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在大别山深处代代相传

2024-06-15 10:14叶琳
炎黄地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特色

叶琳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中心学校,作为一所革命老区农村学校,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文章将以它为例,从红色文化传承的血脉根基、重要载体、实现路径三个方面,采用调查法、实证研究法展开论述,展现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重要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传承的血脉根基——红色基因

红色是中国革命的底色,基因意味着赓续和传承。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它所生长的土地。将红色基因融入乡村教育,筑牢红色文化传承的血脉根基。

大别山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岳西县。1936年1月,国民党政府为“剿共”需要,划潜山、太湖、霍山、舒城4县边区设立新县,因地处“潜岳之西”,故名岳西县。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发源地,1924年境内就有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27年建立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领导创建的鄂豫皖苏区,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里是红34师的组建地,红25军的驻扎地,红11军、红27军的战斗地,红28军的重建地。战争时期,英勇的岳西人民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前赴后继,牺牲的红军指战员和死难群众数量巨大,占当时人口的近四分之一,达4万余人,中共安徽省委首任书记王步文烈士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一代又一代的岳西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使岳西渗入了浓浓的“红色”内涵,创造了大量的红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军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大别山精神源于革命战争年代,是由马克思主义先进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首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别山精神虽历经百年形成、发展、转化和演化历程,却始终与党和人民的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历久弥新,常说常新。”我们要弘扬大别山精神,将红色资源、红色故事等红色基因融入乡村教育之中,坚持理想信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红色革命的摇篮——响肠镇。响肠镇位于岳西县城西南边陲,从古至今,在响肠镇6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积淀了大量丰富的文化遗存。法云寺千年佛塔、600余年历史的响肠老街、著名的请水寨暴动遗址等,见证了响肠镇的历史。响肠镇是一片红色的热土,1930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爆发了鄂豫皖四大暴动之一的请水寨暴动,诞生了一支具有重大影响的工农武装——中国工农红军潜山独立师,下辖3个大队,100余人,随即在当地革命群众的配合下,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开辟了红色区域,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现今的请水寨环境优雅,气候宜人,当年的指挥部、政治部、宣传部、枪械所、稽查处和军需处等暴动旧址仍得以保存,并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政府在此修建了请水寨暴动纪念碑、纪念馆及火炬雕塑等标志性建筑,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为我们还原了那场影响深远的武装起义。请水寨暴动旧址是革命老区的象征,是红色岳西的缩影,见证了鄂豫皖革命斗争史,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教育意义,是党史教育、国防教育基地,每年前来瞻仰和悼念近万人。响肠镇的一砖一瓦,沁透了古意与沧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让响肠的未来可期,百年的时光和深厚的红色文化蕴育着响肠中心学校的成长。

赓续红色的血脉——响肠中心学校。响肠中心学校前身为“集成高等小学”,创办于1918年,1928年共产党员吴介唐烈士任校长,校址在胡氏宗祠,后更名为“自强新塾”。1935年4月,吴介唐率部在贵池、青阳开展游击战争,遭遇敌人大规模“清剿”,不幸被捕。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他大义凛然,慷慨陈词,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祸国殃民的罪行。就义前,吴介唐挥笔疾书:“为政治翻身,牺牲无愧。为革命到底,流血何妨。”革命先驱王步文、陈履谦、王效亭、王俊、王焰才等以本校教师身份宣传革命思想,于1930年2月发动了著名的请水寨暴动。响肠中心学校历史悠久,培养学子无数,精英人物辈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有博士、硕士,有科学家、大学教授、艺术家、企业家、工人、农民,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赓续着红色血脉。

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形成的文化瑰宝。红色资源赋能增效红色文化传承。

提高思想意识引领力。红色资源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艰辛与光辉历程的见证,也是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源泉,激励着历代中华儿女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砥砺奋斗。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意识、初心意识、使命意识,具有良好的政治引领、价值塑造、文化熏陶功能,是激发学生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的重要抓手,是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能够为红色文化传承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激发中华民族自豪感。红色资源在我国星罗棋布,从空间分布上看,表现出一定的区域特色,并且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广袤的农村。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岳西因处于大别山腹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且分布广泛。历史遗留下来反映革命前辈优良传统的有大别山烈士陵园、王步文故居、红28军旧址等一大批旧址、遗址,其特色鲜明、独具一格。”因地制宜地开发农村红色资源,找寻蕴含其中的精神密码,可以有效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优势,增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红色文化的使命感。

