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历史

2024-06-18 12:53顾伯冲
三角洲 2024年13期

时间是一条无始无终的河流。

尽管,从时空概念上说,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元年,不过是普普通通又一年的开始,年轮更替的瞬间,表明的是一种物理时间的转换。然而,从人文的角度看,每个元年标志着又一个承上启下时代的开始,必然无条件地接受前朝的遗产,往后也必然无可奈何地为后者腾出舞台。历史就是这样无缝隙地对接着、延伸着。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如同稀有的金属,无论是荣耀和经验,还是悲愤和教训,都有待子孙后代持续挖掘、冶炼,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成为不断激励他们抵达或翻越新的历史高度的动能。当然,如何反思和评价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恩怨情仇,一个朝代也有一个朝代的辉煌,也有孽债。对这些朝代特点和留下的东西,用一个字去评价,难免以偏概全,何况诗歌讲究精练,追求意象之美丽。

历史是一眼看不到的清水,深厚的积淀,埋葬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如果一个民族在历史上王朝更替中获得一种自觉反省和深刻批判精神的能力,那这种更替便获得超越其本身历史范畴的永恒的警示价值。

陈衡哲先生说得好:“历史不是叫我们哭的,也不是叫我们笑的,乃是要我们明白的。”

礼周留下的脉

1

站在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坡上回望

看到周文王的宗亲子弟和功臣贵族分田分地正忙

各路诸侯揣着授书兴高采烈地分赴远方

垒起城墙、创立文字、颁布法律、铸造钱币

收取赋税、管理土地,还有拥兵的权利

这是华夏大地上最初的国家模样

历经风雨演变无数次的此消彼长

慢慢成为每个人内心最深厚的信仰

我们爱祖国如同生命一样

鞠躬报家园,尽瘁为国殇

2

站在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坡上回望

看到周宫内外、朝野上下人们作揖礼让

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国野制到处张榜

国家治理不再是建立在鬼神崇拜之上

摆脱了蒙昧开始了以人为本的正常

政治文明的曙光在这里泛起

礼仪的因子慢慢地渗透到国人的骨子

人类进化的步伐出现了新的标志

泱泱华夏五千年

灿烂文明耀九天

3

站在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坡上回望

看到羌、夷、苗、黎等部落踏着燧人氏、神农氏的足迹

为了原始的生计也为了集体的防御

走向镐京、成周、王城、南郑、洛邑

走向崇山峻岭或一马平川的生息繁衍之地

华夏、中华、九州等人文符号有了鲜活的内涵

各个民族以特有生活方式汇聚在一起

今天五十六朵鲜花虽然芬芳各异

但中华民族是我们共同的名字

心手相连、并肩同行,发自内心地团结在一起

4

站在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坡上回望

看到黄河之滨、秦岭山下百姓正举行庄严的祭祀

周王赐姓、封地为姓、职业为姓、以国为姓

使远古的“姓”“氏”在那个时代得以完善和追记

衣衫褴褛的平民由此有了自己的姓氏

繁衍生息,世代相传

即使数千年光阴逝去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祖宗曾在那里

无论走得多远总有一根血缘的带子在牵系

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力量总能得到凝聚

5

站在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坡上回望

看到《春秋》《尚书》《左传》等编纂成书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文字系统地记载历史

也开始记载着大千世界

过去只有少数人能够运用的鬼神符号

从此成为社会广泛交流的重要工具

如同一粒生命的种子植根于民族肥沃的土地

楚辞、骈赋、乐府、七绝的精美绝伦有了载体

医学、天文、地理、军事、科技的流芳有了凭据

中华文明的圣火照亮了世界的东方

6

站在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坡上回望

看到诸子百家乘着牛车带着弟子四处演讲

思想市场让思想家分外吃香

人性的真实重重叠叠地印进他们黑黑的眸子

在思索的提炼中闪烁着透视社会一切的目光

古代中国第一次思想文化的交锋和碰撞

像火山喷发一样让思想的原浆向地表尽情倾泻流淌

个独领风骚,全千秋留名

从此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走向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有了强大力量

