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路径探究

2024-06-16 15:49张小平
甘肃教育 2024年9期
关键词:智慧校园信息技术建设

张小平

【摘要】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促进学校治理精细化、教学个性化、评价精准化,是提升办学质量、推进内涵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系统阐述信息化手段在教学、管理、评价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显示,学校在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模式,建立网络培训平台,实现教学信息化;应用智慧化手段,建设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管理智能化;推广新型数字化评价,实现评价精细化;强化校内外资源共享,推动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取得实效,提升了办学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慧校园;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9—0029—05

信息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播、查询、应用等,以提高工作、学习、生活等效率。教育信息化是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应用于教育管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变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过程[1]。在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对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于信息技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当前,我国将智慧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转型。“十三五”规划纲要将“数字中国”确定为国家战略,教育数字化转型由此加速推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多项规划提出,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2022年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相关规划明确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目标,包括树立数字化意识、培养数字化能力、构建智慧教育生态、形成数字化治理体系等。重点领域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课堂教学数字化、数字能力培养和数字化评价,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革课堂教学、培养数字能力、创新评价方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氛围,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2]。

2.符合学校发展定位。智慧校园建设是示范性、创新性现代化学校建设的必备条件,为实现这一定位,需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关键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同时,构建数字化校园可以拓展开放办学,使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学校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总体来看,智慧校园建设能够提升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力,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3.符合教师、学生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师、学生信息化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智慧校园建设,可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在应用中提高学生的信息化水平,学校购置录播教室,配备最新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师信息化培训,配备师生所需的计算机设备,实现教师100%线上备课,学生100%学习浏览,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同时,智慧校园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教学管理功能,可以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实施无书面家庭作业等举措,真正实现“双减”目标。

二、信息技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

1.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为实现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视频、音频等数字资源,将教学内容提前传递给学生,课堂则主要用于师生交流、讨论、互动等活动。这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使教学更加个性化。还可以利用学习分析工具,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并据此调整教学进度、难易度等,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智能教学系统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自动推荐学习资源和内容。

2.实现学校治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数字化建设让学校治理变得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一方面,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的行为数据,学校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况,使教学管理更加精细化。另一方面,各类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学校治理的智能升级。例如,AI辅助的智能排课系统,可以根据学生课业负荷、教师时间等多重约束条件,自动生成优化的课表,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智能安防系统利用人脸识别等技术精确识别,实时监控校园情况,大幅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效率。

3.优化资源配置和制度建设。在数字化环境下,依托大数据分析进行科学决策,可以有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制度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可广泛收集包括教学管理在内的各类大数据,并构建专业的大数据分析系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依托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前沿技术,深入挖掘数据中的价值,并提出资源分配效益评估方案与优化建议。例如,根据教学质量监测数据和学生发展评估数据,优化师资配置、课程设置等教学资源投入。利用大数据开展各项制度的效果评估,发现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辅助制订针对性改进措施。再者,在重大制度创新和资源投入前,运用预测分析评估可能的风险,完善科学决策机制,防止数据被操纵导致决策失误[3]。建立监督问责制度,加强数据分析团队的业务能力建设,确保决策依据的科学性。依托大数据分析实现决策科学化,是提升教育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4.以移动互联设备为基础的新型评价方式提高了学校评估水平和效率。基于移动互联设备的新型数字化评价方式,能够全面而真实地评估学生的发展需要。首先,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收集学生在真实学习情境下的表现数据,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多维度评价,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其次,移动互联设备使得评价过程更加便捷和高效,便捷的评价交互和及时反馈,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配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可以实现评价的精准化和智能化,并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进行预测。同时,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再者,这种评价方式还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向教师寻求帮助或反馈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使评价更加立体连贯。最后,以移动互联设备为基础的新型评价方式还有助于推动学校的教育创新,学校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模式,进一步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质量。

5.共享和融合校内外教育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内外教育资源实现有效共享和融合创新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通过数字平台实现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受益。另一方面,不同学校和教育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的互补整合,形成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4]。此外,校企合作开发的资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有效融合,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需求。面向未来,搭建开放的数字资源平台与共享体系,并建立完善的版权保护和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更多高质量资源的持续开发,推动资源的融合创新与高效配置,最终促进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基于信息技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路径

