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骑楼城建筑历史保护与文化传承

2024-06-16 06:49范小琳
炎黄地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骑楼梧州建筑

范小琳

位于广西的梧州骑楼古城不仅在城市地貌当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城市纹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演变历程映射出城市发展的轨迹,并且生动地展现了某一时期的文化特色。这里不仅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更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所,素有“岭南千年商贸重地,两广百年商埠”的称誉。深入探讨和研究梧州骑楼城的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将有利于骑楼文化的传承,并发挥其在文化与旅游方面的潜在价值,保护与更新具有独特空间秩序和独特建筑艺术风格的骑楼城。

广西梧州骑楼城的地理与文化背景

地域环境与文化的塑造息息相关,多样的自然条件催生了各式各样的建筑风格,从而使每个地方的建筑特征各具特色。广西地处岭南,东毗邻广东,南毗邻海南,西毗邻云南,北毗邻湖南,区内高山环绕,丘陵绵延,地形地貌可以概括为“七山两水一分田”。岭南地区属亚热带气候,炎热潮湿,阳光充足。

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侧的梧州,以悠久的商贸历史及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而闻名,作为一座拥有逾2100年底蕴的商埠老城,其历史中心即今日河东片区广泛分布着富有地方色彩的骑楼式建筑。这些建筑相互连接,形成了连绵的街区,它们是梧州早期城市形态的雏形。因其集中而密集的特点,梧州被誉为“骑楼城”,这些骑楼见证了20世纪梧州经济的兴盛。“骑楼城”之于梧州,意义非凡,它不仅展现了独特的建筑风情,还是城市地貌、城市生态乃至城市肌理的组成要素。梧州市的变迁与发展在骑楼里留下了痕迹,生动地映射出上个时代的社会文化景观。

文化是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培育的。当代社会背景下,全球一体化观念普遍存在,其在建筑行业中尤为突出,呈现为建筑风格的跨国融合与城市的空间布局和轮廓的同质化倾向。伴随着民族文化的复苏及民族自信的不断增长,全球和本土文化之间在矛盾与联系中交织并碰撞,致使当前全球的建筑格局趋向于复杂多变。在中华城镇及建筑方面,全球化最显著的效应便是城镇化的迅猛推进,国际建筑师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行业的日益参与,导致众多中小型城市在城镇化浪潮中日渐丢失本有独特性,其城市的空间环境和风貌在效仿大型都市中逐渐统一。而历史古街维护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延续。每座城市都具有独特的地方性,这些老街区不仅肩负着承载文化的使命,同时在其空间的转型和人们居住习惯的转变中映射出文化的变迁。梧州著名的骑楼城历史街区内蕴含的丰富文化遗产一旦受到破坏,便是不可逆转的损失。一个族群、一个社区、一个地区的历史文脉及文化理念,都无声地蕴藏在那些传统的建筑及古老的文化街区之中。因此,保护骑楼文化和传统,则意味着保护了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优势。

随着珠三角地带的区域合作进一步展开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化,坐落于广西东部的梧州市的战略位置变得更加突出,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契机。但在2019年前,梧州传统街巷和特色骑楼因缺乏维护而无法适应现代都市的功能要求,致使这些建筑群周边交通拥挤、居住条件恶化。因此,对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维护、骑楼及其所在街区的保护、都市自然景观的把控,以及对建筑风貌和空间结构的保持变得至关重要,这对于增强城市的个性、提振城市活力,乃至推动老城区的再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广西梧州骑楼城的历史沿革

“骑楼”形式最开始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由英籍建筑师设计。随着殖民势力的蔓延,到了19世纪晚期,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也相继出现了这种类型的建筑。骑楼的设计融合了南方气候多雨及易发洪水的自然条件。这些建筑大多有三至四层楼高,店面的二层往往向街道方向延伸并悬挑出来,形成了覆盖在行人道上的阴凉区域,因远观之似乘骑其上,故得名“骑楼”。在中国南方众多历史悠久的城镇中,骑楼曾是它们发展脚步的痕迹之一。但是,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迅猛发展,这类历史建筑正逐渐从众多城市中消失。

梧州地处西江、浔江及桂林三河水流合汇之地,作为广西地区784条江河中超过80%河流的流经点,西江的水文特色在此地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景观。自1897年被开放作为外贸口岸起,梧州逐步崛起为珠三角知名的贸易港口,商业活动日益兴旺发达。与此同时,西洋的建筑技术和都市规划概念带来了新风尚,使得骑楼式建筑在梧州广泛流行,进而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骑楼文化。

梧州的骑楼老城区建筑盛况起始于1924年的一次毁灭性火灾之后。此灾难发生后,梧州市的商业管理机构做出了一项决策:拆除古城墙与城门,以及对土地进行整治,旨在扩展市区范围,使用原城墙砖石建设地下排水系统,同时对街道进行铺设。今日的梧州老城区骑楼城主要集中在河东,这里依旧保留着22条带有骑楼的长街,风貌犹存,共拥有560栋中外风格并蓄的经典骑楼。骑楼城的核心区域已被列为城市一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大东路、大同路、四方街和五方街等区域,而周边其他区域也被划为二级或三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这些街区里面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经过了修复与保护。