7

站在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坡上回望

看到除夕之夜中原的官民正在沐浴焚香

用庄严的仪式祭祀列祖列宗,祭拜各路仙神

远古传下来的风尚习俗有了庄严的程序

从居住、饮食、服饰、生产,到交通、婚姻、家庭

从村落、岁时、节日、丧葬、到信仰、礼仪、禁忌

国家元气,全在风俗

风俗之本,实系纪纲

制度和习俗相拥抱

中华文脉自然地久天长

霸秦留下的范

1

在奔腾不息的时间长河里

时光冲走了夏商两朝的沙石和泥土

绚丽多彩的春秋战国时代

被一个叫嬴政的人挥剑斩断

历史的天幕上时隐时现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盖三皇五帝,啸九天玄黄

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留下的范儿

就是炎黄儿女共同的家园

2

霸秦留下的范是命运共同体的范

吞并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

奠定中国辽阔的本土疆域

统一的国度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山河异域齐争艳

日月同天共纳祥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再大的风雨也不会迷茫

再大的压力一起去肩扛

共同演奏振兴家国的命运交响

3

霸秦留下的范是国体政体的范

始皇坐在高高的龙椅上

思忖着八百年周朝最终分崩离析的噩梦

于是废除封建,推广郡县

官位不再世袭,直接由皇帝任免

天下大权集于中央

泱泱华夏从此聚散沙成铁塔

大一统模式保障了国家的团结和统一

潮起潮落历尽沧桑

愈发显示出这种政体模式的力量

4

霸秦留下的范是中华文化根脉的范

书文车轨币衡一统

帝国气象由此一新

货币不需要兑换

文字不需要翻译

度量衡不需要换算

民族的文化心理有了沉淀

共同价值观的塑造奠定了坚强的基石

可悲的是用焚书坑儒定义的时代

优雅的书生往往不堪一击

5

霸秦留下的范是以法治国的范

从商鞅立木以建信,刑太子之师开始

法治精神通过脐带注入了秦朝的骨髓

明法度、定律令;令必行,禁必止

刑无等级、法无阿贵

军功之人披红戴花

对贪赃枉法、徇私枉法者决不姑息

纷乱的时代很快理顺了天伦

可惜后来法治成为苛政的帮凶惹得天怒人怨

流经后人的史书的时候被牢牢地绑在了耻辱柱上

6

霸秦留下的范是骁勇善战的范

走进西安兵马俑整齐的军阵

还看到秦兵脸上洋溢的勇武强悍、无所畏惧的表情

剑拔弩张气势雄,披坚执锐阵严整

这是秦人长期征战留下的印记

朴实、豁达、剽悍、勇猛是他们的底气

还有腾挪在北国崇山峻岭间的万里长墙

抒发秦人“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壮志豪情

然而通过苛政暴政滥用民力却把丧钟敲响

是偶然还是报应,后人一直在苦苦思量

7

霸秦留下的范是革新鼎故的范

扫六合靠的是刀光剑影

世代相传还得需要开拓创新

始皇拿起如椽巨笔续写了商鞅的下文

夷险阻、逐匈奴、通沟渠

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

悠悠泾渭河边

穿越历史数千年

大秦的革新故事一直没有被世人遗忘

华夏子孙扬弃这种精神不断书写着民族的传奇和辉煌

强汉留下的魂

1

翻开历史长卷

推开岁月尘封的大门

耳边响起了刘邦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丝绸路上传来驼铃清脆的声响

眼前浮现了“单于夜遁逃”的落荒囧相

八水环绕的长安正书写着励精图治的篇章

华夏民族好似挣脱了血族脐带展示出自己的美与力量

从此有了主体民族的响亮

我们民族被称为汉族

我们文字被定名为汉字

我们的服装被称为汉装

一个“汉”字凝结了独特的魂魄与思想

2

强汉留下的魂是敢于亮剑的魂

中原击北虏,华夏扫南蛮

醉卧边陲帐,身披铁甲酣

卫青戎车七征北登阗颜

冠军侯马踏匈奴

窦宪率师一举捣空朔庭

纵横在大漠孤烟之上

听到那个时代的最强声音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强汉之强不仅仅是兵革之利

更在于融入骨子里的血性与刚强

而今华夏子孙自信满满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3

强汉留下的魂是刚柔相济的魂

站在孔孟和老庄等历史巨人的肩上

将朴素的民本观念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和思想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国策得以确立

“儒家思想”“黄老之术”的方略融入血液

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孝宣之治、光武中兴接踵而至

古老的大地出现了第一束封建政治文明的曙光

至今依然像明珠一样

闪耀着不可逼视的光芒

刚强之中不乏惠风和畅

而今华夏子孙实现了全面小康

4

强汉留下的魂是凝神聚气的魂

司马迁的《史记》让列祖列宗重新神飞气扬

董仲舒的儒改让混沌的社会有了正统思想

蔡伦造出的白纸让中华文明的气韵全球溢香

汉赋的风韵、散文的美感、诗歌的悠扬

成为中国文明进步过程中重要的节章

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杂技

以特有的方式偾张了一个国家恢弘的艺术映像

小白马驮着佛经到达洛阳

让黄皮肤人在内心世界中泛起了层层波浪

海纳百川并蓄起新的力量

而今华夏子孙不断扬弃筑起更加科学的梦想

5

强汉留下的魂是铮铮铁骨的魂

从“被迫和亲”到“单车使者斩名王”

从冒顿敢用书信“调戏”吕后到张骞凿空西域

从苏武北海牧羊到汉使之名扬威远洋

这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由弱变强

更是一种激情澎湃、浑厚朴拙、奇肆雄健的强汉气象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我复亦往”

