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散文中绿洲地理的色彩书写及意义阐释

2024-06-16 02:34:23王敏黄小莹
流行色 2024年3期
关键词:李娟散文

王敏 黄小莹

摘 要:纵观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色彩书写,极大地扩展了文本写作的情感表现与叙述内涵。作为一名新疆作家,李娟在其散文中呈现出了亲和新疆绿洲地理色彩书写,绿、蓝、金三色是其写作的主色调。本文通过对其描写空间中色彩的交融碰撞、单一色彩渲染情感氛围、多重色彩营造意境空间这三种艺术表现方式的分析,意在阐明揭示出了李娟散文书写的生命蕴含以及审美召唤在文本中的呈现特点。总体而言,李娟色彩的书写呈现出了一种从感觉精神层次的色彩反映到感情精神层次的色彩表现,以及人的全面精神在色彩艺术中的升华的三阶段,展现出了其色彩书写的艺术道路。

关键词:李娟;散文;色彩书写;绿洲地理;审美召唤

Abstract: Color writing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ks has greatly expanded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narrative connotation of text writing. As a writer from Xinjiang, Li Juan presents the geographical colors of Xinjiang oasis in her prose. Green, blue and gold are the main colors of her writin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ree artistic expression modes, namely, the blending and collision of colors in the description space, the rendering of emotional atmosphere by single colors, and the cre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space by multiple colors, this paper aims to clarify and reveal the life implication of Li Juans prose writing and the pres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esthetic call in the text. In general, Li Juans color writing presents three stages from the color reflection of feeling spirit level to the color expression of emotional spirit level, as well as the sublimation of peoples overall spirit in color art, showing her artistic path of color writing.

Keywords: Li Juan;prose;color writing;oasis geography;aesthetic calling

0 引言

在现当代文学写作中,色彩书写屡见不鲜。张爱玲的小说中将色彩与感官意象交织,暗示隐秘情感的压抑扭曲;艾青诗歌中将色彩赋予土地及太阳意象,展现出了极具象征意义的色彩书写;莫言的小说中通过反复运用红色描写,展现出高密东北乡澎湃原始的生命力;苏童的小说以色彩意象取胜,赋予小说极富隐喻意义的情感表达。现当代文学作品中色彩的书写极大地扩展了文本写作的情感表现与叙述内涵。在新疆作家李娟的散文中,对绿洲地理的较高频次的色彩书写展现出了极具地域性与景观性的审美意蕴。北疆大地上的森林草原、河流天空、日光沙丘、白桦林与向日葵地都是可被颜色附着意义的审美对象,并以极具视觉冲击的色彩表现呈现于接受者的视野之中,召唤着读者们进入绿洲地理的色彩空间场域。总体而言,李娟散文中的色彩书写呈现出了新疆绿洲地理的色彩风貌,以亲和自然的原色书写展现出了色彩之美,并重新唤起了我们对自然色彩的感官体验与美学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李娟的色彩书写呈现出了一种从感觉精神层次的色彩反映到感情精神层次的色彩表现,以及人的全面精神在色彩艺术中的升华的三阶段,展现出了其色彩书写的艺术道路。

1 李娟散文中绿洲自然色彩的书写

李娟的色彩书写以绿洲地理为背景,书写自然色彩的原始风貌,并通过色彩书写构建起了一幅北疆大地的多彩画卷。在李娟散文的书写中,其以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视觉经验构建起了绿洲地理风貌的色彩书写以及其间的牧民转场迁徙、农人耕作劳动的绿洲生活图景。李娟在书写色彩时,着力突出了色彩的自然属性以及区域色彩文化符号,以绿色深染森林草原之色,以蓝色泼墨天空河流之色,以金色点染白桦林、向日葵之色彩,由此突出了绿洲地理自然色彩的书写。

