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石明 刘淑琪
[摘 要]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文明价值: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逻辑为中心的现代化,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资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克服了物质主义单向度现代化的局限;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解决了西方式现代化的生态赤字;中国式现代化是建设人类共同未来的现代化,避免了国强必霸的文明冲突。科学认识、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些文明意义,对于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文明意义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D61;B038[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4917(2024)03-0011-0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超越了资本逻辑驱动的现代化模式,从价值理念上为解决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公平赤字、生态赤字等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上想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和人类文明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的逻辑为中心的现代化,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资本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以人的逻辑取代资本逻辑,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超越意义,这鲜明体现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和趋势,也深刻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文明形态是属人的,越来越符合人的利益才是文明形态的前进方向。资本主义文明正是因为越来越背离人的本质和发展要求,因而越发地丧失历史合理性,更多地暴露出其问题和局限的一面,必然被新的文明形态所超越。
以西方式现代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其萌芽和成熟在历史上有过进步意义,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这种西方式现代化的首要历史进步意义,就体现在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生产方式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有了生产力进步的基础,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交通、现代科技等领域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深刻改变了过去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的落后面貌,塑造出了以西方式现代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
但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言,“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3],以西方式现代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在展示其历史进步意义的同时,也愈发暴露出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西方式现代化根源上是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现代化,只服从资本增殖的意志。马克思深刻地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4]西方式现代化所呈现出的外部样态,只是资本按照其意志塑造出来的,只要是符合资本增殖要求的内容就会被保留,而违背资本增殖要求的内容就会被淘汰。在这种生产方式中,人的价值被忽视,人的本质被异化。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不再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性活动,劳动成为对人来说强制性的、控制性的力量。劳动只是人谋生的手段,人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则绝大部分被资本家占有。因此,这种西方式现代化是建立在一部分人剥削和奴役另一部分人的基础上的。这种剥削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了西方式现代化的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在资本逻辑主导下,资本家无限地追求价值增殖,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不断地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势必导致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的产生。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也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一些工人劳动被机器取代,导致相对过剩人口的大量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多进一步加剧了工人被剥削的程度,贫富悬殊越来越大,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08页。。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人对自由和解放的追求永不停歇。西方式现代化越来越违背历史前进的规律,越来越违背人的发展的趋势,因而必然被超越和扬弃,必然要有新的现代化形式和文明形态诞生。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对西方式现代化创造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超越和扬弃。中国式现代化本质是人的逻辑的展开过程,内在蕴含着超越资本逻辑局限的中国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5]。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就是作为主体的人,充分运用自己的主观精神和能力,不断发展自己的主体性和实现自己自由的过程。超越资本逻辑的真正的现代化必须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的逻辑为中心,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着力消除人的异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的逻辑为中心,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了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具备了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公有制结束了人与人的分离状态,拓展了人的交往空间,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具备了制度条件。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独立自主的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6]翻开世界历史可知,西欧最早建立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西方社会正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推动下走向现代化的。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意愿创建了西方式现代化,并将这种现代化模式固定下来向全球推广,以“西方中心论”作为内在逻辑,有意识地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并在意识形态上偷换概念,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全人类利益,把资本主义的历史合理性说成是永恒的合理性,不断向世界输出资本主义的虚假意识形态。这是“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的本质所在。中国式现代化代表了一种独立自主的现代化进程,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现代化道路上的自主选择和探索。这一进程打破了人们对于现代化与西方化等同的误解,彰显了多样化的现代化路径。通过中国的经验,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看到另一种成功的现代化模式,为他们对现代化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给他们树立了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的新的样板。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终结了“历史终结论”的痴人说梦,让人类看到了文明的新希望。