“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

铮铮铁骨奏铿锵

滚滚惊雷震八方

而今华夏子孙卫我中华的意志坚韧如钢

6

强汉留下的魂是问天寻道的魂

面朝黄土的先人开始把好奇的眼光跳出蓝润的殿堂

追问起天幕中镶嵌着麻麻密密星辰究竟是啥样

《太初历》为无始无终的时光划分了杠杠

地动、浑天两仪窥天测地

冲破了当时神学、谶纬的迷茫

华佗麻沸散的发明

还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

数学著作《九章算术》

造就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激发了后人“九天揽月”的梦想

而今华夏子孙在遥远的火星上点缀着智慧的光芒

7

强汉留下的魂奠基了我们命运共同体的壮丽篇章

任凭沧桑变幻、斗转星移

依然在岁月天河的烟波里不断激荡

在历史巨浪的翻滚中更加昂扬

两千多年来一直照亮中国人的梦想

掀起那一次次民族自强的巨浪

而今我们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秉承敢强的品格,年年经营着热切的希望

积聚能强的力量,花蕾里藏着事业的梦想

未来的征途中还有飓风与巨浪

热血儿郎依然昂然挺起那无畏的胸膛

走向越来越成熟的太阳

士晋留下的绝

1

让我们把时间之舟驶回一千七百年前的港口

看到了晋代士族的特权已经膨胀到令人叫绝

他们自小含着“金钥匙”生出

不用筛选照样可以做大官

躺在那里也能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

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

不仅凭着个人好恶随意任命官员

而且到处插手朝廷形成自己集团

占尽丰美膏腴之地和一切人口湖泊资源

那时国家治理“君王为名、士族为实”

2

让我们把时间之舟驶回一千七百年前的港口

看到了晋代士族蜕化没落到了令人叫绝

门阀士族正是通过挥霍社会财富和奢侈放荡的生活

来释放特权贵族阶层特有的优越之感

不能骑马打仗、上阵杀敌

建康县令王复竟连听见战马嘶叫,瞬间吓得面如土色

纸醉金迷的玩意却样样在行

臭名昭著的“八王之乱”和鲜血淋漓的“五胡乱华”

是对士族蜕化没落最好的“回应”

旧时王谢堂前燕,怎能飞回钟鸣鼎食

3

让我们把时间之舟驶回一千七百年前的港口

看到了晋代文人豪放不羁、无拘无束到了令人叫绝

为了一杯酒放弃身后名的率真

闻美人殁而赶赴凭吊的坦荡

祼形体而法自然的放浪

大家比赛着喝酒、写诗、弹琴、讲道、吃五石散

俗人俗境说猖狂,痴人痴境却相惜

他们放纵自己、内心骚动

追求精神之自由,展现个性之可爱

然而历史没有因此翻开美丽的一页

4

让我们把时间之舟驶回一千七百年前的港口

看到了晋代志士心灰意冷到了令人叫绝

“山中宰相”陶弘景在江南的山水中度过了44年

阮籍将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寄托在山水之间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脱下官帽愤然离去

左思的《咏史》对当时黑暗现实进行了猛烈抨击

嵇康临死弹琴展现了一种优美的姿态

这是那代文人的苦闷和失望

彰显了对世间的邪恶和强暴的藐视

诗在此时丰神秀,词归豪情亦解忧

5

让我们把时间之舟驶回一千七百年前的港口

看到了晋代文学艺术在夹缝中发展到了令人叫绝

身处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

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宽松、最浓于热情的时光

现实让人加深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认识

谢灵运诗水诗山最早人,陶渊明赏菊饮酒情悠然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画作,王羲之的《兰亭序》书法

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座艺术的高峰

这对亲历者的生命是不幸的,而对艺术生命是幸运的

辩证法有时就是这样无情

6

让我们把时间之舟驶回一千七百年前的港口

看到了晋代社会风尚的扭曲到了令人叫绝

无论是高高的庙堂还是偏远的江湖

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

奢侈腐化之风、金钱崇拜之风、清谈虚浮之风到处蔓延

斗富成为一种时尚

庸俗的物欲、粗暴的情欲、卑下的物欲四处蔓延

有的大臣竟用人乳喂养猪羊等畜生

士人和达贵常以惊世骇俗之举博取重名

那个年代真是荒芜了人类的思维

7

让我们把时间之舟驶回一千七百年前的港口

看到了晋朝的失败实在令人叫绝

历史上每个王朝建立后都会吸取前朝失败的教训

可是司马王朝偏偏把这些忘得精光

继战国时期燕王姬哙和赵武灵王之后

又玩起了“禅让制”的把戏

把前朝失败的权力骨架又移到了自己的身上

作秀的结果只能把苦果吞尝

情岂能至深,恐大梦一场

卦不敢算尽,畏天道无常

雄隋留下的“鼎”

1

这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却是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

隋文帝用铁腕手段强推民族融合

消除了中国北方差点被鲜卑化的危险

汉人又以汉族的姓名相称、穿着汉服打躬作揖

柔然、吐谷浑、敕勒等为中原大地输进了新鲜血液

最终连鲜卑族也用着汉族的文字、讲着汉族的语言

“平等”的思想像潺潺的溪流滋润着各民族的心田

没有雄隋这个大一统的历史性贡献

大唐盛世也恐难实现

华夏民族有可能像古罗马和古希腊一样走向衰竭

2

这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却是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