1.1 自然绿色的书写

李娟以绿色书写勾画出了草原、森林、沼泽、戈壁等绿洲自然的地理面貌。李娟的色彩书写以迁徙行走作为观看视角的迁移,进行地理空间色彩的感知与书写,就此来看,行戈壁、进草原、穿森林构成了其独特的行走与观看视角。当李娟身处高处,俯瞰整个荒野戈壁,绿色是最显著的颜色。乌伦古河拖曳出了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绿痕,紧紧依附在河流两边的绿色林带和田野也宛如一条绿色的生命之河。这条绿色的生命之河滋养出了戈壁中人们赖以生存的绿洲环境。当李娟进入戈壁,绿色是生长在周围的大面积耕地农作物,绿色就在前方,而两边的绿色则漂浮而起,如梦幻一般。随着戈壁上向日葵的蓬勃生长,一片绿色海洋也拔地而起,绿洲戈壁也发生了变化。当李娟随着牧民由荒野戈壁进入前山夏牧场继而转入深山夏牧场,草原森林的颜色也发生变化。进山处先是浅绿而后是深绿,进入深山则是一个均匀的绿色世界,由此到达水草丰茂的深山夏牧场。跟随牧民的转场迁徙,戈壁、草原、森林、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中的绿色由浅变深,由点染到铺陈,其色彩变化也逐一在我们的眼中展现,与此同时,我们也在阅读中也建构起了以绿色作为底色背景的绿洲地理空间。

1.2 泼墨蓝色的书写

李娟以泼墨蓝色勾画出了天空河流的形态变化,并在跟随牧民转场迁徙的过程中,展现了不同状态、不同季节,天空河流颜色中纯度与明度的变化。行走在荒山,蓝天凛冽,蓝色的饱和度极高,似要滴下一滴“蓝”;进入森林深处,抬头看天,蓝天则如燃烧一般,蓝得灼人;身处深山夏牧场中则在白色雪山、墨绿森林的映衬下,“天空蓝得响当当”[1]223。这三处地点关于蓝天的描写中,根据周围遮挡物、阳光透射率的不同而呈现出了程度不一的饱和度与透明度的蓝色,同时,其色彩书写也展现出了感觉精神层面的色彩反映。在游牧迁徙的过程中,雨天不可避免,下雨前后天空也呈现出不同的蓝色。下雨前的蓝天,“一汪巨大的圆形蓝天停止在那处,像是立刻会有湛蓝冰冷的液体倾泼下来。”[1]252雨后的天空,有白云出现在蓝天中,天色为湛蓝。在牧民迁徙的过程中也偶有深夜舞会,深夜行走在去舞会的路上,天空色彩的呈现也别具特色。傍晚的蓝天,“蓝幽幽的,只有几团薄薄的絮状云雾”[2]147;深夜的蓝天,“天空光洁,因镀满月色而呈现迷人的浅蓝。”[3]李娟在形容冬天河流的色彩呈现时也多用蓝色,冬天的大河是宝石蓝色,是寒气逼人的,如一川碧玉;结着冰的小河则是幽幽发蓝。天空与河流作为李娟参与迁徙转场生活中的日常所见,在其极为丰富的视觉体验中,通过其感觉精神层面色彩反映的不同,展现出了不同程度饱和度与透明度的蓝色。

1.3 灿烂金色的书写

最后,李娟以向日葵、白桦林、麦田、芦苇等色彩呈现的铺排书写展现了金秋大地的绚烂。《遥远的向日葵地》中专写《金色》一篇着力铺排金秋时节的色彩呈现。万亩葵花的金色是亮堂堂的金色;白桦树的金色是光芒四射的黄金;麦田的金色则富于深沉的安抚力量;饲草的金色是高处的光明;芦苇之金,水气充沛,它最脆弱,最缠绵,最无助;月亮的金色是黑暗的金色,孤独而自由;蜜蜂是最微小的金色;蜂蜜的金色则蕴含着亿万公里的金色飞翔——面对这全部的金色,葵花缓升宝座,端坐一切金色的顶端。秋天的金色成为了李娟散文中最温暖、最安心、最沉稳力量的色彩书写。

