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中有声语言的传承与创新

2024-06-17 12:31:08王雪玉洁
文化产业 2024年12期
关键词:巴蜀语言文化

王雪玉洁

有声语言是人文精神的音声化。相比于图形和文字,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撼动人心。现围绕运用有声语言传承与创新巴蜀文化展开探讨,首先研究巴蜀文化存在的价值;其次就如何运用有声语言推动巴蜀文化的创新提出具体建议,一是多方合力,拓宽巴蜀文化的传播渠道,二是加入方言元素,丰富巴蜀文化的传播内容,三是使表演风格具象化,提升巴蜀文化的吸引力;最后就如何运用有声语言传承与创新巴蜀文化展开详细论述。

巴蜀文化指四川盆地的地域文化。巴蜀文化不仅是优秀的地域文化,同样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巴蜀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巴蜀石刻、巴蜀竹编、巴蜀彩绘等。

多维度、深层次凝练巴蜀文化存在的价值

巴蜀之地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它不仅滋养了一大批诸如司马相如、李白、苏轼、郭沫若、巴金等文学巨匠;还孕育了诸多经典文化,如三国时期的蜀汉文化、古蜀的三星堆文化等。这些文化既是巴蜀人民的文化财富,也是历史沉淀的价值所在。巴蜀之地从来不缺精美文物。这片古香古韵的土地出土过大量青铜器、画像砖和陶塑等。巴蜀地区出土的艺术品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这是巴蜀先辈留下的物质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艺术瑰宝。

巴蜀文化影响着巴蜀人民的生产生活,巴蜀精神烙印在巴蜀人民的文化性格中。巴蜀人民对内自恃,对外热情。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曾提及巴蜀人民的精神是“吃苦耐劳、机警善辩,有自恃自治的精神”。这是巴蜀人民长久以来形成的人文精神,也是后代需要传承和弘扬的精神基因。

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要不断挖掘文化内涵,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而实现文化的高效传承和发展。巴蜀文化绵长久远,神秘而灿烂。我们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不断丰富巴蜀文化的内涵,吸引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并喜爱巴蜀文化。

在巴蜀文化中,语言与民间艺术紧密交织,川剧、川曲等传统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方言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川剧作为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曲元素的表演艺术,通过方言、角色扮演、台词等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川剧艺术中,演员灵活运用巴蜀方言的不同变体,使得每个角色都具有独特性。在川剧的台词中,方言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剧情中,不仅使表演更具地域特色,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川曲作为一种古老的巴蜀曲艺形式,其歌词也广泛运用巴蜀方言。这不仅使得歌词表达富有情感,还赋予了歌曲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种运用了巴蜀方言的艺术表达形式,不仅展现了巴蜀风土人情,也深刻反映了文化传承的价值意蕴。

多视角解读运用有声语言对巴蜀文化的创新

传统的有声语言以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传播载体。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融媒体传播成为有声语言传播的重要途径。如何利用融媒体将“旧”文化进行“新”传播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多方合力,拓宽巴蜀文化的传播渠道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通过多方合力,可以拓宽巴蜀文化的传播渠道。首先,学校应鼓励在校学生参与创作巴蜀文化相关的语言化创意内容并通过融媒体进行传播,让学生感受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其次,当地旅游部门应加强对巴蜀文化的宣传,从而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前来观光旅游,在观赏巴蜀美丽山水的同时,感受巴蜀文化独特的魅力。这不仅可以提升巴蜀文化的影响力,也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最后,巴蜀人民可以在新媒体平台分享富有生活气息的景象、对名胜古迹的感悟、对历史名人的情感共鸣及对传统故事的再创作等。这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巴蜀文化的理解,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巴蜀文化的兴趣。

融入方言元素,丰富巴蜀文化的传播内容

当前,传统的新闻广播作为传播巴蜀文化的重要途径,其传播内容亟须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广播对主持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只有理解并深入感受巴蜀文化,才可以达到“以声传神”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主持人应在文稿资料重新融入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有声语言。文化创新背景下的有声语言作品需要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领悟,并在这个基础上将其表达出来。这能让听众沉浸在汲取巴蜀文化的养分和对巴蜀文化的想象的氛围中,从而激发听众的共鸣,进而推动巴蜀文化的发展。从听众喜好方面来说,新时代听众的需求日益增长,其不再满足于之前字正腔圆的表达方式,而是喜欢带有强烈互动性和感染力的交流模式。例如,巴蜀地区的听众更喜欢主播用巴蜀方言表达,或是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融入民俗谚语之类的词语与句子。通过方言表达,可以深化巴蜀地区的听众对文化内容的理解,丰富其文化体验,这对传承巴蜀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具象化表演风格,提升巴蜀文化的吸引力

近年来,有声语言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如演讲、朗诵、话剧表演、影视配音等。通过这些具象化的表演风格,可以将观众的感受融入其对当下文化的思考中。例如,西南地区流传甚广的川戏,那“脑壳一转,面孔说变就变”的“变脸”可以搭配年轻人喜欢的说唱风格;《巴山秀才》中所展现的悲壮场景,可以通过有声书配合背景音乐进行表达。古诗里不论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还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都可以通过“诗朗诵+场景还原”的方式,让观众沉浸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中。巴蜀文化还可以采用“戏剧+传统知识问答”相结合的创新艺术方式传播,开启巴蜀文化新篇章。这些具象化的场景还原模式依托两种不同组合方式:一种是不同形式的组合,如用生动灵活的肢体语言配合声音传播的方式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另一种是新旧方式的组合,用传统的方式配合年轻人喜爱的表达方式进行视觉呈现。这不仅可以增强观众的体验感,还可以促进巴蜀文化的传播,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体验。

