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娜 朱继鑫
一株株番茄以“无本之木”的方式生长,根系悬垂在空中,远远看过去就像是一株树……这是在今年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以下简称“菜博会”)上,令众多参观者震撼的一幕。
600多个新品种、80多种新模式、100多项新技术……今年的寿光菜博会,人们得以近距离感知科技的力量以及现代农业的魅力。
从“一棵菜”发力,由一个普通的小县城,成长为“买全国、卖全国”的蔬菜集散地,“寿光模式”名扬海内外。如今,寿光人正凭借自己的实力,将“寿光模式”不断向国内及海外输出。
全国所建大棚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
在西藏康马县马达乡高海拔大棚种植项目现场,蓝天白云下的温室大棚里种植着无花果、草莓、水果黄瓜、辣椒等果蔬。“这几个温室大棚,属于高海拔大棚种植项目,当年就实现了产出。”已在西藏发展果蔬种植8年的寿光人孟德利表示,通过运用寿光大棚种植技术,高原上的大棚蔬菜农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这也是寿光坚定扛起向全国传播前沿蔬菜种植技术重任的直接成果。
“我们常说的种植技术,也可以称之为种植标准。用标准化改变蔬菜,让没有种过地的人也能种出高品质蔬菜。我们研制了国内首批从‘一粒种子到‘一桌好菜的全产业链行业标准,填补了行业领域空白。”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标准科负责人夏海波表示。
近年来,寿光市打破省市区域界限,发挥寿光蔬菜全产业链优势,引导寿光农业企业和人才积极“走出去”,建设设施蔬菜园区,推广种植管理技术,具有“寿光元素”的园区遍布大江南北。目前,依托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寿光已在四川、江西、内蒙古等省(直辖市、自治区)认定65个标准化基地,推动蔬菜园区全链条标准加速向外输出,助推全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8000多名骨干技术员在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指导蔬菜生产,全国所建大棚一半以上有“寿光元素”。
“寿光模式”的输出不只局限于技术、人才,更侧重于标准。近年来,寿光市依托国家现代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等国家级科创平台,以标准掌握农产品话语权,茄子、黄瓜、辣椒等6项全产业链蔬菜标准获农业农村部标准发布,填补了国内空白,蔬菜标准输出到全国。
沿着“一带一路”不断向海外输出
“寿光模式”不但花开全国,还沿着“一带一路”不断向海外输出。
通过集成人工补光、无土栽培、环境智能控制等技术,集装箱式“植物工厂”,实现了封闭小环境内的闭环运行。一个个集装箱“摇身一变”,成为可移动的袖珍蔬菜温室。这种袖珍蔬菜温室由山东利森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正销往欧洲、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山东利森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把寿光蔬菜园区模式推向世界的农业科技公司。近年来,其依托“寿光模式”的卓越优势,已在全球29个国家建设了262个种植园区。
目前寿光已有30余家企业、合作社开展了农业领域的对外业务,覆盖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额近30亿元,年出口蔬菜80余万吨。
理查德·威萨是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也是山东寿光蔬菜种业集团的育种总监。他表示,受疫情和俄乌战争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本国农产品的自给能力提出要求。最初,这些国家会优先去全球农业知名度高的欧洲考察农业项目和寻找合作伙伴,但成本高、设施适配度低的问题让不少客户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寿光。专业务实的中国企业很有创新精神,十分懂得因地制宜,能很好地满足客户引进全产业链并获得综合性指导的强烈需求。
从发力中国到布局海外,“寿光模式”再谋新跨越。
(未署名图片由寿光市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崔秀娜 设计/牟国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