调研如文本访谈、口述音频的方式记录主体信息,根据记忆要素的运用与提取加深对双重主体的研究。作品思考了如何将图示转化进而转译,并适当地使用记忆符号来进行可视化呈现,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一)深度访谈

以宝钢工厂生活区为例,运用个案访谈的方式,探讨新时代下工厂社区文化的再造与变迁,通过实地考察宝钢社区,收集工厂工人的口述文本信息,聚焦单位人中的两个代际群体,揭示单位文化与社区文化之间复杂的互构特点,探索单位社区文化建设的多元化路径。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来看,现有研究多从物质环境分析工厂单位社区更新,少量学者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工厂单位社区文化变迁。单位社区承载工匠精神与集体记忆,因此,有必要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兼具物质、精神双重价值的实效性更新策略。

我们还整理了宝钢工厂相关的图文,包括宝钢工厂里上料系统、加热炉区、轧制区域、调度室各个功能区的场景,从而感受历史的沉淀与炙热的钢铁精神。收集了钢铁厂工人的相关口述音频,并以沈经理为口述对象的代表,记录并尝试捕捉流露在受访者话语中的情绪,当说到关于宝钢辉煌历史或是重大成就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采访对象的自豪感。在采访中最多被提及的一个日期是“9.28”,对于宝钢工人群体而言,“9·28”不仅仅是普通的一个日期,它作为有意味内容的符号,象征着一段经历的开始,象征着关于型钢厂的重要信息,甚至延伸到后来工厂以工人群体展开的各种活动中,并上传到网页上,方便人们查看和共享,形成宝钢工厂的集体记忆数据库。

(二)数据收集

在前期实地调研时,设计团队走进厂区,在亲身感受到沉寂之下的钢铁精神后,首先需要将这些空间中的物件与记忆进行记录、保存。通过3D扫描、近景测绘、智能生成的方式对厂区进行全面的复原,测量整体样貌和物体局部尺寸,并利用AI绘画智能生成钢铁厂的记忆图像。

1. 3D扫描

利用三维点云扫描技术对宝武型钢厂进行漫游扫描,整体建筑呈现出一个废墟的状态,废弃的工业设施虽看似不值一提,但是却蕴含着某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指向建筑本身所承载的我们无法直接看见的故事或历史,一种富有想象力的记忆空间。利用3D扫描技术对旧厂区进行了实景复原,类比照相机拍照的原理,抓取厂房位置信息,放大看,厂房空间是由一个个像素点构成,缩小后便形成坐标点组成的点云。

扫描围观的材质在切片式的创作方式中放大了感官体验,局部特征在时间洪流中吸纳了异质元素,在静态的定格或回溯式的模仿中得以释放。人造工业建材与自然回蚀在废弃过程中重新融合,并在模型扫描的记录中交代着这层切片的时间节点。从三维扫描中获取到许多扫描细节,比如形状公差上的直线度、平面度、圆度不一致,位置公差上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不一致,提取到这些特征元素后初步产出厂房建筑模型,如图2所示。

2. 近景测绘

本次研究改造的数据是在钢铁厂遗迹状态下获取的,我们通过架站扫描的方式对现场进行快速而准确的测量,之后根据三维扫描获得的点云数据进行切片,交付出厂区建筑、部分局部的详细平面图,以供后期的深化设计。

通过对物体空间外形和结构及色彩进行扫描,获得物体表面的空间坐标。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将实物的立体信息转换为计算机能直接处理的数字信号,为实物数字化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手段。

当初工厂的构成部分,现在是承载集体记忆的容器与重构记忆的发酵器。我们对厂房顶部角度进行了描绘,以更直观的方式预览:厂房东部到西部的构造分别对应了钢铁轧制过程中上料到成品收集的各个阶段。

3. AIGC复原场景

在AIGC生成方面,以《宝钢史话》书中的时间线为轴(1978年-21世纪),每个章节各选择1—2个关键时间点进行着重呈现,将文本描述的故事场景转化为生动的连环画,试图还原钢铁厂工人们的过往事迹与不为人知的一面。其中主要运用到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文心一格等主流AI绘画工具,将宝钢史话的文本作为prompt输入,并调试图片风格、调配模型,随机种子,参考图,分辨率,风格修饰,艺术家,以达到最佳的画面叙事性。如图为AI生成的《宝钢史话》插图,如图3所示。

4. 其他数据采集(图文、采访音频、书籍整理、历史档案、新闻文本)