“历史终结论”的始作俑者是美国学者福山,他认为历史已经终结于资本主义社会,世界各国在经济上必须实行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政治上必须推进美国式西方民主,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以后的历史再没有新的东西出现,有的只是资本主义的量的变化而已。这种“历史终结论”的痴人说梦典型地表现了西方人的历史傲慢,将“现代化=西方化”迷思推向了极端和顶峰。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规律和因果关系。这些规律不受少数人的意志所左右,而是由各种力量和因素共同驱动。历史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不断书写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变迁。从历史角度审视西方式现代化,世界人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西方式现代化奉行“强权真理论”,坚持以国家实力作为国际交往的衡量标准,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推行到国际共同事务之中。一言以蔽之,西方式现代化企图将少数人支配大多数人、一部分民族支配绝大多数民族的不合理秩序永久化,这样的情况既与人类社会发展相违背,也是不人道的。中国式现代化倡导各国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自己国家的现代化道路,用自己的行动给世界各国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成功图景,让人们看到这是一条更符合各国人民利益、更符合全人类福祉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开创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地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智慧。这种成功不仅是一种示范,更是一种激励,激励着其他国家勇于尝试、勇于创新,从而找到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之路。这一过程不仅对于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为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粉碎了“现代化=西方化”的神话。必须充分肯定,世界各国在探索适合自身现代化道路时,既要尊重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不违背现代化的共性,也要尊重自身国情和时空差异,找到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虽然西方较早地开启了现代化之路,但并不意味着这条路就适合世界一切国家。只能说,西方式现代化在世界历史中曾经起到过带头作用,正像古希腊文明在世界文明的发展中起过带头作用一样。但同时要明确,起带头作用的事物不代表就具有普遍性,它也可能只具有特殊性。何况,西方式现代化的带头作用还并不光彩,它在西方国家得以实现靠的是殖民掠夺的原始积累、靠的是对落后国家残酷的剥削压榨、靠的是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这种“白手起家”充满了血腥,他们手上沾满了落后国家人民的鲜血。对此,英国评论家卡洛斯·马丁内斯指出:“西方的现代化是帝国主义的现代化,世界其他地方因此而受苦。”[7]因此,现代化虽然起始于西方,但并不等于西方化。与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相比,中国式现代化只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就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并且还是通过和平手段来实现的,这就从根本上粉碎了“现代化=西方化”的神话。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向世界提供了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己国情探索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典范和榜样示范。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经济长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经济实力跃居全球第二位,向世界展示了独立自主、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可持续等另一种现代化的关键词。可以充分肯定的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像中国一样通过独立自主探索出自己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西方式现代化尽管具有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共性,但也具有它们自身的特性,有的是无法学、学不来的,有的是不用学、不能学的。无法学、学不来的是英美国家的政治制度,这是适合它们土壤的,强行学就会导致自己国家民族分裂、动乱;不用学、不能学的是殖民掠夺、血腥压榨,这已经成为世界历史,也是不人道的。西方式现代化在鼓吹“现代化=西方化”的时候,已经把他们的罪恶史、血腥史隐藏起来了,把他们的民族性夸大成为世界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再次将西方式现代化的罪恶、血腥揭示给人们观看,也让世界人民充分认识到西方式现代化不是单数而是复数,各自的罪恶不尽相同、各自的“发家史”也不雷同。一言以蔽之,“现代化=西方化”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编织出来吓人的神话,想实现某种不可告人的阴谋。
毫无疑问,现代化始于西方,为人类社会开辟了崭新的发展视野,将社会、经济、文化带入了全新的境界。然而,这并非意味着西方的现代化是通往未来的唯一途径。世界各地的文化、历史、社会制度各异,因此,现代化道路应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中国式现代化以自身国情为基础,探索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路径,证明了现代化并非单一模式的必然。中国式现代化从三个方面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一个方面是终结了“历史终结论”的痴人说梦,让人类看到了文明的新希望;另一方面是粉碎了“现代化=西方化”的神话;再一个方面是向世界提供了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己国情探索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典范和榜样示范。
三、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克服了物质主义单向度现代化的局限
西方式现代化是一种物质主义单向度的现代化,太过追求物质性的东西,缺乏精神和谐的追求,尽管在生产力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却将人与社会对立起来、割裂开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背离。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宏观上,西方式现代化有资本主义私有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三大制度支柱;微观上,科技融入资本逻辑、法制融入政治逻辑、理性融入文化逻辑共同构筑西方式现代化的三维生活世界。全面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鲜明特点,这种全面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各个方面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共同富裕要求全面覆盖所有人群,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民共享美好生活的现代化。这种全面的现代化,既包括城乡的现代化、东中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五位一体”的现代化,也包括器物、制度和人的现代化,克服了西方物质主义单向度的现代化的困境。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各个方面的现代化。西方式现代化将资本增殖视为唯一的目标和终极追求,将劳动者简单地视为资本增殖的工具和资源。资本家让机器夜以继日地运转,不仅破坏了劳动者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也无视了人民的基本需求,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升级。他们过度追逐剩余价值,通过压榨劳动者来实现盈利,使广大无产阶级被剥夺了尊严,生活在贫困和艰难之中。同时,资本家自身也沉溺于追求利润的旋涡中,逐渐被资本套上枷锁,陷入无法自拔的控制之中。这种不平等的增长不仅加深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也进一步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西方式现代化片面追求物质的东西,形成了物质主义单向度的现代化。西方式现代化只注重资本增殖、经济增长,是一种单一的经济现代化。与之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各个方面的全面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时期,虽然还没有使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称谓,但当时中国对现代化的追求已经可以说具有某种程度的全面性。