矗立于八百里秦川的大兴城的宫殿里

“五省六曹”里的大臣们正在指点江山,忙个不息

隋文帝废除了从《周官》抄袭来的那套古老的驭人之术

开始了旨在限制皇权和各种特权的政治体制改革

国家机器的分工更加明确、组织更加严密

这是西方国家标榜的“三权分立”的鼻祖

从此在人治的社会国度上荡漾着一股清新的气息

“三省六部制”奠定了中央集权体制的模式

时间的火苗已经跳跃了一千多年却始终不变

3

这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却是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

从春秋吴王夫差掘下的第一铲土起

隋炀帝又吹响了续挖大运河号子

它像一根悠长的脐带

给华夏民族庞大身躯注入充满生命活力的新鲜血浆

凡是它润泽过的地方

都披上文明的霞光

有人说开挖运河似乎是为了扬州的琼花

可是运河用千年不竭的乳汁将两岸的百姓喂养

弊在当代利在千秋,又有谁人能知

4

这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却是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科举考试制度横空出世

“拼爹”的“九品中正制”开始废除

寻常百姓中出现一个个鲤鱼跃龙门的传奇

寒门之地的学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不仅仅改变了许多才俊的命运

而且筑牢了治国理政的“四梁八柱”

金銮殿上自然多接了一道道社会的地气

维系了千百年来的江山社稷

唯才是举用人才,百代皆行科举制

5

这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却是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

打破“军户”模式,实行寓兵于农、兵民合一

闲时躬耕田亩,战时披甲上阵

当年长江下游北岸旌旗猎猎,杀声震天

杨广领命调集50万大军开始攻灭陈后主的渡江作战

隋朝开国之初就能有如此的动员能力

“府兵制”扩大了国家战时的兵源

稳住了社会的经济大盘

虽然不是隋朝首创,但在那时得到了完善

绵延千年延伸到了今天

6

这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却是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

翻开《开皇律》,我们至今还能清晰地看到

隋朝对秦汉以来沿用的刑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取消了一百多项的各种酷刑

每个死刑案件都要复奏三次才能开斩

法制思想开始摆脱了蛮荒时代留下的血腥与荒唐

伦理有序的法律秩序得到了弘扬

杨坚还以身作则严惩家人的违法乱纪

遵守良法从自身做起

千年之后我还是要献上虔诚的心奠

7

这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却是一个革故鼎新的时代

连年征战,国库空虚

“大索貌阅”之策出台真是不失时机

吃惯了户籍“空饷”的豪强顿时傻眼

大量隐漏之户由“黑户”变成了“官户”

