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孟格 聂连涛 李世锋 李中健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与中心动脉压分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18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病人分为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4组一般资料及中心动脉压各分量的差异性,通过岭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4组病人性别、年龄、外周收缩压、心率、中心收缩压、中心脉压、P1高度、心率周期、射血时间百分比、反射波高度及反射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线性诊断中,7个自变量系数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大于10,说明自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共线性,为消除共线性的影响,采用岭回归分析方法。岭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1高度、反射指数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率周期和射血时间百分比是冠心病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P1高度、反射指数升高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心率周期与射血时间百分比升高则是冠心病发生的保护因素。
关键词冠心病;中心动脉压;前向波;反射指数;心率周期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4.06.02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最基本的病变,病程逐渐进展引发冠状动脉的管腔进行性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破裂以及完全闭塞,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直接原因[1]。高血压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且二者往往并存。ChinaPAR终生风险评估模型指出,血压是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血压的管控是早期预防冠心病的核心任务[2]。
中心动脉压(CAP)一般指的是主动脉根部的压力。与肱动脉血压相比,CA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更强,且临床研究表明,CAP可能具有独立于肱动脉血压的预测价值[3]。目前对于冠心病病人的无创CAP研究国内已有报道,但也仅限于无创中心动脉的收缩压、中心舒张压和中心脉压,这些均为复合波,即前向波、反射波共同叠加的结果,因此,本研究探讨CAP的分量在冠心病病人中的变化特点及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10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疑似冠心病病人35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无创CAP检查且资料完整病人共计181例,男108例,女73例,年龄19~87(55.63±15.94)岁。本研究获得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批号:2022095),研究对象均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1.2.1分组
采用Judkin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病人分为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
1.2.2一般资料收集
记录病人的性别、年龄、心率等基本情况。
1.2.3肱动脉压以及无创CAP的测量
受试者测量前30min内禁饮酒和咖啡、不剧烈运动、排空膀胱,在安静环境中卧位休息5~10min,使用澳特科心血管功能检测仪(SphygmoCorXCEL中心动脉检测仪)测量外周血压的同时测量CAP。病人取平卧位时进行CAP检测(连续测量3次,间隔1~2min,取后两次的均值),将袖带与病人肱动脉接触,获取压力波形检测数据,仪器经过传递函数法数据处理后,得到CAP测量值。记录心率、肱动脉收缩压、肱动脉舒张压、外周脉压、中心动脉收缩压、中心动脉舒张压、中心脉压、主动脉平均压、P1高度、主动脉增强压、心率周期、射血时间百分比、前向波高度(Pf)、反射波高度(Pb)以及反射指数等。
1.2.4冠状动脉造影的过程及判读标准
采用Judkin法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左冠状动脉至少照射4个体位、右冠状动脉至少照射2个体位。造影结果由固定的两位心内科介入医师共同分析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合计算机测定及目测确定,任何管腔狭窄≥50%诊断为冠心病。病变仅累及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或左回旋支诊断为单支病变;病变累及两支血管诊断为双支病变;三支血管全部累及则诊断为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者,无论左前降支与左回旋支是否病变,均诊断为双支病变;若合并右冠状动脉的病变,则诊断为三支病变。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冠心病的影响因素采用岭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4组临床资料比较
4组病人性别、年龄、外周收缩压、心率、中心收缩压、中心脉压、P1高度、心率周期、射血时间百分比、反射波高度及反射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共线性诊断
将方差分析结果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回归方程模型,纳入前行共线性诊断。由方差膨胀因子(VIF)可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共线性,为消除共线性的影响,采用岭回归的方法。详见表2。
2.3岭迹图
将年龄、外周收缩压、心率、中心收缩压、中心脉压、P1高度、心率周期、射血时间百分比、反射波高度及反射指数纳入岭回归方程中,得到岭迹图(见图1),由图1可知,当岭系数(k)≥0.1时,岭迹图的变化趋于平稳,故取k=0.1时的岭回归拟合结果来确定岭回归方程。
2.4岭回归方程
当k=0.1时,岭回归方程的检验结果显示,年龄、P1高度、心率周期、射血时间百分比与反射指数的t检验P<0.05,岭回归方程R2=0.252,F=5.723,P<0.01,说明k=0.1时,岭回归方程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之间年龄、P1高度、反射指数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心率周期和射血时间百分比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P<0.05)。详见表3、图2。
3讨论
血压升高使血流量及流速变化,引起血管内剪切力改变。早期血管处于代偿状态,长期血压升高使血管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脂类物质透过增加,大量炎性因子分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4]。血压的升高也会使血管壁的张力增加,引起血管壁重塑,平滑肌细胞增殖,血管壁增厚,血管顺应性下降,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增加了冠心病的风险[5]。
肱动脉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已经被充分肯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AP与心血管风险的相关性更加密切,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优于肱动脉血压[3]。CAP一般指的是主动脉根部的压力,更精准地反映左心室的负荷情况。目前无创CAP已经被验证与有创漂浮导管方式所测量的C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尽管收缩压、脉压是评估动脉血管弹性的一种可用的测量方式,但是收缩压、脉压是复合波,即前向波、反射波在不同心率、不同血管基础上的叠加所得,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单一成分未知[7],无法明确具体哪一部分更能增加冠心病发生的风险。
左心室射血产生的压力波沿着动脉丛传播,随后在外周的多个部位(小的肌动脉和小动脉)反射,在肱动脉所测量的血压是左心室射血产生的前向波和反射波的总和。大血管正常且顺应性良好时,反射波在舒张期与近段主动脉的前向波汇合,从而增大舒张压并有利于冠状动脉的灌注。当动脉血管硬化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增加,加速了前向波、反射波的传播,使反射波在收缩期的时候就与前向波汇合,增加了主动脉的收缩压而不是舒张压,从而使左心室的后负荷增加,同时心室的舒张与冠状动脉的充盈也受到了影响[3]。
