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琳
“严师出高徒。”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应该严格管理。若是过于宽松,便会宠坏了孩子。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对学生不仅要“严”,还要“爱”。并且,“严”与“爱”应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如此,才会更好地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
我是一位体育老师,近几年因为身体原因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每天上下午都有课,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老师,在严格管理学生的同时,更要给予他们慈父般的关爱。因为低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精力不易集中,如果一味地强调“严”,他们未必会买账。只有做到“严”与“爱”的有机结合,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一、严师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甚至有点散漫无纪律。怎样让这些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呢?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你是一位“严师”。开学第一节课,我就配合班主任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校规校纪,宣布了切实可行的纪律,并郑重宣布:谁若违反了纪律,将受到严厉地批评和惩罚,而且将来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时将被一票否决。说到做到,言出必行。一旦发现有人违规,我便毫不留情,严肃处理。慢慢地,孩子们知道了语文老师的话是“圣旨”,不敢轻易违抗。这样,班规、校规便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成了他们行动的指南和约束。
当然,“严师”并不是整天板着面孔,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师道尊严”的架子。课余时间,我会主动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聊天、游戏,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但是,课堂上、集体活动中,我则坚持做到“严”字当头,决不含糊。
二、慈父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作为语文老师,要尽可能地照顾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身体,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特别是对那些父母离异、父母外出打工、身体有残疾或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予他们慈父般的关爱。
我班有一个叫亦凡的学生,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外出打工,只留下一个年迈的奶奶照顾他的生活。由于缺乏父母的爱,亦凡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学习成绩很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主动接近他,给予他更多的关爱。课堂上,我鼓励他大胆发言,及时表扬他的点滴进步;课余时间,我主动与他聊天,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冬天来了,我提醒他及时添加衣服,防止感冒,让他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在我的关爱下,亦凡慢慢地变了,变得活泼开朗了,学习也进步了,并且期中考试还考了80多分。亦凡高兴地说:“老师,是你给了我父爱,给了我温暖,让我找回了自信,我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听着这感人肺腑的话语,我的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幸福感。
三、朋友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的关系。课任老师要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说给你听,你才能真正了解他们,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我班有个叫一诺的女孩,聪明伶俐,成绩优异,但是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也算是留守儿童,是我提名的代理班长。有一天,我却发现她神情恍惚,作业潦草,成绩直线下降。我多次询问她原因,她都沉默不语。我想,一诺一定有什么心事。于是,我主动与她交朋友,真诚地与她交流。她终于向我敞开了心扉:“老师,我最近很烦恼,爷爷奶奶整天吵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因为这件事,我上课老走神,成绩也越来越差了。”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我及时与她父母取得了联系,并约请他们到学校来。经过我耐心地调解和劝说,他们终于和好如初。一诺也重新找回了快乐,学习也更努力了。
此外,我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唱歌、跳舞、讲故事、做游戏,与他们一起分享生活的快乐。渐渐地,我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我说,有什么困难都喜欢找我帮忙。我成了他们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我“严”字当头,“爱”满心间,又与学生真诚交友,因此,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赖,同时也得到众多老师的认可。我坚信:只要心中有爱,就一定能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耕耘出硕果累累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