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在新文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发展。现对国产电影进行区域划分,以东北、上海、西部地区等区域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历史和文化的双重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全面、立体化的创作对比,着力探寻区域电影的发展新路径。将区域电影创作重点放在电影创作本体上,突出电影选材、独特人物塑造、剧作技巧设计与编排等相关研究。此外,在借鉴电影史学、区域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电影创作的新路径。
随着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的快速发展,区域电影创作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区域经济、区域文化的兴起使得区域形象的塑造成为影响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统筹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来源。在此过程中,大众媒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区域电影创作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扩大自身的传播范围,提高电影创作质量。
重新认识区域电影创作的历史召唤
明确区域电影创作的文化优势
当前,中国电影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因此,应该立足于区域实际,大力发展长春区域电影,充分发挥长影的品牌效应及长春区域电影的资源优势。同时,借助政府政策引导与支持,依托长春国际影都项目建设,提升人才汇聚效应,重新认识长春区域电影的优势。长影有着强烈的现实使命和艺术使命,致力于追求艺术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健康发展,同时还注重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区域电影创作和区域优势相互影响。
作为一种大众传播艺术,区域电影具有自身的综合优势。通过艺术加工再创作等手法,对特定区域的文化符号、风土人情进行艺术化的表达,可以有效传播区域文化。例如,长影曾创作出《白毛女》《上甘岭》《董存瑞》等经典作品,在整个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自21世纪以来,东北电影生产主体机构长春电影制片厂在改革进程中虽然经历了变革,但也培养出了一批出色的电影人。经过时间的洗礼,长影逐渐形成了以区域文化为导向,擅长使用独具特色且具有高度辨识度的方言文化以及寒冬冰雪奇观等特点,因而备受关注。如今,在新文科背景下,为实现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长春区域电影应当发挥区域文化优势,大力挖掘长影的文化内涵,打造东北区域电影发展中心。作为一种集合了多种形式的大众传播媒介,电影艺术成为人们认识外界的重要途径。新时代背景下的长影不断被改写、重塑,体现了长影区域电影文化的重要价值。
明晰区域电影创作的题材选择
区域文化是电影题材的重要来源,其包括当地的历史、民俗、语言、社会特点等元素。这些元素可以为电影提供真实、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包括该地区的名人故事、历史事件、社会问题等。电影制作需要寻找和发掘这些故事,让它们以电影的形式展现给观众。
首先,在选择区域电影题材时,制作人需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和观众的喜好。不同区域的观众对电影的题材和风格有不同的偏好,制作人需要了解目标观众的喜好,并根据其需求选择题材。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风貌,这些都是电影创作的宝贵资源。通过对这些特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可以创作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电影作品,从而提升电影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其次,考虑区域发展策略。国家和地方政府通常会制定一些关于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这些策略可以为电影创作提供指导和支持。在选择区域电影题材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发展策略,选择符合当地发展方向和文化传承要求的题材。长影的区域电影一直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有学者专门研究关于长影题材内容的选择,尤其是长影红色译制片及长影农村题材创作。
长影作为区域电影研究的重要部分,不论是其地理位置还是特定历史关系,都使其成为一个系统又综合的文化产物。在创作内容上,长影的区域发展为农村题材、战争题材和工业题材等提供了资源渠道。在工业题材创作中,区域人文景观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紧密贴合区域发展,引发了对区域发展过程的深刻反思。在区域电影创作中,工业概念被作为一种标志性的文化符号,频繁地与区域认知产生联系。长春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高度工业化的特性为这片区域的人文景观带来了独特的区域符号,诸如工厂大门、工厂车间、集体食堂、钢铁烟囱、车间工人等,这些都是工业题材需要重点展现的内容。
21世纪以来,诸如《木帮》《铁西区》《钢的琴》等区域电影多以工业景观作为空间场景,破败不堪的工厂和街道都充满了工业色彩,它们都为展现区域人文景观的特殊遭遇以及时代变迁下小人物的生存现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种表现手法尤其引人深思。这对于日后长影题材的选择与把握、工业题材的区域性表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这类区域电影创作中,工人阶级往往有着坚定的奉献精神和工匠精神,最能代表东北人的性格特点,这些都是值得长影发扬的区域人文精神。
重识区域电影创作的驱动方向
对于东北电影而言,重新审视其区域电影创作的驱动方向,可以借区域电影研究的东风,进一步刮出独特的“东北风”,从而推动中国电影及相关研究的多样性发展。立足于长影区域电影创作的视角,可以回溯电影创作的历史发展路径,从而整体把握中国电影的发展脉络。在新文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发展,区域电影创作愈发受到业界专业人士的瞩目,其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也愈发成熟。
明确区域电影创作的题材选择,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区域文化、市场需求和发展策略等关键因素,并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区域特色和吸引力的电影作品。
区域电影创作中的驱动外循环
1.引入外部资金
在区域电影创作中,资金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与外部制片公司合作等方式引入外部资金。引入外部资金可以帮助电影制作获得更多的支持,从而提高制作水平和质量。
2.借助外部技术
