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曦
一、课程标准
1. 知道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
2. 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3. 认识对外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二、教材分析
“对外开放”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因此本课在中国现代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立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的历程,呈现对外开放三次飞跃:对外开放的试点、对外开放的扩大、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在第一阶段,经济特区作为重要的“窗口”,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在第二阶段,我国开放了更多沿海城市、地区及内陆城市,在空间上从“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在第三阶段,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三、学情分析
知识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知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走向有一定认知。
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图文阅读能力,能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进行分析。但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仍带有片面性,缺乏对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的思考。对抽象化的概念,缺乏感性认知,易觉得枯燥。
情意方面:学生对对外开放后的成果有目共睹,对祖国的发展有深深的自豪感。但对于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生的了解还不够清晰,需要加以引导。(见下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其特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五、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
教法: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思路
本节课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线索将课程分为: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扩大、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入世、开放薪火代代传四个部分。本课以1978年前后深圳变化的图片导入,突出对外开放后深圳的变化。在经济特区的建立部分,以小组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在对外开放的扩大部分,以时间轴形式梳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在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入世这部分,以加入WTO为例,说明我国积极地“走出去”。在开放薪火代代传部分,总结指出要积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坚持走对外开放的道路。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任务
学生活动: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1. 知识构建;2. 基础知识填空;3. 绘制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时间轴。
(二)新授课
1. 导入
教师活动:通过展示1978年前后的深圳图片,引出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学生活动:观察深圳对比的图片,思考发生巨变是什么导致的。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深圳1978年以前和以后的对比图,突出1978年后深圳产生的巨变,从而引出对外开放政策。
2. 经济特区的建立
研学任务一:分析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教师活动: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分析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学生活动:回答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在对外开放示意图上圈出四个经济特区的地理位置,并结合地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首先开放这些地区。
学生活动:圈出四个经济特区并分析首先开放这些地区的原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和分析能力,落实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
研学任务二:(1)特区“特”在哪里?(2)设立特区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分析特区的“特”和设立特区的目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落实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研学任务三:经济特区的代表——深圳。
教师展示相关史事和国贸大厦图片并提问:当时建一层楼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3天。
过渡:当时三天就能建一层楼,可见深圳速度之快,在这背后又是什么人在默默付出呢?
教师结合材料讲述深圳建设者。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材料进行小组讨论,从深圳建设者身上可以体会到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分析深圳建设者的精神。
【设计意图】学生在合作中能深切体会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回答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哪些作用?
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会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回答经济特区的作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得出经济特区设立产生的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能通过所学知识和材料理解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作用重大。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3. 对外开放的扩大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的时间轴,讲述对外开放格局的扩大。
学生活动: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圈出开放的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梳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建立时空观念。
研学任务四:根据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的时间轴和材料,分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出示材料:
材料三:“即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还是经济发达国家,是穷国还是富国,是大国还是小国,我国都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他们的贸易经济联系。”——《中国对外贸易》
材料四:“按产业政策,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引导外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投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适当投向金融、商业、旅游、房地产等领域。”——《中国对外开放四十年》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分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和材料研读,引导学生归纳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分析材料的能力。
4.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入世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从课本第44页中找到一个什么史实来证明我国在积极地“走出去”呢?
引导学生回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师展示课本相关史事,讲述中国“入世”。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第44页,说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自身和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活动: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自身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5. 开放薪火代代传
过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自身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证明我国对外开放这条道路是正确的,我们应当继续坚持走下去。
教师讲述:对外开放的薪火将代代相传下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
6. 课堂小结
到20世纪末,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引进来”已取得较大成就,下一步就要“走出去”,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地“走出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熟悉知识点。
八、板书设计
第九课 对外开放
一、引进来——对外开放格局(20世纪)
1. 经济特区
特区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2. 沿海开放城市
3. 沿海经济开放区
4. 内地
5. 对外开放格局
二、走出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1世纪)
1.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 影响
九、课后反思
1. 本节课图文材料丰富,能够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通过历史地图和时间轴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在特区精神部分,通过小组探究形式,学生能深切感受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2. 本节课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引用图文材料较多,可以适当增加视频等形式,调动课堂气氛。比如特区精神部分,可增加深圳建设者的视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深圳建设者身上“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第二,对教学各环节的时间把控上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