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基金项目:2022年安徽财经大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等院校农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023年安徽财经大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公司金融》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金融系基层教学组织”。
作者简介:田媛(1993—),女,汉族,黑龙江鸡西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摘 要] 公司金融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以“新文科”建设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探究公司金融课程教学创新模式。通过问卷调研发现公司金融课程内容复杂、缺少趣味性和本土性等特点,导致学生畏难情绪高,课堂参与度低,期待感低。课程以教研立项为先导,本着“研学融合、学科交叉、持续改进、学生为核”的创新理念,探索形成了横纵联合教学创新模式。以横纵联合教学模式为抓手,重构课程内容体系;以建构情景教学为核心,打造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空间;以建立“四味”案例库为载体,运用AI技术建构情景剧本杀,培养学生中西融合的高阶思维;以构建四维评价体系为驱动,常态化反馈改进,促使师生共同成长。进而引导学生形成“学—悟—辨—思—建—融”的核心素养,培养满足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金融人才。
[关 键 词] 公司金融;横纵联合;建构情景;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5-0089-04
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金融业已经发展成为服务业中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产业,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鉴于金融业的特殊地位和固有特点,如何强化金融行业体系建设,培养高质量金融人才成为重点。从事金融行业的人才主要与金钱打交道,很容易迷失自我,陷入不良境地。创新金融人才培育模式,有助于将传递学科知识的单一维度转向创新思维、提升能力和培育德行等多维目标协同发展,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吕坤等,2023)。针对公司金融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脱节严重的问题,在理论层面,应思考如何将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融于专业课程教学中,探索有趣的教学方式是实现显性教学与隐性教学相结合的关键(刘洁等,2023);实践层面,融合线上、线下、校内和校外等各类平台,以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刘蓉,2023)。因此,本文结合公司金融知识框架体系,深入挖掘公司金融课程教学痛点,从课程重构、教学方式和策略等方面探讨公司金融教学新模式。
一、课程创新背景及建设情况
公司金融属于我校专业核心课程,是金融学科微观方向的两大核心课程之一。公司金融主要考虑的是公司资金的筹措与使用,是从公司价值的角度审视公司经营和金融市场运作内在规律的科学。本课程的研究主体是公司,数字经济时代赋能公司转型升级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重点关注的话题,这一趋势对公司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公司金融理论知识,完善知识结构,能够灵活运用定理估算公司项目现金流、融资规模等问题,建立对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企业投资行为约束等问题的研学思维,初步掌握公司金融实务技能,为从事实际工作和后续的学术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特别是在中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自身具有特殊国情要求培养学生形成“公司金融一般理论与国家金融禀赋相结合”的学习思路,强化学生从事我国金融行业的初心和使命。
2016年9月,公司金融首次作为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考试课程开设,授课对象是2013级金融实验班的学生;2018年,课程获批校级精品共享开放课程建设项目;2019年,课程获批省级高校质量工程“精品线下开放课程”建设项目;2020年,课程获批成为校级线下一流课程。课程承接所学的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学等课程,同时为后续金融科技概论、金融工程等课程学习起到核心支撑作用。
二、公司金融教学创新必要性及痛点剖析
(一)公司金融教学创新必要性
1.壮大金融行业
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促进共同富裕的金融体制机制,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强大金融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人才队伍的建设,金融人才培养是第一要义,特别对于金融人才价值认知、职业素养和政治认同感的培育尤为重要。因此,高校需要培养高水平、有担当的综合型金融人才。强化教学创新,加深高校青年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的道德品质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形成自觉投身于金融行业的使命意识和良好品质。
2.落实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已成为公司金融教学目标中的重要一项,教学中要充分结合红色金融史、现代企业案例,将其与公司投资、融资、股利分配决策相融合,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思政元素契合点。红色金融史包含大量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关于信贷关系等方面的金融实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先进性和真理性。通过将系统的宏微观知识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红色金融史和企业案例故事相融合,不仅能够完善学生对金融、货币时间价值等基本概念的认识理解,还可以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投资理念,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培养政治认同
现阶段,公司金融课程始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中国元素”融入不够、课堂知识难以应用于实践等问题。整体公司金融课程是基于西方理论框架展开,缺乏我国的特色金融实践分析。有必要带领学生走访红色革命根据地、开展实地调研等方式分析有别于西方金融体系的独特中国实践,既能强化学生对中国金融历史文化的传承,又能从精神层面激发学生热衷金融行业的斗志。作为金融学教师,要学会对比国内外金融案例,比较不同国家文化、制度等背景差异,明确不同案例背后的逻辑机理,引导学生理解中国金融故事背后的历史脉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政治认同。
(二)公司金融课程教学痛点剖析
在公司金融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团队总结、问卷调查学生意见和自我反思,发现公司金融课程存在以下痛点及问题。
1.课程内容复杂,数理抽象难理解
