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山水画艺术中的地质符号表达

2024-06-15 17:31王江
炎黄地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峰林石英砂山石

王江

张家界现存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景观,在地质科研、艺术表现、旅游领域有着巨大的价值,因此从地质学视域下探索自然山水转化为中国山水画无疑是一个创新点。以地质学和艺术理论为基础,阐述张家界山石对山水画表现形式的影响,将其地质形成过程及特点,运用到山水画的表现中,为山水画家提供良好的素材和增加山水画的表现语言。另外,对本地山水画家的张家界题材作品进行赏析,尽可能地在作品中反映出张家界旅游山水景点的地质地貌特色,而不失山水画的气韵,追索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张家界山石景观特色

石英砂岩峰林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是云贵高原东北边缘上武陵山区的一部分,景区的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在地质学视域下,张家界目前位置是3亿年前滨海中的坳陷,经过石英砂连续沉积而来,在新构造地质运动下差异性隆升形成石英砂岩峰林景观,又经过流水侵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因素,形成了厚而坚硬的石英砂岩峰林,岩层几乎呈水平和垂直节理发育,最终形成张家界三千奇峰耸立的奇观,是张家界山石最具代表性的地质。其核心景区武陵源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天子山自然保护区、袁家界四大景区构成。

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是新的一种地貌类型,现存世界上此类地貌的唯一典型代表,与丹霞峰林、喀斯特峰林、花岗岩峰林等相比具有典型性、自然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稀缺性,因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11月被国际地质学界命名为“张家界地貌”,此地貌主要有嶂谷沟壑、石英砂岩峰林、方山台寨等地质遗迹,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地貌景观,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石英砂岩峰柱众多,且大小不同,形态各异,发育过程清晰完整,在世界山岳中罕见。

中国山水画表现形式概述

中国山水画一直在古代文人审美的环境里传承和发展,流传下来众多山水画作品和理论,其形式和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辩证思想和审美趣味,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其内容与形式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地域性山水画家功不可没,形成了地域性画派,如以表现黄山为主的黄山画派,这也代表一类画种的成熟。但也有画家过分关注程式化,没有研究自然山川特点,闭门造车,如清代山水画主流派“四王”过分注重程式化的笔墨语言,缺乏实践,导致山水画出现了重大危机。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思想开始进入中国,强烈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为了自救,主动求变,学习西方文化,开始中西融合的发展道路。此后中国山水画又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艺术表现形式出现多元化,图式和观察方式也发生变化,但其核心笔墨语言却一直保留,这体现了中国山水画自身的评价标准和表现方式。

现代山水画表现形式呈现多元化,不仅是创作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而且观看方式也更加便利。现代艺术呈现国际化,各国艺术家开阔了视野,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得到了启发,因此呈现的作品更加多样,结合优秀的国外艺术表现形式,创新本土艺术的表现方式,是现在的大趋势。山水画在古代基本上都是文人士大夫、王公贵族少数人才能看到,但现代网络发达,展馆众多,人们更容易感受到艺术的体验,需要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对山水画创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山水画家要立足本国地理和文化特色,融合国外优秀艺术表现形式,才能良性发展。这不仅要求思想观念技法的创新,而且材料的运用上也需要创新,如张家界写意水墨山水画对宣纸的要求较高,要有较好的吸墨性、质感和韧性,才能充分体现墨的韵味和变化,作者在创作时才能得心应手,更好表现张家界山水画的意境。

地质学视域下的山水画表现形式

现代山水画家傅抱石先生提倡“山水画家要了解地质学,在室外写生和自然科学中汲取营养”。张家界的地质和山水画结合有两种方式实现:将科学探索和艺术创作相结合,在山水画创作中,运用地质学的知识表现山体的结构、节理变化和气候变化等,在把握整体大效果的基础上,深入对山石细节的表现,让作品自然生动,增加画面的艺术感染力;使用艺术的手法来表现地质学的知识,发挥山水画独特的形式,展现地质学的概念和理论,以图式语言让人们直观感受到地质结构。通过这两种方式,发挥艺术作品的教育意义和审美体验。

