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语文古文诗词教学实践探究

2024-06-17 08:43郭青
知识窗·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双高课程思政

郭青

摘要:古文诗词如同万古江河,奔流不息。诗笔和画笔共同见证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传承着精神血脉,勾勒出千里江山和家国豪情。在现行陕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专用教材的大学语文教科书中,古文诗词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大多涉及家国情怀。文章从单诗赏析和群诗品读两个方向着手,在经典古文诗词中渗透课程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古文诗词

不论是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还是深邃厚重的经史子集,都是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不论是咿呀学语的孩童,还是建筑场地的工人、穿梭街市的外卖小哥、深耕科研的工程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诗与远方。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文字熏陶着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古文诗词,为高职语文课堂思政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试验田。从基础教育开始,语文就承载了育人育才的主要职责,这就是课程思政中的育人元素。

职业院校的“双高”建设,主要聚焦提质培优,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努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坚持把职业能力和思想教育融会贯通,创新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融入语文教育。

在高职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畅游诗中画,品味画中诗,领略万里江山的壮美、自然雅趣的秀美、品格高洁的至美、率真洒脱的俊美、匠心独运的精美、色彩缤纷的华美,在一句句吟诵中踏寻中华文明的根,筑牢民族精神的魂。这些古诗词的中心思想为高职育人教育提供了思想启示。

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事关国家的长远发展。陕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专用教材的大学语文课本中共有古文诗词三十五首。大学语文课本里的经与典、歌与赋、智慧与哲思、气韵与风骨、情怀与道义、审美与情操,汇总成优秀的古文诗词,逐渐成为语文课程中思政教学的舞台。古文诗词有自己的分类要求,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划分,都无需完全割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思政元素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在阅读实践中内化情感体验,在口语交际中促进领悟,在写作实践中增强思政实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践行思政目标。

诗言志,歌永言,文化源泉从未断流,永世相传的古文诗词往往是代代传承,经典流转,息息相通,这些充分体现了古文诗词在品析和鉴赏上的多类型、立体化特点。教师可以对古文诗词重新进行归类,分为以景寄情、兼济天下、民本思想、正直坚贞、眷恋家乡等类型,并以此为出发点,逐渐深化高职语文课堂的思政教育。

陕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专用教材的大学语文课本中有三类诗文:一是赞颂祖国山河,表达热爱大自然之情,如《春江花月夜》;二是为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如《木兰诗》;三是古代作家抒发感受或讲述相关事理时所流露出的家国情怀,如《己亥杂诗》。在这三类诗文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成的子类进一步深挖思政元素。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古诗文教学,能促进语文学科教育的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实现语文教学的多元化。

一、课程思政元素析出审视

统编版教科书中表现家国情怀的古文诗词存在于四类诗文中:一是古代爱国诗人自己所做的诗文,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二是古代作家歌颂爱国主义人士的诗词,如《长恨歌》;三是托物言志,表现自我品格的诗词,如《浪淘沙》;四是感慨家国情怀的诗词,如《关山月》。在这四类诗歌的教学分析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取相应的思政要素。

(一)以景寄情

教师可以引入马致远《夜行船·秋思》中的“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实现语文学科与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以此发挥语文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如教师可以从作者赏秋的雅趣入手,选择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细节,如通过秋意的描述,展现清新凉爽的时景、迷人沉醉的秋意、清新脱俗的高雅志趣。

在讲授诗歌《山居秋暝》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来再现这首诗秋日黄昏的山色,即明月通过松林照射下来,清泉顺着松石流下来,洗衣服的女子在唱歌,将学生引入作者所创设的初秋时节山居所见的雨后黄昏景色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兼济天下

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效渗入语文教学,是教师应重点研究的课题。古代的诗人在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在得志时就将维护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类题材的古诗词多以胸怀天下为主。比如,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作者借助历史人物和传说,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担忧,塑造了一个爱国英雄的形象。教师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让学生意识到,和平稳定的生活来之不易,只有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襟,才能帮助自己在更广阔的天地翱翔。

(三)民本思想

大学语文蕴含着丰富的隐性思政教育资源,教师可以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时代意义,开辟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思政专题,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挖掘大学语文中的德育元素。在这个时代,个人和社会都离不开对前人思想营养的吸收,只有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

语言表达是学习的重点,论说的穿透力和感染力也是由语言的力量传递的。《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短小的辩论文章,教师可以讲解孔子经世济民的政治情怀,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正直坚贞