国家从此摸清了人口真实的底数

组织税赋、兵役、赈灾精准而又便捷

数百年后苏东坡还为之惊呼

可惜后来将社会的忍耐透支得太多太多

信任不再的民间草根掀起了颠覆的巨浪

盛唐留下的梦

1

泛舟历史长河

极目观之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

皎月如盘,江水浩荡

在幽暗模糊的时间隧道里

我看到了诸子百家像耀眼的明星周游列国

刘项的鸿门宴上正在载歌载舞

赤壁滩上的火光映红了夜空

竹林七贤纵歌畅饮,不醉不休

陶渊明在晚秋的田园里牵着暮归的老牛

刚刚通航的大运河忙得川流不息

忽然间,河面骤然变得壮阔与奇丽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河流

浑浊的血液慷慨地润泽着繁华的两岸

到处都有鲜花的纯正、菜蔬的鲜嫩、青草的明艳、稻香的清幽

啊,原来盛唐到了

2

历史选择了唐朝,成全了盛唐

它贯穿着数千年青史的灵魂

凝聚着周朝礼制的国家气派

挺起了秦朝万里长城的脊梁

踏着汉代丝绸之路驼铃的声响

将前朝“科举”继续向前延伸

盛唐,是历史宠儿

但并不完全是这样

当朝从谏如流,海纳百川

凸显了海的气派与胆略

群贤毕至,天列繁星

展示了天的气势和力量

最终在长安汇聚成一条条繁荣的街道

一座座华丽的宫殿

一群群海外的客商

一批批求学的使团

形成了一个无比辉煌、无比强盛、无比荣光的令人心眩神迷的时代

3

盛唐,用不着GDP来证明其强大

那些枯燥的统计

无法呈现一种强大的国民心态

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满足感

一种内心的宁静和骄傲自豪

它剪裁着时空

呼吸着寒暑

吞吐着古今

它摒弃着风风雨雨

代谢着黄黄绿绿

演绎了对卓越的追求和对平庸的拒抗

让进入思想青春期的中国充满了创造的冲动和诉说的欲望

在中国文明的天空中喷发成一道道绚丽的亮光

初潮的红晕、青春的激情、充盈的生命元气

还有它的骨子里的活力和仪表上的华贵

成为后世不舍追逐的盛世现象

4

从《步辇图》这幅历史名画中

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唐太宗高高扬起的面孔是那样的从容而自信

这是富足的强势

是沉稳的气度

更是纵横驰骋的豪情

在那飞扬的神采里让人见到盛唐的开阔胸襟

犹如挣脱了血族脐带的人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与美

豁达从容,充满底气

大唐芙蓉园里

呈现了一个盛世传奇的浩荡历史

唐诗字里行间

演绎了一个强盛民族的华美与刚毅

这是盛唐气象中所携带的苍茫气势

也是后人难以模仿的独特风韵

中华给盛唐以生命

盛唐给中华以生机

5

历史学家总是把坚韧不拔、行健自强等最美的话儿

献给那个魂牵梦绕的盛唐

盛唐没有辜负这些美丽的词汇

以蓝天白云作为背景

广袤大地作为舞台

咆哮大江作为伴奏

上演了中华历史上最壮丽绝伦的“帝国神话”

蒙古马的铁蹄一次次踏破了历史与版图的经纬

缔造了大气磅礴的辉煌时代

即使安史之乱之后

陷没将近百年的地处遥远的河湟子民

始终未曾忘记身上流淌的是大唐的血液

牧羊驱马虽戎服

白发丹心尽汉臣

而支撑这些的

就是自强这个蓬勃昂扬的时代精神

“唐人街”的匾牌里至今还注进着这样的灵魂

6

盛唐留给后人的想象

是壮美、浪漫、豪放和充满活力

这种兼收并蓄的包容气度

源于古代与当代、东方与西方文明交汇和碰撞

曲江之畔、大明宫外

于阗的绘画赫赫有名

高昌的乐手声名远扬

大宛的良马千金难买

粟特人主宰着城西的市场

莎车艺人表演的吞火杂技总是引来一群又一帮

流派纷呈学术照亮了思想和文化的天空

圣人云集,哲人坦陈,乐者放歌,群星灿烂

就连多姿多彩的女性较少受封建礼教束缚

靓装露脐地出现在盛唐的人生舞台上

自由浪漫、兼容并包的开放风气

吹遍了唐代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吹过了宋元、吹入了明清、吹到了今天

壮哉,盛唐时代;美哉,盛唐魅力

7

盛唐之梦是一种精致、华美的蓬勃

而唐诗将它调配出精美绝伦的瑰丽

边塞豪情的浸润

胡风原味的影响

几乎忽视传统和现实

一任个性的张扬

比建安文人更为高涨的心滔

更为豪迈的气质

更为疯狂的激情

更为气冲云霄的幻想

唐诗与盛唐照亮了彼此

不仅记录了难忘的盛世岁月

更是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

李白之飘逸

杜甫之沉郁

孟浩然之清雅

王维之恬静

岑参之苍凉雄浑

唐诗韵脚

盛唐绮梦

总是给人以无穷的享受和无限的遐想

8

盛唐留下的梦犹如一根金色的历史标杆

标示着子孙后代所达到的历史高度

成为一种永恒的历史能源

激励着子孙后代不断燃烧着生命的潜能

一代又一代地将复兴的激情

与长江、黄河不息的波涛一起翻卷

这是一个具有精神生命的光鲜符号

永远定格在中华儿女的记忆

成为一种力量激励着我们前行

穿过历史的尘烟

一次次飞向强盛梦想的天际

这是成长

是希望

是信念

是责任

是挑战

是突破

一千余年一次次的奋力跨越

一步步书写传奇

撞击一个个动魄的美丽

9

盛唐留下的梦一次次掀起民族奋起的巨浪

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又像火山群持续喷发

每当国家困顿、民族危亡

华夏子孙总是想到祖先曾经站在世界巅峰的荣光

从中汲取了不竭的力量

岳飞“怒发冲冠,仰天长啸”

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华夏子孙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眷恋着历史的辉煌

勇敢地穿越过无数次的狂风暴雨

无悔地突破过无数次的炮火硝烟

无畏地面对过无数次的雷鸣电闪

奋力地踏平过无数次的惊涛骇浪

这就是我们民族的气节

这就是我们永恒的宝藏

10

盛唐留下的梦就像一座闪亮的航标

为一次次伟大的追梦导航

没有这种追梦

哪有“伟大复兴”的号角

哪有“傲立世界”的追求

所有黄皮肤人带着对盛唐美丽的长虹的向往

带着对盛唐彩练的憧憬

带着对盛唐诗的灵犀的幻想

带着对盛唐最后一抹晚霞的嗟叹

在民族复兴的曙光里走向越来越成熟的太阳

以更高智慧、更科学的方法、更纯洁的心灵、更美丽的篇章

带给人间更多的文明、更多的诗意、更多的和谐

追梦,古人与今人的追梦

我们和子孙的追梦

行动与心灵的追梦

永远牵动民族灵魂的追梦

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的追梦

富宋留下的痛

1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有句名言至今如雷贯耳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这并不是一个外国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所致

