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典音乐钢琴表演的变革创新

2024-06-17 03:58周思聪
艺术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传播模式古典音乐

摘要:目的:文章探索古典音乐钢琴表演的变革与创新,旨在为年轻的古典音乐钢琴表演者更好地表演提供参考,同时推动中西方音乐融合和跨文化交流。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明确古典音乐钢琴表演变革创新的必要性,进而从多维度分析古典音乐钢琴表演变革创新的实现,如可结合科技发展成果——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以增强古典音乐钢琴表演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推动古典音乐钢琴表演的多元化发展。结果:研究发现,使用现代舞台设计和多媒体工具能使古典音乐钢琴表演更具吸引力,有助于吸引年轻观众。创新的演出形式和内容的二度创作能有效促进古典音乐钢琴表演的现代化传播。结论:古典音乐作为一种“通用语言”,具有无可比拟的跨文化交流优势。通过整合现代科技和创新的舞台艺术设计,古典音乐的传播效果和公众接受度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中国的古典音乐钢琴表演者应当积极拥抱科技,改变传统观念,并借助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最终实现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和中西方音乐的融合。这不仅有助于古典音乐的长远发展,还是中国古典音乐钢琴表演者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古典音乐;钢琴表演;艺术设计;传播模式;超级舞台;跨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9-00-04

1 问题的提出

“古典音乐”一词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特指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的欧洲音乐,音乐史上称作“古典主义音乐”;广义指作曲家通过艺术性构思与作曲过程创造出来的一种音乐样态,也常被称为“艺术音乐”或“严肃音乐”[1]45。如何通过践行“超级舞台”艺术设计理念和提高舞台设计科技含量等方法来增强古典音乐钢琴表演的吸引力,推出如好酒一般醉人的音乐,被纳入古典音乐钢琴表演艺术设计的研究范畴。针对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境况,研究如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优美动听的古典音乐分享给更多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典音乐是全人类的艺术瑰宝,要会欣赏并从中汲取营养,以获得丰富的艺术享受和精神启迪。

2 现有观点

20世纪现象学代表人物波兰哲学家、美学家罗曼·茵加尔顿(Roman Ingarden)认为,艺术作品既不是实在客体,也不是观念的对象,而是特殊“意向性对象”[2]。艺术作品包含不确定性,强调主体的再创造,为音乐表演确定实践中的定位,积极参与二度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3]。世界文化艺术管理学会创始人弗朗西斯·科尔伯特(Francois Colbert)教授指出,良性的艺术传播要通过寻找“栖息点”、进行“认知探索”和形成“文化烙印”完成周期循环。艺术体验的良性循环是艺术传播的重要特征,有良性体验的艺术才能持久传播,古典音乐便是如此。现代法国辩证法之父亨利·列斐伏尔在其空间生产理论中提出空间三元辩证法,提供了一条连接空间和媒介的通道。音乐传播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文化在社会环境中被交流与共享的系统过程,其本质是“信息化了的音乐文化”[4],“演出舞台”不再是一个物理场所,而是一个可以无限大的“空间”。

古典音乐钢琴表演者自我突破和表演模式创新非常必要。在此过程中,唯有运用现代科技充分挖掘古典音乐的精髓,将精华进行现代“提炼”、艺术转化、具象显示,才能实现大众传播。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当代中国古典音乐钢琴表演者最终应通过对中西方古典音乐的交融性研究和艺术化传播,才能推动实现西方优秀古典作品的大众化传播,同时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3 古典音乐钢琴表演的变革创新

3.1 古典音乐钢琴表演变革创新的必要性

古典音乐经历几百年风雨,其发展从未中断过,如今仍以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陶冶人们的情操。毋庸置疑,近年来古典音乐遭受了正面挑战——一是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对其持续冲击,古典音乐爱好者减少;二是古典音乐钢琴表演人才培养信心受到打击,长周期、高成本的投入与低收益间的不平衡动摇了家长培养孩子的信心,弱化了古典音乐学习者的信念。如果任其发展,不仅会造成未来中国古典音乐钢琴表演人才的断层,还会触及文化选择和音乐价值的重选,产生持续的消极影响。

