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的力量

2024-06-18 12:53:47倪伯山
三角洲 2024年13期
关键词:警服军装

倪伯山

回望人生,五味杂陈。一个人从娘胎里呱呱坠地,本无所谓善与恶,正如“人之初,性本善”,当初,人们个个都是清纯的娃娃,缘何,随着时间、环境、世事的变迁,人生有了千姿万态的变局。人们看一个人,有时只注意了一个人的衣着外表,而容易忽略探究被各种服饰包裹的内心。

50年前的一天下午,我的父亲应邀到我们学校讲“革命传统课”。偌大的小学操场上,父亲端坐在一张课桌前,给台下包括我在内的200多名小学生“上课”。“同学们,我的父亲叫倪维高,是一名光荣的地下党员,为党悄悄传递情报多年,为家乡的解放贡献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那一年,父亲被叛徒告密,在营溪桥坝头(今海安境内)被国民党反动派抓住,父亲宁死不屈,拒绝招供如皋西乡地下党组织人员名单,最后被反动派连刺27刀,壮烈牺牲,那一年,父亲才27岁……”父亲哽咽着讲述祖父的英勇事迹,我泪流满面。《27个窟窿的血衣》成了我少年时代红色基因最早的记忆。

那段时光,终生难忘!《27个窟窿的血衣》刚刚深藏心底,老师又给我们讲述《刘胡兰》《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给我们描绘《谁是最可爱的人》,带我们观看《闪闪的红星》,潘冬子那双愤怒的大眼睛,至今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

1979年高考落榜,我回到生产队。一帮穿清一色风衣的木刻雕花匠吸引了我。领队的丁师傅收我为徒,一度,我钻进了雕花天地。

这年9月,晚上回家。大哥告诉我,今年征兵,帮你报了名。山兄弟啊,雕花固然好,当兵更难得,万里挑一。我们这样的家庭应该“革命后继有人”!是啊,祖父27岁,挨了国民党反动派27刀,为新中国的解放,命都豁出去了,作为他的孙子,我应该踏着祖父的足迹前进。

我要参军。穿上军装,实现参加革命的理想!“农家喜应征,党挑接班人”,横批“皆大欢喜”。这是1981年10月,我应征入伍时给家里新写的对联。

临行前的晚上,父母邀请了挚亲为我送行。“伯山啊,军装,不是谁想穿就能穿的啊,要晓得珍惜!”站在我面前,拄着拐杖的表舅,用拐杖轻敲我的左小腿兴奋地告诉我:“你舅舅我也是老兵啊,光荣负伤,致残返乡,对得起党,对得起国家和人民,你到部队,一定要好好干!”白天教育不过瘾,晚上,舅舅意犹未尽,硬让我与他同床共枕,“你知道你们袁桥公社原来叫子厚乡吗?”我说不知道,“子厚是一位英雄的名字,他为当年袁桥的解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最后牺牲在袁桥,党和人民为了纪念他,一度将袁桥易名为子厚……”入伍临行夜,舅舅难释怀,殷殷嘱咐,句句千钧,满满的希冀,都是要我视军装如生命,莫辜负父老乡亲,莫辜负党和人民。

到了部队,身着沉甸甸的军装,我不敢丝毫懈怠。从完成皖南山区新兵连集训,到新兵下连队到军区机关农场支农,火热的军营生活让我如痴如醉,完全“零疲惫”。农场支农,时常翻晒粮食,粮食进出库时需人工扛运,兴许年轻,兴许忘我,通常装卸大半天粮食,我依然精神抖擞。似乎穿一身军装便注入了无穷无尽的力量。

卖力给力,也有收获。在农场支农期间,观看场部安排的电影,写“观后感”,居然在军区机关组织的影评中获得一等奖。之后的日子出现拐点,场部教导员让通信员叫我到场部“谈谈个人情况”,希望我多读书多看报,保持写作的好习惯。由此又居然有了戏剧性的“链接”。

当时,部队正轰轰烈烈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我们连的老文书楼林盛被抽调旅部“育才基地”当教员,文书缺编,连队指导员让我代理文书。此间,旅里电话通知,要求我连选派一名战士,参加旅政治部组织的新闻报道骨干培养。随后,连队决定让我参加培训。

