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青书艺韵

2024-06-17 15:45郭霍达
文化产业 2024年12期
关键词:走向世界书法艺术书法

郭霍达

现探讨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地位与发展方向。书法艺术的发展受到朝代更迭、经济重心的迁移及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从经济、政治等外部视角入手研究书法艺术,有助于促进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文化素养在书法学习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碑帖结合的研习方式对书法艺术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此外,书法教育虽然激发了人们对书法的兴趣,但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书法创作出现“功利化”倾向。因此,重视书法创作的情感本质显得尤为重要。推动书法艺术走向世界是新时代下的必然选择,不仅可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还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给人以审美怡悦和精神享受。“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书法通过汉字的书写表现情感,能让人沉浸在超然的境界中。

与经济、政治息息相关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书法中蕴含的人文内涵也不断丰富。殷商至汉是中国书法的萌芽时期,整体风格由自然随意逐渐变为工整秀丽,字形结构处理亦由繁至简,汉字书写性被不断激活,书法实用性也逐渐引人注目;魏晋时期,政局动荡,士人开始重视“自我”的价值,追求潇洒平静、自由闲适的生活方式,这一时期,王羲之在书法风格上变两汉之恢宏博大为清朗俊逸,创作了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唐宋时期,政通人和,科举盛行,书法艺术在法度与意韵中徘徊;元朝时期,“尚意”书风之弊端逐渐显露,赵孟頫等人高举复古大旗;明清时期,碑与帖、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中堂、立轴等书法作品形式的创新以及王铎等书法大家的涌现,促使书法艺术得以繁荣发展。

朝代的更迭、经济重心的迁移、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等因素无不影响着书法艺术的发展。一个时代的艺术也是这个时代文化的缩影,从经济、政治等外部因素入手研究书法艺术,可以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拓新的方向。

先文而后墨

书法是一门以文化为底蕴的艺术,创作者的个人修养、社会文化环境等均是影响书法风格的重要因素。缺乏文化底蕴的创作者只能被称为“书匠”,其书法作品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张怀瓘有云:“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文”为“道”之根本,“先文而后墨”说明书法家的个人修养是其书法的根基。

《兰亭序》是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如图1所示)。《兰亭序》记述的是王羲之与四十一位文人墨客会聚兰亭盛游之事。《兰亭序》之所以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也是因为“文”与“墨”的相映生辉。试想一下,若非胸中有丘壑,王羲之怎能在兰亭集会后有感而发,写出“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这一极富哲理的词句。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若非满腹经纶,怎会有如此旷达之胸襟,又怎知如何在逆境中安放自我,《寒食帖》又何以闻名于世。颜真卿在安史之乱后痛失从侄,若无家国情怀,怎能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写就《祭侄文稿》(如图2所示)。书法中的汉字是传达思想和情感的载体,离开文化素养,何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古人的书法创作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多数情况下,他们仅仅将书法作为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作品中的节奏变化、墨色浓淡,往往出于非主观动机,更接近自然状态。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书写工具越来越多样化,毛笔与人们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使得学习书法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这就要求书法创作者要不断提升个人素养,领会书法艺术的真谛。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书法创作者表情达意的基础,也是丰富书法作品内涵的根基。

兼收并蓄

中国书法有着独特的魅力,书法创作者必须秉持“兼收并蓄、知行合一”的态度,不断开拓思维,拓宽视野,认真审视和学习书法艺术。纵观书法艺术发展史,历代书法家在形成个人风格的过程中均做到了兼容并包。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既有“二王”之俊逸遒劲,又有欧、虞、褚之精致稳重;米芾的《砂步诗帖》在笔法上有颜书之沉雄郁柔,而在结字上却有欧体之外形竦削、中宫收紧的特征;沈曾植强调碑帖融合,其书风以碑之骨力劲健为根基,将帖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融入线条中段,实现了汉魏碑版浑穆苍茫的笔法与传统帖学萧散妍美的气韵的有机结合,提升了线条的力感和质感,极大地丰富了书法作品的内涵,最终成就了其古拙质朴的书风。

《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如图3所示)。此碑主要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塔之原委及修建经过。

“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不能用二元对立的思维看待碑与帖,若单一临碑,则易过分留意点画之斑驳起伏,行笔之震颤,并刻意描摹刀刻斧凿形成的“方角”,导致堆砌感过强,神采尽失;若单一摹帖,则易导致线质落入“虚”“飘”“滑”之窠臼,呈现出“艳俗”之态。因此,碑与帖在书法艺术学习中同等重要。这要求书法创作者将碑帖结合起来,在碑中习得点画之筋骨、结字之法则,在帖中习得书写的节奏感与韵律感。碑帖结合有利于书法艺术的长远发展,兼收并蓄是书法创作者学习书法艺术最为理想的态度。

无意于佳乃佳

“无意于佳乃佳”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古人日常书写的信札、诗稿等,虽为即兴所书,却能把字形结构、提按顿挫、气质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40岁的蔡襄收到朋友送来的水林檎花,恭敬而又愉悦地写下了表达谢意的《蒙惠帖》;文徵明的《致妻札》在密语叮咛中流露出对妻子的爱意。《脚气帖》是一封蔡襄写给友人的信札,书体以行书为主,偶有草法,行草之间过渡自然流畅,遒劲婉美(如图4所示)。苏东坡有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宋代“尚意”书风也源于此。古人的日常书写,大都信手拈来,不加任何雕琢与修饰。

当前,书法教育兴起,一方面促使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参与书法创作;另一方面,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书法创作出现了“功利化”倾向。“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书法创作者应学会享受挥毫泼墨、表情达意的过程,在法度中寻求自在,如此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推动书法艺术走向世界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推动书法艺术走向世界,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促进文化多样性、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首先,书法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美学价值。通过向世界展示中国书法艺术,可以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其次,推动书法艺术走向世界,有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形成了多元共生的文化格局。书法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其走向世界对保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推动书法艺术走向世界也是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通过向世界展示书法艺术,可以更好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国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综上所述,推动书法艺术走向世界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重视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断提升书法艺术的国际影响力,让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璀璨的光彩。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走向世界书法艺术书法
书法
阅读,让你推开门走向世界
书法欣赏
韩国电影成功走向世界的举措及其启示
书法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黄美金 让建盏走向世界
所谓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