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路径分析

2024-06-18 18:41:37王永飞马慧
职业时空 2024年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王永飞 马慧

摘要:劳动教育是实现五育并举,增强育人实效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高校亟待完善创新的课题任务。如何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现代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重点关注的课题。以高职生劳动教育的开展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现状和可行性基础,阐述劳动教育融入高职教育的基本内涵,并通过探寻劳动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契合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

进入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所处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高职院校育人工作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部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应当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落在实处,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育人工作必须将劳育内容纳入进来,将劳育功能有机融入高职院校日常教育中,并在教育模式上进行创新,从而实现对学生“三观”塑造的高质量完成。当代大学生作为新千禧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很少获得劳动实践机会,劳动教育开展并不充分。因此,高职院校采取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既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时代要求。

一、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现状

(一)学校教育缺位导致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难度增加

当前高职院校对当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同时大国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和追求卓越精神内核在大学生群体中不断渗透,但从推行效果看,高职院校对于劳动教育中蕴含的内在价值和作用并没有完全理解。有劳无教与有教无劳同在的现状,严重违背了劳动教育的初衷,弘扬与传播劳动精神应有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从而使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流于形式。虽然社会各界人士都在倡导素质教育,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无法彻底摆脱成绩的束缚。在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捆绑之下,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十分关注分数,长久以来的认知偏差使得社会公众忽视了育人的重要。当前,虽然提出五育并举的理念,所有学校相应增加了劳动理论课程和劳动实践活动,但从劳动课的实施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劳动理论课照本宣科,流于形式,劳动实践课缺乏现实针对性,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担当意识的帮助十分有限。

(二)师资队伍的不足成为劳动教育与育人体系融合的掣肘

劳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要实现劳动教育有机融入职业教育,需要充分发挥课堂中高职教育的理论价值和课下实践的指引作用,这对全部高职教师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创新育人工作要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格局,需要高素质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从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师资受到数量、能力和重视程度的限制,很难实现劳动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融合。

(三)内容渠道单一影响教育的持续性

近几年,劳动教育课作为劳育的主课堂,课时逐步增多,内容和形式也在日趋完善,确实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学生越来越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崇尚劳动。但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劳动教育类的课程非常单一,以至于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劳动教育就是简单的除草、打扫卫生、摆自行车等活动,劳动教育内容渠道的单一使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价值。

(四)保障体系不完善无法发挥劳动教育功能

劳动教育缺乏应有的影响力,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制度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完善的保障体系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能够有效顺利开展的保证,通过有效的劳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当前,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育人体系由于缺乏经费、政策支持和制度体系等保障,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环境条件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基础,将劳动教育场所固定在学校的特定区域,切断了劳动教育的多种实践活动形式,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教育场所的单一和不完善限制了劳动教育内容的拓展延伸。经费缺乏使劳动教育缺乏应有的连续性,师资力量不足无法确保劳动教育的质量。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是由于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

二、将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育政策的导向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从政策层面对于加强劳动教育提出了意见与指导。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教育公平”的战略部署,这是劳动教育第一次被明确写入党代会报告,充分彰显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教育事业的运行、改革、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育政策影响,也就是说教育政策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劳动教育全方位融入到高职院校育人体系中完全契合了我国教育政策的内在要求。随着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其地位得到重新审视,劳动教育正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的新高度,这也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创新性开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课题和新要求。

(二)教育内容的补充性

劳动教育是终身都在进行的,从学生进入学校到其毕业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都需要接受劳动教育、参加实践劳动,在劳动中形成培养坚韧不拔的劳动品质,积极乐观的劳动态度,树立正确劳动观。首先,劳动教育课程可以帮助高职生不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通过劳动教育脚踏实地地理解、学习、实践知识与技能,收获更多实践经验与感悟;其次,劳动教育课程可以帮助高职生增强其职业适应能力,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的职业特点,明确行业要求,从而在劳动实践中针对性地培养自身职业技能,为未来适应自身工作做好准备。