参加培训,如鱼得水。我全身心投入学习写作中,根本没有考虑有谁注意过我。就在学习即将结束的时候,司令部军务股通知我马上到司令部直政股报到。后来我才得知,是直政股的张股长到我们新闻报道培训班“考察”了我,“认”我做了直政股史上“第一任文书”。

从基层连队到机关股室,环境变了,学习和工作的热情一点没有变。从接受新岗位到适应新环境,我用谦虚和积极努力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很快,股长把存放文件、印章、军人通行证的保险柜钥匙交给我:这是对你的信任和责任集于一体的交接!股长告诉我,文件涉及秘密,印章涉及组织,军人通行证涉及原则,一定不能草率从事,一定要有底线,要守住。

守住底线需要付出代价。我清楚地记得,这天是4月30日,家在上海的某连长到我们股里开军人通行证,我看了他的《休假报告审批表》只有30天,加往返“有效期限”最多不能超过34天,而该连长却非要我给他将“有效期限”写到年底的12月31日,说是来往方便。“不行!”我断然拒绝,“谁说不行?听我的,开到年底,没事的!”“不行!”“真不行?”“真不行!连长,这是原则,请您理解。”连长愤愤不平,走了。真没想到“冤家路窄”,应景太快。

机关清理超占兵员,股长征求我意见,我不假思索地要求分到某连长所在连学点技术。我被分到推土机班,就跟着班长王润章外出增援,在一个多月的“以工代训”中,我将某学院的一个偌大的池塘填平,后来建起了一座宏伟的大礼堂。就在增援任务完成回到连队时,指导员张江淮告诉我:小倪啊,你是个好兵,应该留下来,可是我帮不了你,连长已经决定让你今年年底退伍,名单马上要上报了。说话间,指导员面露为难与不舍,他要我找找机关的老领导,想想办法,留下来继续服役。当时,我根本没有觉得“危机”,反而开心地把要退伍的“好消息”写信告诉了远在家乡的二哥。二哥收到信,饭也顾不上吃一口,火急火燎地赶到我们部队找我“谈话”——阻止我退伍。二哥的剖析让我彻底改变了原先的“无所谓”,是啊,革命尚未成功,我当继续努力!我很快找到了旅机关非常关心我的两位“贵人”领导,反映了我们家里希望我留在部队的想法情况。结局,自然而然,彰显好事多磨。

“死里逃生”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更有体会。差一点过早脱下军装的我,再度审视军装的时候,热泪止不住流下来!以后的日子,我像一个饥饿的孩子扑在面包上,发疯般投入学习工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部队荣立2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1993年年底,部队又把我从一名志愿兵转为现役军官。

回想在部队工作的20多年,我从穿“两个口袋”的战士,到享受干部待遇的“四个口袋”志愿兵,再由“四个口袋”志愿兵,转为“四个口袋”的现役军官,服饰外观在变,革命的初心没变。2003年,服役到龄,必须转业。眼看着就要脱下军装,心中的爱恋潮涌澎湃,我约爱人,留下永恒。在阳光明媚的那一天,到照相馆,第一次,与爱人拍了一张佩戴中校军衔的亲密合影,封塑套框,锁定荣光,挂在墙上,孤芳自赏。打那天起,我又思量,脱下军装,我会如何?穿什么衣裳?

穿什么衣裳?转业选择单位的那天,我巧遇警察职业岗位需要人手的机会,在领导的关怀引导下,我毅然决然,选择了到公安局工作。

在接受了3个月职业训练后,我穿上警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从部队老兵到警队新兵,距离唯有勤学苦练才能缩短。外强形象,内强素养,凝心聚力,正气浩荡,重新起航,才能赢得新的荣光。刚到派出所第一次出警,我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只见一名行为人嘴里骂骂咧咧,还要脱光上衣动手打人!“老子今天就是要教训教训你这个老东西!”说时迟,那时快,我一个箭步冲上去,一个锁喉反背将行为人一下子摞上了警车,“你给我老实坐着!谁给你的胆子?当着警察的面还要动手打人!”“哐”的一声,关上警车门,我们把行为人带到了派出所。后来得知,这名行为人,是很多人认为“惹不起”的“地头蛇”。不日,又遇这条“蛇”,他嬉皮笑脸指着我,向他身边的同行介绍“这是派出新来的我的大哥”,“不要扯淡!谁是你大哥?”从此,我的“翻脸不认人”在派出所就小有名气了。

