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家风教育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4-06-18 06:32:29史晓华
三角洲 2024年13期
关键词:家风中华思政

优良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元素,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映射。深入挖掘优良家风建设的内涵及时代价值,突破传统学的拘泥,择优选择,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着力探究融入的现实路径,凸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可操作性的策略,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素质修养,提升育人效果,在守正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

优良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家风作为家庭精神文化的核心,发挥着育人的重要作用。优良家风不仅有助于家庭健康发展与个体成长进步,引领个体道德实践,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家风不能离开实践活动,更不能离开即将组建新家庭、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本身,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阵地,更应探索优良家风培育的新路径与对策。挖掘中华优秀文化中优良家风的文化资源和教育方式,探究优良家风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对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优良家风的内涵解读

家风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精髓,家风涉及个体道德、家庭伦理、社会公德和民族气节等重要的伦理内涵。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古代一般是大家族)的家庭风气(家族风气),也称门风。从家风的形成过程来看,家风往往是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或者是某一位家庭或家族长辈因某一个重大事件而生发的重要感悟,而后被家庭成员认可并共同遵守的理念或者规范。家风包括精神要素和物质要素,家风的精神要素主要体现在一个家庭(家族)的思想作风、价值取向、处世观念和行为规范等等,而家风的物质要素主要体现为家风精神要素的重要载体。家风的主导要素还是精神要素,它是家庭成员在生活实践中的行为规范和精神导航,也是一个家族区别于其他家族的重要标志。家风还可称之为家庭文化,是一个家庭特有的文化品性,作为文化现象,家风可代代传承,一代又一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传统、习惯、作风。

中华优良家风是一种伦理道德习惯,需要全家人共同创建和共同遵守,也是几代人共同坚守的一种约定,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具有正能量的、比较稳定的家庭风尚、风气。中华优良家风具有规范个体行为、净化社会风气和传承家庭文化的功能。本文阐述的“优良家风”是家风体系中可以弘扬正能量的精神导向和正确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一个家庭、家族精神品貌的写照,也是一个社会价值导向的缩影,是一个家庭道德规范、生活方式、家庭精神面貌等的总和,其核心是修身、治家、立业,本质上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

优良家风的传承价值

优良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是维系公序良俗和国家凝聚力的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前移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版块,家庭教育在此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一、有利于完善个体成员的道德品格

优良家风是个体心灵的归宿,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促进个人道德品质的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奠定坚实基础。它是家庭成员的精神寄托,对家庭成员有刚性的规范、制约作用,更重要的是,优良家风是一种柔性的调试和引导,使家庭个体成员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中淬炼高尚的道德品格。因此,高校可以将优良家风的建设的重要性融入思政课,唤醒大学生内在文化基因,帮助大学生从优良家风中汲取精华、凝聚力量,从而指导并推动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二、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

良好的家风对于社会而言,就是道德的力量。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缩影,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优良家风的传承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保障。抓家风,就是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部位。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决定整体功能的发挥。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会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好家风汇聚的是社会好风气、社会正能量。优良家风有利于社会主义新道德的构建,能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和党风建设的营造。只有每个家庭都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的好家风支撑全社会的好风气,不断厚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可以看出,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家风建设对于营造社会风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三、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的道德根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人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从一个结合拓展到两个结合,体现的是对思想文化演进逻辑的深刻认知与自觉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形态的重大创造。优良家风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蕴藏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家庭也同时承载着帮助家庭成员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的重任。优良家风是社会价值观念、精神风貌的缩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反映,优良家风为传承和发展优秀文化提供深厚的文化土壤,因此优良家风的传承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另一种轨迹,传承优良家风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道德根基。

四、有利于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浑厚的底气来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以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时代重拾优良家风建设,既是对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文化自信的坚定。

优良家风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正确运用优良家风教育资源,实现家校协同共育效果,既是教育现代化的明确指向,又是助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切实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优良家风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要将优良家风教育落实到实践中,以此形成理论与实践互助互补的良性循环。

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中“家国同构”的良好基因。个体发展最终要归于对国家发展的价值体现,而国家的发展最终也是通过个体发展加以实现。爱家和爱国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既要重视家庭建设又要胸怀国家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家国责任的担当需要家国情怀的引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中华民族迈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新征程,最终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要幸福美满。

二、在守正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坚持优良家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化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理念为指引,用优良家风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依托校园教育平台,整合资源,结合新的时代需求,遵循“两创”原则,开展家风教育活动,加强对优良家风的挖掘和阐发,把家规家风潜移默化的熏陶涵育与党纪国法的刚性约束结合起来,实现优良家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正给新时代的中国带来蓬勃生机,将优良家风发扬光大的同时,更为当代人所受用。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推动优良家风的校园实践模式构建

优良家风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家风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育是弘扬优良家风的重要载体,两者的融合不仅有助于家风的传承发展,让优良家风发挥现代教育价值,更是新时代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一,强化校园文化载体作用,推动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校园是弘扬优良家风的重要载体。一是充分利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着力推动家风教育。使家风教育贯穿主题班会、团日活动、课外实践等思想性强的校园活动中;二是开办校园专题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家国情怀等专题讲座,帮助大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引导学生情感认同。第二,突出家风教育实践性,推动校内外资源的有机结合。树立“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中释疑解惑、升华理论认知,实现知行合一。具体讲就是挖掘当地文化教育资源,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如家风陈列馆、博物馆等蕴含优良家风元素的场所,打造移动思政课堂,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开展极具特色、富有新意的以“家风”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各类文化样态之中。用感性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对家风文化的理性认知和心理认同。第三,提高教师家风教育能力。一是教师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古今中外优良家风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效果。二是善于改进教学方式,采用师生互动、合作式学习等形式进行教学,保证优良家风教育的效果。第四,依托网络新媒体营造良好家风的文化氛围。一是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优化网络环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良好家风。二是深入整合社会资源,结合中华优秀文化和时代特点赋予家风教育新的内涵,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和家庭观,自觉赓续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归属感。

讲好中国故事,凸显“两个结合”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发展,不仅要弄清楚中国的现实是什么,而且要搞明白中国的底蕴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做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把中国故事讲好,并身体力行做出榜样。中国故事不仅要讲给中国人民听,而且要讲给世界各国人民听。讲好中国故事,既要把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非凡奇迹的故事讲精彩,又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讲精彩,将优良家风中的当代价值和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在世界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示,提高我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彰显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家风的形成是中华民族美德的承续与积淀,优秀的家风会以各种形式渗透于生活之中,并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人们的行为。中华优秀家风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动和多维环境的紧密配合,构建家庭、校园、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家风,使优秀的文化基因在民族中代代承继,在时代中发展进步。

作者简介:

史晓华,1982年生,女,研究生学历,西安翻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系西安翻译学院2023年科研项目“以好家风支撑良好社会风气的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3B34)、西安翻译学院 2023年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OBE理念的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K23B2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家风中华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勤劳节俭传家风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家风伴我成长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