在那时,已经有“四个现代化”之说: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今天我们所说的中国式现代化就更为全面,如前所述,既包括城乡的现代化、东中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五位一体”的现代化,也包括器物和制度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是各个方面的现代化,我们可以展开和表述为:经济方面,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治方面,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社会方面,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社会治理科学化;文化方面,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生态文明方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除此之外,也包括我们经常说的国家法治化、社会文明化、国家治理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社会全民进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等。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共同富裕要求全面覆盖所有人群。西方式现代化尽管在世界历史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物欲横流与生态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产能过剩,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危机。同时,也引发了大量产业工业失业,更加加剧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西方式现代化就无法克服贫富问题上的“马太效应”,严重的两极分化、阶级对立、教育不公等社会问题只会越发明显,社会阶级固化、流动性极大减弱导致的社会发展撕裂,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活力。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共同富裕的对象是整个社会,这也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性。共同富裕不是个别人、少数人的富裕,不是个别地区、少数地区的富裕,不是个别行业、少数行业的富裕,是要全面覆盖所有的地区、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人群。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共同富裕既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而是逐步共富、共建共富、全面共富、共享共富。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全民共享美好生活的现代化。在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就像“普照的光”控制了整个社会,客观上物质生活虽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人却成为“物”的附庸、机器的一部分、生产的一个环节。物质主义单向度的现代化必然带来精神生活的荒漠,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人们充分享受工业化、资本化、科技化带给他们的便捷,这种便捷就是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生活工具的极大丰富、娱乐方式的极大丰富。但与此同时,人的精神世界不断趋于孤独化、空虚化、疏离化、脆弱化。人性遭到扭曲,原本高尚与纯粹的人性被普通化,甚至被物化为肉体的功能性存在,只剩下对琐碎享乐的追求。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逐渐将自身的存在意义与物质财富紧密相连,将内在的美好与精神追求置之不顾。人性的扭曲导致了对物质欲望的过度追求,使得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内在价值受到了严重忽视,导致人的精神空虚。西方式现代化陷入了物欲天堂与精神牢笼的悖论之中。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满足全体人民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美好生活各个方面的需要,彰显了“既见物又见人”的现代化优势。
在当今世界,现代化用以表征一种发展的进步状态,各国都致力于追求实现现代化。但是,按照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理解,不断“祛魅”是西方式现代化的典型特征。韦伯说的这种“祛魅”却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以资本增殖为目的的过程,其凸显的是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内在背离是其必然结果。与西方式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吸收西方式现代化发展历程中的积极方面,秉持人的现代化为根本宗旨,植根于中国社会实践土壤,从根本上摆脱了“发展主义”的桎梏。
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解决了西方式现代化的生态赤字问题
人类与自然始终是相互作用的,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基础,人类在不断改变和影响着自然。西方式现代化奉行人类中心主义、唯增长论,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为了满足人的贪婪,对自然进行了过度的开采,陷入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西方国家出现的自然对人的报复宣告了人类中心主义、唯增长论等理论的破产。出于自身发展需要,西方式现代化采用了生态中心论、生态现代化等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被一些国家采用,许多民众也走上街头为其摇旗呐喊,推动了生态保护从理论走向实践。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西方式现代化进程中这些为解决生态危机所作出的行动仅是一种修补性的改造,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挣扎。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主导的发展模式无法改变、资产阶级只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这些生态思想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更谈不上彻底批判和改造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脑海中所想的是如何转嫁国内严重的生态危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态赤字。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效地解决了西方式现代化的生态赤字问题。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基于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回答,内在蕴含着克服现代化弊端的真理启示。人类之所以要改造自然,在于自然对人来说具有双重规定:一方面,自然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人要依赖于自然而活,人类需要自然界提供空气、水、土壤、植物、动物等生存必需品和各种自然资源如矿产、能源、森林、水资源等。另一方面,自然环境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改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8]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才能永续发展,自然才能长久稳定。西方资本主义生态文明观中,只有当自然环境有利于资本增殖时,自然环境才会受到资本的重视;当自然环境无益于资本的增殖时,自然环境完全在资本的视野之外;更甚至于,当自然环境影响到资本增殖时,资本会更坚决地破坏自然环境。于是资本逻辑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生态文明,必然走出一条“先破坏、后保护”的路径,不把自然环境的经济价值压榨到极限时是不会保护环境的。在这样的生态文明观环境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只能是紧张的对抗性关系,不可能有真正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精髓,强调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中,生态环境保护与生产力发展不是冲突对抗的矛盾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是冲突对抗的矛盾关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在保护自然的同时也享受着自然的馈赠,自然也因有人的保护而维持生机与活力。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求同存异的和谐发展理念,认为万物相辅相成、相生相克、和实生物。《周易》有言:“生生之谓易。”正是在阴阳对立和转化的过程中,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才能够生生不息。《国语·郑语》中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9]《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指出:“按:阴阳之道,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10]二程认为,对立之间存在着彼消此长的关系,对立双方是相互影响的。