在李娟的散文书写中,其色彩多取自草原、森林、河流、天空、金秋万物,并在以绿色、蓝色、金色为主的色彩书写呈现出了一种亲和自然的色彩形象。在绿洲自然地理风貌的展示下,李娟的散文以绿洲地理色彩的原色、纯色勾画出了绿洲多彩风貌的自然景观。

2 李娟散文中绿洲地理的色彩表现形式

在李娟的散文中以绿、蓝、金三种色彩书写为主,展现出了亲和自然的绿洲地理的自然色彩书写。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李娟散文的色彩书写主要呈现为三种表现方式,其一为空间中色彩的交融碰撞进而展现出绿洲地理空间的颜色与形体;其二,表现为以单色着力渲染散文的情感氛围;其三,表现为以多重色彩营造散文的意境空间。

2.1 空间中色彩的交融碰撞

赵树勤在《当代女性书写与现代绘画色彩美学》中说道:“从绘画的发生意义上看,对视觉印象的表现,作为形式构成的基本原素,色与形当然是共生的。”[4]在绿洲地理空间的自然布局下,色彩呈现出了延伸、蔓延、扩展,进而构成了空间中色彩的交融碰撞,并在视觉范围内形成局部关系感。

李娟在《坐班车到桥头去》中写坐班车从桥头到富蕴县的经历以及从富蕴县回桥头的记忆,她详细记录了班车从高原到丘陵再到盘山道乌恰沟进入平原戈壁的景观。班车经过可可苏之后,翻越达坂,在半山腰的视野中,只有色块与色块之间的碰撞,充斥在山间的腹地。“从半山腰往下看,眼前又是一处平坦开阔的山间腹地,金色的向日葵铺满了左边的视野,而右边是苜蓿的海洋。中间的道路平直、漆黑,被两排高大整齐的树木夹簇着。更远的地方是青白色的伊雷木湖一角。”[5]153车行高处,目之所及,大自然如调色板一般展现出了巨大的色块之间的碰撞,远处有青白色,近处则有金色与绿色的视觉碰撞,其间漆黑道路构成色块之间的分割,三种色彩,三种空间上的分布,在视觉的控制下构成了色彩与造型的整体感,展现出了新疆自然地理的广阔性与辽阔感。

《遥远的向日葵地》(图1)中则是写北疆辽阔的荒漠戈壁的赭黄色与向日葵地蓬勃生长的绿色之间的碰撞。在辽阔的戈壁荒漠上,向日葵蓬勃生长,绿色波浪层层卷来,绿色的延伸、蔓延、扩展带着一种震撼人心的绿色。这种震撼人心的绿色形成戈壁上的一片绿色,并与荒野戈壁的赭黄色形成了一种碰撞。而当向日葵收割之后戈壁的赭黄色再次显现,仅剩一条绿色林带成为了唯一可以勾画绿洲地貌的标识物。这部散文是以李娟对北疆绿洲中耕地变化深刻、精细、具体的感知为基础而展开的写作,并通过色彩与线条的勾勒呈现出了空间环境的变化。在李娟全面的感觉与感知中,色彩变化成为展现这片土地过去与现在的可视运动,并揭露出了土地地貌与生态的变化。

2.2 单一色彩渲染散文的情感氛围

李广元在《东方色彩研究》一书中谈到,大量原始时期的遗迹向我们显示,古人在开始发现色彩的长时期用色的单一性造成了视觉上色彩倾向,这种由单色所造成的倾向性从视觉感染力看更单纯、更直接并进而可以形成某种具有倾向性的情感。[6]53,54绿色作为荒漠戈壁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色彩,构成了李娟散文中对绿洲自然地理最深切的色彩倾向以及情感投射。李娟散文中对单色的运用合乎色彩艺术创作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因此其写作也可以获得游牧民族自然空间场域的审美感受与审美体验。