而是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实在太富裕

从柳永的《望海潮》诗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中

还能看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然而历朝历代从没有像宋朝那么蒙耻

一次次割地赔款向敌求和

徽钦两帝竟然成为金国的俘虏

于是一个痛苦的提问始终盘桓在我的脑际不愿离去

富而不强的遗憾

症结到底在哪里

2

富宋留下的痛是缺乏自信的痛

这是中国古代唯一长期不“抑商”的王朝

经济总量跻身世界前茅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当时真实写照

然而“得国不正”的心理在赵宋的心窝缠绕

“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梦魇让其心惊肉跳

依靠武将得天下

又怕武官夺社稷

这种纠结的心态使权力机制渐渐偏离了初设的轨道

过度猜忌,缺乏自信

导致内部无法相互信任

对外不能御侮抗敌

3

富宋留下的痛是治国失衡的痛

人文气象曾照亮了这个温婉的王朝

瓷器,錾戳成一首首凝固的诗

舞蹈,弹动了一首首流动的词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文化在乱世年代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魅力

甚至皇帝本人就是舞文弄墨的积极分子

“重文抑武”的国策固然激活了一时的风花雪月

以附庸风雅为能事,自然消磨了百万武夫的赳赳雄心

一个民族只有发达的脑子而没有坚硬的脊梁

那只能成为一个无脊梁椎的软体动物

难怪钦宗客死他乡时发出了这样哀号

我今父子在穹庐,壮士忠臣何处

4

富宋留下的痛是甘于苟安的痛

《题临安邸》有吟: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艺术把千钧历史撬起浸润万民之心

但怎能忘记外边还有豺狼虎豹

帝皇为把自己的龙椅坐稳

苟安思想像邪火一样不断燃烧

开国时辉煌的业绩转化为墨守成规的地牢

“澶渊之盟”将百万百姓抛掉

温柔的迷宫也让苟安的心理胀得更加发昏

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乖戾和诡秘

最终一轮血红的落日把这王朝的句号画得淋漓尽致

5

富宋留下的痛是养奸贻患的痛

开国之初的王朝也是群英聚会、大气磅礴、气焰正炽

后来没有了征战、没有了拼杀、没有了锐气

颓靡的思想文化成为诞生奸臣的土地

“北宋六贼”逢迎主上、结党弄权、祸乱朝纲

“南宋七奸”妒贤嫉能、荼毒百姓、丧尽天良

奸臣当道是王朝的硬伤

是对“忠义”的摧残,对“投降”的奖励

富得流油的大宋上演了“北宋无将,南宋无相”的荒唐

朝堂上下还洋溢着一股书生气的乐观情绪

“迎还二圣”成为滑稽的浮想

热闹的大宋最终蒸成祭奠死亡的道场

6

富宋留下的痛是自我折腾的痛

两宋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真正的商业繁荣

科技成就也登上了古代中国的高峰

也许人饿的时候只有一个烦恼,吃饱后会有无数个烦恼

当时富贵的官僚都十分娴熟来回瞎折腾的纲要

党派之争、宫廷之争、阶层之争、政见之争、利益之争

手法、花样、套路反复无常,令人瞠目结舌

也许有人晚年回忆往事

没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或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但他毫无愧色地说

