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笑天
摘 要:明代工笔花鸟画以细致精湛的笔法著名,而色彩的运用更使画作生动立体。边景昭的作品注重鲜艳明快的色调,通过线条、笔墨的变化和灰调的渲染,为画面增添了层次感和空间感。吕纪则以暖色调为主,善于运用色彩变化创造出华丽、温暖而富有情趣的画面。本文将以边景昭、吕纪为例,对明代院体工笔花鸟画的色彩特征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工笔花鸟画色彩发展与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院体画;色彩;边景昭;吕纪
明代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宫廷绘画在此得到了复兴,院体花鸟画的发展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边景昭和吕纪的作品,充分展现了明代院体花鸟画工笔设色的色彩特征。他们通过独特的色彩运用,赋予作品以生动的形象特征和丰富的情感。本文以边景昭和吕纪的作品为例,深入探讨明代院体工笔花鸟画色彩的特点,以期更全面地了解明代院体花鸟画的艺术魅力和表现手法。
一、明代院体画兴盛的社会背景
明代是中国绘画史上繁荣发展的时期,尤其是院体工笔花鸟画在明代达到了巅峰。这一繁盛景象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统治阶级的审美等。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推崇南宋的院体画风,主张承袭宋制。他注重文化发展,设立翰林书画院,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构和平台。明成祖时期,翰林书画院体现了较强的继承性,为院体花鸟画的兴盛提供了坚实基础。此外,明代政治制度相对稳定,中央集权得到巩固,社会秩序和谐,这为艺术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明代也是一个经济繁荣的时期,农业生产和商业贸易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国家相对富裕。画家们可以购买更丰富的颜料和绘画材料,使用更多种类的颜色和调色技巧,让花鸟画在色彩上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鲜艳。此外,明代统治阶级对艺术的关注和支持也为院体花鸟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明代帝王中有四位都对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推崇和支持艺术创作,尤其对院体花鸟画的推崇更是影响了当时的绘画风格。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促进了绘画艺术繁荣发展,使明代的院体工笔花鸟画在色彩上达到了巅峰。
二、明代院体工笔花鸟画的色彩特征
明代院体工笔花鸟画色彩浓艳,敢于运用大面积的浓色块,同时注重色块之间的呼应。主要运用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使物象表现得更生动自然,通过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对比和呼应,使画面的色调更均衡统一。明代前期的花鸟画家边景昭、吕纪等人,为了迎合皇室的审美需求,多偏向设色华丽、装饰感强烈的作品风格。他们在作品中多选用红、黄、青、白、黑等五种不可调和的正色,这些颜色象征了皇家的权力与富贵。这样的色彩选择与运用让明代院体工笔花鸟画展现出了独特的华丽感。
(一)边景昭作品的色彩特征
边景昭作品的色彩特征独具匠心,他的绘画延续了北宋黄荃画派的工笔重彩传统风格和工笔重彩设色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融合元人水墨渲染和意笔点写等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1]
边景昭的作品以工笔重彩为主,其花鸟画色彩鲜明、艳丽,充满了宫廷装饰趣味。他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使画面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如《春花三喜图》(图1)显然是一幅用色明艳又不失典雅、极具边式色彩风格的花鸟画作品,整幅作品在色彩上相照应,一簇簇的红色杜鹃与劲挺的墨绿色竹叶呼应,喜鹊身上红色的喙和爪部,与墨青色的羽毛相映,显然边景昭想通过各处色彩细节的表现达到整幅画作色彩明艳的效果。作品中,在竹枝上高声啼叫的喜鹊背部以青墨色为主,青色晕染层次分明,其尾羽上的石青色对比身上两旁的羽毛更加干净明快,而且尾羽末梢白色稀薄,显得羽毛质感更加轻盈;在石坡旁两只相互嬉戏的喜鹊腹部以灰白色和褐色为主,喜鹊尾羽末端若有若无的墨青色与尾羽尖梢上的灰白色相互融合,边景昭通过色彩的运用将喜鹊之间缠斗的灵巧身姿表现得生动形象。
《三友百禽图》(图2)在宋代双钩填彩法的基础上反复勾染,运用南宋山水画的斧劈皴擦出坡石,运用元代意笔点写出树木老干,并大胆用笔兼工带写,使画面更加丰富厚重。整幅作品赋色明艳的地方主要在几只占据主要位置的鸟身上,而其他几只鸟、树干和坡石的色彩较为相近,纯度处理得相对较灰。边景昭在“赤红山椒鸟”“白喉矶鸫”等禽鸟色彩的表现上使用明艳的石色渲染鸟类,搭配着对比色或浓墨进行调和;在植物和坡石的部分上通常使用淡墨渲染或淡彩设色,其对墨色的利用贯穿整个画面,在使用比较浓艳色彩的地方总围绕着墨色在周围来衬托。画家通过对墨的运用及色彩明度、纯度和冷暖进行的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色彩的层次,而且实现了整体画面的色彩统一,使浓艳的颜色不会显得突兀,巧妙中和了画面中的燥气。
