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化管
去年六月,八十五岁的老父亲溘然长逝。“趋庭难闻严父训”的遗憾和“登堂惟安慈母心”的责任,深深包裹着我。同时,父亲在世时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谆谆教诲,也在激励着我重整新装、砥砺前行。
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普通到融入亿万农民中除了个头可能稍显高大外,几乎找不到其他特别之处。他的一生光明磊落满满正能量,艰苦朴素却不失大气,勤劳坚韧且做事果敢,忠厚木讷而不失干练,一身正气又重情重义,一辈子坚守着农民的初心。这些深深地影响着他身边的人,影响着他的子女孙辈。从这一点看,他似乎又很不普通。
父亲总共上过三年学,一年私塾,一年初小、一年高小,但他善于学习、终身学习,一直是村里数得着的“文化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与时俱进关心时政,与村里走出来的城里人、大学生、领导干部都能无障碍沟通,很多村里人但凡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总是愿意听听他的意见。他思想解放紧跟潮流,八十多岁仍能把智能手机玩得明明白白,视频通话、刷头条、看抖音全都不在话下,应该说,他的心从未真正老去。
父亲的一生可以说带有传奇色彩。他当过生产队长,带领村民抢收抢种;当过会计,算盘打得啪啪响;当过赤脚医生,治病有绝活,特别是治疗小儿胳膊肩膀脱臼,经他手正骨复位,小儿立马止啼为笑,附近好几个村子但凡有跌打扭伤者,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上医院,而是找我父亲诊治;当过乡村教师,课带得也是有模有样;负责过村里的油坊,榨制的豆油,香飘十里八乡;负责过村里的砖窑厂,现在我们回乡途中,仍能看到他当年带人和泥、脱坯、烧窑、出窑,制作青砖垒造而成的房屋;干过地质勘探队员,为国家寻过宝;当过鞍山钢铁厂的工人,还是车间的班长,当时的工作证被镶在一个相框里,小心地保存;参加过岩马水库劳工队,大哥曾带他故地重游,库区现今青山绿水、郁郁葱葱,这其中有他的体力付出,老父亲眼见于此,非常欣慰。此外,他还当过焦化厂工人,供销社售货员,带人打过面,压制过地瓜粉条,夯制过水泥预制板,……他的经历还有很多。
成年后我一直不解,与他一起当赤脚医生、乡村教师、地质勘探队员的族人,大都吃上了商品粮,有的还当上了国家干部,为什么每一行他都没有坚持做下去?在父亲出殡时,老母亲和族人似乎给了我答案。我们这个小村庄叫徐庄,村里人大多姓徐,上溯若干年其实是一家人。长期以来,父亲在村里在家族里形成了极高的威望,家族的事、村里的事很多时候他担当着“主心骨”的角色,议事决策时往往代表着正义的声音,主事时总是以理服人,宁愿自己吃亏也要维护公平。因为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村里、族人的利益,一身的正气和正能量,村里、家族里但凡遇到大事难事,第一个想到的都是请他出面,多数族人觉得只有等他回来才能办成事,生产队、卫生所、小学校、油坊、砖窑厂均是如此,没人干、不会干,他就亲自干、学着干、带头干。2003年左右,父亲离开徐庄,到县城、到北京看护孙子,颐养天年,但因为村子里、家族里的一些事,仍然有人到县城、到北京找他,只为当面听听他的意见。
父亲的出身和经历造就了他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宽阔的胸襟视野,在相对贫苦的境况养活了我们一家,也给了我们姐弟五人能够给予的最好的教育。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鼓励我们一定要学下去、一定要走出去。1991年高考前夕,在父亲“好男儿从军报国”的动员下,我选择报考了军校,之后三十多年的军旅生活,父亲给了我太多的鼓励、鞭策和警示。“听党话、跟党走”“党让干啥就干啥”“做事要踏实,做人要干净”“宁愿自己吃亏,也绝不占别人半点便宜”,这些谆谆教诲伴我成长,使我能够踏实坚定地走好军旅每一步。
又到入夏,已隔一载。深切怀念他老人家的同时,我想,传承父亲一身正气、重情重义的衣钵,继续踏踏实实干事、老老实实做人,应是对他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