公司金融作为微观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利用货币时间价值、现金流、资本成本和财务指标等工具帮助公司做好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工具运用主要围绕定理推导和计算分析展开,复杂的定理和计算题导致较多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对于一些重要的定理公式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学完即忘,完全不理解公式背后的内在含义。即使认真听课的学生课后也反映课程内容难,计算题不知如何解答的疑问,挫败了学生的自信心。基于此,如何破解数理抽象难理解的困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课程设计缺乏趣味性,可持续的学习动力难建立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已经习惯了“主动交、被动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面对枯燥的理论和公式,无法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差。特别是对于大三的学生,正处于考研和考公选择的关键时期,学生将更多精力投入在未来事业规划中,对于公司金融学什么、为何学和怎么学缺少正确认知。通过问卷调研发现,学生课前预习比率低、课中讨论的参与度低,课后作业主动完成度低。对课程内容存在被动接受的占比高。如何转教为导,让学生建立可持续的学习动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二。
3.课程缺少本土性,中西融合的高阶思维难培养
公司金融课程是基于西方理论框架构建,课程内容与中国元素融合度低,很多西方理论难以解释中国本土问题。课程案例多是国外公司案例,与中国国情和制度环境不符,无法让学生很好地了解国内公司的财务运营情况,降低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引导学生建立对公司金融课程的价值认同,难以培养学生建立中西融合的高阶思维,达到育思和铸魂的目的。
三、创新思路及举措
(一)创新思路
1.教学创新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经典的关于“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的理论,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它认为认识过程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或传递,而是认识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姜笑君等,2021)。这种建构意味着所有的学习者都必然是主动的,绝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们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与加工,而不是死记硬背,并赋予学习探险与探索的特征。只有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才能够真正内化为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重要工具。
2.教学创新思路
团队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教研立项为先导,以三大教学痛点作为逻辑起点,以立德树人作为价值引领,以“两性一度”作为核心标准,本着“研学融合、学科交叉、持续改进,学生为核”的创新理念,从教学目标、内容、策略方法、活动和评价五方面做出创新性改革,探索形成了“以学生为主导,横纵联合教育新模式”。以横纵联合教学模式为抓手,纵向重构课程内容,横向联结资源、平台、理论和现实,化解课程复杂之痛点一;以建构情景教学为核心,依托情景设定、身份设定和任务设定,打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空间,化解课程缺乏趣味性之痛点二;以“四味”案例库为载体,运用AI建构思政情景剧本杀,融入中国元素,化解课程缺少本土性之痛点三;以四维评价体系为驱动,科学评估学生思政融入效果,常态化反馈改进,促使师生共同成长。
(二)创新举措
1.横纵联合,阶梯式重构内容体系
以学生逻辑思维培养为主线,将课程内容原三大模块进行整合重构,联系中国本土实际和科学前沿问题进行专题化探究。从低阶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到中阶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定理计算,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技巧,到高阶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提升素养、塑造人格。从强化低阶认知到高阶创新思维的培育,纵向阶梯式重构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纵向阶梯式重构离不开教学资源和平台的应用,本环节建立四大横向联结,将资源、平台、理论和实际嵌入专题化探究中,最终形成横纵联合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过程环环相扣。
横向联结学习通资源、慕课网络平台、历史事件和时代热点等,促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人机互动。一是借助超星学习通等教学软件,定期在班级空间共享案例素材,准时发布各章节随堂练习和讨论等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强化学生对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二是通过慕课网络平台导入国家精品慕课资源,网络推送课程信息资源、知识测验等,协助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提高学生的课堂吸收效果。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增强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互动,缩短师生沟通距离,提高教学质量。三是注重将热点事件作为典型案例与学生分享,重要的是利用公司金融相关知识和理论对热点问题给予解答。学会讲好中国金融故事,通过互动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观。
2.建构情景,三课堂联合激发内生动力
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团队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开展建构情景教学。首先,教师课前根据专题内容上传资料包,包含专题目标和建构情景总体方案。结合总体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托MOOC资源和B站资源在课前进行充分调研讨论,明确角色扮演所需要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自建知识框架。其次,课上通过互动式扮演体验完成具体任务(企业融资、项目选择、股利发放等),有机穿插小组合作探究、问题驱动等教学方法,提高课程趣味性,培养学生活学活用、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在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参与虚拟财经场景实验,借助虚拟仿真的资产配置场景,增强学生金融资产投资的真实体验感,让学生在反复试错中寻求最佳方案。最后,在第三课堂,鼓励学生结合专题内容开展社会实践或企业实习,到真实场景验证所学知识体系,如调研企业投资项目、融资渠道选择等,培养学生比较探究思维和实践意识,实现价值引领。课后以项目式研讨为任务,要求学生“合作探究、汇报研讨、学术辩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引导学生自学VBA金融建模程序,激发学生内生学习动力。