1.完善信息化教学设备与平台。积极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持续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一是建设专业化的录播教室。录播教室用于录制教学视频和直播课程,教室配备了专业级摄像机、调音台、LCD显示屏等设备,实现了视频和音频信号的数字化采集与处理。另外,录播教室通过高清编码设备,教师的教学内容可实现多屏幕实时直播,丰富了远程教学形式;同时,录播内容可存档,供课后复习使用,有效拓展教学资源的再利用空间。二是建设现代化的学校教室。教室要配置电子白板、投影仪、音响设备等,这些数字化教学设备,可实现课件、音视频等数字教学资源的展示,丰富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5]。教师可利用这些设备开展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字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为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每年都会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多媒体课件制作、在线教学平台使用等。学校还聘请外部专家,对教师开展微课制作、录播教学等方面的培训,使教师能够利用各类数字化设备和平台进行教学设计;建立教学技术支持团队,提供课堂教学及录制相关的技术指导和支持,解决教师在使用数字化教学设备和平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校也会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优质数字资源的评估、开发和共享,丰富教学资源库。通过持续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以不断提升,可以熟练使用数字化手段创设情境、拓展交流,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确保教师和学生都能获得数字化教学的支持,学校要满足1∶1师生机比的配置策略,即每名教职员工和学生都配备1台性能优异的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这些终端完全满足数字化教学的技术需求。基于终端化的硬件保障,教师可以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在线备课,平台集成了课件制作、教学设计、资源整合等多项功能,使教学计划的设计更加高效。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教学大纲、课件、习题等资源,方便学生学习。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终端登录智慧教育云平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参与在线讨论等活动。平台支持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如翻转课堂、微课学习、项目学习等。总之,1∶1的师生机比为这些数字化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6]。

在低年级阶段,实施无书面作业的政策,鼓励教师采用其他形式的教学方式和作业形式,如观察作业、体验作业等,避免给学生增加额外书写负担。在高年级阶段,严格控制每天和每周作业的总量和完成时间,确保学生有合理的休息和活动时间。同时,还利用数字化平台推行智能化作业整合系统,系统可以自动生成适量的作业,并提供作业反馈,减轻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的负担。系统还具有作业质量检测功能,避免出现大量重复机械训练的无效作业。

2.创新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具体来说,学校尝试将小组合作教学法与平板电脑结合起来开展教学设计。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平板电脑的便携性,使得学生可以随时获取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来进行探究和协作。同时,平板电脑支持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和沟通。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创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积极与周边学校开展专递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学校选派专业课教师通过视频会议系统,为周边学校师生带来线上专业课程学习[7]。这不仅丰富了周边学校的教学资源,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专递课堂强化了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了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面向城乡教师的网络培训平台,将线上线下培训有机结合,实现教师培训方式的创新。广大教师可以通过平台随时学习在线课程,参与线上交流,使教师培训摆脱时间和地域限制。这不仅丰富了教师的学习途径,也拓宽了教师的专业视野,提升了教学能力。积极组织线上教研活动,联结城市和农村教师开展交流。这种线上教研方式,降低了组织教研的难度,使不同地域的教师可以方便对接,互相启发。教师在交流中获得新视角和新思路,专业水平也得以提高。

通过构建网络培训平台和开展线上教研等方式,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了教师培训研修的途径。这既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也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后,学校将继续丰富网络培训平台建设,扩大线上教研规模,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构建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智慧化管理手段的应用。一些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安装了智慧门禁系统,实现了出入校门人员和体温数据的实时记录,方便了学校管理,把好了“进门关”。在校园内安置了高清监控摄像头,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监控,保障了校园安全。通过智能分析算法,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如闯入校园的外来人员、师生之间的争执等,保障了校园安全。使用专门的考试监控系统,对考场活动全程监控,杜绝舞弊行为,确保考试公平。这些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校园管理的精细化。另外,通过智慧化校园建设,各类学校信息融入智慧校园管理平台,不仅促进了资源共享和协同配合,而且智慧校园管理平台能利用数据分析功能,挖掘历史数据,提出管理决策的优化建议[8]。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校园信息化2.0建设的进程中,学校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发展、智慧校园建设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一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持续优化数字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二是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积极开展网络培训,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三是构建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学校治理效能。四是推广移动互联技术,拓展新型数字化评价应用,促进学生成长。五是深化校内外资源共享,整合创新各类教育资源。六是利用大数据分析赋能决策,提升资源配置效益。当前,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展望未来,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夯实信息化基础,拓展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推动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以更好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詹庆元.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J].职业,2007(14):49-50.

[2]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29+34.

[3]迮娴.智慧校园环境下农村初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界首镇初级中学,2020:02.

[4]王国庆.智慧校园环境下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行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5]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35-39.

[6]胡旭珽,张新明,叶方舟.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角下智慧教育的建设方向[J].现代教育技术,2019(03):32-38.

[7]吕晓龙,王能.RPA在智慧校园应用中的智能识别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23(22):01-04.

[8]韩永礼.“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发展研究[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编辑:张昀

猜你喜欢
智慧校园信息技术建设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