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共创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本特征、现实困顿与疏解路向

2024-06-15 18:17杨鸎
经济师 2024年5期
关键词:价值共创价值链

摘 要:在教育强国和教育现代化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因自身建设原因,造成人才提供的质量和效率仍很难与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问题。文章以价值共创理论为基础,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放入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价值共创的活动规律中,剖析价值共创视角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原理,进一步探讨了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间的价值共创过程,从而证明两者之间的有效运作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效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价值共创 职业教育人才 价值链 疏解路向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5-152-02

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职业院校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增强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教育部于2020年发布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向高质量发展吹响了行动的号角,并为我国职业院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奠基了新的里程碑。《关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由中央、国务院发布,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针对这一问题,意见明确提出,要整合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在新时期推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创新提供重要的借鉴,从根源上提升价值共创视角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效。

二、价值共创基本特征

在《未来的竞争》一书中,Ramaswamy和Prahalad提出了“价值共创”这一理念,并从总体上分析和解释了价值共创的原则,提出了消费者和生产者是价值共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产者价值共创的视角来看,产业发展是在顾客需求、市场诉求的基础上实现价值创造的基本过程。现代职业教育若能融入生产者价值共创的过程,将有利于职业院校的职业能力开发、职业知识传授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从而可以帮助学校提升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人文素养和敬业精神。从消费者的价值共创角度来看,消费者可以在媒体平台上通过知识交流、产品体验及信息分享来获取价值。因而,在产品价值创造过程中,顾客体验价值对企业满足顾客需求、提高产品效益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所以,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上,企业的知识交流、信息共享及产品体验的过程,需通过校企合作、资源配置等辅助活动中才能更好地对人才培养的价值创造机制进行优化。

三、价值共创视角下职业人才培养价值链

(一)价值链基本原理

企业作为生产者,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以客户的需要为中心,不断地进行产品的优化和价值的创造。在诸多企业中,产供销等经济活动是价值创造的基础环节,而人力管理、技术研发、材料采购则是价值链的附属环节。基础环节和辅助环节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组成一个“价值链”。在这个链条中,企业获取价值、创造价值和共享价值。

在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发现,尽管辅助环节与基础环节在社会价值创造中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但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却具有显著的共性和相关性,可以在动态的价值链运行中共同构建价值、创造价值。所以,在价值分析理论研究中,价值链上的相关活动会对彼此的运营质量和状况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整个价值链管理和运作的状态。

(二)人才培养价值链

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职业院校作为职业院校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具有较强的教育特殊性。因为职业院校培养的是为社会上的各企业、部门服务的人才,因此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职业学校具备生产组织的基本特征,其“产品”就是应用型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而产品的价值就是将实际的技术和专业的技术融入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来看,职业学校的各种附属活动和基础活动,构成了职业学校价值创造链。职业院校在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时,必须将这一产业链的内在生命活力与外部影响展现给“顾客”,并以“校企合作”的形式与途径达到“共同创造教育价值”的目的。只有在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价值共创的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四、基于价值共创视角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困顿

近些年,职业教育逐渐注重人才培养,基于价值共创视角对人才培养内容及手段进行了一定的优化。但在具体的人才培养中,仍存在一些现状有待改进。一是职业教育“教”和“学”的价值并不突出,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缺少多方主体的互动性,影响整体的培养效果。二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环节有待进一步优化,无法保证整体的培养效益。三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相对单调,忽略职业人才的实际发展需求。四是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无法保障职业教育人才获得最新资讯和专业指导。五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评价有待改进,评价方式相对单调,难以客观评价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五、基于价值共创视角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疏解路向

(一)结合教与学价值,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主体互动

职业院校学生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在职业教育价值链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职业院校教师是价值链中的教育者主体,也是职业人才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教学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行为,更是一种培养人才的过程,需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在价值共创视角下,培养职业教育人才时,应考虑到教和学的实际需求,促进多方主体的联合互动,即可发挥不同主体的实际作用,这对从根源上强化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此外,职业院校需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推动供需关系的融合,多渠道地让学生与实际的工作岗位相接触,使职业教育人才在多层次的实践过程中体会到企业真实情况,多方位地体验到职业行为的价值追求,从而培养出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在基于价值工程视角培养职业教育人才时,应瞄准先进性、适应性、支撑性、成长性,与区域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型“企业+高校”共创人才培养的模式,并且打造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让专业骨干参与其中,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职业教育不仅是一种对职业人才进行培养的教育活动,也是一种供需双方协同、共赢的价值创造过程。在推动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将教与学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创造了职业教育的产品价值。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主体,在学生与教师价值共创过程中,需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从而推动职业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功能[1]。