电影制作需要各种技术支持,包括摄影、特效、音效、后期制作等。可以通过与外部技术公司合作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引进外部技术。借助外部技术可以提高电影的制作水平和质量,从而提升电影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引入外部人才
电影制作需要各种人才,包括导演、演员、编剧、摄影师、美术设计师等。可以通过招聘、合作等方式引入外部人才。引入外部人才可以为电影创作提供更多灵感与创意,从而提高电影制作水平和质量。
4.借鉴外部经验
电影制作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通过交流学习、参加电影节、研讨会等方式获取外部经验。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地区或国家电影制作的成功经验,可以缩短自我探索过程,提高电影制作水平和效率。
5.加强宣传推广
加强宣传推广是促进区域电影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与媒体、院线、发行商等合作,提升电影的宣传推广效果。加强宣传推广可以提升电影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从而提高电影的票房和口碑。
区域电影研究必须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创作对比,以探索区域电影发展的新路径。同时,区域电影研究也是中国影视学派以及整个影视发展史中具有特殊性、突破性的科学探索。
区域电影创作中的驱动内循环
区域文化是区域电影创作的宝贵资源,深入挖掘和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可以丰富电影的内涵,提升其吸引力。可以通过对当地的历史、民俗、语言、社会特点等的挖掘和利用,为区域电影创作提供真实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1.展现区域特色
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风貌,这些都是电影创作的宝贵资源。通过深入挖掘这些特色资源,可以创作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电影作品,从而提升电影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注重区域市场需求
在选择区域电影题材时,需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和观众的喜好。不同区域的观众对电影的题材和风格有不同的偏好,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观众喜好,并根据他们的喜好选择电影题材。
3.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
区域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电影制作的经验和技术共享,从而提高制作水平和效率。可以通过组织电影节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
4.培养区域电影人才
电影制作需要各种人才,包括导演、演员、编剧、摄影师、美术设计师等。培养区域内的电影人才可以增强电影的多样性,提高电影制作水平和质量。可以通过设立培训机构、举办工作坊、鼓励自学等方式培养区域电影人才。
长影的综合生命力可以为长春区域电影的产业升级赋能,以此把握长春区域电影发展的新契机。长影区域电影创作的往日辉煌主要得益于其拥有一支完备的创作队伍和一大批优秀的电影工作者。然而,随着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影创作需求量日益增加,长影区域电影创作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由于电影人才的流失,区域电影市场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同时,区域电影的发展也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完全脱离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电影已不复存在。
区域电影创作中的合理性路径思考
新形势下,长影未能发挥自身的品牌效应,缺乏创作新特色,适应时代环境的能力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长影的发展。区域电影巧妙地运用镜头的时空潜力,将时空分割成多个镜头段落,这些段落又细分成无数个独立的镜头。人物角色的魅力在灵活独立的镜头前得以生动展现,这种展现虽是非连续的,但仍得到了细腻的表达。角色塑造是区域电影创作的核心,它赋予了区域电影以生命和活力。在区域电影转场的过程中,演员的场面调度是否合理,是评判区域电影创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此外,区域电影中所有的矛盾冲突和危机都需要借鉴历史学、区域学等学科理论知识来探索和解决。
区域电影史是在借鉴历史学和区域学相关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研究电影史的新路径。它不仅丰富了区域学理论在电影研究的具体应用,也拓宽了电影史研究的边界。首先,在区域电影创作中,文学剧本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区域电影创作过程中,如何优化文学剧本以达到理想状态,是区域电影创作的重要内容。其次,区域电影的创作原则以戏剧性为基础,其核心以文学剧本为主。因此,文学剧本的合理化问题需要相关工作者认真梳理并解决。最后,在区域电影创作中,需要更加注重现实性,最大程度地呈现出电影的视听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加真实、生动、有感染力的作品,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电影应以生活为参照,尽可能地还原现实,给观众带来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在文学剧本创作中,区域电影必须毫无保留地转向现实性表达,以充分还原电影对现实生活的表达。观众所看到的和所感受到的应该尽可能的真实,从而提升观众的审美体验。讨论和研究区域电影创作和改编的目的并不是要将整体与局部对立起来,而是要激发出区域电影的大众属性。在选材过程中,应遵循电影美学的要求和标准,不能混淆视听,脱离现实生活。区域空间设计应注重视听表达,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拉近电影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在改编过程中,区域电影创作的生命力应得到较好的保留。对于区域电影工作者来说,应该始终以创作人民满意的好作品为重要的创作标准,突出主流价值正确引导的重要性,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性,使其可以优化观众体验和社会认知。区域电影创作应倾向以新主流电影为导向,紧跟新型主流电影的发展趋势,促进其良性发展。例如,广受欢迎的系列电影《长津湖》,在前期剧作内容上深入探索了作品的主流创作方向,以特殊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为主要表现对象,深刻展现了小人物在面对生死抉择时表现出的胆怯及内心斗争。这种创作方式让观众更加相信伍千里和伍万里等小人物的真实存在。一部好的作品不仅要弘扬主流价值观念,还应该在表现现实方面进行巧妙构思,从细节入手,让角色立得住,让故事讲得清,这是剧本创作的根基和生命。
(作者单位:吉林动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