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猴加官文创包装的体验设计

2024-06-16 07:53王春桩冯荻松刘国强明兰
炎黄地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文创文化设计

王春桩 冯荻松 刘国强 明兰

笔者以非遗猴加官文创包装为载体,运用色彩学、符号学等理论探索其艺术元素及创新传承方式,从体验设计视角思考转型战略,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公众对猴加官的认知体验,力求实现非遗文化的高效保护、传承与活化。

猴加官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融汇了当地戏曲猴戏元素,并以其独特的谐音寓意深受着人们的喜爱,但目前面临传承危机,现在仅由92岁高龄的巍义民老人守护着这项非遗技术。针对这一现象,郑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携手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提出了创新方案,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非遗猴加官文创产品的包装升级中,以求破解猴加官制作工艺繁复和市场局限的问题。笔者聚焦于通过体验设计优化猴加官文创产品包装,旨在扩大市场吸引力,希望以此路径有效驱动非遗猴加官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并提供新时代非遗文化创新包装设计的有效策略与范例。

文旅融合背景下包装体验设计的概念与维度

体验设计的概念。在20世纪末,“体验设计”在设计领域地位凸显,标志着设计重心从功能主义转向情感、感知与意义建构。马克·哈森扎尔在其著作《体验设计》中系统阐述了该新兴学科理论与未来展望,主张通过关注消费者的内在心理需求和精神满足度来革新设计文化。体验设计的核心聚焦于深度解析并优化产品与用户间的互动关系,涵盖内外环境影响及个体主观感知塑造,旨在从单纯的产品功能向积极、丰富且充满情感的高品质用户体验转型。体验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生理、心理、精神交互作用的独特产物,富含个性化情感价值与生活意义。因此,体验设计致力于深入梳理并细腻设计这种复杂体验过程,力求打造更贴近人性、打动人心的产品与服务。

包装体验设计的概念与维度。包装体验设计是一种将用户体验设计原理应用于产品包装领域的创新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精心策划和设计包装的各个维度。刘晓彬、朱庆祥在《基于五感体验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研究》中提出“五感”体验设计理念,提升用户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五个方面的体验,以优化用户体验感以及增强文创产品的创新力,使消费者在文创包装中感受到人性化的设计。郭会娟、庄德红发表了《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的用户体验研究》,该文将用户体验与徽州“非遗”的数字传播相结合,创新了非遗数字传播的形式,具有借鉴意义。从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现今的包装设计趋向于超越传统的二维视觉层面,更多关注到通过感官互动引导大众深入体验。通过这样的设计方法可以使得原本静态无言的猴加官文化创意包装产品蜕变为一种能够自我展现文化故事的数字化艺术形态,更好地推动非遗猴加官由“小众欣赏”走向“大众赞赏”的现代化转型之路。

文旅融合背景下包装设计的创新路径。随着文旅融合政策的深化实施与各地措施的积极推动,河南及全国多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猴加官作为河南非遗代表之一,深植地方民俗与价值观,通过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挖掘历史底蕴,并通过创新活化手段走向公众。面对精神文化消费智能化趋势,非遗与消费者的互动模式随数字化发展更新,催生多样消费形态。猴加官传承须紧贴时代脉搏,关注各消费群体需求和社会热点,持续创新以激活生命力。具体策略应聚焦于从文化内涵、审美体验、情感共鸣以及交互参与四个核心层面出发,深入挖掘和提炼用户需求,进而对猴加官非遗进行精准且具有吸引力的包装设计(见图1)。