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与人斗的壮丽事业

最终让绚丽的梦境划出了一条血色的沧桑

7

富宋留下的痛是历史的无奈

或是时代的挽幛

而今我们站在新世纪的旷野上

试图探寻年轮的轨迹

纵览富宋经历的沧桑

聆听那久违地躺在历史教科书里的呻吟

宋朝的富裕是一个王朝重文的神话

而它的失败却是轻武的悲剧

时间筛过轻松,滤过平凡

沉淀在记忆中的是挥不去的历史厚重和心灵创伤

穷兵黩武必然会自取其辱

富而不强最终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蛮元留下的犷

1

后人自作主张往元朝头上扣上了“蛮”的帽子

可正因这个蛮劲曾给华夏开拓了最广阔的土地

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

首次将青藏高原整体纳入华夏的版图

尽管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并非为了救民于水火

而是源于血管里的冲动

但将袅袅梵音和儒家缕缕书香交织在一起

从此有了泱泱大国的底气

我们都为祖国的辽阔壮美而自豪

真还不能忘了元朝的这份功劳

2

后人自作主张往元朝头上扣上了“蛮”的帽子

可正因这个蛮劲让世界都记得蒙古的铮铮铁蹄

粗犷彪悍是他们的天性

长于闪击作战、长途奔袭

轻松完成跨越洲际的万里远征

马蹄踏破了历史的经纬

屠城成为惯用的手段

冷兵器时代那种作战半径的确令人瞠目结舌

可惜缺少了对异族文化的包容

别人的葬礼可能成为他们的婚宴

3

后人自作主张往元朝头上扣上了“蛮”的帽子

可正因这个蛮劲将“行省制”在全国推行建立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

代表中央分天下之治

虽然带着明显的政治谋略和武力压制的痕迹

但山川河流与地方行政区域杂糅交错

消解了扼险而守的地理环境之险

这不仅仅是行政区划的调整

而是中国历史上省制的开端

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

4

后人自作主张往元朝头上扣上了“蛮”的帽子

可正因这个蛮劲重启了规模空前的海上远航

大运河舟楫难通导致北方粮食告急

忽必烈开始挑战大海的诡异与凶险

楼船万里赴京师

沧海澄清白日迟

沉寂漫长的海岸线上大小城镇犹如雨后春笋

舳舻千里快乘风,波斯红海去路通

热闹了海上丝路

还为百年之后郑和下西洋奠定了基础

5

后人自作主张往元朝头上扣上了“蛮”的帽子

可正因这个蛮劲为文艺的发展留出了间隙

一扫南宋以来的文气冗弱的世俗之靡

激荡起疏野旷逸、朴野恣逸、乡野恬逸、闲野俊逸

《窦娥冤》《拜月亭》《西厢记》《汉宫秋》等

不仅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融合的结晶

更是当时反抗蒙古贵族压迫的一种武器

文艺岂能成为政治的婢女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问世

宛如千年古槐经历岁月沧桑,愈来显示其旺盛的生命

6

后人自作主张往元朝头上扣上了“蛮”的帽子

可正因这个蛮劲营造了一个开放朴野的社会风气

当年王朝的建立是血腥的

但统治技术是粗糙的

恰恰给社会各阶层以巨大的自由呼吸的空间

知识分子除了做官的言论相当自由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得到了自由发展

百姓就像草原上的牛羊一样散养

只要乖乖地缴够真金白银,你爱怎么蹦跶都可以

后来朱元璋也说:“元以宽仁失天下”

7

后人自作主张往元朝头上扣上了“蛮”的帽子

可正因这个蛮劲催生了科技的蓬勃而起

马背上长大的君子不喜欢中原的科举

众多学子们放弃了“学而优则仕”

进而转学医学、农学、木工、水利等实实在在的手艺

亚欧大陆的连贯打通

外部的天文、数学、技术的进入不受限制

科技创新、科学理论、科技著作等不胜枚举

政治上落后野蛮的朝代出现如此的科技辉煌

实在让人值得苦思冥想

刚明留下的烈

1

明朝早已消散在历史烟尘而刚烈的气节从来没有走开

当年走出凤阳的小僧在追击蒙元的路上

带领队伍第一个喊响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救济斯民

有了这样宽阔的眼界

无马敢闯大草原,重整南北入梦来

有了这份与强敌掰手腕的狂傲与自信

任何“魔咒”和险阻哪能拦得住北上的铁蹄

这种深入灵魂的刚烈

牢牢地撑起了民族挺拔的脊梁

2

明朝早已消散在历史烟尘而刚烈的气节从来没有走开

庙堂和边境贴在一起

几代天子守着国门

煌煌北漠镇鬼魂

无不彰显了老朱家的气节和担当

这一举动深深地影响了明清两代政治格局的走向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

如此铁骨铮铮

雄起了中国人的血性

不向强权暴力低头,不向霸权恶棍谄媚

3

明朝早已消散在历史的烟尘而刚烈的气节从来没有散开

当过乞丐的太祖刚刚登基

深知前朝分崩离析的根源在于腐败

整饬吏治,清正廉洁

铁腕反腐,令人胆寒

怒杀侄子和驸马,贪官污吏进囚房

明初官场风气还是积极而又清朗

百姓安居乐业添加了屏障

霹雳反腐明法度

整纲肃纪世代扬

4

明朝早已消散在历史烟尘而刚烈的气节从来没有走开

你看“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被俘虏到瓦剌

受尽屈辱也要刚强到底

我就算再弱,对外也绝不认怂

纵观二百七十六年风雨走过

不管兴盛立世还是内忧外患

就是不和亲、不赔款、不进贡

不用女人换取和平,更不肯割让一寸土壤

“战争”两字很沉重

“胜利”两字很悲壮

5

明朝早已消散在历史烟尘而刚烈的气节从来没有走开

你看当年英国威德尔带着帝国舰队来中国想分一羹

广州巡抚大笔一挥:“速速滚出大明”

方孝孺愤然将命他拟诏的狼毫扔在地上

海瑞刚正不阿断公案

杨涟以死明志弹劾阉宦

他们以一个读书人的形象完成了刚直不阿的造型

这些铮铮铁汉就是崇祯走上煤山

都是纷纷选择自杀、殉国、战亡

梅风烈烈临霜艳,竹品昂昂仗节坚

6

明朝早已消散在历史烟尘而刚烈的气节从来没有走开

戚继光率领义乌子弟把倭寇打得丢盔弃甲

耕读之乡竟然如此勇猛善斗

他们的回答是“吾越乃报仇雪耻之乡”