(三)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相一致

高职院校是面向成人教育的高等院校,与其他职业高等院校的办学宗旨相同, 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致。新时代劳动教育注重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强调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来帮助学生夯实理论知识和熟练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高职院校教育也强调实践教育重要性,同样注重劳动实践教学夯实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专业需求与能力培养要求出发,实施个性化教学。由此可见,劳动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相一致,从而引导高职生在实践中培养良好劳动精神面貌、正确劳动价值取向和高素质劳动技能水平。

三、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路径

(一)宣传校园文化,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应结合劳动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全方位保障协同育人的落实。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既有普通院校的共同特点,也有其职业性强的特点,如何将劳动教育充分有机融合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需要优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环境,要将劳动教育融入精神文化;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创新,把劳动光荣的传承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可供学生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在网络平台、宣传展示栏等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邀请新时代、新岗位劳模工匠代表等典型人物走进校园开展宣讲讲座;建立劳动教育文化宣传中心,积极营造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入融合协同育人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举办劳动文化创意活动,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为基础,打造独特的文化产品,并以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为主题,开展多元化的社团活动,将劳动教育的内容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在社团文化的熏陶下,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劳动教育,从而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劳动教育协同落实机制

将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要充分考虑多重因素,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来统筹协调有机融合过程中各相关要素的契合性,以此来增强教育实效性。这就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课程改革创新的理念,结合不同学段特点,精准识别各类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积极整合传统劳动和新型劳动教育内容,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抓住关键环节,开设符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通过开设必修课程、学科(专业)渗透、课外校外实践等途径实施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加大劳动教育的经费投入,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确保劳动教育的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三)注重提升教师教研水平和知识融合能力,打造协同育人师资队伍

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需要协同育人理念的引领与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支撑。提升高职教师劳动教育能力,打造协同育人师资队伍,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实现。第一,制定培训计划,设计针对高职教师的培训计划,内容涵盖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教学方法等方面,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第二,开展专业培训,组织专业培训班、研讨会、讲座等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教学与交流,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内涵和要求;第三,建立导师制度,设立导师制度,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优秀教育理念的老师担任新教师的导师,通过一对一指导和交流,帮助新教师逐步提升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能力;第四,开展实践活动,组织教师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实习指导等,让教师亲身体验劳动实践,并结合职业教育的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加深对融合的理解;第五,建立交流平台,建立教师交流平台,鼓励教师之间分享经验、交流心得,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成长,共同提升融合能力;第六,建立定期评估与反馈机制。建立定期评估与反馈机制,对教师的融合能力进行评估,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教师不断完善和提高。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全面提升高职教师的劳动教育和高职教育融合能力,打造具有协同育人意识和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四)整合实践教学资源,畅通劳动实践多维路径

课堂职业教育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劳动实践则是靠实践活动获取知识,增长能力。高职院校可通过开展“劳动周”“劳动日”“劳动区域责任制”使得每个班级每个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在劳动实践中掌握劳动的技能,提高劳动实践能力,感受劳动的喜悦。同时,高职院校需要着重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校企合作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更加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职业发展;校企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企业提供场地和先进的设备、技术,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加熟练地掌握技能;校企合作开展职业技能比赛、职业培训、校企交流等活动,丰富劳动教育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职业和岗位特点,提高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校企共同优化和改进教材,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编写相应的教材,持续丰富教材内容,使劳动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校企协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 语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高职院校应在自身高职教育中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充分挖掘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并将其运用于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培育。在此背景下,将劳动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实践要求。因此,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优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丰富高职教育内容和形式,将劳动教育融入高职教育的全过程,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 (Z2):2-11.

[2]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 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材〔2020〕4 号[EB/OL].(2020-07-09)[2023-12-20]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3-08-17].

[4]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82-84.

[5] 梁聪,张宝臣,余苗,张雨钦.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的内涵任务与实施策略——基于文献萃取分析[J]. 职教发展研究,2021(03):72-79.

[6] 邓红彬,曹刚.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1):39-43.

[7] 吴琼,李竹姗,徐俊.习近平劳动教育观的理论基石、现实依据与实践路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05):1-6.

[8] 段磊. 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四个维度[J].人民论坛,2020(20):106-107.

[9] 岳海洋.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03): 102-104.

[10] 赵伟.试论劳动、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19(11):103-108.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2:35:07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