非遗猴加官在文创包装上的艺术特征分析

装饰特征的提炼。猴加官的核心构造是围绕着一只活泼有趣的小猴子进行设计的,其制作融合了泥塑工艺、布艺手法,并借助木架结构、铁钩与线等附件来实现整体造型。尤其在泥塑部分,仅通过表现猴子的头部和爪子,就成功捕捉到猴子鲜活灵动的特征,赋予其逼真的生命力。在面部绘画上简约而不失生动,通过漫画式的处理手法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幽默效果,仿佛是一只身着衣物的卡通猴子跃然眼前,充满了动态的趣味性,且充分迎合了大众对于玩具娱乐性的期待。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只猴加官都是艺人的即兴创作、亲手绘制并粘合组装的成果,尽管总体形态相似,但在细节处却各具特色,每一款都独一无二,这也是猴加官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题材造型的提取。猴加官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诞生与发展,深深植根于当地的文化土壤和地理背景之中。新野地区作为重要的交通要冲,长期以来接纳并融合了多元文化元素,尤其是戏曲文化的繁盛,孕育了豫剧、越调、二黄、宛梆等多种地方剧种,这些剧种中丰富的生、旦、净、末、丑表演艺术为猴加官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底蕴。魏义民老先生深谙此道,在豫剧脸谱艺术的基础上,精心提炼和完善,创造性地选择了京剧脸谱作为载体,以其成熟稳定的规范样式,涵盖了生、旦、净、末、丑等各类戏曲角色,包含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等多种谱式。他运用这些极具特色的脸谱元素,以多样化的图案、符号化的设计、程式化的艺术手法,为猴头雕塑打造出别具一格的“第二张脸”,这张脸不仅栩栩如生地体现了猴子的特性,更寓含了吉祥富贵的美好寓意。随着时间推移,为了更好地贴近民众的审美趣味,猴加官的形象内涵不断拓展和深化,艺术家们开始将福、禄、寿、喜,乃至《西游记》中的经典角色巧妙地融入其中,使猴加官的角色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内涵与广泛的认同,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艺术瑰宝。

色彩提炼。猴加官这一传统工艺品在色彩运用上,立足于传统的美学原则,但并不受限于固有的色彩规则。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正色——青、赤、白、黑、黄作为基调,呈现出了浓厚质朴而又奔放热烈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艺人会根据具体表现对象和选用材料的不同,进行细致入微的设色处理。他们会巧妙运用色彩的明暗对比、冷暖交错、轻重变化,以及色彩饱和度的差异、色相间的显著区别,大胆将一些视觉冲击力强的色彩元素有机组合在一起。例如,朴素淡雅的猴身体色彩与绚丽多彩、引人瞩目的脸谱形成强烈对比,这样的设计不仅凸显了猴子戴面具的动态视觉效果,更增加了猴加官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与观赏价值。

基于体验设计的猴加官文创包装设计策略

基于“审美体验”的包装外观设计策略。猴加官文创包装基于五感体验设计策略,以图形、色彩、材料等表现方式触发审美的直接体验。图形设计在猴加官审美体验的构建中扮演核心角色,它深入挖掘猴加官形象故事性与象征意义,提炼其戏剧性表情、华美服饰与生动姿态等特征,并以现代审美视角进行再创造,确保在平面设计中生动展现猴加官活泼、机智又俏皮的特质。设计师从猴加官本体动态、面具装饰及玩耍道具等方面汲取图形元素,运用现代设计手法予以表现。色彩方面,选取米黄色为主调,配以金黄、翠绿等高饱和色彩强化主体图形,既尊重传统色彩象征,又能有效吸引消费者注意力,激发心理共鸣与审美享受。此外,材料选择与工艺处理对提升文创包装触感审美具有决定性作用。通过特种纸张、环保塑料、天然木材等多元材质组合,赋予包装立体层次感;结合烫金、压纹等工艺技术,增强视觉与触觉的丰富变化,从而成功地将视觉审美延伸至触觉审美层面(见图2)。

