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概念阅读教学推动地方高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

2024-06-18 13:52:31方丽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5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中学语文概念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呼伦贝尔学院学科专项课题“面向初中语文教学的古代文学学科建设”(项目编号:2022XKJSYB2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方丽杰(1976—),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文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摘           要]  当下和未来的一段时间,大概念引领中学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为了更好地培养从教语文的专业人才,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必须以目标为导向调整自己的课业安排。中国古代文学课在培养古文教学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因此需要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对课程进行变革。解析地方高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目标,指出其与国内一流高校的差异;总结大概念阅读教学理念及实施;提出从教学内容、课程逻辑、教学设计等方面改革古代文学课程。

[关    键   词]  大概念阅读教学;地方高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5-0081-04

地方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核心课程之一。中学语文作为初高中阶段重要的基础科目,随着智能信息时代的到来,一直处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变动中。针对应用领域的飞速变化,高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也应密切关注,不断跟进,调整自身,以更好地促进中学语文教师培养,对接中学语文课程。

一、地方高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目标解析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支撑。我国古代文学时间跨度长,作品众多,与社会政治、制度、宗教、哲学、艺术等息息相关,因此古代文学的形成发展可以从多方面考量,学术话题极其广泛。国内一流高校一直将推动学术研究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如根据中国慕课平台,南京师范大学确定的授课目标是“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和规律……进而增进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思想文化的认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兴趣和能力”。河北大学课程目标的表述是“第一,希望课程提供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内容,给大家参考;第二,希望在作家作品的讲授中提供一些新的观点和角度,供大家参考;第三,希望一些知识点为大家继续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提供帮助”。“教材中没有、新的观点角度”等都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确立学术视野。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定位和目标是“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经典文本、文学思潮、风格流派、形式技巧等知识,并与历史、哲学等学科相结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的文学活动之中,进行文学创作等”。以上几例鲜明地展现了一流高校学术研究型教学特点及培养学术研究能力的导向。不少地方高师遵循这一思路,深化课堂科研深度,引导科研思维。尽管这一努力探索的精神值得钦佩,但是无论是学术资源还是生均学习能力、人才的培养定位,地方高师与一流高校都存在差异,地方高师更应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好课程,培养好基础教育需要的专业人才。21世纪初,一些教师已经意识到高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建设要紧紧围绕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胡祥云老师撰文《面向中学语文教学的高师古代文学课程教改探索》,他认为高师文学课程必须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应中学语文教改的新形势。随着信息时代学习革命的来临,高校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教育部针对师范高校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及认证标准》,其中对于课程内容的要求是:注重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选用优秀教材,吸收学科前沿知识,引入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优秀中学教育教学案例,并能够结合师范生学习状况及时更新、完善课程内容,形成促进师范生主体发展的多样性、特色化的课程文化。文件对于高师课程融入中学教育教学案例、引入教育研究成果做了明确要求。教育决策部门的高瞻远瞩,与教改前沿密切联系。近十年来,教师也不断围绕高师课堂和中学教学立论,在古代文学方面,创作专著或论文的有华东师范大学王意如、绥化学院王玥、吉林师范大学孙艳红、常熟理工学院曹逸梅、牡丹江师范学院姜丽华、呼伦贝尔学院才志华等等。衡阳师范学院朱迪光教授明确了问题解决思路,他指出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古代文学与初中语文课程中古诗文教学的关联,必须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出现的问题。问题导向决定古代文学学科研究,应该将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学语文中的应用确定为重要研究对象。范红娟博士也指出该问题的紧迫性和必然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教育的目标由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向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转变,这种变化就促使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不得不考虑如何同中学语文教学接轨,又如何分工合作。古代文学的专业发展要有一个动力,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它必须从应用方面获得动力,还可以从应用当中获得一种新的理解。王意如教授更是通过课例,设计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

综上,根据教育部指导原则和近年来的教研成果,地方师范高校古代文学课程目标需要包含这样的内容:遵守面向中学语文教学的原则。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古代文学史的学习提高中学文言文教学素养、教学能力,提升中学文言文教学质量。

明确目标是学科建设、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具体实施的方法和策略。一个可行的思路是,根据中学语文教改整合高校古代文学课程。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纵深化,新的教学理念全面贯穿到阅读教学实践中,大概念阅读教学即是未来教学变革路径和方向,古代文学课程应该及时跟进大概念这一趋向,做好课程相应调整。

二、大概念阅读教学解读及实施

根据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高中课标要求:重视以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大概念核心教学,要求学习内容整合,语文教育继续革新脚步,高校中文教师必须明确这一变革。