多举措运用有声语言开展巴蜀文化传承工作

几千年来,巴蜀精神一直是巴蜀文化延续至今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避免巴蜀文化消逝于都市丛林中,我们应积极推动文化深耕,将巴蜀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通过活动宣传,使社会大众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体验巴蜀文化。巴蜀文化的传承应当具有教育性,需要以学校为核心的文化价值培育、以文化企业及相关部门为核心的艺术价值宣传以及多样化革命精神传承,从而坚定理想信念。

以师生教育为核心的文化价值培育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举措。通过持续的教育培养和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可以让学生产生并加深对文化的认同。只有了解巴蜀文化的珍贵与独特,才能懂得学习巴蜀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巴蜀文化永续发展的生命力。学校除了设置针对学生日常课堂学习的内容外,还可以从内容形式上升级。一是课间故事。通过讲述巴蜀文化的文化传说、人物故事,可以调动学生对巴蜀文化探索的积极性,深入推动巴蜀文化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承。二是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三星堆文化进校园”“川剧表演走进课堂”“新时代古诗词大赛”“巴蜀生活情景剧表演”等以巴蜀文化为核心的文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和学习巴蜀文化。通过有声语言表达,巴蜀文化进校园呈现出取材的客观性、文化的传承性、内容的生动性、形式的亲和性和情感的渲染性等诸多价值特性。通过将巴蜀文化与课堂相结合,不仅巩固了学生在传承巴蜀文化中的主体地位,还强化了学校在文化传承中的引导作用,进而促进了校园文化与巴蜀文化实践联动的教育格局的构建。

以政府和企业为核心的艺术价值宣传

近年来,国内掀起了“古文化浪潮”,其背后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人民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如何将丰富的人文历史传递给社会大众,值得我们深思。一是推动巴蜀文化资源“雅”起来。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巴蜀特有的文化符号的挖掘力度,如介绍三星堆文化、三国文化等,使文化的表达和内容的呈现更亲民;收集当地传说故事、民间趣事等,用讲故事的方式让文化记忆更深刻;开展精美艺术品的展览活动,通过专业解说的方式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以“融媒体+传统广播电台”的形式,通过在线讲故事、专家介绍等有声语言形式,宣传巴蜀文化及其艺术价值,促进当地特色文化与巴蜀艺术文化的融合。二是推动巴蜀文化中的文物典籍“活”起来。巴蜀地区有着丰富的文物典籍,承载着从古至今无数先辈的智慧。政府和企业应该将博物馆、档案馆、历史馆的文博资源整合起来,通过讲故事、开论坛、办讲座、播广播等一系列有声语言形式,运用H5、“5G+VR”等融媒体技术,使观众沉浸式感受历史文化,从而增强其与文物典籍间的互动。将这些文物典籍转化为大众教育的现实资源,从而让其走进寻常百姓家,走进“书香川渝”,走进每个人的精神文化世界。

多样化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

川渝两地红色资源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特色鲜明,是巴蜀文旅走廊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使得其在传播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因此在传承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发扬川渝独有的红色革命精神,从而提高巴蜀文化的传播力。首先,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保留下来的红色资源,在学习和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过程中,首先,应充分利用有声语言的作用,通过朗诵、演讲、话剧等多种形式发挥出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其次,在选择典型事例时既要注重红色精神的广泛性,做到全面发掘,也要将其与当代主流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充分融合,通过多重艺术表现形式坚定革命理想信念;最后,要全面提升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与传播力,如以舞蹈的表现形式促进川渝革命老区的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将四川地区特有的“南坪小调”改编成红色歌曲以表达人民对红军的热爱和拥戴,将当地的革命故事改编为红色电影以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感。这些都是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的重要方式。

通过开展巴蜀文化传承工作,可以催生巴蜀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然后由其带领巴蜀人民将巴蜀文化传播出去,从而增强人们对巴蜀文化的认同,进而提升巴蜀文化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山川秀丽的巴蜀大地造就了丰富独特、多元包容的巴蜀历史和巴蜀文化,有着独立、悠久的文化始源和文化模式,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总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文化包含着许多经典文化,如三国时期的蜀汉文化、古蜀的三星堆文化等,这些不仅是巴蜀人民的文化财富,也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然而,在目前多元文化社会中,巴蜀文化虽承袭了上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但仍需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丰富其文化内涵。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有声语言为巴蜀文化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其不仅可以推动巴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可以充分发挥巴蜀文化的优势,让其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经久不衰。

此文为2022年院级科研项目“传承与创新——巴蜀文化的有声语言创作与表达”(编号:CYXS2022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巴蜀语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现代艺术(2022年1期)2022-02-07 11:06:24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现代艺术(2022年1期)2022-02-07 11:06:24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国学(2020年1期)2020-06-29 15:15:34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谁远谁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