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文善彩(1982—),女,汉族,云南盐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教育、学生发展研究。
[摘 要] 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师范生的阅读资源获取变得越来越便利,阅读方式也越来越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专业阅读匮乏、阅读不深、阅读习惯不良等诸多阅读困境。因此,研究选取云南地方高校Z学院460名师范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师范生专业阅读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阅读氛围营造,专业阅读习惯培养,“书香校园”建设,阅读活动开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 地方高校;师范生;阅读;专业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5-0145-04
阅读对促进师范生深度思考,丰富精神世界,开阔视野,提升专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地方高校师范生的阅读主要以通识阅读为主,专业阅读量普遍偏低。因此,有必要通过调查了解师范生的专业阅读现状,探索促进地方高校师范生专业阅读的对策,促进师范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和专业素质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取样,选取云南地方高校Z学院460名师范专业本科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发放网络问卷460份,回收问卷460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男生94人,女生366人,分别占比20.43%和79.57%;文科生249人,理科生211人,分别占比54.13%和45.87%;在年级分布上,大一、大二、大三、 大四学生分别占比23.48%、23.70%、26.74%、26.08%。
(二)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专业阅读情况调查问卷”进行网络调查,并结合线下访谈进一步了解具体阅读情况。问卷编制主要从专业书籍阅读量、阅读动机、阅读书目选择、阅读资源来源途径、阅读方法、阅读交流等六个维度了解师范生专业阅读的情况。本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师范生专业阅读量偏低
专业阅读量是衡量师范生专业阅读情况的首要指标,也是判断师范生是否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标志。阅读量是否达标,体现在专业书籍阅读数量和阅读频率两个方面(见图1)。
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师范生一学期的专业阅读量在1~2本之间,占比66.31%,有少数学生一本书都没有读过,占比5.65%。坚持每天和经常阅读的高频行为累积占比41.52%,低频阅读行为累积占比58.48%。由此可以看出,师范生的专业阅读数量和阅读频率总体偏低,表明了地方高校师范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专业阅读习惯。
(二)师范生专业阅读动机不足
师范生的专业阅读动机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专业发展和阅读兴趣因素属于专业阅读的内部动机,驱使师范生进行专业阅读的常见外部动机主要有考试、就业、教师要求、同伴影响等因素。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受内部动机驱使阅读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占比68.26%、51.09%,受外部动机驱使阅读的比例普遍偏低,分别占比46.09%、35.65%、23.04%。结果表明,师范生能认识到专业阅读对自身素养和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专业阅读兴趣、愿望还是浓厚的。但由于师范生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常感到专业阅读内容生涩难懂,容易使他们望而却步,这就需要一定强度的外部动机辅助推动学生坚持阅读,逐步提升专业阅读能力。如果外部动机驱力不足,容易导致师范生的专业阅读缺乏激励性和长期性,难以构建理想的校园阅读环境和氛围。
(三)专业阅读规划性不强
专业阅读书目的合理选择将影响师范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师范生的阅读书目选择方式一般包含自主选择、教师指定和他人推荐三种类型。其中,他人推荐又可以细化为同伴推荐、教材附录和网络推荐。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指定书目阅读占比62.17%,自主选择书目阅读占比50.43%。可以看出,师范生专业阅读以教师指定阅读为主。通过进一步访谈了解到,大部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主要形式为推荐笼统的阅读书目为主,与学生的学情不一定相符,学生阅读规划不清晰,一旦遇到阅读障碍就容易丧失阅读信心。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的专业阅读缺乏主动性、计划性和系统性。
(四)专业阅读优质资源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资源的来源途径更加多样化,人们的阅读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多元,可选择的空间较大,但也同时意味着专业阅读资源参差不齐。见表3。
如表3所示,师范生的专业阅读资源来源主要以图书馆借阅和电子阅读为主,分别占比68.26%和53.04%。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大部分师范生认为本校图书馆的藏书更新换代慢,优质专业书籍数量偏少,全校仅有少数几个楼道设置了图书角,但其藏书量和阅读环境不尽如人意。截至目前,本校没有一个二级学院拥有自己的图书阅览室。这些现实因素导致学生难以便捷地获取大量优质图书资源,促使部分学生倾向于选择电子阅读。因此,虽然地方高校师范生的阅读渠道广泛,但是优质阅读资源仍显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师范生的专业阅读兴趣。