基于“文化体验”的包装内涵设计策略。猴加官成功综合了“跳加官”及“新野猴戏”的表现形式,汲取了新野地区丰富的民俗和传统文化养分,运用多种艺术元素,充分体现了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成为南阳猴文化的代表作。它蕴含着中国敬天祭祖的宗教思想、官本位的儒家思想、天人感应的宇宙观、驱邪纳吉及猴文化的民俗传统。猴加官在形体塑造上结合了京剧,福、禄、寿、喜、《西游记》等脍炙人口的传统文化,通过服装、面具等要素来体现,打破原来只有猴子的局限性。并提炼出其趣味性的戴上与摘下的动作图形用在包装设计上,在内包装上设计了京剧系列的面具盒子以及武器盒子,猴加官在京剧文化的加持下更加生动有趣。其次为了进一步提升文化体验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在包装设计中引入现代数字化科技手段,如AR(增强现实)技术。通过AR卡片扫描功能,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等智能设备扫码看到92岁高龄的巍义民老人介绍猴加官的历史文化和演变过程。设计师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包装的静态局限,极大地拓展了猴加官文创包装的文化传播维度。

基于“情感体验”的包装结构设计策略。猴加官形象的独特性体现在其戴冠穿衣、嬉笑怒骂的动态过程中,这种特质恰巧可以在包装结构设计中得到巧妙运用。抽拉式包装结构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猴加官“戴官帽、披官袍”的动作特点,通过模拟这一动态过程,用户在打开包装的过程中如同参与了一场小型的猴加官表演,增强了包装开合过程的情感体验和仪式感。猴加官形象与京剧文化的跨界联名设计也为包装带来了新的生命力。通过设计一系列京剧猴加官形象的盲盒,将京剧脸谱、行头等元素与猴加官相结合,消费者在拆解每一个盲盒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猴加官的独特魅力,也能深入了解和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这种创新设计无疑极大丰富了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层次。针对猴加官的市场定位,设计师提出将猴加官形象应用于DIY益智玩具设计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亲手拼装、装扮属于自己的猴加官形象。这一过程不仅能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让他们在与猴加官形象的亲密互动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并且每一个亲手完成的猴加官玩具,都是孩子们情感投入和自我表达的实体化呈现,从而实现了从产品到情感体验的升华(见图3)。

基于“交互体验”的包装互动设计策略。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借助AR数字技术,设计师将猴加官戏曲的经典场面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动画形式,并将其融入外包装插画之中。当消费者使用移动设备扫描包装上的插画时,便能实时展现立体、动态的AR猴加官戏曲动画。这一创新设计不仅增强了包装的视觉冲击力,更使静态的包装瞬间活跃起来,成为一种富有娱乐性和教育性的互动媒介,让消费者在开启产品的过程中深度参与到猴加官艺术的感知与欣赏中,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产品包装的交互体验价值。为了进一步丰富猴加官戏曲盲盒的内在价值与文化意义,设计师在盲盒内巧妙地置入了AR扫描卡片。当用户扫描卡片后,会播放关于猴加官历史背景、艺术演变及象征意义的详细介绍视频。这种数字化的历史解说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文字阅读模式,利用动态影像吸引了年轻消费群体的注意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与兴趣。由此,盲盒不再仅仅是一个收藏品,而是成为一个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知识载体,有效提升了消费者在购买与拆解过程中的沉浸式学习与交互体验。通过结合猴加官表演动画和盲盒内的AR扫描卡片,设计者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文化体验空间。消费者既能够通过AR技术直观感受猴加官戏曲的魅力,又能在获取历史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猴加官艺术背后故事的理解。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得包装设计超越了单纯的物质承载,转而成为一种富有人文关怀、充满活力的艺术与科技交融的新平台(见图4)。

立足于文化旅游融合时代背景,依托体验设计理论,深入剖析猴加官文创包装所涵盖的文化层次内涵以及体验层次的具体构成要素,系统构建了一个包含审美体验、文化体验、情感体验以及交互体验在内的多元关系模型,以满足消费者文化深层体验需求。此外,关注数字化创新体验在猴加官文创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力求为非遗文创产品包装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与实施路径,通过高科技手段助力非遗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活态传承与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文创文化设计
陶溪川文创街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谁远谁近?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