张家界之美在于奇峰林立,石峰大约80%是裸露岩石,山根部覆盖植被。张家界地貌形态按照由老到新的发育次序依次分为夷平面、方山、石墙、穿洞、天生桥、峰丛、峰林等。峰林是由峰丛沿着四面的垂直裂隙崩塌,形成了四面临空的柱状形态。现统计由3103个大小不一的峰林,高度在400米以内,距离相对集中。从地质学入手,深入观察张家界山水的形态,剖析其地质构造,感悟石峰的自然特性,结合山水画理论,创作的作品既具有科学道理,又具有山水画的气韵。这需要画家的心境与张家界的环境融合,根据不同气候,不同地质构造采用相符的表现形式,把自然山水科学地艺术性转化。张家界岩石大多裸露,具有岩石切片构造,石英砂岩具有很强硬度和抗风化能力,且裸露的砂岩的外形质感粗糙。另外张家界坚硬的石英砂岩中含有较软的页岩,相对来说页岩更容易风化成土覆盖,而砂岩往往裸露,会形成石缝,最后出现凹凸不平的线,且石英砂岩胶结物坚硬往往在山顶形成一层坚硬的红色保护层,独具特色。

水是山水画表现不可缺少的素材,峰林相对缺乏大流水,一般以小涧流为主,流水周围的岩石相对颜色较深且带有斑驳感。张家界降水丰富,有化学风化现象,因此石柱的阴面外轮廓线,以圆润用笔。阳面大多山石轮廓具有尖锐的外形,石柱多棱角,甚至其内部结构也会有网状的裂缝,因此在创作时以方折用笔,干笔焦墨线条为主。为了表现石柱坚韧不拔的精神,线条应流畅,不需刻意停顿和出现大块墨色的情况。

最能体现山石结构的是皴法,它是画家根据地质地貌的半抽象概括,也是反映地域特色的符号。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作品里较早出现折带皴,由于勾勒的线条类似带子曲折后的形状,故名折带皴,经过实践发现它能较好地体现沉积岩山石的结构特点。其用笔方式和张家界石英砂沉积岩相对应,以横向用线为主,纵向用线相辅,在画面中不仅能勾勒山石结构外轮廓线,而且能表现山石的质感。

宋代山水画家李唐创造地斧劈皴源于对沉积岩的深入观察,并运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中,其创新的技法和构图,引领当时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高峰。张家界峰林正是石英砂沉积岩构成,其垂直节理和层状结构中断层破碎崩塌之后,在石壁上留下类似刀劈的痕迹,物象与斧劈皴相对应。当代山水画家旷小津先生对斧劈皴进行了扩展,发展成了马牙皴进一步对应了张家界山石结构,这种具有个性绘画技法,在其张家界山水画的创作中,形成了一定的范式,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规范,如其代表作品《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一黄石寨》。

元代马琬所作《乔岫幽居图》,使用平台皴的山水画皴法,表现出幽谷深居的意境,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探讨“平台皴”的来源,常见的是水平的厚层泥质岩层中夹有薄的坚硬的砂岩层,经差异性垂直风化后,坚硬的砂岩对泥质岩层起保护作用,出现一系列不同高度的平台。另外都是坚硬的砂岩地层,在向斜构造的核心地层呈水平状态,由节理断裂破碎发生崩塌作用后,会出现平台,这种平台进一步拉长,便发育成砂岩峰林。当然,由于张家界山石结构相对复杂,需要作者根据实际情况和时代审美,结合多种皴法,融会贯通,达到“外事造化,中得心源”。