(二)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环节,提升培养效益

职业院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技能教育形式,关系到国家的现代化。在现实生活中,仅依靠职业院校教育“单工独为”,很难使职业院校教育的价值链增值达到最大化。在深化改革开放的社会经济大环境中,职业院校与职业教育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职业院校之间的校际合作以及职业院校与社会培训机构之间的“合作”,都是职业院校职业人才培养价值链中最主要的环节,这一环节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职业人才培养价值链上的利益增值[2]。因此,职业院校要强化组织与协调,对各类供应源进行全面整合,对培养源进行有效控制,对需求源进行有计划的策应,从而使各价值链中的每个主体的价值增益最大化。

(三)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保障整体质量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多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这些环节都为职业人才培养提供着无形的效益,并且由于各环节所处的位置和功能的差异,带来的增值效益也大有不同[3]。为此,若要使专业人才培育的价值链正常、健康地运转,职业院校就必须使各个环节发挥最大的作用,使整个过程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核心性环节是教育目标应该以学生的实际为中心,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

职业院校教育要培养的人才,其职业素养就是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素质。首先,必须兼顾职业化技术与职业化心理品质的培养,如,在对10000名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进行网络调查时,发现其在就读职业院校时对职业教育的期望是能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和获得升入高等学校学习的机会。因此,在基于共创视角培养职业教育人才时,要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加以优化,以确保学生的需求,提高保证整体质量。其次,职业教育需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注重多部门协作,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管理教学流程,共同监督教学质量。在对人才培养的价值进行评估时,应将行业企业的各类技术岗位的实际特征作为工作方向,并与各个部门的专业规范、岗位制度和职业标准相结合,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和判定。

(四)立足师资改革,建设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双师”队伍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仍是目前职业院校发展中最薄弱的一环,加强职业院校的内涵发展,提高育人质量,关键在于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提高教师素质重要内容。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应坚持“师德”的原则,突出“双师”的素质,构建“阶梯式”“系统化”“网络化”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系。

首先,从教师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标准;其次,职业院校需构建由全国到各地的梯级式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为提高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工作的效率,应构建从地市到省到国家三级的职教师资培训机构网络,让每一位教师都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五)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评价,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在职业院校中,实施“贯通式”培养,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估系统。首先,明确构建中、高职业院校教育衔接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系统的目标。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和规格、专业结构、课程体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应根据不同的职业教育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并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和评估方法。其次,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中,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职业技术学院应当密切配合,统筹规划、整体设计评估体系,并根据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规律与特色,以类型化教育为指导,建立“学业成果评价+学习绩效评价+顶岗实践评价”的立体集成评估模型,兼顾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成果评价,并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企业评价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最后,构建并健全中高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评价与学习成果转换的互认机制,并通过对中高职业院校校生技能水平的科学设定,加速构建中高职业院校校衔接的“学分银行”,以达到“学历教育”与“职校”的有效衔接。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具有职业性与前沿性的特点,可以更好地为社会输出技能型、实践性及应用型人才。如今,从价值共创的角度来看,职业院校应该把企业和学校的价值表达作为切入点,用价值共创的方法来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的质量,让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角色得以充分发挥,多途径切实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林玥茹.新技术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21(01):34-40.

[2] 郭芳.价值共创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在职业院校院校的“项目+”模式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20,8(05):81-86.

[3] 谢翌.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350)

[作者简介:杨鸎(1997—),女,汉族,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价值共创价值链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中国制造”:助力“一带一路”价值链的提升
价值共创视角下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研究
价值共创理论下的小米手机数字营销模式分析
价值共创活动对顾客价值的影响研究
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价值共创活动对顾客价值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