穿着警服,执法为民,守护一方平安。着便服,工作需要,依然保持警察本色。在派出所日复一日的接处警中,在一起起案件办理中,在一次次为民服务中,我找到了这辈子身着警服的意义,也找到了警察生涯特有的价值。当年当兵,保家卫国,准备杀敌,奉献在绿色军营;脱下军装,再穿警服,保护人民,打击犯罪,捍卫法律的尊严,战斗在地方司法一线。异样的岗位,同样的光荣,异样的制服,同样的力量,这就是:奋进永远在路上,奉献永远在路上!

奋进、奉献永远在路上,让我找到了人生非同一般的价值与意义,让我对名与利有了“淡泊”的超脱。记得有一阵子,派出所“四班三运转”,确实累得够呛。恰在此时,遇见热心举荐,让我脱离“苦海”,到市委机关工作。三番五次,轮番说服,要我脱了警服进机关,发挥特长,写写画画,“舒服又体面”。本以为这是一个玩笑,当一位市委班子领导亲自找我“谈心”了解真实想法时,我从感到“受宠若惊”到手足无措。最终,我谢绝了领导要“重用”“提拔”的善意,毅然决然,留在了派出所工作。事后,知情人都替我可惜,可知情人不知我的内心:警服不是任何人想穿就穿,想脱就脱的!不是吗?

一转眼,到了2022年6月10日。一位老领导微信问我最近忙不忙,我说忙得很,正在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马上要出差了,需要连续3天的检测结果合格,才能执行这次的“特殊任务”。老领导得知情况后嘱咐:要珍惜为党工作的机会!

是的,距离退休的“硬杠杠”,我还有几个月就要“下岗了”。记得那天拿到刚刚换发的人民警察证,有效期截至2023年2月5日。站在退休倒计时的窗口,执行“特殊任务”,我看到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着制服为党的公安事业奉献的“冲刺阶段”。珍惜机会,砥砺前行,在岗一分钟,战斗六十秒!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侄子知道我要到外地出差,急切劝阻:“你的手膀子骨折还在康复中,医院出的病休证明还在有效期,长途出差,对你的康复负面影响很大,不宜出这次差啊。”我告诉侄子,单位人手少,出差是使命。对我而言,此差艰巨,艰辛光荣,兴许危险,无所畏惧。只要组织需要,我会向前奔跑。

“特殊任务”执行得辛苦又顺利。千里迢迢,直奔目标,职责所在,任务至上。到了目的地,在当地警方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三人行动小组很快抓获了1名犯罪嫌疑人,并随之依法展开工作。然而,事与愿违,工作中,我们发现,这名犯罪嫌疑人心事重重,糖尿病、心脏病,居然还有“厌食症”,经过耐心细致的攻心劝导,犯罪嫌疑人终于不再“绝食”,不再怀疑我们的诚心诚意,他担心返程路费不够,我当即许诺帮助。在圆满完成“千里押解”的最后一站,我个人资助了犯罪嫌疑人300元人民币,临别,犯罪嫌疑人闪着泪花,挥手道别。这一刻,直觉告诉我,他的眼泪绝不是“鳄鱼的眼泪”。我想,我们带着“戴手铐的旅客”,一路跋涉,一路攀援,一路过关,若不是制服的力量,我们怎能将千里押解任务完成得如此顺畅?

回首过往,交集百感。感动军营,将我培养;感谢军装,伴我成长;感恩我党,赋予方向;感激制服,给我力量!

猜你喜欢
警服军装
杨玉珍
当代作家(2024年2期)2024-06-17 07:20:37
爸爸的军装
一件警服
那枚红军军装上的衣扣
如果这都不算爱
廉政瞭望(2019年3期)2019-04-19 01:36:20
男子穿假警服遇真警察 被拘留8天
现代家庭(2018年3期)2018-03-29 08:58:41
假如明天脱下军装
迷彩服,绿军装
警察
警服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