(五)师范生专业阅读深度不够
高效率的专业阅读是泛读与精读的有机融合,通过读、思、悟的融通,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衡量深度阅读显性指标点就是学生的阅读方法类型。见表4。
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专业阅读以泛读为主,人数占比35.22%,详读占比30.22%,精读比例仅为25.00%。表明地方高校对师范生的阅读方法指导不够,导致师范生阅读的深度不足,其阅读行为和能力仍处于浅阅读水平,很难真正做到泛读与精读有机结合,阅读与实践相融合。师范生只有进入以读、思、悟为特点的沉浸式阅读状态,才能够有效地发挥专业阅读促进学生专业发展的运化功能。遗憾的是,大部分地方高校师范生未能真正做到专心致志地深度阅读。
(六)师范生专业阅读交流方式不够灵活
专业阅读升华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开展专业阅读交流活动,通过交流活动实现彼此分享、相互启发和借鉴。常见的阅读交流方式有汇报、分享、研讨交流、阅读打卡积分等。见表5。
由表5可知,师范生专业阅读交流以汇报阅读心得(41.74%)和独自阅读不交流(41.52%)两种方式为主,以研讨、阅读分享方式进行互动交流的比例分别占比37.17%和36.52%,以阅读活动积分的方式进行交流的比例最少(10.44%)。这表明地方高校师范生专业阅读交流方式仍显传统,专业阅读活动组织低效,难以打造出师范生广泛、长期、主动参与的品牌阅读活动,难以发挥通过阅读交流活动促进师范生深度领悟和激励专业阅读的功能。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师范生专业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知,地方高校师范生的总体阅读现状不尽人意。第一,师范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表现为师范生阅读量偏低,阅读时长短,难以坚持高频阅读。第二,地方高校阅读氛围不理想。表现为师范生阅读的外部动机不足,其根本原因是地方高校组织开展的阅读活动其丰富性和激励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第三,地方高校对师范生的专业阅读规划指导不强。表现为以推荐笼统的阅读书目为主,指导方式单一,没有体现出循序渐进、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第四,师范生专业阅读优质资源不足。由于地方高校图书资源建设有限,导致学生难以获取理想的、便捷的、个性化的专业阅读图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师范生的阅读兴趣。第五,地方高校专业阅读活动组织低效。表现为以推荐阅读书目为主,阅读方法指导不足和阅读交流活动开展少,导致师范生的专业阅读以泛读为主,较少追求沉浸式、共享式、激励性、发展性的专业阅读形式。
(二)建议
1.重视师范生专业阅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专业书籍凝聚着人类思想的精华,读者通过阅读与文本对话,能唤起自我反思及对社会实践的关照。相对数字化阅读,专业书籍阅读更能给人深刻的心灵冲击与思想升华。但遗憾的是,地方高校师范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专业书籍阅读障碍,表现为阅读速度较慢,阅读理解吃力。再加上地方高校师范生学业繁重与学业迷茫的矛盾学习状态以及数字时代的叠加,导致师范生呈现两种极端的阅读状态,一种是较少甚至不阅读,另一种是数字化、浏览式、 工具化为主要特征的浅阅读广泛盛行。重塑地方高校阅读氛围,不仅师范生需要爱阅读、读好书,教师更是需要如此。“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1]因此,地方高校要重视创新专业阅读的行动载体,通过丰富读书活动和拓展读书形式塑造读书氛围。这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社团、班级、辅导员、院领导和科任教师的组织作用,有针对性地组织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读书品牌活动和课外拓展阅读活动,并在读书活动中,实施师生共读行动,引导学生群书共读、同学共进,以塑造师生、生生共读的良好阅读生态。
2.加强引导,促进师范生专业阅读习惯养成的自我构建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师范生的专业阅读习惯的养成必须依托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阅读能力水平两个要素来实现自我建构,着重引导学生领悟为什么读、读什么和怎么读。
一是加强对师范生阅读意识的灌输,明确阅读的目的。大学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师范生必须通过阅读去丰富、建构其精神世界,夯实专业能力发展的基石。“阅读对儿童的本质意义不在于获取信息和一般性知识,而在于支撑精神发育,使儿童的精神获得向纵深和高处发展的契机。”[2]因此,地方高校要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师范生深刻认识专业阅读对专业成长的意义,激发师范生树立专业阅读的理想,积极规划专业阅读目标并自觉践行专业阅读。
二是引导师范生循序渐进地进行专业阅读。宋代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第一条就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他倡导读书要讲究顺序,即“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3]因此,师范生的专业阅读指导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阅读原则,教师或专家推荐的阅读书目要符合师范生的学情,由浅入深,由简入繁。以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为例,第一阶段尝试阅读心理学、儿童教育观、教改理念等思想观念类的书籍。第二阶段尝试阅读教师发展、学生发展、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实操类的书籍。第三阶段阅读古今中外教育经典著作和哲学著作。第四阶段阅读专题系列学术类专著。师范生通过循序渐进的专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专业理念逐步渗透,专业技能逐步养成,专业素养能力逐步发展。
