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珏 刘颖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活页式教材;开发与实践
0 引言
教材建设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如何设计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更具创新性、更具有实用性的教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材是为了辅助“教”而设计的,而信息化教学2.0时代的教材是为了辅助“学”而设计的[1]。基于这一理念,国家的多个政策性文件,都要求改革传统的教材编写体例,构建方便学习、更新及时、易于理解、贴近实际、多媒体信息嵌入的互联网新形态活页式或工单式模块化教材。
1 活页式教材开发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活页式教材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满足教育改革对个性化、差异化教学的需求。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中提到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职成厅〔2021〕3号)中强调加快建设新形态教材,分批次组织院校和行业企业、教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等联合开发不少于1 000种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3]。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具备护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的优秀人才,能在医疗卫生机构担任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科研工作的高品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方式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着重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为此,需积极投身卫生行业调研,深入了解护理岗位的职业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开发活页式教材,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合,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的衔接,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巧和临床决策能力。
2 活页式教材的开发
2.1 教材开发思路
《护理信息技术》活页式教材将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贯彻在教材开发的整个过程中,突出医院与学校两个主体在协同开发教材中的主导作用,抓住教材开发流程中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结构设计3个关键点,拟从学生、教师、医院3个层面实施教材的应用与反馈,进而不断优化教材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以期开发以学生为本位、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与岗位需求同步、护理信息技术同步、行业发展同步的新型活页式教材。
2.2 教材开发过程
教材开发过程,如图1所示。
2.2.1 调查论证
对护理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及教材现状展开深入调研。通过编制访谈大纲,对参与活页式教材制作的各领域、各学段的教师进行访谈,探讨活页式教材的开发状况及问题成因。针对卫生高职校的护理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现行教材的观点,深入剖析教材存在的不足及开发难点,以期获取基于医教协同活页式教材开发的策略。同时,设计《护理信息技术》活页式教材开发需求调查问卷,在五年制卫生高职学校师生及合作医院中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护理信息技术》活页式教材的开发需求,使教材开发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2.2.2 教材开发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护士职业岗位要求进行了全面剖析,进而明确课程目标及职业能力要素。组建教材开发小组,成员包括医院医生、护师以及卫生高职学校任课教师等,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为教材编写提供了有力支持。并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和活页教学内容。在编写过程中,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力求教材内容贴近实际、富有创新。同时,构建《护理信息技术》活页式教材建设框架,设计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护理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教材开发过程中注重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助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1) 明确岗位要求,厘清职业技能。对卫生行业单位进行深度调研,以明确护理岗位所需的技能、知识及素养,为制定教材中的工作任务清单提供有力依据。经过调研分析,形成了护理职业能力分析表,如表1所示。
2) 设置学习情境,细化任务清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非被动地从外部世界吸纳,而是在个体与外部环境互动及主动建构的过程中生成,知识建构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充分领略现实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通过与实际情境的互动,提升知识应用的能力。针对护理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繁多,技能要求较高的特点,模拟医院实际工作环境,对各个知识点进行项目细分,列出具体的任务清单,并根据临床工作流程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3) 丰富教学资源,凸显教材特色。教材内页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为教学引导区,详述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设计流程;右侧为学生笔记区,便于记录学习过程、梳理重难点及完成学习任务。各个项目独立且完整,学生可根据需求,选择系统学习全书内容或单独学习某个项目,使教材更具灵活性。此外,教材配套微课、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学生只需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讲解,内容直观且多样。
2.2.3 应用研究
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信息技能和综合素质,将行动研究法应用于《护理信息技术》的教材实践应用中。该研究法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医院对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
为了全面评估教材的质量,从学生、教师和医院3 个层面对教材进行评价。学生层面主要关注教材是否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是否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信息技能和护理专业知识;教师层面则关注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组织结构是否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否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医院层面则关注教材是否能满足护理岗位的实际需求,是否有助于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此外,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实施→评价→反馈→修正→实施”的循环方式,对教材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组织结构等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这种循环方式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材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目标。
3 活页式教材的实践
采用活页式教材,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技能,对教学内容进行重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活动。在学校和医院专家的共同参与下,教材建设内容全方位模拟护士工作站,紧密贴合卫生行业实际工作。学生在此环境中,得以真正实现“做中学”和“学中做”,能真实地在临床工作环境中学习从而掌握相应的护理实践技能。本文以护理信息技术课程项目四——操作护理电子病历系统为例,详述教学实施过程。
3.1 实施对象
选取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2级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护理信息技术》活页式教材样例设计教学实施对象。
3.2 实施过程
3.2.1 导入任务情境
根据项目单元的学习内容,向学生阐述护理电子病历的任务情境:基于国家政策的呼吁和现实环境的需求,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题均以电子病例的实施和应用为主,我国电子病历市场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逐渐迈入智能化应用领域。护理电子病历的应用推动了护理管理创新,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强化了规章制度的落实,实现了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管理[5],为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2 明确任务目标
教师向学生明确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与工作任务:
1) 掌握护理电子病历的基本概念及功能;
2) 理解电子病历的意义;
3) 能运用电子病历进行程序化作用,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解决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2.3 发放任务书
利用泛亚学习平台,发放工作任务书,使学生明确学习电子病历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其具体要求为:
1) 学习护理电子病历的相关知识;
2) 小组讨论探究电子病历和纸质病历的区别;
3) 小组合作完成电子病历系统的录入。
3.2.4 任务分组
根据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分工来协同完成电子病历的工作任务,如表2所示。
3.2.5 任务实施
本课程旨在深入探讨电子病历的内涵,让学生对病历的定义、类型和内容有更全面的理解。课程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课程开始,教师将引导学生理解护理电子病历的功能,通过整理教学资料,使学生对电子病历的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接着,学生将借助学习平台的相关文献,对国内外电子病历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从而概括出电子病历的发展趋势。在课程的中段,学生将通过扫描电子病历系统演示的二维码,详细了解电子病历系统的操作流程。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方法,还能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课程的最后,学生将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通过交流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电子病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6 评价反馈
学生填写工作单,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提交工作任务清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运用自评、他评及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习成果进行全方位评估。借此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发现并解决问题,进而及时改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2.7 知识总结
在圆满完成任务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次教学模块的归纳与总结,旨在协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知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实践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同时,通过设置拓展性提升及研究性作业,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强化所学内容,奠定扎实基础。
4 结束语
活页式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学习体验,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活页式教材也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工具,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活页式教学适应性较差,个别任务难度过高等。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教材和教学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