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英 薛丽丰 张守仕
[摘 要] “双高计划”建设正在引领着高职教育走向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的新阶段,也使得基层教学组织迎来改革契机,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改革的重要探索。立足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基层教学组织的改革创新,从虚拟教研室的发展现状、建设必要性、建设基础、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等方面,探讨了“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园艺专业虚拟教研室的建设问题,以期为高职院校园艺专业以及其他涉农专业的虚拟教研室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关 键 词] 虚拟教研室;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园艺专业;教研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3-0089-0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高职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19年,国家启动实施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是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必将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1,2]。“双高计划”建设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基层教学组织的强力支撑,尤其要发挥教研室的一线堡垒作用。因此,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如何创新教研室建设理念和组织模式,适应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全面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3],2021年7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4]。这一系列建设计划紧随2019年“双高计划”启动后陆续出台,而且与“双高计划”建设目标和要求高度契合。在此时代背景下,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主动融入国家、河南省发展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园艺技术专业作为我校的优势和特色专业,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是园艺技术专业基层教学组织改革创新的重要探索,将为我校的“双高计划”建设提供新思路,对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教学质量提升和高水平园艺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虚拟教研室研究发展现状
(一)虚拟教研室发展历程
“虚拟教研室”在我国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潘华东等1998年创建的“先得化学教学资源库”和1999年创建的“先得虚拟教研中心”[5]。教育部在2020年2月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指导意见以及2020年4月开展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各专业“虚拟教研室”的组织载体作用,支持教学示范、模拟教学和虚拟教研建设。2021年7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建设任务等内容;2022年2月和5月,教育部先后公布了两批共657个国家级本科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这标志着我国高校的虚拟教研室建设进入实质化建设阶段。这些试点建设的虚拟教研室不仅在本科院校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也将带动高职院校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积极探索高职院校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不仅可以下好基层教学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而且可以推动“双高计划”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双高计划”背景下虚拟教研室的特点
高职院校虚拟教研室是以实体教研室和专业群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师能力、开展教研创新、促进专业发展为目标,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题,以数字技术、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开展跨专业(行业)、跨校际、跨时空、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教研活动,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功能的“智能+”时代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6,7]。“双高计划”背景下,这一新型教学组织具有人员组织灵活化、组织载体信息化、教研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同时具有显著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等特征,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时间、压缩空间等方式打通沟通交流、资源共享、能力提升三大堵点[8],从而为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双高计划”背景下虚拟教研室的功能
1.教研互动交流便捷,激发组织活力
依托虚拟教研室组织教研活动,不受时间、地域、知识结构和人事关系等因素的限制,虚拟教研环境提供了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教研室成员可以放下思想顾虑,真诚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通过质疑与回应、辨别与分析、求同与存异使教研互动交流更深入。虚拟教研室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教研过程的交互性,有效激发了教研室的组织活力。
2.资源共建共享,助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虚拟教研室的成员组成是跨学科、跨行业、跨校际的,成员之间群策群力可协同共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课件视频、习题试题库、实验实训项目等资源。同时,可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创新团队、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全方位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避免单体资源不足和整体资源浪费情况,从而形成优质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有效助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3.提升教师能力,促进产教融合
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教改能力,我国组织实施了包括国培、省培等各类教师培训项目;而依托虚拟教研室开展面向教研室成员,甚至面向区域或全国的教师能力培训,是新时代教师培训的新趋势;这对于教师能力的提升意义重大。虚拟教研室可以吸纳企业技术人员,弥补教师技术方面的短板;同时,学校教师也可以把虚拟教研室作为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知识的咨询指导;这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新途径。
二、“双高计划”背景下园艺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实行“校、院、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模式,教研室既是高校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逻辑起点,又是加强高校内涵建设的桥梁和纽带;其传统功能在于制订培养方案、落实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促进教师成长发展等,同时还承担着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落实学校建设规划等诸多任务;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双高计划”背景下,园艺技术专业教研室必须大力改革创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因此建设虚拟教研室势在必行。