在山顶俯瞰张家界地貌,就会发现张家界山水像是一个盆景,景色都在山顶,难以表现其全貌,如图1所示。因此,张家界的山水画创作图式可以采用截取的方法进行局部表现。采用截景式构图,表现峰丛山石局部,更能展现张家界山水画的“奇”和“秀”,李唐小幅纨扇《奇峰万木图》,如图2所示。中景和远景都是悬空的奇峰,下端云雾缭绕,在山头上生长众多直立的松树,表现了石峰的峻峭秀美。吴工先生多次在张家界实地写生,作品以小幅山水画为主,《界壑岫韵》如图3所示,选择局部山石为对象,以艺术处理表现山石结构特色,用墨酣畅淋漓,画面带有神秘的意境。

全景式构图就是打破时空的限制,多维度呈现不同的视角,在中国画中称为游观、西画称为散点透视,作者通过移步换景,把所见、所感、所知综合表现在一个画面中。张家界山水最具特色的点是三千奇峰林立的自然景观,因此,艺术家采用全景式的构图,能更好体现张家界奇峰耸立的意境。

利用形式化的表现手法,在构图方面探索出的新的语言图式,突出张家界山水机理的特色。如吴冠中先生创作张家界题材作品时,将石峰、植被等具象事物作主观的艺术化处理,以点、线、面为表现的基本语言,设计体块组合,对云雾、溪水、树石等抽象化描绘,符合张家界山石植被的粗放、拙劣等特点。在笔墨的表现方面,为了体现主题思想的表达,强化点、线、面的表现,要更深层次表达精神审美与山水意境的融合,达到中国山水画强调的“外师造化”与“写意”的精神特点。如其作品《自家斧劈湘西张家界》引入了国外的构成语言,使作品具有较强概括性,突出了张家界的地域特色,更具国际视野。

田爱华女士是张家界本地人,长期探索张家界山水画的表现,作画用笔干净果断,较好地表现了张家界山石积木式艺术语言的特点,其作品《张家界——天桥遗墩》在创作时深入观察和概括,抓着其特质描写,既有某个局部和角度的描写,又在更高层面且全方位的观照与艺术体验中把握组合景观的精神面貌,表现出张家界山水奇、神、幽、野、秀的山水形态。丁荣泉先生长期探索如何表现张家界山水与精神世界的融合,采用全景式构图,通过移步换景的方式,把所见、所感、所知综合表现在一个画面中,画出了张家界的意境。如《金鞭溪写生》是现场写生创作时,先游历张家界金鞭溪的环境,感受环境带来的清静,然后在打坐静心到禅意境界,以移步换景的方式把山石与树木恰当组合,采用淡墨勾染,层层叠加,展现了张家界金鞭溪的幽静。

张家界的山水画也可用综合材料的表现形式,张家界画家李军声创造了张家界砂石画。其使用张家界彩色岩石、苔藓、树叶,树皮、芦苇等粘贴而成。运用中国画、油画、版画、浮雕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来的张家界砂石山水画,既有张家界地质材料特色,又有山水画的形式,如作品《张家界顶上有神仙》。

经过访谈现场写生的艺术家和笔者的写生感受,发现张家界山水画具有独特的符号特征,从地质学出发探究张家界山水画的意境美,具有现代科学性,也符合现代审美。当然,研究地质并不是照实画山石结构,而是辅助艺术家更好展现山的精神和画的意境。将地质学和山水画结合需要创作者具备一定的地质学素养和艺术修养。只有在深入理解自然美景的基础上,才能够创作出既有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作品。以地质学知识剖析张家界山石结构,在注重艺术修养的同时也要增强对地质学知识的学习,以科学的知识赋能山水画艺术创作。

基金项目:2022年度研究生校级科研项目“张家界山水地貌的艺术表现形式研究”(Jdy22151)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

猜你喜欢
峰林石英砂山石
山石网科
高温高压下石英砂粒径对油井水泥石性能的影响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鸣律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兴义万峰林
全山石
赏花——兴义万峰林
石英砂岩矿浮选降铁试验研究
贵州最美乡村——纳灰村·峰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