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的高职园林专业321“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2024-06-18 06:44:55朱秋敏陈璟如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3期
关键词:工匠园林人才

朱秋敏 陈璟如

[摘           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高职园林专业作为培养“工匠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模式和培养机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分析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工匠型”园林专业人才在乡村振兴发展中重要性的基础上,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园林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三融合+两构建+一加强”的321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具体实施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关    键   词]  乡村振兴;高职;园林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13-0045-04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的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因此,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工匠型”人才是塑造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备基础。

(二)高职园林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研究综述

通过对“工匠型”人才培育模式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搜索统计发现相关研究较多,但针对高职园林专业的“工匠型”人才培育模式研究则较少。张启鸿等立足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和高职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梳理构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核心要素理论模型,搭建“七位一体”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提供了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方案[1]。简剑芬从工匠精神和培养体系两个层面,梳理国内外对工匠型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引发对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进而分析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订单班与工匠班三种创新模式的特点和实践应用[2]。陈秀华等从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构建、校园文化营造、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实训实习管理、技能大赛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工匠型”人才培养路径[3]。黄丽娟提出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忽略了职业素养教育,因此我们的人才培养应该由单纯的职业技能培养逐步转变为以工匠精神为职业素养培育的新模式[4]。顾建中等针对当前高职园林专业学生生源杂、差异大但人才培养模式却工厂化、批量化培养的矛盾,提出“导师制”与“工匠型”深度融合,以加强学生个性发展、导师因材施教、学生德技双承、毕业生零距离就业为研究目标,以加强学生个性发展、导师因材施教、学生爱岗敬业为主线,实行双师双选导师制度,按照专业认知期、学业精进期、企业受训期三个阶段递进培养,通过校企共育导师、拟真场景教学、实施翻转课堂、实行三方评价等手段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5]。杨金红从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探讨基于工匠精神的园林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期培养出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师型”教师,提高职业院校育人质量,为我国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必要的师资保障[6]。由此可知,高职园林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践价值。然而,当前关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高职园林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仍空白。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和优化“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更为有效和可行的方案。同时,也需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二、高职园林专业“工匠型”人才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性

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乡村振兴战略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高职园林专业可以培养具备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园林工程施工及管理、园林设计等技术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可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园林产业的发展。其次,随着乡村旅游业和休闲农业的发展,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变得尤为重要,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具备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能力,能够参与乡村生态建设,根据乡村特色和文化底蕴,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乡村环境,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园林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乡村风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包括乡村景观的保护、传统园艺技艺的传承等,通过挖掘和弘扬乡村文化,丰富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高职园林专业的学生还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乡村的实际工作中,推动乡村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同时可以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园林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乡村经济的竞争力。由此可知,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具备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乡村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乡村治理与社会服务等多方面能力,能满足乡村振兴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二)高职园林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园林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关乎园林专业本身的发展,更与乡村振兴的全局性战略紧密相连。

1.满足乡村振兴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等领域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高职园林专业通过培养“工匠型”人才,能够为乡村地区提供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满足乡村振兴对“工匠型”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

2.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升级

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发展乡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高职园林专业培养的“工匠型”人才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结合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动乡村园林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园林专业培养的“工匠型”人才具备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参与乡村生态景观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提升乡村的环境质量,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4.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品质。高职园林专业通过培养“工匠型”人才,能够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出一批具备精湛技艺、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园林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高职园林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满足乡村振兴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升级,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应该加强高职园林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

当前,我国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1)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脱节,部分高职院校园林专业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乏与行业实际需求的结合,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迅速适应。(2)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实训基地,但由于资金、场地等原因,实践教学资源仍然不足,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践需求。(3)师资结构不合理,虽有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入,但总体来看,高职园林专业的师资结构仍然不够合理,缺乏高层次的专业人才。(4)与行业企业合作不够紧密,高职园林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相对较少,缺乏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导致学生难以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和实践机会。(5)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不足。在高职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学生在面对行业变革和创新时缺乏应对能力。由此可知,我国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资金设备投入、校企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合理等方面。