(一)落实“双高计划”建设目标的客观要求
园艺技术专业立足河南,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一线人才,为园艺行业企业生产与经营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智力支持。在“双高计划”建设任务下,园艺技术专业教研室必须适应职业教育新一轮质量革命的大变局,主动与“双高计划”建设目标接轨,这要求园艺技术专业教研室在保证其传统功能基础上,需进一步在专业群建设、专业信息化升级、跨行业教学组织构建、内部管理整改、教研能力提升等方面探索驱动发展的新动力。虚拟教研室可为新时期教研室的改革与内涵建设提供源动力,并为“双高计划”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二)促进园艺技术专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
随着园艺行业领域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对园艺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园艺教研室应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制定更科学、更全面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以课程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9]。同时,要将园艺技术专业的教学从以传统实体教研室为组织的一维模式,转变为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多维教学模式。面对产教融合、资源重组、开放合作等“双高计划”建设任务的新要求,虚拟教研室的创建可以为园艺技术专业创新教育理念、完善课程建设、革新教学方法提供有效途径,从而促进园艺技术专业的持续发展,满足新时代园艺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和所在区域经济发展。
(三)适应数字化技术时代的必然要求
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教育数字化对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创新多元化教研模式、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等方面都能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双高计划”建设体现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虚拟教研室同样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跨地域、跨时空开展教研活动的“智能+”时代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9]。因此,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开展园艺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新探索是数字化时代的必然要求,这对于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
(四)破除传统教研室发展壁垒的需求
教研室作为我国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主要形式,是进行人员管理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但是,传统实体教研室在新时期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面临发展困境[11-13],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教研室偏离了“教研”核心,新时期教研室组织功能被放大,教研室承担了大量行政事务,没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深入开展教学内涵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其次,教研室凝聚力不足,由于受绩效考核、职称评审、课题申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教师间沟通和协作不足,教研室的传、帮、带作用逐步缺失[14]。最后,教研室硬软件条件缺乏,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招生人数的增加,教研室发展面临办公场所及设备不足,学生实训基地欠缺,新教师实践能力偏弱等问题。新时期在“双高计划”建设任务的引领下,园艺专业虚拟教研室的创建,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时空成本,激发教师兴趣,实现资源共享,为破除传统教研室的发展壁垒提供了新思路。
三、“双高计划”背景下园艺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规划
(一)园艺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基础
园艺技术专业创建于1955年,2001年开始进行高职招生。目前园艺教研室成员共1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3人、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1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教研室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教师专业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教师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参与建设了园艺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两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教研室团队成员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具有良好扎实的教学研究基础。
经过近70年的发展,园艺技术专业有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教学模式和一流的实验实训设施。园艺技术专业先后被批准为河南省高职院校示范专业、河南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河南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优质院校骨干专业、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对象、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点。园艺专业坚实的建设基础,为园艺专业虚拟教研室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园艺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目标
1.创新教学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园艺专业虚拟教研室平台,实现“线上”整合最前沿园艺生产技术信息与“线下”教学、实训等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确保专业性及创新性前提下,以最前沿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引导,构建智慧园艺等新兴园艺技术专业方向。
2.实现教学优质资源共享,提升教研室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合作院校及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完成“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课件视频、习题试题库、实验实训项目等优秀教学资源的鉴定与整合,形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结合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实现专业建设方案与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助力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3.完成教师培训、提升与发展