(一)大概念解读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素敏老师对大概念做了全面的解读。大概念是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关联起来并产生意义的概括性知识、基本原理和思维方法,是课程内容、学习过程广泛的适应性和解释力。其形式是表达概念性关键的词语、句子或问题,其价值是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大概念是学科学习的核心,是具体的经验和事实都已忘记之后还能长久保持的中心观念。从认知角度来讲是有组织、有结构的知识和模型,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认知框架和结构,从意义模式来看其代表着一种有意义的模式,蕴藏一个意义世界。大概念可以为迁移提供基础,将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中。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学科教学需要重构教学内容支点,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具体到语文教学中,需要以文学主题、文学技巧、审美方法等构建大概念,以此作为迁移点不断指导新的学习任务的完成。譬如大单元阅读教学可以从不同层次建构大概念学习。第一层通过某种主题、思想、情感、精神为大概念,分析文本对此的展开方式,这一层可以被定义为释义层,即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进行对应解释、提取、整合等思维活动;第二层将某种艺术技巧、美学风格作为大概念,解读文本,可以称作解码层,即对文本的欣赏和品读,对应体验、感悟、分析等思维活动;第三层将某种语言运用、表达方式、情怀抱负作为大概念,通过对文本的品鉴和迁移运用,对应评价、反思、转化等思维活动,为评鉴层。无论从哪个层次建构,大概念都是指导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实施大概念阅读教学的教师素养

大概念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语文教师不能停留于知识解读层面,应该立足语文学科,掌握语言文学规律,并且经过自己的加工融合,将这些规律逐步传达给学生,并且在同类型的作品中,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材料反复加强对于规律的认识,以达到自如运用的程度。

教师要有“四个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整合、教学设计、理论认识及评价能力。首先,课程意识就是认识到“课程即教师”理念,将静态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施”。其次,学科意识即不能脱离学科的性质和教学实际,内容、过程、策略及评价应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维度和内核,位置与支点、切入度与融合度。再次,教学意识就是关注“怎样教”和“怎样学”。遵循目标导向,整合相关内容,推动问题意识、互文阅读、比较分析、发展思维。最后,评价意识是关注学生外在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内在学习品质的意识。要设立可视化阅读,形成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的评价体系,认识到评价即学习。可以看出,突出语文文本,综合性设计语文学习成为时下最大的改变。深厚的语言文学理论素养、系统性学习搭建和设计的能力是教师必备技能。

三、地方高师古代文学课程改革

针对大概念阅读教学趋向,本着培养教育人才目标,高师古代文学课程必须进行合理化调整。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探究源流的理论分析,占据文学史教学很大部分,而基于史料的探究显然更适宜研究人才。地方高师古代文学课堂要淡化文学史搭建的各项因素分析,弱化文学发展逻辑性的考量,而侧重于文学史框架的整体建构,或者某种文学主题、文学表达方式方法的考镜源流。学生可以以此为起点,将阅读材料放在相应的文学领域中,便于大概念的搭建。文学史建构体系中,一些文学现象或者文学事实也可以略讲或者不讲,重点放在一流作家、经典作品技巧及艺术风格上。可以从多个角度详细阐释重点,譬如南北朝文学宫体诗、玄言诗产生背景、作品特征都可以一笔略过,我们只让学生在文学史框架图上明确填写这样两个名称,提醒感兴趣的学生探究即可。后续讲到陶渊明及隋和初唐诗歌,再对照这两个概念,保证文学史链条完整。有了明确的文学史框架,学生在教学岗位上可以轻松将作品与之对照,从而生发阅读材料的理性思考。譬如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取了王湾《次北固山下》、王绩《野望》、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崔颢《黄鹤楼》、许浑《咸阳城东楼》等几首诗作,选入教材的作品我们完全可以“一曲菱歌敌万金”为大概念引导学习,思考一首诗作如何让诗人芳名永存,作品的高超之处在哪里?教材舍弃了大小李杜、王孟、韩愈、白居易等大诗人,选择了这几首诗歌,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可想而知,而我们培养的学生轻松地找到这样的点,围绕一个角度进行教学规划,应该说我们古代文学课的培养就是成功的。侧重一流诗人的讲授目的也是以其作为参照物,便于对一位诗人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作品作比较,或者不同诗人同题材作品的平行阅读。以杜甫为例,中学教材选取《江南逢李龟年》《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月夜忆舍弟》,教师可以凭借古代文学课堂中获得的对杜甫的理解,确定“走近不同时期的杜甫”的大概念。师生共同为杜甫诗作分类,依据分类和时间排序为不同时期的杜甫画像,一位年轻时朝气蓬勃、理想远大,遭遇时乱后心系国家、关心百姓、感念亲人的诗人形象被一点点读出,诗作带给人情感博大真切之美,正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宽仁博爱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由此围绕一个支点确立的大概念不仅将作品有机结合在一起,更是得到了本质意义上的深入挖掘。同一题材作品也容易建立在一个比较支点上,但不能是简单的主题归纳,否则容易单调枯燥,难以引发学生兴趣,要结合主题列出一个具备情境化的大概念设计,如有的教师就将教材中《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活水源记》列为“山川之美古今谈”的大概念,教学主题为“领略万千气象,感悟天地之美,尝试模山范水”。教学引导关注写了怎样的山水,采取怎样的方式摹写,并尝试用这样的方式写作。这一整体教学设计既将阅读材料结合在一起,又通过“古今谈”的情境使学生沉浸在要谈的氛围中,认真琢磨起谈的内容。教学自然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