除了近景测绘、3D扫描和智能生成以外,在前期收集新闻后,我们了解到,市政府十分重视推动南北转型发展,助力宝山推动吴淞创新城整体转型和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核心承载区建设。我们借助数字技术对旧厂区进行实景复原和数字留存的功能转化项目对创新城市的文脉和归属感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也同步整理了相关书籍,找到了《宝钢史话》《上海第一钢铁厂》等历史档案,这成了我们数据调研的宝贵资料。

(三)数据可视化网站设计

我们制作了一个主题为《型钢记忆》的数据可视化交互平台,废弃的宝武型钢厂、布满锈迹的老物件是独特的记忆载体。

该网页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作为工业遗存的宝武型钢厂进行展示,尝试通过数据可视化构建基于型钢厂数字集体记忆库,网站休闲厂区、漫游记忆容器、型钢故事三大板块,提供了城市化的探索方式让人们共享、参与记忆、共创。如图4所示。

1. 厂区漫游设计

厂区漫游路径设置取自六科一室一站和六个车间,借助三维点云扫描技术,对厂区现在的面貌进行数字留存。再对所获得的型钢厂模型进行从东部到西部整体漫游路径的设计,分别对应了型钢厂轧制过程中上料到成品收集的各个阶段,其中还包含相应的视频、照片、文字介绍。

除了以视频的形式对型钢厂现存遗迹进行分区介绍,我们还对厂房顶部角度进行了描绘,以更直观的方式预览。

2. 记忆容器设计

通过近景测绘、3D扫描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记录下留存在厂区中的记忆,根据集体记忆的分类方法,以具体和抽象两种性质,分成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模型五类数据做出桑基图,成为构建具体集体记忆的元素,包括视频数据9条、文本数据3条、照片数据27条、音频数据8条、模型数据35条。利用不同的桑基图条状颜色来进行区分,其中数据文件大小对应桑基图色块的大小。我们点击其中任何一个组成有关于“工号墙”的记忆数据,便能映射到相应的容器上,如图5所示。

词频分析法对文本数据中高频出现的热点与重点进行发掘。结合官方资料、自传、社交媒体的网络评论去研究宝钢工人集体记忆中的联系与社会意义。针对受访者的口述内容,设计了双重主体的介入,即受访者和访问者的平等介入。经过筛选得出了“9·28、钢材、生产线、设备、德国、成本、设计产能、基础建设、降低成本”等高频词语。

3. 线下展览互动装置联动

在“风自海上——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线下展览中,通过互动装置和沉浸式影像对宝武型钢厂的数字空间与集体记忆进行展示,金属互动装置既代表了型钢厂本身的工业属性与美学特征,也为观众提供了互动式沉浸式内容的交互入口,如图6所示。

三维互动的影像空间则可以为观众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视听体验。我们利用数据可视化与数字交互技术,希望提出针对城市人文遗产保护的一种创新尝试。

三、结论

本研究对于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简单的模型漫游、数据收集和图像生成,更是对工业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一种创新尝试。本次围绕蝶变宝武的设计创作,从资料调研到走进厂区开始,我们的目标始终是思考如何在数字时代下,借助数字档案与互动媒介,让观众到时间的背后,寻找型钢厂工艺留存的痕迹。让今后在未来的吴淞国际艺术城中学习、生活的院校师生,能够通过数字媒体,打破时空限制,重温过去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风貌,在同一个空间中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莫畏, 李超. 工业建筑遗存考察及再利用可行性探究[ J ] . 中国建材科技,2016,25(2):85-87.

[2] 任翰琛. 集体记忆视角下既有工业厂房更新改造设计研究[D].合肥:安徽建筑大学,2023.

[3] 马驰. “我是支宁人”:支宁工人集体记忆的媒介呈现与建构[D].宁夏:宁夏大学,2023.

[4] 刘力超, 曾静怡. 馆藏照片档案叙事可视化方法探析[ J ] . 档案学通讯,2023(5):36-42.

[5] 铁钟,夏翠娟,黄薇等.事件驱动的数据可视化交互设计:基于“数据叙事”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3,49(4):72-87.

[6] 朱钧霖, 龙娟娟. 虚拟可导航空间下的数据叙事设计研究[ J ] . 设计,2023,36(9):91-93.

[7] 罗文敏. 记忆· 口传· 路径: 弗里晚年著作研究( 二) [ J ] . 名作欣赏,2023,26(9):41-43.

[8] 王精赛,刁艳.工业遗产的三维可视化研究:以辽宁鞍山井井寮旧址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3(1):119-121.

猜你喜欢
钢厂厂区可视化
哈轴集团南北厂区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德国萨尔锻钢厂
德国萨尔锻钢厂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建设城市绿色钢厂及钢厂搬迁的研讨会”召开
承载厚重记忆的莲花山老厂区
小型水电站厂区用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