李娟通过“绿色”营造出了一个原生态自然舒展的空间环境色调。其中“羊道三部曲”主要写李娟跟随哈萨克牧民的转场,从南面的戈壁一路向北面的阿尔泰山脉迁徙流动的过程。从春牧场到前山夏牧场再到深山夏牧场,从春天到夏天的季节变动,从山脚到深山的景观变化,在这其中“绿色”无疑是可以体现其地理景观的渐变过程。当李娟迁徙到夏牧场后,描写出了绿色所带来的冲击感受。“刚才一路上全是巨大的顽石与苍翠的林木相交杂,去年的枯枝与先发芽的新绿斑驳辉映,而眼下却是一个均匀的绿色世界,像铺天盖地披了条绿毯子似的。……全是绿地,全是沼泽。只有高一点儿的绿和低一点儿的绿,没有深一点儿的绿和浅一点儿的绿之分。”[2]269完全到达深山草场时绿色则令人惊叹。“这样大面积的深绿和下面沼泽地清亮欢欣的浅绿撞合到一起,令整条寂静的山谷充满了惊叹。”[1]185在李娟对绿色的书写中,伴随着从春到夏,从荒漠戈壁进入到森林草原的迁徙转场之途,其色彩的变化也从新绿的斑驳辉映到匀绿的铺天盖地再到完全绿色的碰撞惊叹。在这一场迁徙之途中,不同季节、不同牧场呈现出了不同的色彩感觉,进而通过色彩的书写凸显出了感觉在处理色彩连续对比中互相协调的作用。正如李广元所说:“这种由视觉为主自动建立的连续对比和同时对比,使色彩感觉建立了丰富的层次。”[6]137在李娟对绿色牧场的书写下,强烈的感情推动和引导,使其表现出了牧民转场迁徙过程中的自然空间空间场域所带来的审美感受。

从李娟对色彩的书写来看,色彩不仅在于反映事物的内容,更在于唤醒着情绪与情感。李娟对“绿色”强烈的抒情,表达出了李娟在自然中强烈的情感冲动与情感指向。李娟在《通往一家人去的路》中写道:“站在山顶上往下看,整条河谷开阔通达,河流一束一束地闪着光,在河谷最深处密集地流淌。草原是绿的,沼泽是更绿一些的绿,高处的森林则是蓝一样的绿。我爱绿色。为什么我就不能是绿色的呢?我有浅色的皮肤和黑色的头发,我穿着鲜艳的衣服。当我呈现在世界上时,为什么却不能像绿那样……不能像绿那样绿呢?我会跑,会跳,会唱出歌来,会流出眼泪,可我就是不能比绿更自由一些,不能去向比绿所能去向的更远的地方。”[5]192在这一段李娟对“绿色”的自白中,“绿色”代表着草原、沼泽、森林等一切绿色的事物,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绵延不绝与蓬勃生机,更象征着自由、澎湃、奔腾、热烈以及原初的生命冲动。这一段关于“绿色”的书写可以说是李娟散文的注解,从对绿色的书写到对绿色的情感表露,是李娟对自然空间色调进行审美活动的结果,是对客观色彩进行视觉的纯化与心灵多重体验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李娟借由绿色的书写实现了感情在主体内外的和谐。

2.3 多重色彩营造散文的意境空间

色彩之间的对比涉及色彩的饱和度、渗透性、映衬以及扩散的对比。在李娟的散文书写中主要表现为不同色相的对比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色彩映衬,并在色彩的书写中构建起了其散文写作的意境空间。

