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婵
内部控制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尤其在风险管理方面,加强内部控制不仅能确保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顺利开展,还能为企业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经营环境,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探讨了风险管理视角下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分析了风险管理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提供有益指导。
首先,由于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这不仅给企业经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还不利于市场的平稳有序运行。因此,构建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十分必要。
其次,与国外相比,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尚不完善。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法律文件以指导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并得到企业的积极响应,但由于相关理论研究不足,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对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性不断增加。为及时识别和控制各类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从风险管理视角出发,构建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识别并控制潜在的内外部风险,以尽可能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管理过程。其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有助于企业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
(二)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确保经营管理活动合法合规、资金运行安全稳定及财务报告科学可靠而在内部采取的一系列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及控制方法的总称,其目的在于实现控制目标、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三)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区别与联系
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为风险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全面的风险管理又为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第一,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控制来实现其目标;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控制的手段不仅体现在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还在于事前预防。
第二,风险管理涵盖了企业内部经营风险和外部政策风险;内部控制则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经营风险,重视企业过去和当前的经营状况,而忽视了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情况。
第三,风险管理不仅关注企业潜在的损失,还会评估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内部控制则侧重于确保企业经营活动合法合规。因此,与内部控制相比,风险管理的覆盖面更加广泛。
(一)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企业只有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建立管理规范的需要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但创新的过程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创新,还要重视管理的规范性,以有效规避各种潜在风险,确保自身的稳定运营。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业务环节的控制,减少因风险而产生的损失,从而推动内部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重要保障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管理内部资源,规范员工行为,降低经营风险。例如,通过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流程,企业不仅可以减少因内部失误和员工不当行为而造成的损失,还可以避免重复工作,提高自身的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四)是确保企业合规经营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面临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也日益复杂。通过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可以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避免因不合规经营而引发的法律风险和社会责任风险,从而为自身的长远稳定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第一,缺乏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如果企业内部没有形成浓厚的风险管控氛围,那么员工对风险管控工作也会懈怠,从而导致风险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第二,缺乏系统的风险管理培训。部分企业很少组织员工参与风险管理相关培训或宣传活动,导致员工的认知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从而影响风险管理效果。
第三,缺乏风险管理激励机制。对在风险管理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员工,企业没有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在风险管理工作中表现较差的员工,企业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就难以调动员工参与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组织架构不完善
首先,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部分企业既没有充分发挥经营决策主体的“防风险”作用,也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风险防范策略,从而影响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其次,部分企业没有配备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风险管理工作主要由财务人员负责。然而,财务人员工作繁忙,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导致企业风险管理流于形式,提高了企业风险的发生概率。
最后,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风险管理部门,但是没有明确划分岗位职责与权限。这不仅会降低企业风险管理效率,还会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秩序混乱。
(三)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第一,风险管理制度不规范。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缺乏标准性和规范性,且与自身实际情况不符,导致企业难以准确识别与防范潜在的风险隐患。同时,企业现有的风险管理制度覆盖范围有限,难以有效应对各类风险。
第二,风险管理策略不科学。在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时,部分企业没有全面评估内外部风险,导致风险管理策略缺乏时效性和适用性。这不仅会影响风险管理效果,还会增加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第三,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在制定风险预警机制时,部分企业未能全面把控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导致风险预警机制失效,无法及时发现并预警企业经营风险,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四)风险评估结果不准确
在制定经营管理决策的过程中,部分企业没有及时收集市场、客户、内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导致决策缺乏可靠的数据支撑,从而影响风险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同时,对于已制定的经营管理决策,部分企业没有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外部环境等因素来判断其可行性,导致风险评估结果不准确,不利于企业及时发现并规避风险。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有效规避经营风险,企业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加快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增强风险管理意识,鼓励全员参与内部控制
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增强员工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意识,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风险防控能力。
第一,企业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中融入风险管理理念,从而潜移默化地增强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与能力。
第二,企业应定期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识别、危机应对、安全意识等方面,以确保员工能够掌握最新的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
第三,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工作。对在风险管理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员工,企业应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对在风险管理工作中表现不佳的员工,企业也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以增强风险管理效果。
(二)健全内部组织架构,明确风险管理职责
一方面,企业应完善现有的治理结构。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企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搭建组织架构,设立风险管理部门专门负责监督内部风险,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的风险隐患,并将风险信息迅速上报至管理层。
另一方面,企业应充分发挥经营决策主体的作用。经营决策主体必须明确风险的类型,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策略,并加强风险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可以通过动态监督和管控,确保风险管理贯穿自身运营全过程,从而为自身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强制度建设,指导风险管理工作
首先,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等一系列核心管理制度,以确保各项业务活动得到有效管控。同时,企业应确保内部控制涵盖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以实时监督和控制整体经营活动,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减少经营损失。
其次,企业应以制度为基础,制订多元化的风险防控方案,通过综合运用多种防控策略,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提高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从而为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再次,企业应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构建全面而系统的风险控制体系和风险预警系统,实现对风险的全过程监控,从而增强风险防范效果。
最后,企业应确保风险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标准性,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来优化风险管理制度,及时排查潜在的风险点,从而为自身风险防控提供清晰、明确的指导。
(四)重视风险评估,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风险评估是企业有效应对各类风险的关键,对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企业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风险评估工作。
一方面,企业应加强风险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准确了解风险状况,从而为风险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如定量风险评估、风险矩阵等,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在风险管理视角下,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企业实现长远稳定发展的基石。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健全内部组织架构,加强制度建设,重视风险评估,以优化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通号(西安)轨道交通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