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研究

2024-06-16 12:31:56李欣李佳玥文博宇梁永兰伍洁雨
百花 2024年3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数字化

李欣 李佳玥 文博宇 梁永兰 伍洁雨

摘 要:高校红色文化源于校史的深厚积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数字化技术以展示内容为主体,通过各类新媒体和数字媒体技术,促进高校特色红色文化转化,这对于大学生红色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考察高校的红色文化传播现状,探索在地红色文化与高校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传播机制,并从坚持数字化整合、搭建红色文化数字化师生互动平台、打造校园红色文化IP这三方面提出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红色文化;数字化;高校特色;四川农业大学

一、高校红色文化数字化的价值意蕴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创造的先进文化,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的优良品格,不仅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1]2021年,国家文物局联合教育部印发文件,全面部署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2]数字化技术有效提高了文物和遗迹保护的效率和精度,有助于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广泛。

作为中国近代红色文化积淀的重要一面,高校的活动史反映了近代以来青年的革命风貌,在中国革命的奋斗史中留下的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并且具有特殊性。从地理接近性上看,受众靠近红色文化诞生地,能以更加便捷的方式接近红色故事,便于学校组织实践教学等活动;从心理接近性上看,大学生对于当地的红色故事耳濡目染,对于同乡的革命人士更容易生出亲切感和自豪感,更容易对与自己年纪相仿的校友事迹产生共鸣。[3]因此,深厚的校史使高校红色文化与当代大学生在地理上与心理上具有双重接近性。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我们可以使用数字化技术贴合现今高校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发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红色文化传播,对提高高校思政育人实效、传承红色基因具有深远意义。

二、数字化时代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研究现状

《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融通多媒体资源,建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让革命文物活起来。[4]近年来,红色文化资源凭借人工智能、3D影像、VR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走进群众生活,各高校也纷纷就本地红色文化进行数字化的有益尝试。

在红色资源系统化整理和分类方面,湘潭大学2014年始建立的“毛泽东图像数据中心”重大专项研究项目,搜集并数据化了毛泽东的图片、影像、影音等2万余条资料,目标建设成全国最大的毛泽东图像展览馆,包括“一库(毛泽东图像资料库)、一网(毛泽东图像网)、一馆(毛泽东图像数字博物馆)”,是高校和在地红色文化联动的生动实践案例,给之后红色文化资料收集和数字化形式作出了参考。[5]

重庆大学从校园信息全面数字化的战略高度出发,计划到2029年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建成“数字记忆”平台,将重心放在丰富数字化手段上,希望利用大数据、语义网、机器学习、GIS、图像识别、声音识别等数字人文技术,构建重庆大学记忆资源的知识网络,呈现学校近百年的历史记忆。[6]

在红色文化数字化的实际应用层面,2021年,中国计量大学与浙江工业大学师生共同研发“红色互联”小程序,该程序由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负责,以浙江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基础,现已收录4300余个红色地标,分布在纪念场馆、红色遗址、烈士陵园等栏目板块,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打卡全国各地的红色场馆。[7]这不仅创新了党史学习的模式,还满足了学生们线上学习党史的使用需求。

四川大学结合实地展馆,发掘出红色文化数字化与线下活动的可联动性。2019年,四川大学揭牌“江姐纪念馆”暨“四川大学革命英烈事迹陈列馆”,这是全国首家江姐纪念馆,也是西南高校首家专题革命烈士纪念馆。[8]展馆内设置电子大屏播放江姐的生平故事,参观者可扫描二维码体验语音讲解,还可反馈参观意见。四川大学针对江姐纪念馆组建志愿讲解团队,并配备老师进行指导,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第二课堂”。高校学生作为志愿者对参观人员进行讲解,在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传播的同时深化了对于红色文化的感知,促使学子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总的来说,各高校在红色文化数字化的信息搜集整理方面完成度较高,但在面向受众的数字化传播方面还存在互动性较弱和轻量化不足的问题。

三、数字化背景下四川农业大学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实践

四川农业大学始终秉承“兴农报国”的初心,该校以江竹筠、王右木为代表的英烈先贤校友事迹突出,红色文化基因与“川农大精神”育人效应明显。本文从红色文化数字化视角出发,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通过文献阅读、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研究现有红色校史数字化现状,同时结合数字展馆、信息网络等技术,强化红色校史文化传播的在地性和融合性,重点对四川农业大学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创新案例进行分析。

(一)构建数字展馆,拓展红色文化传播宽度

高校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特殊文化资源,对于高校文化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因红色文化的物质资源及精神文化资源大多年代久远,多以纸质档案作为载体,难以保存,所以利用数字化保护、管理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四川农业大学档案馆馆藏内容丰富,时间跨度长,覆盖面积大,真实记载了四川农业大学建立、发展的历史。截至2021年底,四川农业大学档案馆馆藏11万卷左右,已数字化800G、24万多条数据,并使用网上展厅的形式对12篇有关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进行人物志编写。[9]这些宝贵材料不仅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而且真实反映了英烈校友的风貌。以著名红色小说《红岩》中的“江姐”人物原型——江竹筠烈士档案归置为例。江竹筠烈士,曾于1944年至1946年就读于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她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铺设了革命的广阔道路,铸就了一份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是历代川农大人继承和弘扬的“川农大精神”,也是“爱国精神”的根源所在。[10]川农大档案馆在网上展厅部分设置《革命英烈》专栏,图文并茂地记载了江竹筠同志的在校事迹,并将江竹筠同志的新生入学登记表等宝贵史料进行“云展示”,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方便受众随时随地查询与观看。