这样的和谐共生理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被形象地表达为“天人合一”。《中庸》指出:“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11]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遵循各自的规律而互不冲突,这正是天地宇宙的最高法则。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荀子》中的经典名句“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要求把天地人统一起来,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取之有时、用之有度。这充分彰显和体现了人类要尊重自然,怀着仁爱之心对待大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互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理念。中国式现代化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创造性地回答了“要坚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还源于对西方式现代化的反思,内在蕴含着化解生态赤字的中国方案。西方式现代化带给人类社会严重的生态赤字,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对西方式现代化进行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式现代化模式已经遇到了严重的限制,进入了一个致命的瓶颈阶段。西方式现代化模式通常以持续经济增长为核心,认为经济的不断扩张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然而,21世纪的现代文明经济体系过度依赖经济增长,而这种增长已经超出了地球可持续承载的范围,已经达到了对环境、资源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可持续影响的程度,加剧了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社会不平等等问题。在资本逻辑主导下,资产阶级为追求利润往往只注重短期回报,不顾环境保护的长期需要。西方式现代化尤其是工业化在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巨大生产力、满足资产阶级贪婪享受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资源消耗殆尽、生态严重失衡。中国深受西方式现代化生态赤字的危害。西方式现代化模式通常伴随着大规模的工业化和消费模式,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之一,被卷入了这种模式。西方国家向中国输出了大量的生产需求,而中国则承担着生产的重担。这种国际分工模式使得中国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资源,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和废物。中国式现代化认真反思了这种情势,清醒地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为有效地解决西方式现代化的生态赤字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五、中国式现代化是建设人类共同未来的现代化,避免了国强必霸的文明冲突
现代化的历史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共同写成的,西方的现代化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资本主义现代化。资本主义现代化曾经走过了一条充满战争、殖民和剥削的老路,这条充斥着自私自利、暴力和剥削的道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国家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往往以掠夺和压迫的手段获取资源,维持对其他国家的统治和利益剥削。这种自利的行为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加剧了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陷入了贫困和落后的境地。然而,中国式现代化却有别于此。基于社会主义的理念,中国坚持了一条独立自主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注重社会公平与稳定,追求可持续的发展。中国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和合作共赢,致力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不仅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积极贡献。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愿意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中国的引领下,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得以深化,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动力。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超越了国强必霸的文明冲突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一种走和平道路的现代化。和平是中国从古至今的社会共处原则,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着和平共处的基因。这种基因所决定的共赢理念超越了西方现代化“零和博弈”的思维。西方发达国家别有用心的政客和媒体肆意炒作“中国威胁论”,是他们在对落后国家进行殖民侵略、掠夺落后国家资源过程中奉行“国强必霸”“弱肉强食”逻辑的结果。他们容不得中国的发展,企图使中国在落后的状态下继续接受他们的变相经济掠夺。为了阻止中国崛起、中华民族复兴,他们又抛出“文明冲突论”等学术观点,炮制“修昔底德陷阱”。他们的目的不只是自己遏制中国的发展,还要拉拢敌视中国发展和崛起的各种反动势力,为这些反动势力提供学术支撑、理论弹药,妄图结成反华同盟。对此,我们要坚决反击恶意抹黑中国的阴谋行径,揭露西方不明真相的虚假宣传,应用国际社会的通行语言、易于理解的方式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理念、和平故事,让世界各国人民充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中蕴含的和平价值、合作态度,充分感受中国人民致力于世界和平的真诚努力,让国强必霸的文明冲突逻辑失去生存的土壤。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主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人类和谐美好的未来前景。尽管对现代化有不同的看法,但现代化标示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这一点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可以说,世界各国都将现代化作为自己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世界各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共同难题,如世界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全球环境治理进展缓慢、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的顽固回潮,等等。世界向何处去?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我们只有从整体上关照人类命运,才能不断满足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个体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全球各国的人民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世界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全球性危机,这些危机不断加剧着人类的挑战和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唯有通过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我们才能找到摆脱困境的道路。同舟共济的精神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它是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共同奋斗的力量源泉。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我们才能真正打破历史上那种秩序与混乱、战争与和平、繁荣与衰退的循环模式,为建立一个更加和平、稳定、繁荣、共同发展的世界贡献我们的力量。在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为人类的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果各国都事不关己、独善其身甚至互相拆台,那就只有死路一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的现代化智慧和文明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目的是维护人类整体利益、实现全球共同发展,因为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各国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中国呼吁各国同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和清洁世界,这既是基于自己国情,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勾画美丽蓝图,也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满足各国人民共同期盼规划人类愿景。