年龄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反射波的变化很小,而前向波的振幅却逐步增加,这表明了血管硬化和前向波的振幅增加是外周收缩压和脉压增加的主要因素[8]。P1是基线与上升支的第1个峰值或拐点处压力之间的差值,是前向波的唯一替代指标[7]。本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与之相同,即前向波高度的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其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新生的肌肉硬度增加变小,导致了正常的主动脉到外周动脉硬度梯度逆转,反射部位向更远部位偏移,反射波振幅相对降低。更大的前向波的前向传输增加可能会使外周小动脉和微血管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8]。
反射指数为反射波高度与前向波高度的比值。本研究结果显示,反射指数的增加促进了冠心病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反射指数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反射指数每增加10%,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就增加34%[9]。
目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策略主要集中在通过降低平均动脉压从而降低血流动力学负荷,这可能是不足以解决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10]。研究证明一种短期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奥马曲拉(omapatrilat)治疗中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可降低前向波振幅[11]。这对指导临床用药来降低冠心病发生的风险意义重大。
心率周期是指从一次心跳的起始到下一次心跳的起始,心血管系统所经历的过程。心率的快慢决定了心率周期的长短,心率越快,心率周期越短。本研究表明,心率周期的增加会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换言之,心率的降低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心率周期的缩短即心率的增加,会导致心脏的做功增加、细胞代谢增加,从而增加心脏的负荷[12]。有研究显示,心率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3],弗雷明汉心脏研究显示,心率的增加与冠心病的发病相关[14],且24h平均心率≥75次/min的老年冠心病病人死亡率明显升高[15]。
射血时间百分比则是指心脏收缩射血所占心率周期时间的百分比。射血时间百分比的降低,意味着射血时间的减少,相对的射血量也会减少,这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原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目前临床关注的大多是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射血分数的影响[16],心脏射血的减少,相应的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心脏的供能相对减少。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较小,并且是单中心研究。未来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深入探究。其次,由于门诊病人的局限性,部分病人未完善血糖、血脂等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检查,未统计病人的吸烟、饮酒以及药物服用情况,亦未分析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与CAP分量之间的交互作用。
无创CAP较有创CAP更易于操作,且相对于肱动脉血压,对临床更具有指导意义,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初步表明:P1(前向波的唯一替代指标)高度、反射指数升高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心率周期与射血时间百分比的升高则是冠心病发生的保护因素。
参考文献:
[1]帅梓强,张成鑫,安城,等.中性粒细胞外陷阱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关联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1,25(9):11121116.
[2]YANGXL,LIJX,HUDS,etal.Predictingthe10yearrisksofatheroscleroticcardiovasculardiseaseinChinesepopulation:theChinaPARproject(predictionforASCVDriskinChina)[J].Circulation,2016,134(19):14301440.
[3]AGABITIROSEIE,MANCIAG,O′ROURKEMF,etal.Centralbloodpressuremeasurementsandantihypertensivetherapy:aconsensusdocument[J].Hypertension,2007,50(1):154160.
[4]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10):717728.
[5]SCHIFFRINEL.Vascularremodelinginhypertension:mechanismsandtreatment[J].Hypertension,2012,59(2):367374.
[6]肖辉,万劼,柳鹏飞.中心动脉压无创检测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2,30(2):189192.
[7]COOPERLL,RONGJ,BENJAMINEJ,etal.Componentsofhemodynamicloadandcardiovascularevents:theFraminghamheartstudy[J].Circulation,2015,131(4):354361.
[8]MITCHELLGF,PARISEH,BENJAMINEJ,etal.Changesinarterialstiffnessandwavereflectionwithadvancingageinhealthymenandwomen:theFraminghamheartstudy[J].Hypertension,2004,43(6):12391245.
[9]CHIRINOSJA,KIPSJG,JACOBSDRJr,etal.Arterialwavereflectionsandincidentcardiovasculareventsandheartfailure[J].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2012,60(21):21702177.
[10]KAESSBM,RONGJ,LARSONMG,etal.Aorticstiffness,bloodpressureprogression,andincidenthypertension[J].JAMA,2012,308(9):875.
[11]MITCHELLGF,IZZOJL,LACOURCIREY,etal.Omapatrilatreducespulsepressureandproximalaorticstiffnessinpatientswithsystolichypertension:resultsoftheconduithemodynamicsofomapatrilatinternationalresearchstudy[J].Circulation,2002,105(25):29552961.
[12]梁牧.美托洛尔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变及心功能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1,7(27):169171.
[13]SINGHBN.Increasedheartrateasariskfactorforcardiovasculardisease[J].EuropeanHeartJournalSupplements,2003,5(suppl_G):G3G9.
[14]ANDERSSONC,NAYORM,TSAOCW,etal.Framinghamheartstudy[J].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2021,77(21):26802692.
[15]闻静,王蔚华,陈卫平,刘健.24h平均心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18(4):285289.
[16]]周军波,周建庆,廉姜芳,等.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2):13121313.
(收稿日期:20220913)
(本文编辑郭怀印)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No.LHGJ20210390)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450014)
通讯作者李世锋,Email:pladrli@163.com
引用信息邢孟格,聂连涛,李世锋,等.冠心病与中心动脉压分量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6):1077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