长期以来,古典音乐钢琴表演总给人票价高昂、现场呆板、表演枯燥等印象,增强古典音乐钢琴表演的欣赏性一直是从业者持续探索的课题。对于学术圈外的一般欣赏者,其实无须对音乐进行过多的学术性解读[1]48,观众与音乐所建立的联系以理解为目标、融入为感知、共情为最优。古典音乐只有走进大众生活,才能得到大众的理解和欣赏,进而得到更好的传播。如果拘泥于传统,古典音乐必将被日新月异的社会淘汰。

古典音乐钢琴表演的变革创新可从以下四个维度实施:一是表演者思维转变;二是曲目二度创作;三是演奏形式变革;四是舞台艺术设计和技术提升。

3.1.1 表演者思维的转变

钢琴表演者有其自身魅力,以技为型,以音为魂,用钢琴传递情绪、描述心声、突出意志、表达观点、引起共鸣[5]。数十载艰苦的钢琴训练铸就了表演者的艺术表现力,但因长期专注单一技能而较显封闭,对外在变化不太敏感,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不断迭代更新的新技术容易产生抗拒心理。因此,为使古典音乐钢琴表演契合时代发展需求,钢琴表演者须积极转变思维,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新技术和新技能,这对于提升表演吸引力和增强古典音乐的传播力非常重要。进一步,如果能通过打造个人IP,发挥“高颜值、高学历、高素养”三高优势,再借助网络多平台展示,增强观众黏性,对古典音乐钢琴表演的大众化传播极为有利。

3.1.2 古典音乐曲目的二度创作

在古典音乐领域,作曲家是原创主体,乐谱是展示诉求的载体,表演则是作品阐释的结果[6]。根据现象学理论,表演者可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通过对乐谱的二度诠释,表演者以自己的风格呈现作品,能更好地展示自身魅力,进而感染观众。如理查德·克莱德曼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融为一体;马克西姆将古典旋律与流行元素结合演绎,创作出广受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赞誉的《克罗地亚狂想曲》和《出埃及记》[7]76。表演者二度创作时,还可以在音乐理论、演奏技巧、表演类型、曲目节奏以及情感表现等方面进行创新,如加入民族或喜剧元素,增强古典音乐作品的亲和力和趣味性[8]。

3.1.3 演出形式变革

利用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进行关于古典音乐会消费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古典音乐太无聊,这使我困倦”和“古典音乐是过时的和特殊的兴趣,我喜欢更现代化和流行的音乐或其他娱乐活动”两个选项的人数比例达到29.56%。说明刻板单一的表演形式是观众不喜欢古典音乐的重要原因之一,推进表演形式变革或可解决这一问题。

一是增加线下互动环节。传统古典音乐钢琴表演通常采用单人侧身面向听众的方式[9]。这种形式虽有利于塑造钢琴表演者形象,却不易实现台上台下的互动,更难引发台下观众的共鸣、共情,难以满足当前网生代观众的参与需求。现代技术的介入,可从听、视、嗅三个维度为观众构建“真实”场景,如针对神话或战争主题的古典音乐打造仙境或战场场景,增强观众参与感。同时可增加接弹、斗琴、大师答疑等环节,可在提升观众兴趣的同时,释放观众精神压力,吸引年轻人积极参与,对普及传播古典音乐大有益处。

二是转换实景场所。5G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音乐表演的全球化展示和线上同步协奏成为可能。中国拥有许多尽显大自然神奇造化且历史积淀深厚的景致,合理运用这些景致开展古典音乐钢琴表演能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10]156。