中国式现代化主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人类和谐美好的未来前景,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和全球价值,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具有的全球责任担当、人类天下情怀。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人类共同未来的理念共识。现代化是一个全球讨论的热点,世界各国在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既不能回避世界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自身国情产生的鲜明特质。尽管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人文、制度体制机制存在着不同,现代化模式也千差万别,但并不妨碍世界各国人民具有共同、共通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12]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满足了人自然层面的生存需要(和平与发展)、社会层面的交往需要(公平与正义)、精神层面的自我实现需要(民主与自由)。中国也注重在国内实践中推广践行这些价值观念,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强调在和平中发展自己,亲仁善邻,不对邻国发动战争,更无征战海外的动力。中国在近代饱受殖民屈辱,对他国人民国破家亡的痛苦感同身受,希望“让和平的阳光照亮世界”,让各国共享全球发展的成果,坚信“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13]。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追求和践行公平、正义,既注重做大蛋糕,更关注分好蛋糕,消灭绝对贫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以实际行动彰显公平、正义。中国式现代化在致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努力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用实际行动践行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各国探索自身的现代化模式提供了共同的精神纽带和可行的价值指引,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凝聚了共识与合力。
六、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更塑造了基于我们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以及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的独具中国特色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我们文明传承的基石,也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灯塔。在这样的文明框架下,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模式的复制品,而是在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国情和价值观念,走出的一条既具有全球共识又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性,包括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截然不同的全新文明模式。这种文明模式注重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和人民幸福,追求的不仅是经济增长,更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既强调了现代化的普遍性,又突出了与众不同的地方,为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本。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全球现代化进程的积极探索。它代表了中国人民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定选择,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和全球治理的建设性贡献。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同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立和发展充分说明,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道路不止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打破了西方式现代化的企图,走出了一条多样性的现代化道路,鼓舞了世界其他地区和民族的人民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
[参考文献]
[1][6]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3/0207/c1024-32619489.html。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3]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4页。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14页。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94页。
[7] 《 “中国向世界展示现代化道路不只一条”——英国专家学者热议中国式现代化》,中国青年网,http://news.youth.cn/gj/202211/t20221119_14142048.htm。
[8][12][1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09、522、545页。
[9] 陈桐生译注:《国语》,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573页。
[10] (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王宏利、吕凌校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年版,第2页。
[11] (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7页。
On the Civilization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bstract: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has expanded the pathways for human society to move towards modernization, created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possesses civilization values of global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Chinese moderniz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 focus on human logic, which transcends the capital logic of capitalist civilization. This autonomous modernization dispels the myth that “modernization=westernization”. It is comprehensive modernization, surpassing the constraints of one-way modernization of materialism. It is a kind of modernization in which man and nature coexist harmoniously, addressing the ecological deficit of traditional modernization. Finally, it is modernization focused on building the common future of mankind, preventing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in which the strongest country is the hegemon. A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and an accurate grasp of these civilized meanings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re of vital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Key words: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new forms of human civilization; civilizational signific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