《兵车行》借征地老夫对老人的回答,阐明地方官吏实施恶劣暴政,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战争的厌恶和痛恨之情;《谏逐客书》讲述秦朝文学家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奏议,主要阐释秦国如果没有客助则国运未必强盛的道理,通过列举女乐、珠玉尽管并非秦地所产但被重视的事实作比较,告诫秦王不应因重视物而轻看人,并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利害并举,说明了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

在讲解古文诗词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古代真实事迹或者其他课程资源,阐述深刻的道理,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如在讲授《谏逐客书》时,教师可以加入《李将军列传》一文,采取群品阅读的形式予以对比讲解,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当今的民生国情,懂得和平的来之不易。

(五)眷念家乡

实质上,热爱故乡的情感与爱国主义是相通的,作者的故乡也是国家不可分割的土地,诗人在诠释对故乡的爱的同时,也在表达对国家的爱。

故乡是每个个体生命的开端和源头,对故乡的表达,已深入中国人的潜意识,使得“归乡”成为生生不息的文化主题。即使脚步受到羁绊,在外的游子仍然可以与“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的刘长卿“同病相怜”,可以与“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杜甫“休戚与共”,可以与“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的武元衡“殊途同归”。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有着对斗转星移、季节更替的无限慨叹;“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中有着登高望远、故乡难返的黯然神伤;“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中有着幽梦还乡、蓦然星转的无限惆怅。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寻找“诗和远方”的过程中,放不下对亲情的渴望、对温情的向往、对幸福的憧憬,唱出一曲又一曲思乡之歌。回家是游子永远绕不开的主题,人生最幸福的旅途是归途,家中守候你归来的灯火是抵御严寒的盔甲。因为有家,心中的那一份牵挂指引你旅途的方向。

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

(一)文化认同感

针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学生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与认同感,能体会到汉语言、汉文字的美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讲起,明确中国古文诗词或者汉文学根本特性是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的,看似简单实则体现出真实内核,才能更好理解近代文学史实则也是从汉字表述开始的。只有正确认识汉语言、汉文字的特性,才能真正理解汉文学,理解古文诗词。

(二)民族自豪感

中国文学之所以有别于世界其他文化,关键在于中国古典文学在整个世界文学版图中所占位置、所在高度、所具备的特色都是独树一帜的。以苏轼的《前赤壁赋》为例,一开篇对月夜泛舟的表达,形成独特的审美体验,诗词里的声情达意“是造物者无尽臧也”,将作者旷野舒适、雨过天晴的辗转情绪生动展现出来。如果将这充满丰富意蕴又洒脱的描述转化为白话文,反而少了一股豪迈壮阔,略显苍白。汉语言文字和文学在瀚海如墨的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是一种充满张力的表述方式,让古文诗词在世界文学中更具独特性。学生沉浸于中华文化的独特美感与魅力,会树立文化自信,油然而生出一种文化自豪感。

(三)积极的人生态度

文学类的教育除了基本的知识传授之外,更重要的任务莫过于将思政教育渗入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予以积极指引。教师要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作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仁人爱物的广阔情怀,如苏轼所说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在成长过程中,学生会有遇到各式各样的消极情绪,学生可以试着从苏轼的视角,体会他乐观的态度,并学着他看破人生的烦恼,深深爱着这个世界。如“一蓑烟雨任平生”到“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苏轼思想境界的提升,“风雨”与“晴”都是人生的插曲,我们要用积极的生活态度面对所有事情。

三、结语

古文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教师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课程思政素材,可以实现语文学科与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以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让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历史沉淀与深厚魅力,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除此之外,古文诗词中蕴含丰富的思政素材,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是相得益彰的,能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与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倩.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调查与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3.

[2]蔡晓亮.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思考与实践[J].才智,2022 (29).

[3]李嘉鑫.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3.

[4]刘双泽.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对策探赜:以高职高专教育类专业为例[J].成才之路,2023(14).

[5]张烨.“课程思政”视域下统编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22.

[6]魏慧芬,常超英,武云敏,等.关于高职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途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9).

[7]宋军华.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中职语文教学分析与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6).

基金项目: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省级双高建设2023年专项科研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实践探究”,课题编号:SG23-10;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4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语文教材里古诗词的教学实践探究”,课题编号:2024SZX218。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双高课程思政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渗透研究
浅析高职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角色与功能
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初探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