首先,李娟通过金色与蓝色不同色相的纯度对比突出秋天意境的辽阔感。“色相对比是中国传统绘画设色的主要方法。这种色彩结构比较典型的特征是视觉效果庄重稳定。各种纯正的饱和色相在整个色彩结构中,仍然各自放射着自身的本质色性。”[6]96李娟在《遥远的向日葵地》中写道:“面对这全部的金色,葵花缓升宝座,端坐一切金色的顶端。这初秋的大地,过于隆重了。以致天地欲将失衡,天地快要翻转。天空便只好越来越蓝,越来越蓝,越来越蓝。”[7]初秋的大地布满金色,而头顶的天空却是越来越蓝,大地之金与天空之蓝的对比,纯粹的色彩碰撞泼墨出自然之颜色的澎湃与倾覆,也在色彩的对比中渲染出了浓烈的情感。在李娟的色彩描写中,蓝色的色相清晰,明度与清晰相对适中,呈现出了一种秋高气爽的审美感受;金色的色相明丽灿烂,明度与清晰度较高,呈现出了一种大地沉稳有力的审美感受。在金色与蓝色两种强烈的色彩对比中,逐渐拉开了天和地的距离,着力营造出了一种秋天“天高气爽”的意境空间。

其次,李娟通过不同植物之间色彩的映衬书写展现出了森林之中花草的丰富灵韵。在“羊道三部曲”中森林深处的各色小花竞相绽放,色泽浓艳、黄到发橙的蒲公英;岩石峭壁上随风飘扬不知名的白色的花;深山处开在木屋顶上又深又浓的白色、蓝色以及黄色的虞美人;对岸森林中齐腰的白色花海;山谷里艳艳开着的红色和粉红的花;河边幽幽生长的蓝紫的鸢尾;森林边阴凉之处的簇拥在枝头深红的野牡丹等等都与天空的蓝、森林的绿、幽暗墨绿的河流构成了一种色彩的映衬。森林幽谷之中的野花在李娟的注视中,被赋予色彩、被投射情感,虽无名盛开但自在娇艳。花朵的色彩的附着灵韵,似乎远在一定的距离之外,但感觉上却是如此贴近,由此,独特的审美感受产生,自然的灵韵光辉也显现了出来。

最后,李娟通过冷暖色彩的对比凸显出了游牧民族在森林生活的孤独感。《林海孤岛》一篇写到达深山夏牧场之后的孤独体验,穿红衣的加依娜独自荡起秋千,面对大山的绿意苍茫;而“我”和卡西则孤独地穿梭在吾赛的森林中,此时的卡西则穿红雨鞋轻快地走在前面,“我”却感觉到一丝的孤寂与失落之感。[1]4+9红雨鞋的鲜艳亮丽与森林的深沉墨绿构成了一种强烈的色彩对比,反而映衬出一种身处森林无人问津的孤独感与寂寞感。正如出现在森林的红雨鞋象征着外来的冲击力量,似乎暗示着最后一支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的逐渐消亡。李娟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消亡过程中的撼动力量,鲜艳的红雨鞋作为一个视觉意象所带来的情绪体验联结着过去与未来的生存模式的衰亡与转换,揭露出了一个游牧民族生活转型中新世界的一方面,暗示了一个新的时代与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记得韩子勇先生在《文学的风土》一书中写到:“文学的形式感,是以现实的形式感为基础的,文学家面对的是一个与人们的经验世界相符合的幻觉世界,在这瑰丽的幻觉世界当中,一定有一条通过实证的隐秘道路”[8]在李娟的散文中,其以北疆绿洲地理中的色彩感觉为基础,构造出了绿洲地理自然的色彩表现形式,并由此显现出了李娟散文中自然色彩与人的情感感觉异质同构的特征。

3 李娟散文中绿洲地理色彩书写的意义阐释

在李娟散文的书写中,色彩具有区域地理文化的特征,并成为绿洲地理风貌的展现。其中,在李娟的散文中绿色的书写占据绝对的地位,一方面,在新疆干旱与半干旱的沙漠地带,偏重绿色,将绿色视为生命的颜色;另一方面,对绿色的书写也成为了一种具有人文色彩与审美偏向的美学表达与美学感受。在李娟的散文书写中,“绿色”,是生命书写的内蕴表达、是审美情感的召唤共鸣。“绿色”作为自然万物之生机的原色,在李娟的散文书写中得到了还原,并重新构筑起了自然、生命、情感之间的深层内蕴与审美召唤,这也是人的全面精神在李娟色彩书写中的升华。