创新传播方式多样化。乡村土地上的红色资源,记载着革命先烈走过的足迹,记载着他们为革命胜利所付出的伟大牺牲和艰苦卓绝的贡献,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历史遗迹可亲可敬,是后人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红色营养的重要载体,应当把这些红色文化保护好、利用好、传播好。在当今传播媒体大发展、大融合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融媒体传播技术,通过打造“红色文化+互联网科技”的方式,加强红色文化传播,实现红色基因传承,大力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能级,不仅可以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彰显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

红色文化传承的实现路径——特色建设

推进乡村学校特色建设,依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大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需要从树立特色建设新目标,推动教育科研新飞跃,探索文化育人新模式等方面加以推进。

树立特色建设新目标。响肠中心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握新时代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机制,把革命传统教育纳入德育范畴,融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注重社会实践,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色创建的理念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一部分,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思想和目标。2005年学校提出建设书香校园,2015年将“书香校园”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主题内容,确立“建设书香校园,传承古镇文化”的理念,将“书香校园”与响肠红色文化有机融合,开展诵读经典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提升。2019年学校获得岳西县特色学校称号。红色文化作为特色创建的主题之一,要确立一个切合属地实际的发展目标,要符合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应根据学校实际和地方文化特色,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确立学校特色建设目标。围绕此目标,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特色建设若干年发展规划,每年都有具体的阶段目标和实施方案。将红色文化传承与特色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师生熟知当地的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爱学习的品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可持续发展。

推动教育科研新飞跃。教育科研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是师资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特色建设的重要基础。学校特色创建工作的发展和提升,同样离不开相关的课题研究。围绕特色创建主题,学校应确立相应的教研课题,课题既要立足红色文化的传承,也要和校本课程教学、养成教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有机融合。要重视课题的实用性,重视研究的过程,学校要把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特色创建的主题,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教师校本研修,师生社会实践和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例如通过集体备课、观摩诊断、反思重构,打造红色教育课堂教学精品课,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和共享。还可以围绕红色文化主题开展教学竞赛活动,将成果纳入教师考评内容。为提高课题研究的深度和高度,不能将视野局限于学校层面,还应积极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课题项目。由此,教师研究课题就有更大的动力,课题研究就有更丰富的内容,研究成果就更有生命力和推广价值。

探索文化育人新模式。校园文化是特色建设的基础,校园文化主题要符合特色创建的主题,校园文化建设应围绕特色主题去打造,突出显现红色文化。学校应当依托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凝练出本土特色的校园文化主题。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都应突出特色创建的主题,校刊、校徽、校旗和校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相应地体现红色文化元素。校园文化的打造,还要通过特色活动来实现。响肠中心学校十多年来持续开展“周一国旗下演讲”和“周三经典诵读展演”两个活动。周一国旗下演讲活动,每周一个主题,学生们把阅读和实践的感悟分享给全校师生,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得到有力渗透和加强。周三经典诵读展演活动,每周由一个班负责,师生同台,诵读红色诗词,演绎红色人物故事。让师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成为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有红色文化的氛围和气息,从而夯实特色创建的文化基础,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

校本课程是特色建设的根本,没有课程的特色创建,只能是兴趣小组活动。校本课程是一个集课程纲要、目标、教材、课堂、教学、教研、评价等内容为一体的系统的工程。响肠中心学校组织师生共同编辑校本教材,把红色文化写进课本中。利用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把红色文化教育落实到常规课堂教学之中。

社会实践活动是特色建设的延伸,红色教育的课堂不局限教室,不局限讲授教材的教学形式,师生共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是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丰富的拓展空间。学校特色创建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块奖牌或一个称号,创建的过程就是教育,它比创建的目标和成果更重要,师生在创建的过程中受到教益,这正是学校特色创建的根本目的所在。而创建的过程是以活动为载体的,构建特色活动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丰富多彩的特色创建活动,不仅能体现学校文化,更能有力推进特色创建的实施。岳西县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和阵地,学校可以组织师生实地参观,让师生直观地了解历史,感受当时的环境,感悟更为深刻,将所受教育内化于心。

红色文化传承,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我们应坚定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推动乡村学校特色建设,让红色基因在大别山深处代代相传。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大别山红色特色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红色是什么
特色种植促增收
又见大别山
红色在哪里?
中医的特色
追忆红色浪漫
完美的特色党建
再见了,大别山
同处大别山,差别为何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