三是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基层演出。由政府出面,组织各类专业或业余艺术团体到基层演出,不仅给音乐人才提供了锻炼机会,还有利于古典音乐钢琴表演的线下传播[11]124。当前流行的Live music house(音乐现场演出室)乐队表演模式为知名度不高的原创乐手及热衷于个性文化的年轻受众提供了一种音乐互动方式,他们在社区小舞台、学校教室等小型场所演出,与大众“零距离”接触,让古典音乐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3.1.4 舞台艺术设计

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提出构建舞台表演综合设计仿真系统等目标[12]1,科技和演艺整合创新已是大势所趋。智能化舞台正挑战大众的认知,开启舞台艺术新模式,发挥人工智能自主、推演能力,摆脱原舞台的间离感,从“你演我看”转换成观众沉浸式参与式“共情体验”[13]。

国家大剧院的车台、灯光、升降系统使现场舞台表演与虚拟舞美无缝对接,使表演艺术、观演环境、视觉特效、声效环绕、运动呈现实现有机融合,打造了亦真亦假、如梦似幻的舞台效果。例如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突破传统镜框式布局,表演空间由四层转台、三层轨道和精密的数字机械构成,创造出如水般流动的效果,让文物“活”了起来,将观众带到宋代的写意山水之中,视觉艺术魅力堪称惊艳[12]1。

传统的舞台设计复杂,效率不高。如幕布通常由大幕、二道幕、三道幕、前沿横帘幕、纱幕和星空幕等组成,蝴蝶幕是传统钢琴表演背景首选,但缺点明显。现代虚拟舞台转换快捷,LED背屏、全息投影、电脑灯等现代智能设备使表演者不再独处舞台中央,虚拟光影可以让表演者完美嵌入任何场景中,令人目不暇接[14]。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打破时空界限,将虚拟与现实完美结合,实现多媒体技术交互融合的艺术升华;《伟大征程》声光电网融合,运用VR和AR结合实体道具、阶梯和旋转舞台设计,立体展示、渲染、烘托,在虚幻与现实、动态与静态里自由转换,增添别样色彩和艺术感召力[10]156;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AI技术大放光彩,AI李白现身吟诗作赋,功夫熊猫为八段锦助兴。AI技术正重塑内容输出,古典音乐钢琴表演须跟上时代步伐,以勇于改变的姿态积极吸纳AI技术,以实现古典音乐钢琴表演的新突破。

3.2 古典音乐钢琴表演借助现代传播媒介创新传播模式

经历岁月洗礼,当前的古典音乐作品都是精品,与流行音乐相比,古典音乐拥有经久不衰、常听常新的优美旋律[7]76。现代传播的交互性、即时性、多元性特点,对古典音乐钢琴表演的大众化传播提出新要求,表演者只有挖掘出其契合现代传播模式的特质,才能在当前的音乐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并发挥长尾效应。

1954年,美国传播学创始人威尔伯·L.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中第一次提出大众传播概念,认为“古典乐圈”重叠性以古典音乐的传播最有效。2002年成立的美国室内乐四重奏乐团Salut Salon,以普及发扬高雅音乐为宗旨,以创意百出的跨界方式、轻松幽默的表演风格、激情四射的演奏形式、叹为观止的演奏手法诠释古典音乐,获得全球观众认可。乐团的视频和音频在全球各大主流媒体上传播,乐团也收到著名电视台的邀约[15]。这说明良好的表演形式加上合适的媒介传播可使古典音乐钢琴表演在市场饱和的环境下重获新生。

如今舞台已不单指某个实际场所,而是物质空间或虚拟空间无限大的“超级舞台”。举个例子,《声入人心》这档湖南卫视的音乐节目[16]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是因为其运用了“跨界音乐”。它将歌剧、民歌、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揉在一起,创造模糊不同领域边界的“跨界音乐”,使大众感受到严肃音乐的魅力及深度。《声入人心》的成功证明了古典音乐的大众化传播具有可行性,古典音乐仍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古典音乐钢琴表演也可积极借鉴《声入人心》的模式,在表演中、舞台设计中融合其他音乐元素。当前,还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古典音乐钢琴表演的社交化传播,发挥古典音乐潜在优势,拓展古典音乐的传播与发展空间。

