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2024-06-15 18:17袁淑君周永新
经济师 2024年5期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提升路径双师型

袁淑君 周永新

摘 要: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重点和关键;“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笔者从质性和量化两方面对“双师型”教师胜任能力展开研究。一是在质性研究方面,分别从“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素养和工作表现两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梳理提炼出胜任力关键领域和核心要素;二是从量化研究核心因素分析,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模型的构建要兼顾共性和特性,便于量化评分和统计分析。通过应用胜任力模型,对“双师型”教师、履职能力和岗位匹配性。最后结合胜任力模型分析“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水平现状与存在问题,探索其提升路径。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胜任力模型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0;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5-160-03

近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占比大幅提升,基本完成了国家地方文件政策要求。据《2017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有26个地区的“双师型”教师超过50%,有34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在90%以上的;有1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另据《2023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职业学校联合企业共建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07个。积极打造“双师型”职业教师团队,是推进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是职业教育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多赢路径。其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坚持为国育才,为社会和经济产业服务的目标导向,能有效提升职业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其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能为教师职业生涯提供更多机会,“双师型”教师能在教育和产业中找到更多发挥优势,贡献智力,推进融合发展的机遇;其三,“双师型”教师和“学徒制”相互促进,相互补充,都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工匠、为企业量身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是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一道有效的桥梁。高职教育面向市场,必然要响应市场需求,双师型教师,起到了必不可少的桥梁纽带作用。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交互流动,搭建了教师良好的实践平台,校企合作氛围较好。“双师型”教师培育和政策的落实,是一项多赢的举措。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产业和技术前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学相长”;教师得到的是基于能力和市场认可的能力提升,可以在市产和企业中实现自我的多样化发展;社会则是职业教育的命题方和接纳方,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须依赖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四方面的联合发力。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理应得到各方面的认同和支持。但在现实际建设过程中,怎样根据各职业院校的特色和优势专业,结合本校师资基础和办学条件,构建符合规律和实际情况的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怎样不断优化模型和评价分析,从而不断优化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管理的目标,这值得高职院校深入关注与重视。

一、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双师型”教师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能传授专业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胜任力

在1973年,哈佛大学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教授就提出。胜任力是指个体在特定工作环境中展示出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特征(KSAOs),这些特征能够预测工作表现的优劣。胜任力不仅包括专业技能和知识,还涵盖了态度、价值观、自我形象和动机等个人特质。本文通过对“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特点和要求进行分析,提炼出影响其工作绩效的关键胜任力要素。这些要素通常包括对专业前沿科技、技术和动态的关注和洞察能力、专业教学和科研能力、专业实践和操作技能、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发展、学习能力等。

(三)胜任力模型

根据“双师型”教师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确定胜任力要素;根据胜任力要素分析的结果,构建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模型通常包括三个层次:基础层、核心层和拓展层。基础层主要包括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育背景;核心层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技能等关键胜任力要素;拓展层主要包括教师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等。

(四)胜任力模型类型

能胜任某特定工作应具备的能力的集合就叫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有很多,而“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是典型代表。冰山模型,顾名思义,可形象比喻成海洋上漂浮的一座冰山,例如知识、技能等浮于海面以上,很容易被观测;而像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个性特点和动机等沉入海面以下,不易被观测。洋葱模型由动机、个人特质、职业态度、价值观、自我概念、专业技能、知识等构成,并由内而外依次排序,位于最表层的最容易被观测,越往里层,越难观察和测量。

二、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

(一)胜任力领域及胜任力要素提取

笔者运用DACUM法,文章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为例,系统梳理“双师型”教师的工作职责和业务范围,全面挖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胜任力领域,提取胜任力要素。

1.专家遴选。充分考虑了专业的专家的职称、学历、教学经历及学科背景,选定了8位教授、15位学校认定的“双师型”教师以及12位行政管理人员组成专家团队。

主要采用面对面访谈和问卷星调查两种方法,围绕“‘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等问题展开。

2.胜任力领域及要素确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育教学的特质性,对“双师型”教师工作职责、技能要素、业务内涵进行分析,分为个人特征、职业态度、思想引导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发展服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6个维度,45项胜任力要素。

(二)编制调查问卷

根据初步确定的45项胜任力要素,制定了《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家意见征询问卷》。问卷主要涉及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和45项胜任力要素指标。采用Likert5量表法对胜任力要素指标进行打分,让35位专家进行评价。发出问卷35份,收回35份,且有效率100%。采用SPSS软件统计和分析回收的问卷,而检验问卷的可信度的最好方式是克隆巴赫Alpha信度系数,并计算得到ronbachα的值为0.975,从而证明胜任力要素部分信度较好。

(三)构建“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

根据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要件,确定六个维度,共45项胜任力指标,各维度分值权重,采用定量统计法,科学设定。根据胜任力模型核心要素,编制《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问卷表》。所有参评“双师型”教师的人员需填写此表,并经专家审核后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四)问卷发放与分析