广西梧州骑楼城建筑的特色及其文化分析

梧州骑楼城的构造为店铺靠街、居所设于建筑后部,楼下作为商业空间,楼上则为居住空间,实现了居住与商业的结合。建筑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多采用三间房加两侧走廊的紧凑布局,形成了一种小型的“三合院式”天井设计。柱间距一般为3~5米,但是进深长达15~20米。建筑的中心区域为厅堂,两边各布置有房间,厅堂之前的空间作为天井,天井的两侧各有一条走廊,被用作厨房和储藏室。考虑到建筑与街道的位置关系,通常会在建筑物的正背两面设计进出口,这些入口设计前端为供行人穿行的人行道,并作为街区主要的步行路线,而在这些柱子围成的廊道以外,则是供汽车通行的道路。院落作为传统建筑特有的建筑空间,在骑楼建筑里面则变成了天井,但还是遵循建筑的中轴线对称原则。建筑上的外墙装饰物、露台以及窗户设计风格多样,有的华丽精巧,有的小巧独特,有的古典优雅。

梧州骑楼建筑的风格主要有四种类型:首先是借鉴巴洛克风格的设计,这类设计在东南亚地区及我国南方城镇的骑楼上广泛见到。不过,在梧州的骑楼中,这种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元素表现得更加简化,尤其体现在山墙的装饰以及女儿墙的弧线设计上。其次是混合式风格,这类骑楼的特点不甚鲜明,其建筑形态和正立面的装饰杂糅了多种风格。再次是传统式风格,此类设计继承了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风貌,其一层面向街道的部分突出,长廊覆盖人行道设置,正立面皆对称排列有双扇三开窗,正面装饰较为简朴。最后是现代主义风格,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其在规模、结构、材料和造型等方面均与传统骑楼有较大区别。在正立面设计上放弃了繁复装饰,采用了简约、明快、以实用功能为主导的现代主义设计手法。

梧州骑楼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文化,既体现出西方敞廊式的建筑风格,又体现出中国传统的檐廊式设计,杂糅了中西建筑各具特点的立面造型风格,形成了中西结合的建筑特色。建筑采用了典型的西方建筑语言,如罗马柱、圆拱窗、穹雕和露台铁制栏杆等。在骑楼的立面设计中,带有中国传统符号的浮雕装饰随处可见,比如“连年有余”的墙面浮雕,雕刻着莲池中嬉戏的双锦鲤,“松鹤延年”的墙面浮雕,雕刻着一棵松树下栖息着几只白鹤,还有寄托着祈求安宁愿望的宝瓶浮雕等。

由于位于三江汇流之处,梧州市在历史上常遭受洪灾。因此,本地的骑楼在立面上独具匠心地设计了水门与铁环。这些建筑的二层普遍安装有水门,旨在应对洪水淹没街道的情况,确保居民可以通过水上交通继续出行和采购日常生活用品。人们经常将竹篮从水门投放到街道上的小船上来购买生活必需品,与水城威尼斯的交易场景颇为相似。此外,沿街各建筑的砖柱上镶有两个不同高度的铁环,专供洪水来袭时系绑船只之用。

广西梧州骑楼城建筑的保护及发展

在2019年以前,梧州骑楼城建筑的保护经历了外墙立面重新装饰,加固建筑结构,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修缮等过程。自2019年起,梧州市启动实施了《梧州骑楼文化街区保护综合规划(2019—2035年)》,遵循“以保护为核心、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优化提升、加强规范引导、实施有效管控”的策略,旨在保护梧州骑楼文化街区的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同时对街区内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梧州骑楼的独特文化传统。1964年《威尼斯宪章》指出:“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不仅包含个别的建筑作品,而且包含能够见证某种文明、某种有意义的发展或某种历史时间的城市或乡村环境。”伴随着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修缮保护理念的发展,骑楼城从建筑单体的单一保护到以街区为单元的整体保护,并进行一定强度的旅游开发,也意味着从单纯对建筑本体的保护发展,转变为将建筑作为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来进行保护和利用。

骑楼城的建筑风格不仅仅体现出一种可被感知的空间布局,也体现出的城市物质环境,并且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当地居民特有的交往模式和社交联系,与梧州城市市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对梧州骑楼建筑的保护及发展作了几点思考。建立专门部门,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法规,尽可能把原有建筑保留下来,修缮其中品质较差的建筑,利用主要街道划分出片区,每个片区打造符合自身实际特征的街区,比如商业核心步行街区、传统文化体验街区、骑楼建筑风貌展示区。城市规划建立与骑楼城风景协调区,新旧建筑的风貌大致统一,控制沿街沿河的建筑天际线,保护河东片区整体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调整骑楼城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形成以居民生活为依托的商业空间,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充分挖掘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艺术产业的业态,增加骑楼城的活力和吸引力。

在分析和研究广西梧州骑楼城的建筑特色及其文化的过程中,要善于从城市地理、文化、历史、民族等地域条件出发,对城市空间、城市景观、城市色彩、建筑单体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发挥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保护与更新具有独特空间秩序和独特建筑风格的骑楼城,把梧州市塑造成更具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城市。

猜你喜欢
骑楼梧州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中共梧州城工委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骑楼人家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
骑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