坚持线上线下强化课堂教学、科教融合夯实第二课堂、基地实践创设第三课堂,实现多空间联动育人。理论与实际偏差需要借助课外平台予以检验,既能验证学生课堂内知识理论的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通过与区域金融机构形成常态化业务联系,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到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实习,组织学生到各大商业银行或者证券公司等机构学习,实际感受金融从业者业务处理流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二是定期举办公司金融相关讲座,邀请德高望重的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深化学生对金融领域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以专家为榜样,学习他们认真努力、爱岗敬业和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3.建设“四味”案例库,培育中西融合高阶思维
着眼“大思政”育人格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合多维课程思政线上线下资源(学习通、MOOC资源、B站、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结合不同专题内容构建“四味”案例库,实现思政元素渗透式进入。牢牢坚守课堂主阵地,通过播放影视资源,将专题问题有机带入,并结合问题链法、翻转课堂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析具有中国元素的企业案例,培育学生中西融合的高阶思维。结合ChatGPT、文心一言和讯飞星火等AI工具创设有历史味、时代味的情景剧本杀,利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将职业伦理、法治意识、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融入情景式剧本杀中,在学生参与互动中强化知识进阶,塑造正确价值观。
坚持以社会平台为根基,落实思想教育实践。金融根植于实体经济并服务于实体经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破解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分离的问题。一是组织学生自成团队参加股票模拟大赛、公司上市可行性分析大赛和证券投资比赛等各种竞赛活动,挖掘学生兴趣潜力,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二是鼓励教师申请社会实践项目,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到金融机构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磨炼学生意志,激发学生创造力。
4.构建四维评价体系,拓展思政评价深度
在传统“师评生”的基础上,增加“专家评、组内评、组间评”等方式,对学生课堂参与过程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内容由课堂讨论或小组辩论(15%)、项目讨论或竞赛参与(15%)、线上学习测试(15%)、阶段性测试(20%)和期末考试(35%)构成,更加侧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为了实现进阶式评价,通过设计学生能力进阶李克特五级量表,运用学习通、问卷星等信息技术对学生中阶能力提升、高阶思维培育进行量化分析,长期追踪学生动态变化。评价体系秉承公开、透明的原则,坚持评分标准公开、互评制度公开和评分结果公开。基于此,我们形成主体多元、形式多样、三阶量化、公开透明的“四维”评价体系,着力推动学生、教师、课程共同成长。
5.育人激励机制明确,激发教师热情
一是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比赛,对于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教学竞赛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升核心竞争力,对参加大赛教师给予教学津贴、绩效核算和评奖评优等政策倾斜。二是定期邀请权威专家为教师举办教学创新专题讲座,引进创新案例法、实践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丰富教学手段。三是完善公司金融课程配套资源建设,如经典书籍、数据库、案例库和文献库等,确保配套资源稳定供给。依托项目合作、教学大纲共设和集体备课等方式,促进教师间开展教学创新经验交流、观摩研讨和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
四、教学模式应用成果
(一)育人效果显著
我们不断探讨公司金融教学改革与创新,从传统线下教学到超星学习通题库建立、线上课程资源的完善。通过对听课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创新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达成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升,学生线上章节学习次数增加,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满意度提升,学生作业质量更佳。
(二)学生学习成果斐然
通过教学创新与实践,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活动和学科竞赛积极性增强,多位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项。2023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学院学生共获省奖18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学生考研、保研率不断提升,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能力不断增强。
(三)课程组教学成果丰硕
课程组教师教学设计优化能力明显提高,更加具有学生视角。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在教学竞赛、教研项目和教研论文发表中均取得一定成绩。团队教师获批多项校级和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为公司金融课程建设注入更多活力。
五、结束语
高校金融课堂教学创新问题已受到重视,学者陆续探究金融学专业塑造人才的问题,但可借鉴、可推广的教学模式并不多。作为公司金融课程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探索教育新模式,以创新手段、典型案例和历史故事等形式活化课程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实践平台和课外平台创新思政元素融合方式,实现塑造人格、提升价值的教学效果。教师也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研究体系,这样才能言传身教,为培养更为优秀的现代金融专业人才提供专业支撑和教育保障。
参考文献:
[1]吕坤,江国舟,李伟长,等.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课堂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3(24):77-80.
[2]刘洁,赵淑梅.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与实践[J].无线互联科技,2023,20(22):135-137.
[3]刘蓉.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纺织报告,2023,42(11):114-116.
[4]姜笑君,何江.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探讨: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J].传媒论坛,2021,4(23):151-152,59.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