为确保数据科学可靠,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问卷以6个维度、45个素质要素为基础,采用五点量表法(1表示最不重要,2表示一般不重要,3表示重要,4表示比较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进行设定。问卷调查尽量力求最大覆盖面,从学校2023年认定的326名“双师型”教师中,随机抽取了200名完成调查,收回问卷182份,调查有效率达91%。

(五)高职院校“双师型”胜任力验证分析

回收后的问卷需再进行信度分析,经分析得到内部一致性克隆巴赫Alpha信度系数值为0.945,分半信度系数值为0.934,从而可看出,量表具有较好的可信度;而后,检测各分量表信度系数值,数值介于0.867~0.954之间,表示较好信度。

经过研究分析、检测验证、模型修正,构建了6个维度,45个胜任力要素的“双师型”教师胜任力六维模型。

三、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水平问题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高职“双师型”教师的胜任力水平存有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双师教师队伍结构有待完善

目前学校的双师队伍数量及比例基本达到要求,但教师结构可更科学。比如年轻教师在学历、创新等方面较好,但几乎没有实践操作经验,而年长的教师学历和创新上弱,而又具备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因此在双师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方面需要加大整体投入,在人才引入工作中的相关政策进行完善。

(二)“双师型”教师培训培育质量欠佳

目前各级各类组织培训较多,但效果一般,尤其“双师型”教师在部分胜任能力并未得到提升。一是培训培养内容针对性不强。很多培训在开始前,没有充分了解“双师型”教师胜任岗位工作需要的具体能力,也没有根据所需的能力来分析需要培训的内容,也没有关注“双师型”教师的痛点和难点,未进行培训效果跟踪评估。二是培训课程不成体系。培训课程未按照需要设置,没有系统考虑老师学科背景,没有分层级对“双师型”教师展开调研与沟通,培训课程笼统,没有层级之分,脱离本专业的情况大有存在。三是教师下企业实践没有做实走深,流于形式居多。在企业跟岗学习、定岗实践或者岗位互换等仍有存于表面的现象,未能有效落到实处。

(三)资源配置及投入不足

教师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效果需要充足资源配置做保障。目前学校投入也相对有限,尤其投入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经费及相关资源配置甚少。例如双师教师在科研创新和教育改革中所需的设施设备和软件数据,实训实践需要的机房、仪器设备等。

(四)考核评价指标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对双师教师的服务社会、开展国际化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等这些方面的能力要求还处于较为弱化的状态。很多时候过度重视结果而忽略实际工作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的指标还不是很明确,评价的体系不完善,评价实施方式也缺乏创新性。

四、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水平提升路径

(一)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进一步完善学校人才引进及培养制度,以较优越的薪资待遇和教学环境吸引高素质职业教育工作者;同时,应充分结合政策文件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要求,在考虑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基本前提下,需要求“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成果与“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同等重要,并将此作为人才引进的依据。

(二)创新“双师型”教师发展模式

构建的阶梯式“双师型”教师发展模式是指按照初、中、高分层和学科分类,同时集资格认定、培训培养、考核评价一体的发展模式。该模式可更精细化和科学化管理“双师型”教师队伍,也可激发教师自我提升与发展。创新“阶梯式”双师发展模式,一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与条件,分析学校办学特色,专业学科背景,加快建立具有普适性、可操作性的“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二是构建完善精准的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课程体系,充分调研各层级“双师型”教师需求,针对目前存在的弱点和痛点,开发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形成规范化、动态化的培训机制,并搭建培训信息化平台;三是完善“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指标和创新考核评价方式,结合实际情况,结果过程并重,建立科学、客观、易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和资源配置

不断优化教育教学及科研资源建设以满足教研要求,不断改进软硬设备设施,从而更好服务“双师型”教师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可根据“双师型”队伍建设要求做到资源倾斜,使得教学质量提升与科研创新同向发展,力争为“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提升做好保障。

[基金项目:湖南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新时代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XJK23CZY047)]

参考文献:

[1] 任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J],2023(11):140-143.

[2] 何芸.“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应用实践——以电力类高职院校为例[J].广西教育,2021(31):125-127.

[3] 张宝霞,杜越群,陈龙.“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以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22(11):162-164.

[4] 赵艳云.基于胜任力理论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5] 金礼舒.基于胜任力理论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9(24):53-56.

[6] 贺应根,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13):55-57.

[7] 李梦卿,余静.“双高”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特征及发展路向[J].教育与职业,2021,24(42):24-29.

[8] 霍梦雨.新时代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模型 建构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山东财经大学,2022.

[9] 程涛,王正清.中文+职业技能”人才跨文化职业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01):59-70.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作者简介:袁淑君(1983—),女,湖南邵阳人,汉族,硕士,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通信作者:周永新(1976—),男,湖南宁乡人,汉族,学士,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职业教育。](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胜任力模型提升路径双师型
胜任力模型在煤炭销售企业人才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民营企业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素质结构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