3.3 古典音乐钢琴表演变革创新促进中西方古典音乐融合和跨文化交流

历史证明,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为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17]。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内涵丰富,是西方文明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中西文化深度交流的重要法宝。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掌握中西方通用音乐“语言”的古典音乐钢琴表演者,理应承担起跨文化交流的使命,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老一辈音乐家们为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贺绿汀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同西方理论创作技法结合,创作出既有中国民族风格又有西方色彩的系列钢琴曲。同时,广为流传的民族经典曲目被优秀的作曲家们改编成耳熟能详的钢琴曲,如王建中的《梅花三弄》《百鸟朝凤》,黎英海的《夕阳箫鼓》《阳关三叠》等,使从西方引进的“器乐之王”——钢琴发出了“中国之声”。

当代中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青年音乐家,如郎朗、王羽佳、王健、廖昌永、魏松以及吴碧霞等,他们的艺术水平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11]128。在表演形式上,音乐工作者们持续创新,如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交响乐团与中国乐器打鼓合奏,钢琴与唢呐合奏相得益彰,让人耳目一新。古典音乐钢琴表演者们积极创新变革表演形式、演奏技法等,必将推动中西方古典音乐融合和跨文化交流。

4 结语

古典音乐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古典音乐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古典音乐钢琴表演亟须突破传统表演范式,积极借助新的技术、新的表演模式以及新的传播渠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生机,经久不衰。中国古典音乐钢琴表演者们在深耕国内古典音乐推广事业的同时,还要致力于国际音乐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希望文章提出的变革创新方式可为古典音乐钢琴表演者们提供借鉴,最终推动古典音乐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国忠.我们依然需要古典音乐[J].书城,2023(8):44-50.

[2] 黄莹.茵加尔顿现象学理论对钢琴表演艺术实践的启示[J].中国音乐学,2009(1):126-130.

[3] 张前.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5(1):36-41,35.

[4] 白少伦.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古典音乐视听传播研究:以西安交响乐团线上音乐会为例[J]. 音乐天地,2023(9):30-35.

[5] 杨崇军.钢琴音乐舞台运用与艺术场景塑造[J].艺术评鉴,2018(4):64-65.

[6] 吕晓莉.大学生流行音乐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7-26.

[7] 沈一郡.论古典音乐在当代中国的发展[J].艺术评鉴,2017(19):75-76.

[8] 刘芸芸.钢琴伴奏与中国民族乐器演奏及其融合探讨[J].艺术评鉴,2023(9):73-76.

[9] 陈静.探析钢琴表演艺术今后的发展方向[J].黄河之声,2014(15):22.

[10] 吕威.论主题音乐会的文化艺术内涵[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2(3):153-157.

[11] 顾允珏.德国普及严肃音乐的文化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与现代化,2013(6):123-128.

[12] 李荣坤.数字化为舞台艺术注入科技力量[J].中国文化报,2023-07-26(002).

[13] 郭文庆. AR增强现实技术对舞台艺术发展的影响[J].名家名作,2021(6):158-159.

[14] 耿传庆.浅析钢琴表演在舞台设计中的视觉艺术[J].黄河之声,2018(21):33-34.

[15] 张静.跨界组合“Salut Salon”的跨界行为分析[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9.

[16] 杨静一,肖艳.严肃音乐在大众视域跨界传播的可行性研究:从《声入人心》节目谈起[J]. 音乐传播, 2019(Z1):189-191.

[17]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我们的新时代[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63.

作者简介:周思聪 (1996—),男,博士,研究方向:钢琴表演、数字音乐。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流传播模式古典音乐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集大成的交响乐《英雄》:兼谈怎样听古典音乐
微信公众号崛起背后
美式幽默文化研究
网络自制节目的传播模式和发展趋势
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校园外语传播模式研究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健康养生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播的模式和要素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