三、基于乡村振兴的高职园林专业321“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乡村振兴发展相融合

高职园林专业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其人才培养目标应更加明确和具体。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为乡村园林建设服务的意识。首先,学生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系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学生应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注重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最后,要具备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为乡村振兴贡献新的思路和方案。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备扎实园林专业知识、卓越实践技能、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专业力量。

(二)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的高度融合

为确保课程体系与乡村振兴背景下园林行业的实际需求高度融合,课程体系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具体来说,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应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其次,要及时关注园林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将前沿知识和技术引入课堂,使学生能够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最后,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习实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强化课程间的逻辑性与连贯性,确保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实践教学与乡村园林建设的深度融合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因此,为确保实践教学与乡村园林建设的深度融合,需要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的拓展与合作以及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等。具体来说:要根据园林专业的特点,建设具有不同功能区的校内实训基地,如植物种植区、景观设计区、生态修复区等,并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机会。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制订科学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社会服务等活动,使学生深入参与乡村园林建设实践,提升其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及职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构建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例如,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的优秀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实践项目和技术研发,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同时,邀请企业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和培训,增强师生与行业的联系。此外,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培训、学术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五)构建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已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需要进行评价体系改革,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具体地,在评价体系中引入多元评价元素,如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元评价,避免单一评价导致的学生能力片面化。通过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邀请企业和社会参与评价过程,以更加客观、全面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企业和社会评价,学生能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职业要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六)加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对接

高职园林专业构建“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时应紧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园林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首先,通过与乡村政府、企业等合作,深入了解乡村园林建设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为人才培养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组织师生参与乡村园林技术服务与推广活动,为乡村园林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并且针对乡村园林建设与管理的人才需求,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乡村园林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乡村振兴和园林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高职园林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包括根据园林专业特点,规划具有不同功能区的实训基地,定期更新实训设备,确保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结合行业需求和实际项目,开发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实践教学项目,使学生在实训中掌握真实的工作技能。

(二)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实践教学平台

积极与园林企业、设计院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与合作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如联合实验室、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实践环境。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实践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和企业实际运作。

(三)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学院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将实践教学、科研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良性循环。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场地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四)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

学校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过程和学生实践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建立学生反馈机制,收集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实践教学模式。引入行业和企业评价,对实践教学成果进行客观评估,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高职园林专业作为培养“工匠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模式和培养机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园林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够满足乡村振兴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升级,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但当前我国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脱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结构不合理、与行业企业合作不够紧密以及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培养不足等问题,并提出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园林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三融合+两构建+一加强”模式,“三融合”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乡村振兴发展相融合、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的高度融合、实践教学与乡村园林建设的深度融合,“两构建”即构建高水平、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和构建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一加强”即加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对接,形成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园林专业321“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此外,还提出具体实施路径,即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实践教学平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等,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与时俱进,持续创新,以满足乡村振兴和国际化需求。并且通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持续提升。此外,还要将人才培养成果广泛应用,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工匠型”人才,为乡村振兴事业和国际合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同时,也需要关注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启鸿,袁方,王勇.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模型构建与路径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24(1):71-74.

[2]简剑芬.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南方农机,2023,54(23):195-198.

[3]陈秀华,王刚.“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工匠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以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设备工程,2023(1):126-128.

[4]黄丽娟.工匠精神视域下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8):248,250.

[5]顾建中,史小玲,陈霞,等.高职园林专业“导师制”+“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52):251-252.

[6]杨金红.工匠精神引领下园林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1,19(12):143-145.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园林专业‘工匠型人才培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3ZDB06)。

作者简介:朱秋敏(1990—),女,汉族,广西桂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

陈璟如(1992—),女,汉族,广西东兴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工匠园林人才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90后大工匠
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工匠风采
清代园林初探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2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2
工匠神形
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金桥(2018年6期)2018-09-22 02:18:50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