3.1 绿洲生命书写的内蕴表达

赵树勤在《当代女性书写与现代绘画色彩美学》一文中表示:“色彩实在就是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转述和体现,它与人类生命同构对应,色彩即生命。”[9]在李娟的色彩书写中,绿色寄予着绿洲书写的生命内蕴的表达。从森林到沼泽再从草原到耕地,河流的绿色运动绵延出一条生命之河。森林中的苔藓马匹、游牧的牧民牛羊、耕地上的向日葵、劳动的农人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与生活形式都构成了以“绿色”作为生机与活力的生命书写。李娟散文中将“绿”之生机着墨于“绿”之自然万物,并经由“绿色”建构起了李娟散文中对生命书写的内蕴表达。

在《遥远的向日葵地》一书中通过向日葵的绿色生长以及我母亲旺盛的金色力量展现了北疆戈壁上最强劲的生命力。向日葵地中绿色的蓬勃生长来之不易,经过三次被毁,三次重种,终于长出了绿芽。随着整个向日葵的生长,整片大地由空无一物,逐渐旺壮,一片绿色的海洋也在荒野中拔地而起,随着葵花越来越繁茂,整片地也呈现出一片金色。而我的母亲赤身扛铁锹穿行在葵花地里,叶隙间阳光跳跃,脚下泥土暗涌。向日葵绿色的枝叶,形成绿色的海洋,花盘金光四射,行走在万物生长的土地上的母亲,赤身裸体仿佛也是带着金光的地母。母亲茁壮、健康、蓬勃的生命与这片蓬勃生长的金色的向日葵地相互辉映,呈现出了土地、植物、人类广大的生命力,而绿色、金色作为色彩的描写,也构建起了这最打动人心的生命力量的呈现。李娟在这部散文中选择绿色与金色作为书写的主色调展现出了其对色彩书写的升华呈现,达到了写作主体自身的全面感觉,感情想象、意志表现等精神因素的高度协调,实现了自己作为全面发展的人的意义。

在《我的阿勒泰》(图2、图3)一书中深入草原牧场,从牧民到马匹再到苔藓,从人类到动物、到植物其以喷薄的绿色为主的生命力,都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我的阿勒泰》中写森林中的绿色,“那些幽暗寂静的密林——里面深深地绿着,绿着……那样的绿,是瞳孔凝聚得细小精锐的绿。无论移动其中,还是静止下来,那绿的目光的焦距总是准确地投在我们身体上的精确一点——我们呼吸的正中心……那绿,绿得有着最最浓烈的生命一般,绿得有着液体才有的质地。”[5]196森林中的绿色是如此的摄人心魄,投射在我们的呼吸中,仿佛我们的呼吸也是同森林的呼吸一般,正是这绿色使李娟感慨,“绿得有最最最浓烈的生命一般”,绿色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基于森林中的一切存在,构成了这蓬勃而有力的绿色脉动。在羊道三部曲中,李娟在一个宁静悠长的下午走进森林,她看到了沼泽边的绿色植物有着巨大的叶片;桦树林的干爽明亮与深绿色的暗林形成对比;杨树林的青翠似少女般骄傲;一个极微小的绿点竟是一条小小青色肉虫。在李娟散文中对绿色的大量书写不会让人感到疲乏,这是因为森林中的动植物都有着生命的绿色,并表现出了不同状态、情致下的绿色,呈现出了生命的自在自由、旺盛蓬勃。

