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2024-06-14 10:01庞海凤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4期
关键词:互动性跨学科道德与法治

【摘要】本文探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通过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重要性、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素养的提高。研究发现,采用互动性教学、情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此外,教师的角色也需要从传统的灌输型转向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方式,以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总之,本文的研究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  《道德和法治》  小学  教学策略  互动性教学  情境教学  跨学科教学  学生主动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4-0049-03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变得愈发重要。在中国,新课程改革已经对小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改革。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和道德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法治观念的公民。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用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将探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

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变化,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改革自2001年启动以来,已经历多轮更新和完善,其核心理念包括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而不仅仅是传统的知识传授。改革倡导教育的多元化,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科,鼓励个性发展。引入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弱化了单一高考成绩对学生前途的影响,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1]。通过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旨在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判断事情的是非善恶,了解法律法规,遵守社会规范,同时具备社会责任感。《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成为守法公民。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生接触到各种道德价值观,学习如何做出正确的道德决策。《道德与法治》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互相关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已有研究和教学实践成果的总结

早期研究表明,采用互动性教学方法能显著提高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学习成绩。互动性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和实际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和法律概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研究发现,情境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创造真实世界的情境,学生能够将道德和法治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也被证明是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将法治知识与社会科学、历史或文学等学科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法律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研究强调了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转变。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激发者[2]。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案例分析,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互动性教学的应用

互动性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加投入到课程中。通过参与讨论、互动游戏和实际案例分析,学生更容易感到课程内容有趣。学生在互动性教学中更积极地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通过互动性教学,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同学讨论和解释课程内容,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概念。他们通过交流和合作,互相帮助解决复杂的伦理问题。互动性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信息、形成独立观点,并参与辩论。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评估伦理和法治问题。互动性教学通常涉及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有助于学生发展社交技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尊重不同观点,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互动性教学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深化对伦理和法治概念的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促进社交技能和合作能力的发展[3]。教师应积极采用各种互动性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学习体验和成效。

五、情境教学的实施

(一)创造真实场景和案例

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学习伴我成长”,本单元的主题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品质,包括努力、友善、感恩、正直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积极的品质,促使学生反思自己身边的积极品质,以及品质如何助力他们的成长。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和同学身上的积极品质,加强班级的团结与友善。教师以一个友善行为的故事或场景为例,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积极的品质,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种积极品质?如友善或感恩。学生分享自己认为具有这种品质的经历或行为,并探讨这些品质的重要性。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学生提问或分享观点。学生在班级内制作积极品质海报,包括图片、定义、例子和实际践行方法。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积极品质海报,解释选择品质的原因。班级一起欣赏每个小组的海报,讨论各种品质的重要性,并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品质,以实现更好的成长和团结。通过教学实践案例,学生不仅学会了什么是积极的品质,还能够通过分享和互动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品质的重要性。此外,制作积极品质海报也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习更有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情境教学能够将学习内容置于实际情境中,使学生能够直接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情境教学中需要分析、评估和推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深入思考问题。情境教学通常涉及小组合作和互动,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讨论和交流,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学生通常更容易在情境教学中投入情感,因为他们能够看到问题的实际影响,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教育方法。通过将学习内容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应积极采用情境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持[4]。

六、跨学科教学的方法

(一)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跨学科教学方法是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以提供更丰富、深入的学习体验。教师协调不同学科的教材和教学资源,找到共同的主题或概念,以便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如,在历史课上讨论法律的演变,或在文学课上分析伦理冲突。跨学科教学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规划课程。他们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将各自的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以创造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创建跨学科项目,要求学生在不同学科的背景下解决复杂的问题或探索特定主题。有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在跨学科教学中,学生参与跨学科讨论,探讨不同学科的观点和方法。评估也可跨学科进行,以确保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情境中。如,在科学课上讨论伦理问题与科学研究的关系,或在社会研究课上探讨法律和政府的作用。跨学科教学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并将其应用到不同学科和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跨学科教学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将多个学科的内容整合到一个课程中,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学习项目中学习多个学科的知识。如,一个综合科目结合科学、历史和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让学生全面理解一个主题。设计跨学科项目,要求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或追求特定目标的过程中,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项目中需要运用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培养跨领域的思考能力。学生分成小组,在跨学科团队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和领导技能,同时吸收不同学科的知识。教师鼓励学生讨论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互相影响,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的联系,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跨学科教学可以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或应对挑战时,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来找到解决方案。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综合思考、多学科知识应用、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等能力。综合素养在学生的学术和职业生涯中都具有重要价值,使他们更加全面发展并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现实挑战。

七、从传统的灌输型教学转向引导型教学

传统的灌输型教学强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信息。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通常包括教师讲解道德规范和法律条文,学生被要求背诵和记忆内容,而缺乏对伦理和法治问题的深刻理解和主动思考。在新课程改革中,引导型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这种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道德判断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导型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伦理和法治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主动寻找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型教学要求学生分析伦理和法治问题,提出问题,探讨不同观点,并形成独立的观点。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型教学强调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能够理解法律对社会的影响,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和法律问题。要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灌输型教学转向引导型教学,教师提出开放性的伦理和法治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讨论,以促进他们的主动思考。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伦理和法治问题,互相交流和学习,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教师设计角色扮演或模拟法庭等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实际应用能力。学生被要求研究特定法律或伦理问题,然后分享。

八、建立师生互动和信任关系

师生互动是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对于教育的成功至关重要。信任关系是师生互动的基础,建立信任关系需要时间和努力,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并且使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问题,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教师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与他们建立亲近的关系,使他们感到自己在课堂上是被接纳和理解的。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供正面的反馈和鼓励,让学生感到他们的贡献对于课程的成功至关重要。教师应以透明和诚实的方式与学生沟通,确保他们了解课程目标和期望,并在评估和评分方面保持公平。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研究需要重视师生互动和信任关系的建立。通过尊重、支持、鼓励学生参与和提供正面反馈,教师建立积极的师生互动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知识的传授和道德教育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包括采用互动性教学、情境教学和跨学科教学方法,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成为有道德、有法治观念的公民,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同时,本研究也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周永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策略与创新[J].情感读本,2019(36):23.

[2]于淼.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3):52-53.

[3]乐荣俊.乡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构建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22):137-141.

[4]刘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5):95.

作者简介:

庞海凤(1988年11月—),女,汉族,滦县人,硕士研究生,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

猜你喜欢
互动性跨学科道德与法治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玩转表演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句法与语篇的互动性对汉语研究的理论意义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城市户外广告互动性设计及发展趋势研究