依托园艺专业虚拟教研室平台,加强虚拟教研室成员交流与互动,实现经验互补、专业互补,实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提升,凝练和推广教学成果;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教师培训多样化、常态化、便捷化;教研室成员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促进了一线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高水平教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创新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
通过虚拟教研室建设,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一批专家企业工作室和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选聘行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到校兼职任教,与企业共同制定、修订专业课程标准,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专业产业联动发展模式,形成具有鲜明现代农业特色的专业体系,深入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三)园艺专业虚拟教研室重点建设内容
1.高质量虚拟教研室平台建设
以园艺技术为核心,按照专业背景相同、技术领域相近、就业岗位相融、教学资源共享、协同推进发展原则,整合花卉生产与花艺、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和市场营销专业组成的现代园艺专业群,搭建高质量园艺专业虚拟教研室平台,突破时空壁垒,实现人员互动、资源共享。同时积极探索虚拟教研室组织建设和管理的新范式、新思路、新方法。积极实践扁平式、矩阵式柔性虚拟管理,通过管理创新,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教学活力,构建多元化的园艺专业教学研究平台和价值实现的沃土。
2.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
以园艺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为出发点,以专家引领、学校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成立模块化教学创新团队。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充分调动虚拟教研室成员的教学活力,积极追踪教学热点问题与行业前沿、不断深化教学实践创新,持续提升专业团队整体教学能力。突破人事关系和行政管理的束缚,虚拟教研室核心组成人员本着自愿流动和政策流动相结合原则,实施“能进能出”为标志的动态虚拟岗位机制,扩大校内成员、外围成员和辐射成员的准入,推动构建开放型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最终辐射带动学科专业乃至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
3.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设
充分利用虚拟教研室“云端”的开放性,共同打造跨学科、跨专业、跨校际、跨行业的开放式园艺类教学资源。构建一个反向回馈优化的闭环教学体系,利用“线下”教学、实训的实践反馈,与师生建立良性的交流和反馈机制,引领教师团队结合园艺行业的前沿问题,实时更新教学资源,从而打造一批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企业生产信息实时入课堂的教学环境、技能训练与生产结合的实训环境、实岗化的岗位实习环境、师生与企业员工同台竞技的现场环境,共享企业、行业、社会教学资源。
4.全新协同育人模式建设
基于高职教育人才导向、区域导向、工学一体化等人才培养特征,构建“学校企业双主体、教师师傅双导师、学生学徒双身份、教室工厂双情景、理论实践双类型”的“五位一体”新时代学徒制双元协同育人模式。对接现代园艺行业,面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四大岗位,以行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果树、蔬菜、花卉”三个方向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与其他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共建职业教育集团、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办学载体,促进专业共建、人才共育,形成一套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园艺专业职教资源以及新技术、新装备,培养师生国际视野,开创国际协同育人新模式。
四、结束语
虚拟教研室依托传统实体教研室建设,但并不是简单将其功能向信息化平台的“移植”,而是有其新特点、新功能、新需求、新内涵。新时代下,“双高计划”建设技术路线与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目标原则高度契合,“双高计划”建设为高职院校虚拟教研室的创建提供了有力支撑,而虚拟教研室又为高职院校的“双高计划”建设提供了新思路。面对新机遇、新任务,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优化教研室组织设置,提升教研活动质量,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虚拟教研室建设路径,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为园艺专业以及其他涉农专业的虚拟教研室建设提供参考,促进高职院校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周建松.以高水平党建引领“双高计划”行稳致远[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28(5):3-8.
[2]李振陆,刘海明,束剑华,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战略定位及发展路径[J].中国农业教育,2020,21(1):13-20.
[3]常贵想,王晓云.“双高计划”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的重构[J].文教资料,2021(21):177-179.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Z].教高司函〔2021〕10号,2021-07-12.
[5]郑小军,何媚.教育信息化2.0与数字化转型时代的虚拟教研室:概念,种类,特点,功能与模式[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5(6):14-23.
[6]刘雨.试论高校虚拟教研室的内涵,价值与建设[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2):71-74.
[7]王洪艳.高职教育与开放教育融合发展模式探索—以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实训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23(7):10-12.
[8]冯伦,尤伟静.高职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2022(34):20-22.
[9]刘明,何欢.“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园艺,2023,46(1):195-197.
[10]郭改琴.“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2):51-52.
[11]魏三强.高职院校基层教研室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3):114-118.
[12]李杰虎.河南省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20(12):3-6.
[13]程江平,麻来军.高职院校教研室发展的现状,堵点及应对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7):67-74.
[14]李伟娟.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研究与实践[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2(2):65-68.
◎编辑 王亚青
①基金项目:河南省大宗水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Z2014-11-11);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科技新人才项目资金(HNACHRS R-2023-03);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科学研究项目基金(HNACKY-2020-08)。
作者简介:孙文英(1979—),女,汉族,河北衡水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果树栽培生理与分子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