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际,谈几点浅见。
一、凸显学生阅读地位。
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转变,是学生阅读思想的转变。而要转变学生阅读思想,教师必须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自主阅读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工作,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并在阅读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具体而言,包括默读、总揽、预读、浏览、搜寻要点、把握信息核心以及掌握汉语结构、养成分析句子等习惯。
总之,教师要倾尽全力培养学生在习惯养成中学会自主阅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充分凸显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下功夫,让学生爱上阅读。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博览群书,增加阅读知识储备。要搭建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某方面的成功是受益于阅读。或许是读过的一句话,或许是一段美妙的诗,或许是一本富有哲理的书。
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其听说读写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定时,每天至少抽出5-10分钟的读书时间,这是无论每天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受到影响的时间。其次是减少看电视、上网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再次是做好阅读记录,摘录美妙的句子,勾画重点句子,记录自己的心得、感悟与见解。最后,要指导学生读经典之书,读哲理之书,读那些能够让学生持续阅读的书。即使不是文学名著,它们也让学生充满阅读欲望——这就是阅读目标的达成。
四、将阅读文本问题化。
我们设计阅读问题,要尽可能把阅读文本知识问题化。具体来说,就是要将阅读问题层次化,将阅读的层次梯度化。循序渐进,把语文阅读问题建构在学生的注意力上和积极的阅读兴趣上。以阅读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若能凸显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方法,并将阅读文本问题化,就能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