(二)创新数字传播矩阵,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影响力

在数字化浪潮下,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转变,据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6.4%;2023年上半年,各类数字化产品及服务加速渗透,网民掌握数字技能水平稳步提升。[11]为促进红色文化与数字化相融合,适应高校大学生线上阅读习惯的转变,川农大将校史数字化工作职能化,设立口述校史工作坊、学生校史文化服务中心,负责各部门档案收集归档工作。

此外,四川农业大学成立了学生校史文化协会,开通“SICAU川农大校史文化”微信公众号、“四川农业大学英烈校友纪念网”等线上渠道,形成红色文化传播矩阵。公众号已发布校史文化推文300余篇,连载完成“川农大红色档案”系列考据的全部梗概。四川农业大学英烈校友纪念网上全面呈现了12位英烈校友的生平介绍、纪念文章、回忆影像等,并设置“网上祭奠”功能,用互动3D画面为烈士祭拜、献花、献歌。[12]此种形式贴近高校学生“短平快”的线上阅读习惯,让红色文化全方位、多场景地浸润高校学子的生活。

(三)利用数字手段联动,丰富红色文化活动形式

以大数据、5G、VR、AI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数字化技术不仅扩充了信息的表现形式,还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路径。线上线下同步联动,扩充了红色文化传播的空间。四川农业大学各学生部门抓住国庆节、建党节等重要时间节点进行精心策划,引导川农学子积极参与。2022年,川农大校史文化服务线上举办“IP形象”设计大赛,要求作品要展现校史馆特色、体现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化;2023年国庆节,学校院级部门策划推出“山河披锦绣,盛世写华章”线上观影活动,通过网上观影评论、线上提交读后感等互动形式引导学生缅怀革命先辈,吸引超500名学生参与,反响热烈。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在地红色文化资源,将烈士陵园的志愿招募组织工作搬到线上来,在线下进行实地活动的同时,通过官方账号推送红色文化相关信息和革命烈士事迹,厚植高校学子爱党爱国情怀。

四、高校红色文化数字化策略总结

各高校以数字化技术突破传统的红色资源创新模式,将数字化技术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基于以上所分析的高校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现状及实例,本文从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形式这三个方面,总结出数字化手段支撑下高校红色文化建设的三种策略。

(一)利用多样数字化手段整合红色文化

全面翔实的信息数据库是红色文化多样化传播的立足点,数字技术有利于推动红色资源协调性保护。高校红色文化因为受到历史事件和人物、场景大小、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在知名度和承载能力上往往有较大差异,借用数字展馆等形式可助推红色文化大数据库的建设,推进红色文化整体性、预防性保护。在内容上要突出本地特色,加强对红色文化系统性的整理,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在整合方式上,要充分利用大数据、3D建模等数字化手段,对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大胆创新。

(二)开发红色文化数字化师生共建平台

信息流通是数字化保护的核心要义之一。AR、VR、扫码查阅等数字化手段增强了红色文化的可互动性,高校红色文化平台的搭建更需师生共同参与。以四川大学江姐纪念馆为代表的体验式研学活动为例,现场将数字化手段作为辅助,迎合Web3.0时代人们对沉浸式交互体验的体验需求,提供了高校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日常的生动案例。

(三)积极打造数字化校园红色文化IP

文化IP传播是以文化IP为主题的文化产品进行信息传播的数字化传播方式。文化IP主要包括IP形象以及IP的衍生产品。伴随着文化IP的兴起与发展,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文化IP产业成为一种积极的探索模式,革命人物、遗址等都可以成为IP价值转化的渠道。[13]高校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和人文特色,校园文化IP有助于对高校红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精练概括,由此加深高校学子对于本地红色文化的记忆。四川农业大学“IP形象”设计大赛、四川大学互动展馆丰富新时代“江姐”形象塑造等活动,都是突出本地特色、打造校园IP的有益尝试。此外,校园IP还能适应多样的数字化传播手段,在融媒体传播趋势下强化与受众的互动,引发年轻群体的二次传播。

(四川农业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金项目“高校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项目编号:S20231062606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N).光明日报,2019-09-20(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物革发〔2021〕25号[EB/OL](2021-07-27).

[3] 杨建毅.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益探索:以甘肃红色资源为例[J].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23,30(2):146-151.

[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22):20-23.

[5] 人民网.湘潭大学:喜迎新时代,加快建设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现代大学.[EB/OL].2017-12-16.

[6] 刘芳兵,夏翠娟,杨新涯.高校数字记忆项目建设策略研究:以重庆大学数字记忆项目方案设计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8):31-39.

[7] 陈素萍.E起学党史!浙江高校用数字化手段互联红色资源[EB/OL].(2021-08-19).

[8] 潘坤,瞿晓静.江竹筠烈士在四川大学农学院的求学岁月[J].四川档案,2021(1):54-55.

[9] 佚名.用红色档案讲好兴农报国的初心故事:四川农业大学立德树人工作侧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9):98.

[10] 同[8].

[11] 佚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32(5):13.

[12] 同[9].

[13] 邓艳昕.赣南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创新策略研究[J].文化产业,2023(10):94-96.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英语文摘(2019年9期)2019-11-26 00:56:32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临泽镇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利用
文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9:38:26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数字化制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0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