三是引导学生勤奋阅读与高效阅读。依据马尔茨的观点“让一个新的心理意象定型至少需要 21 天”[4]。 需要鼓励师范生坚持长期沉浸式阅读或打卡式阅读以养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但是,由于地方高校师范生学业任务繁重、第二课堂活动任务较多,空闲时间较少,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零碎的闲暇时间进行整书式阅读。在阅读方式方法上,指导师范生以辩证的读书方法为指导,正确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做到读思结合、读书与实践相结合,树立终身读书学习的理念[5],响应习近平关于“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的号召,坚持勤奋阅读,努力实现高效阅读,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内涵式发展。
3.加大投入,努力提高“书香校园”建设水平
由于地方高校图书资源建设有限,优质阅读资源不足,导致师范生难以获取便捷的优质专业书籍,严重制约了师范生阅读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6]因此,地方高校要加大投入努力建设“处处有书读、人人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书香校园,以改善地方高校的阅读生态。
首先,地方高校要加大投入,为师范生提供充足的优质阅读资源。按照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有关工作规程,丰富图书配备,改善阅读条件,保障学生阅读需求。同时充分利用教室、走廊、门厅、宿舍楼等空间设置图书角,方便学生即时阅读、处处可读,在二级学院设置经典阅读中心,方便师生借阅或共读。还要利用好宣传栏、文化墙、校园广播、网络平台等进行阅读宣传,加强校园读书文化建设。其次,积极开展“书香校园” 系列读书活动。例如,开展图书漂流活动、阅读打卡活动、成立阅读共同体开展共读活动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感染师生,让校园弥漫书香,实现利用丰富的读书活动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4.完善阅读机制,助力阅读活动有效开展
地方高校专业阅读活动组织主要以推荐阅读书目为主,对师范生的阅读指导和阅读活动组织没有形成常态化机制,专业阅读活动组织效率整体低下,导致师范生的专业阅读以浅阅读为主,深度阅读不足,对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推动作用不大。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阅读交流、阅读评价等阅读机制,助力阅读活动有效开展。
首先,要统筹、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在学校层面,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校团委负责策划、统筹、协调、组织推动专业阅读活动,尤其是统筹规划好第一课堂专业阅读拓展活动和第二课堂的专题阅读活动。在二级学院层面成立专业阅读领导工作小组,组建专业阅读导师团,努力打造阅读品牌活动。在班级层面,班主任或辅导员组织开展好主题系列式的专业阅读活动。
其次,健全阅读交流激励机制。阅读交流活动对激发学生阅读动机与兴趣,引领师范生高效阅读与深度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地方高校要重视通过丰富专业阅读交流活动提升师范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以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或者班级发起并组织好阅读沙龙、读书交友会、阅读打卡、阅读书评、读书感悟分享、 阅读摘抄分享、情景剧演绎等读书交流活动。阅读交流活动结束后,做好阅读交流经验总结和表彰优秀工作,还要注重通过文化墙、学校广播站和新媒体平台展示师范生的阅读成果。
最后,完善专业阅读评价机制。地方高校出台师范生阅读考评方案,将专业阅读纳入师范生课程学习考核和综合素质考评范围。在学校层面,要求每个专业每学年指定几门课程开展阅读专项活动,阅读成绩占比该课程学习考核要求的10%,以此调动师范生阅读的积极性。在班级层面,辅导员或班主任组织班级推出阅读书目,形成阅读考评小组,对班级同学的阅读笔记、阅读汇报、阅读问题清单答疑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加分项纳入综合素质测评总成绩。
四、结束语
师范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素养水平对专业视野、专业情意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地方高校要把师范生培养成真正的阅读者,引领师范生积极投身专业阅读,不断提升阅读素养,夯实学识根基,启迪智慧。在培养过程中,地方高校要努力创设条件,为师范生打造一个阅读资源丰富、阅读氛围浓厚的阅读生态环境,统筹规划、科学指导,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引导师范生对专业阅读发生浓厚的兴趣,做到“爱读”“勤读”和“善读”,最终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阅读习惯。[7]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阅读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6.
[2]彭之梅,陈立,李益众.阅读,指向儿童的精神发育:对话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刘莘[J].四川教育,2022(7):6-9.
[3]朱熹.朱子语类[M].长沙:岳麓书社,1997:222.
[4]张惠君,翟中会.21天阅读习惯养成:追根溯源及实践思考[J].图书馆杂志,2024,43(3):85-90.
[5]马文涛.马克思读书观及其读书方法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43(6):110-111,131.
[6]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28.
[7]双羽,易险峰,张艳武,等.高校校园文化类思政实践资源体系构建:基于中南大学“书香中南”阅读素养教育[J].科教导刊,2022(6):72-75.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