明代民风刚烈,崇尚的是刚烈英武

从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的诗词中

感受到即使是文人也不脱英雄豪气

就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烈女节妇的牌坊随处可见

这种刚烈深植民族的血液骨髓不断繁衍

7

明朝早已消散在历史烟尘而刚烈的气节从来没有走开

蔚蓝无垠的大洋上的远航船队旌旗猎猎

郑和率领的海上巨龙正在扬帆远航

万里推波通万贸,千帆破雾睦千邦

友善者异宝奇珍相赠,犯我者坚决打你趴下

邻邦相处不卑不亢

绝不玩着阴招又眉来眼去

一个王朝达到这种自强而不争的境界

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内心强大

奴清留下的耻

1

清朝对于我们并不陌生

当年铁蹄南下时的脚步是那么雄健

可是一统江山后残暴统治创造了亿万个精神太监

太多的人没有个性更没人格尊严

碰到权贵膝盖自然就像少了骨架的支撑

有人甚至当奴才已经变成了一种自觉

大清灭后满人主动剪了辫子

有些汉人却哭着闹着宁死不剪

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时很多顺民还在笑脸巴结

比不锈钢还顽固不化的奴性残酷地侵蚀了国民的肌体

2

清朝对于我们并不陌生

当年杨雍建敢冒死弹劾荼毒百姓的平南和靖南两王

可是江山坐稳了坐长了

官场上的奴性像有毒的空气四处蔓延

大臣觐见皇帝必须三跪九叩

整个官场到处在表忠、迎逢、献媚

“官帽子”成为主子口袋里的一块块光洋

鼓励奴才的体制中必然包含着排斥英才的事实

“劣币”驱逐“良币”于是大有市场

这是官场史上最黑暗的日子,居然天上还有太阳

3

清朝对于我们并不陌生

当年皇太极率“汉八旗”为削弱各旗贝勒立下汗马功劳

可是入关定都后立马将城内的汉人统统搬迁

后来欲将战败国准噶尔的蒙古人斩尽杀绝

《大清律》上竟然赤裸裸地写上各民族不平等的条款

全国共有九个总督的官职只能由满人包揽

随便圈地将许多汉人又沦为奴隶

治人犹如驱牛马,牧民无异赶犬羊

狭隘的民族偏见激起了烽烟四起

无形之中的一张大网在等待

4

清朝对于我们并不陌生

当年编纂的《四库全书》记载了所有学科的源头和血脉

可是“文字狱”让文人的知识和尊严受到了重创

从此天下求学士,再也不敢做真章

刁民小人借机告发从中牟利

“因言获罪”束缚了创新,泯灭了真理

恐惧的神经在颤抖,感受到人性深处彻骨的悲凉

用八股文换取政治资本和往上爬的阶梯

须知人治社会里谁来作主成为兴衰成败的关键

“康雍乾盛世”成为中国古代最后一抹灰色的晚霞

5

清朝对于我们并不陌生

全盛时期开疆拓土定格了今天的“雄鸡”

可是奴性文化阉割了一个民族的血气方刚

近千份不平等条约像条条毒蛇缠在国人的颈上

康雍乾做梦也没想到累累白骨换来的这么多肥沃土壤

被不肖子孙用一纸纸条约瞬间割让

同时还搭上了至少十三亿多的银两

《七子之歌》在苦难的大地上凄婉地唱响

“东亚病夫”的帽子从此被无奈地戴上

而今望着远东我们还有许多说不出的惆怅

6

清朝对于我们并不陌生

当年康熙体恤民心推行“摊丁入亩、永不加赋”

可是奴性成瘾的王朝见到虎豹变成绵羊

见到绵羊变而又成为豺狼

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到南昌之屠、厦门之屠

由北到南,兽性累累,奸污烧杀

死者无头生被掳,有头还与无头伍

血染焦土掩美女,孤儿还找娘怀乳

这个与人类文明背道而驰的冰冷枷锁

最终被铁的规律无情砸烂彻底埋葬

7

清朝对于我们并不陌生

当年被乾隆招揽来的西方传教士在紫禁城里穿梭来往

可是这位“十全老人”只是满足于“八方来朝”的快感

奴性文化“改良”过的科举已经打断了汉人的脊梁

士大夫们远离了现实而转背去啃那发黄的纸张

西方世界已经掀起了工业革命的浪潮

闭关锁国的王朝还陶醉在落日的辉煌

四大发明和地动仪成为虚荣的摆饰一声不响

列强的坚船利炮震碎了黄粱美梦

奴性与自大让国人至今还扔去鄙夷的目光

作者简介:

顾伯冲,男,1962年10月生,1981年10月参加工作,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曾分别履职于中央党政军机关。近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求是》《学习时报》《红旗文稿》等主流媒体发表百余篇理论和评论文章;先后在商务印书馆、作家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等出版10部文学作品,有的被收藏于国家图书馆,有的被编入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实用语文教科书和“中国散文排行榜”,获得过第四届全国“冰心散文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专家顾问、南通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