《竹鹤图》(图3)的绘画赋色更为清雅,整幅画以墨色为主,只有几处略赋色彩,在继承宋代宫廷画院绘画风貌的同时又不失雅致意境。边景昭通过设色安排对比的方式,将最亮的白羽、最重的墨色、最鲜艳的丹红都集中在仙鹤身上,使仙鹤成为画面的主体描绘对象。仙鹤的羽毛用白粉渲染得层层分明,突出浑厚感和蓬松感,与黑尾、黑颈以及背景的灰色形成了强烈的黑白灰关系,对比醒目、层次分明,使画面色调协调又富有空间感。同时,边景昭巧妙运用朱砂色,使双鹤头上的颜色格外突出,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对比效果。而在配景色调的处理上,边景昭借助近实远虚的关系,对近景的竹子略施青墨淡彩,没有过多的晕染,以此增强了画面的透气性,对远景的坡地和流水运用赭墨色渐渐晕染,与青墨渲染的竹叶和竹节形成了色彩的冷暖对比,以此为画面增添了层次感,同时也呈现出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文人山水画意境。
(二)吕纪作品的色彩特征
吕纪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使画面充满生机和活力。他创立了将工笔画法和水墨豪放用笔相结合的新画风,丰富了工笔重彩花鸟画的技法,为后世的花鸟画艺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吕纪的作品中常出现明艳鲜亮的色彩。他善于使用鲜艳的红、橙、黄等暖色,以及蓝、绿等冷色,使画面充满活力。吕纪还善于运用色彩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在《桂菊山禽图》(图4)中,树干从右下延伸向上,伸出画面,中段伸展出一枝桂花枝干,以此为动线贯穿整幅画的主体结构,桂花树叶片用线条勾勒轮廓,用绿色平涂减少渲染来突出树叶的质感和光泽的自然特征,面积最大的黑色块安排在最下方,以浓墨皴擦出层次的湖石,与绶带鸟身上面积最大的白色腹羽形成对比,与枝头隔枝三只叽叽喳喳对唱的八哥身上的黑色相呼应[2];将以墨色渲染的苍劲树干与数丛竞相斗艳色彩斑斓的菊花形成对比;鸟爪尖用白色书写出笔力扛鼎的弯钩,突出脚爪的坚硬锋利,同时与喙部的红色进行呼应。从画家本体的审美意识和内在意境来看,在细节表达上增强了空间感。色彩对比平衡了画面的视觉感,艳丽却不落俗,使整个画面不会显得过于突兀,在明艳的色彩中表现出古朴的质感,将作品的意境不断提升。[3]
《秋鹭芙蓉图》(图5)是一幅描绘秋天水塘边景象的作品,作品以白色为视觉动线,鹡鸰鸟腹部染白,鹭鸶全身白色渲染。芙蓉花以白色为主,用少量的胭脂色渲染花瓣尖部,使花头显得娇嫩、饱满,色彩雅致,鲜艳沉稳。画面几组墨色层次丰富,耐人寻味,柳树枝以墨色皴擦点染出结构,右下角树根用墨极具气势,用笔自然、苍劲有力,与随风向挥笔写出的枝条相互呼应,共同衬托出了主体。池塘里的荷叶大小相间、错落有致,与芦苇和水草形成疏密、大小对比,造型动势也一致,看似随意,实则与柳条动向相互呼应,皆暗示了风的动势。画面右侧一组白色花朵和绿草面积虽小,但同样赋色严谨细致。荷叶背面、芦苇、莲蓬和水草用黄绿色和赭墨色分染,荷叶正面边缘的干枯、残缺用赭墨色反复点染而成,虽然已是秋天,荷叶中心和柳叶仍用绿色渲染,使画面颜色层次更丰富,池塘里充满生机。整幅作品虽是常见的构图安排,但赋色对比鲜明,将转入秋季物象逐渐由生意盎然到日益枯黄的景象描绘得惟妙惟肖、生动形象。
《四季花鸟图——春》(图6)中右侧的山石树干,用重色皴擦点染形成几部分层次丰富的块面,白色不是以大块面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小块点状出现在画面之中。在画面的视觉中心处桃花的粉白色最为醒目,随着视线推移扩散,粉白色渲染的厚度和饱和度逐渐减低;右边两只一前一后的斑鸠在山石上观望着三只喉噪鹛,斑鸠的身躯以赭墨色渲染,在头部、腹部、尾部等部位用白色渲染提亮出清晰的斑鸠外形结构,画面左边站在桃枝上的山雀和三只喉噪鹛也运用了大面积渲染重色、局部白色醒染的方法,让这三组鸟整体色彩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此幅作品中,白色以点状形式放在构图中,分布在画面之中的虽多,但都是贯穿在画面构图的动线之上,看似白色布置分散,实则具有规律和聚集性。画家对白色的处理恰到好处,并能与重色相互协调,最终整幅画中不同的鸟类放置在山水情景里的效果十分生动,也有了开阔的山水画意境。
三、结 语
明代院体工笔花鸟画强调细致入微的线条勾勒和丰富多彩的色彩表现,使画面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边景昭的作品以色彩浓艳华丽为主要特征,他善于运用鲜艳明亮的色彩来表现画面主体,通过对比色的运用和明暗的变化,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边景昭的作品色彩鲜明而不失细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吕纪在色彩运用上更加大胆豪放,他善于使用明艳鲜亮的色彩,通过色彩对比和重复,使画面更加生动、丰富。吕纪的作品充满了活力和情感,给人以愉悦的感受,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
(西安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朱晨楠.浅析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色彩特征[J].文化产业,2022(6):85-87.
[2] 税周霞.论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以工笔花鸟画为例[J].东京文学,2021(4):69-70.
[3] 韩贺洋.真取不羁:吕纪《残荷鹰鹭图》艺术探微[J].艺术市场,2021(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