(二)课程逻辑的调整

古代文学课程一直采用线性逻辑,以历史时期为线索,分析总结每一阶段文学的发展状态和面貌。地方高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一般分为三段或者四段,而各个阶段划分的标准基本是以朝代为依据,如先秦两汉文学、魏晋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等。

面对大概念教学的新趋势,古代文学课程不宜采取单一的线性逻辑,而应该适当穿插环形逻辑。对一些文体、题材的发展适当做回顾和之后发展的延伸,也就是在文学史的讲述中加入分体文学史的内容。这样做的结果,可以促进比较分析和互文阅读。如西汉初议论散文《过秦论》,讲解本篇散文类型可以先复述先秦论说散文,确定史论散文的独特性,精读文本后,指出后世史论散文发展概况,北宋史论散文兴盛,出现了《五代史·伶官传序》《六国论》《读孟尝君传》等一批优秀作品,见解不凡,论说严密。《过秦论》无论是观点的深刻还是论说方法的巧妙,后世无出其右。既瞻前又顾后,我们对论说类型散文就容易开展比较,也便于对该类文章整理出整体阅读思路。譬如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选取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杜牧《阿房宫赋》、苏洵《六国论》,从作者角度有初唐、晚唐、北宋,从体裁上看有散文、辞赋,题材上有史论和政论文,都有差异。但几篇文章都对时事表达了观点,完全可以“纵论古今谈时事”作为整体阅读设计,通过文本阐发了对时事的何种看法,采取何种方式表达了该观点两大问题,完成对四篇文章的解读。再以爱情诗为例,将不同时代的爱情诗罗列在一起,是更容易看出其情感差异和表达上的时代差别,也更容易把握好作品。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更容易找到比较的对象和基点,由此进行整体化阅读。综上,中国文学课程逻辑方面可以考虑拟定若干专题,摆脱以时代为序的单一叙述话语。

(三)教学设计的变革

基础课程的落脚点依然在应用上,地方高师古代文学课程不仅是传播知识、关注学术思考的课程,还肩负着提高未来教师教学能力的重任。本门课程教学设计的革新能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首先,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整体设计,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思考能力。结合OBE教学理念,教学驱动是以概括性的任务提出,着眼于某个时期群组作品的阅读分析。如唐代送别诗、山水诗、宋代咏怀词发展等,或者将角度进一步细化,谈唐代送别诗中情景关系、宋代咏怀词中情景选择等,培养学生横向比较作品的思维能力和敏感性。其次,在整体课程设计当中,我们要注意安排促进古代文学应用能力的任务。项目教学法或者反转教学法题目需要体现应用性,评价转向应用能力考查。题目可以设计为根据你的文学史知识,分析某篇(几篇)作品是否体现了其主体风格;根据你的鉴赏知识,试着说明作品中的情景关系;根据你对某某类型作品的理解,试着说明该作品的独到之处等。通过这一类型任务对学生加以应用能力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反向思考,提高总结归纳能力。

四、结束语

大概念教学时代,未来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理论素养、语言文学知识综合及课程整体设计能力等。所以,地方高师教学必须对此做出回应,古代文学课程需要在教学内容、课程逻辑、教学设计等方面做出调整和变革。

参考文献:

[1]胡祥云.面向中学语文教学的高师古代文学课程教改探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18-120.

[2]范红娟.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下的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12):57-58.

[3]孙艳红.整合教学内容 优化课程设置:高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构想之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132-134.

[4]姜丽华.在古代文学课程中培养师范生语文教学技能[J].继续教育研究,2013(4):130-132.

[5]王意如.中国古代文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

[6]赵丽娜.运用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探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5.

[7]朱迪光.古代文学与初中古诗文教学[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7(5):134-138.

[8]杨晓昕.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内容改革[J].传媒与艺术研究,2019(1):130-136.

[9]才志华.基于新课标的高校师范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13):68-69.

[10]曹逸梅.“部编本”语文教材增加古诗文选编对师范生古代文学教学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9(12):24-25,141.

[11]潘琳琳.基于语文学科素养的古代文学作品整合教学初探[D].重庆:西南大学,202I.

[12]方锦坤.文体学视域下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20.

[13]邓铭华.古代文学学科素养与中学文言文教学[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21.

[14]韩江雪.文言文的育人价值及其落实[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15]郑颖.基于师范专业认证视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J].知识窗(教师版),2022(12):87-89.

[16]刘徽.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17]左丹.“大概念”背景下名著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基于2018—2022年苏州市中考语文名著试题的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3):114-117.

[18]游晗昕.大概念视域下游记阅读程序建构与教学探究:以《登勃朗峰》为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3(7):54-57.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中学语文概念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艺术启蒙(2022年11期)2022-12-06 09:34:04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 13:47:32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幾樣概念店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4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