3.2 绿洲审美情感的召唤共鸣

在李娟的散文中由色彩所带来的情感召唤与情感共鸣,呼吁着人们回到自然,回到纯粹。在李娟的书写中呈现出的自然的广阔与自由,生命的蓬勃与力量都成为一种审美情感的召唤。在李娟的散文书写中可以看出其将色彩之自由感挥洒在自己的散文中,并着力呈现出这种自由,这种自由经由生命书写,而挥洒到自然万物之中,并充分让自然显现。这种将自然万物凝聚为色彩原色的书写,指向的是一种主客体相互交融,相互建构的美学冲动,同时也指向的是文学作品对读者审美情感的召唤共鸣。李娟在对“绿色”的写作中,试图从观看角度、视觉体验等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读者的感受方式,使读者在审美阅读中达到一种全身心的体验感和融入感,在对一棵树、一棵草的慨叹与书写中使读者充分感受到自然的自由与辽阔、蓬勃与生机。

正如《阿勒泰的角落》(图4)一书中写道:“还有那些没什么花开的植物们,深藏自己美丽的名字,却以平凡的模样在大地上生长。其实它们中的哪一株都是不平凡的。它们能向四周抽出枝条,我却不能;它们能结出种子,我却不能;它们的根深入大地,它们的叶子是绿色的,并且能生成各种无可挑剔的轮廓,它们不停地向上生长……所有这些,我都不能……植物的自由让长着双腿的任何一人都自愧不如。首先,绿色就是大地上最广阔、最感人的自由呀!当我们看到绿色,总是会想:一切都不会结束吧?”[10]从对植物的感性认知到对植物绿色的情感抒发,李娟对色彩的运用也从客观认知过渡到了主观感受,由此进入色彩全面感觉的后期阶段,即“艺术家可以通过直觉不断发现色彩感觉的本质特征”[6]139。在主体和客体、人类和自然一体性的交流中,色彩感觉全面升华,成为一种穿透内外存在的力量。“对外,它有一种直趋自然本质的发现力量,对内,它认识到自己作为自己特有的感觉丰富性。内外感觉充实使人全面实现感觉的自由。”[6]139在这种状态下,色彩艺术达到了独立表现人的精神的阶段,人与植物之间进行了联结,绿色成为了表现生命力的纯粹色彩形式,展现了其全部精神的活力与觉醒。

4 结语

纵观李娟散文中绿洲地理的色彩书写,绿、蓝、金三色是其写作的主色调。本文通过对其描写空间中色彩的交融碰撞、单一色彩渲染情感氛围、多重色彩营造意境空间这三种艺术表现方式的分析,阐明揭示出了李娟散文书写的生命蕴含以及审美召唤在文本中的呈现特点。总体而言,李娟散文中的色彩书写呈现出了新疆绿洲地理的色彩风貌,以亲和自然的原色书写展现出了色彩之美,并重新唤起了我们对自然色彩的感官体验与美学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李娟散文的色彩书写呈现出了一种从感觉精神层面的色彩反映到感情精神层次的色彩表现,以及人的全面精神在色彩艺术中的升华的三阶段,展现出了其色彩书写的艺术道路。

5 参考文献

[1]李娟.深山夏牧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2]李娟.春牧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3]李娟.前山夏牧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181.

[4][9]赵树勤.当代女性书写与现代绘画色彩美学[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0(03):56-60.

[5]李娟.我的阿勒泰[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8.

[6]李广元.东方色彩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艺术出版社,1986.

[7]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7:175.

[8]韩子勇.文学的风土[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5.

[10]李娟.阿勒泰角落[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69.

猜你喜欢
李娟散文
散文五章
壹读(2022年12期)2022-03-24 06:45:20
散文两篇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2
散文两章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8
On abnormal behaviors of ion beam extracted from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ion thruster driven by rod antenna in cross magnetic field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阿来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56
Therapeutic effect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plus medications for senile osteoporosis and its effect on serum BMP-2 and OPG levels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作品(2019年3期)2019-09-10 07:22:44
Analysis on China’s real estate bubble by Oct.2016
商情(2017年26期)2017-07-28 12:30:30
程序框图题盘点
睡眠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